组合式幼儿用家具.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9080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7489.6

申请日:

2007.12.12

公开号:

CN101563007A

公开日:

2009.10.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47D 13/06申请日:20071212授权公告日:20120307终止日期:201312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7D13/06; A47B43/00; E04H17/14

主分类号:

A47D13/06

申请人:

康贝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江俊郎; 郡司力正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6.12.22 JP 346158/2006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玉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课题)加强折叠的可使用性及幼儿安全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解决手段)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具有一形成一容置幼儿的空间的框架(11),框架(11)包括框架件(30,40,50)及底板(60),底板设置于框架件(30,40,50)的下面。框架件(30,40,50)可沿着底板(60)被折叠成扁平形状,且底板(60)及沿着底板(60)被折叠成扁平形状的框架件(30,40,50)可被互相且整体折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包括一框架体,该框架体形成一容置幼儿的容置空间,其中该框架体包括多个框架件以及一底板,该底板设置于该框架体的下面,
所述多个框架件可沿着该底板被折叠成一扁平形状,且
该底板及沿着该底板被折叠成扁平形状的所述多个框架件可被互相且整体折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被包括于该框架体的所述多个框架件包括多个垂直框架、一设置于所述多个垂直框架的上部的上侧框架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多个垂直框架的下部的下侧框架,
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以及该底板实质互相平行,
该垂直框架包括一第一折叠单元,该第一折叠单元使该垂直框架得以被折叠,当该垂直框架被折叠时,该第一折叠单元使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互相平行地排列在互相靠近的位置,以及
多个第二折叠单元被提供于实质上对应于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的位置,使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以实质相同的方向被折叠。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垂直框架的该第一折叠单元设置于该垂直框架在其纵向的实质中点。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下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可从上面被托住,该上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及该底板的该第二折叠单元被排列在该下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上面,且因此该下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被向上带起并折叠,由此一起折叠该上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及该底板的该第二折叠单元。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底板有一开口,该开口可打开或关闭,该下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设置于比该开口低的位置,且该下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经由该口被从上面托住。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下侧框架的该第二折叠单元具有一操作柄,该操作柄折叠该下侧框架且使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保持在折叠状态。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一让幼儿平放其上的床板可分离地装设于该框架体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一让幼儿平放其上的床板可被沿着该底板折叠成一扁平状。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床板装有一保护罩,该保护罩可围绕一幼儿。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多个用来使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移动的滚筒被提供于该框架体的下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框架体装有一移动柄,该移动柄用以拉并旋转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移动柄以可从该框架体中被取出的方式被容置于该框架体中。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移动柄可与该框架体分离。

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中该移动柄包括一伸缩机制以伸缩该移动柄。

说明书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其形成一个给幼儿玩耍或睡觉的空间。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已有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如游乐围栏(play yard或play pen)),其形成给幼儿睡觉或玩耍的空间。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包括一中空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主体,仅主体的上表面是打开的。幼儿可从打开的上表面被放入主体中,且幼儿被主体围绕且安全地被包护着。主体中可以悬挂的方式装设一扁平的床板,且幼儿可被平放在床板的上表面。而且,当组合式幼儿用家具没被使用时,可以折叠收藏。当要用到组合式家具时,再把它组装起来使用。以这样的方式,组合式幼儿用家具有的优点,就是可容易地形成给幼儿玩耍和睡觉的空间,且没有用到的时候,可将其折叠,如此,用来安置组合式家具的空间便可被有效利用。
下面将说明这样的现有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特定结构: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主体包括四个垂直框架、四个连结垂直框架上部的上侧框架以及四个连结垂直框架下部的下侧框架。相邻的垂直框架之间提供有床单,且下侧框架之间提供有一底板。
每个上侧框架纵向上的中央部位可以往下折叠。因此,当组合式幼儿用家具没被使用时,先将底板与主体分离,再将上侧框架由中央部位向下折叠,由此集中该四个垂直框架到(从上往下面看的)中央部位,组合式幼儿用家具便被折叠起来了。另外,当要用到组合式幼儿用家具时,推垂直框架并将其向外侧摊开,每个上侧框架的中央部位被向上带起且平直地回到原处,底板便可装设到主体上(譬如请见专利文件1)。
专利文件1:美国专利号7043779专利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这样的现有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当折叠时,必须将底板与主体分离;当组装时,必须将底板装设至主体上。因此,折叠、组装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必定会花费不少时间。而且,因为四个垂直框架集中在中央位置,幼儿可能有被卡在垂直框架之间的危险。
本发明已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能加强折叠的可使用性及幼儿安全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装配如下所述。有些组成组件的附图标记(这些组成组件及其附图标记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将标明在括号中。然而这些附图标记仅为示范性质,没有在括号中以附图标记标明的组成组件仍然与本发明的组成组件相对应。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包括一框架体(11,100,200),该框架体形成一容置幼儿的容置空间。该框架体包括多个框架件(30,110,310,40,41,120,121,320,321,50,51,130,330,331)以及一底板(60,340),该底板设置于该框架体的下面,所述多个框架件可沿着该底板被折叠成扁平形状,且该底板及沿着该底板被折叠成扁平形状的所述多个框架件可被互相且整体折叠。
根据本发明,由于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可在不用将底板拆离的情形下折叠,使得折叠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相当容易。相反地,组装组合式幼儿用家具时,由于不用装设底板,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组装亦为相当容易。多个框架件及底板整体被折叠成一扁平状,且框架件并非像现有技术那样集中在中央位置,因此,幼儿被卡在框架件之间的危险程度大大减低,如此增加了安全性。
以下为达到此效果的具体结构:被包括于该框架体(11,100,200)的所述多个框架件包括多个垂直框架(30,110,310)、设置于所述多个垂直框架的上部的上侧框架(40,41,120,121,320,321)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多个垂直框架的下部的下侧框架(50,51,130,330,331),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以及该底板实质互相平行,该垂直框架包括一第一折叠单元(31,111,311),该第一折叠单元使该垂直框架得以被折叠,当该垂直框架被折叠时,该第一折叠单元使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互相平行地排列在互相靠近的位置,以及多个第二折叠单元(42,52,61,122,132,141,322,332,341)被提供于实质上对应于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的位置,使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以实质相同的方向被折叠。
根据本发明,借着利用该第一折叠单元折叠该垂直框架,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可被排列为实质互相平行,且该上侧框架、该下侧框架及该底板可利用第二折叠单元一起被折叠。
另外,该垂直框架(30,110,310)的该第一折叠单元(31,111,311)可设置于该垂直框架在其纵向的实质中点。
根据本发明,当该垂直框架处于被折叠的状态,该垂直框架可在该第一折叠单元两旁形成垂直方向长度实质相同的两部分,且该垂直框架可以最小巧的形式被折叠。并且,当该垂直框架以此形式在垂直方向长度实质相同被折叠,当上侧框架维持扁平状的同时,上侧框架仍被排列于下侧框架的上面。
本发明中,该下侧框架(50)的一操作单元(53)可从上面被抓住,上侧框架(40)的中央框架(44)及底板(60)的中央面(63)设置于操作单元(53)的上面,而该下侧框架的该操作单元被向上带起并折叠。利用此结构,上侧框架及底板可为可一起折叠的。
根据本发明,上侧框架及底板可以一个动作被一起折叠,那就是,将下侧框架的操作单元向上带起,则折叠操作便以更容易的方式完成了。
本发明中,该底板可有一开口(63a),该开口可打开或关闭,下侧框架(50)的操作单元(53)可设置于比开口较低的位置,且下侧框架的操作单元可经由开口被从上面托住。
根据本发明,下侧框架的操作单元可经由底板的开口被托住,操作单元可被向上带起,则折叠操作便被完成了。因此,可在不用将底板分离的情况下轻易完成折叠操作。
本发明中,下侧框架(50)的操作单元(53)具有一操作柄(55),该操作柄(55)折叠该下侧框架且使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保持在折叠状态。
根据本发明,侧框架可利用操作柄折叠,且在折叠状态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可利用操作柄容易地握持。
发明效果
并且,一让幼儿平放其上的床板(20)可分离地装设于该框架(11)上。
根据本发明,幼儿被放置于装设于框架上的床板,因此幼儿可安全的躺下。而且,床板在必要时可与框架分离。
一让幼儿平放其上的床板(400)可被沿着该底板(60)折叠成一扁平状。
根据本发明,当组合式幼儿用家具被折叠时,床板(400)可沿着底板(60)折叠,因此,不需要将床板拆离。
并且,床板(20)可装有一保护罩(23),该保护罩(23)可围绕幼儿。
根据本发明,保护罩围绕幼儿,因此可更安全地保护幼儿。
用来使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移动的滚筒(72)被提供于该框架(11)的下面。
根据本发明,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可利用滚筒被容易地移动。
另外,框架(11)装有移动柄(56),该移动柄(56)用以拉并旋转该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
根据本发明,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可利用该移动柄被容易地拉并旋转。
另外,移动柄(56)以可从该框架(11)中被取出的方式被容置于该框架(11)中。
根据本发明,由于移动柄可在必要时从框架中取出且在不需要用到时可被容置于框架中,如此提升了移动柄的方便性。
另外,移动柄(500)可与该框架(11)分离。
根据本发明,移动柄在需要时才被装上,移动柄在不需要时可被拆离,因此它的操作又更进一步地被便利化了。
移动柄(56)包括伸缩机制以伸缩该移动柄(56)。
根据本发明,移动柄在需要时可伸出,而在不需要时可缩进框架中。因此,移动柄的便利性可被更进一步地提升。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可在不用将底板分离的情形下折叠,其折叠相当方便。相反地,组装组合式幼儿用家具时,由于不需要将底板装上,组装亦相当方便。并且,多个扁平框架件且底板是一起折叠的,且框架件并不像现有技术集中于中央位置,因此幼儿被卡在框架件间的危险降低了,而安全性提升了。尤其,上侧框架及底板可以单一动作一起被折叠,那就是,将下侧框架的操作单元向上推,则折叠操作便更进一步地方便化了。另外,下侧框架的操作单元可经由底板的开口被托住,而借着将操作单元向上带起便可完成折叠操作。因此,可在不用将底板分离的情况下轻易完成折叠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全景立体图。
[图2]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床板已被拆离。
[图3]折叠状态的家具主体的全景立体图。
[图4]显示图3中的家具主体在移动状态的全景立体图。
[图5]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6]框架在底板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
[图7]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8]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9]折叠状态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10]折叠状态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其中框架与底板一起被折叠。
[图11]垂直框架各有关部件的放大立体图:(a)显示折叠前的状态;(b)显示框架在可被折叠的状态。
[图12]垂直框架各有关部件的的立体分解图。
[图13]第二折叠单元一端的放大立体图,其中(a)显示折叠前的状态;(b)显示框架正在被折叠的状态;(c)显示折叠后的状态。
[图14]操作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操作单元在操作前的内部平面图。
[图16]操作单元在操作后的内部平面图。
[图17]底板及操作单元的立体图。
[图18]部分打开的底板及操作单元的立体图。
[图19]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0]框架在底板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
[图21]正在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2]正在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3]已折叠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4]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5]框架在底板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
[图26]正在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7]已折叠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8]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29]框架在底板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
[图30]正在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31]已折叠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32]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
[图33]图32的立体分解图。
[图34]换尿布床单的平面图。
[图35]换尿布床单的侧面图。
[图36]家具主体折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7]家具主体折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从图36接续。
[图38]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底板及操作单元的立体图。
[图39]局部打开的底板及操作单元的立体图。
[图40]家具主体的移动状态的全景立体图。
[图41]移动柄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侧面图。
[图42]移动柄的装设及拆卸机制的周围的立体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组合式幼儿用家具
10家具主体
11,100,200,401框架
12框架套
20,400床板
21连接带
22,401a钩
23保护罩
24开/关单元
30,110,310垂直框架
31,111,311第一折叠单元
32上主管
32a,35a,36a螺丝孔
33下主管
34连接撑条
35操作管
36操作撑条
37,45连接螺丝
38,59螺旋螺丝
40,41,120,121,320,321上侧框架
42,52,61,122,132,141,322,332,341第二折叠单元
43,123,133,323边框架
44,124,134,323中央框架
50,51,130,330,331下侧框架
50a孔
53操作单元
53a空间
54壳
54a上壳
54b下壳
55操作柄
56,500移动柄
57转动盘
57a凸部
58定位杆定位杆
60,140,340,403底板
62,142侧面
63,143中央面
63a开口
63b贯穿孔
64开/关面
70,71,150,340,341连接单元
72滚筒
131下中央框架
400换尿布床单
401b铰链
402侧床单
403a分界线
502装设孔
503杆
504连接杆
505安装与拆卸机制
505a转轴
505b操作钮
505c接合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各实施例将在以下伴随参考的附图详细说明。须注意本发明不以以下实施例为限。
[第一实施例]
以下先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根据本实施例,多个框架件可沿着一个底板被折叠成一个扁平状,且所述多个框架件可以被整体折叠。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整体结构)
首先将说明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整体结构。图1是使用状态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全景立体图。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包括家具主体10及床板20。
家具主体10是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主要结构,且它是整个形成一个中空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并且它有足够的空间让一个幼儿被容置其中。家具主体10包括框架11与框架套12。框架11是一个架体,框架套12覆盖在框架11上。
框架11的各表面基本上是打开的,且侧面有框架套12,底板60(将于后面详述)铺设在框架11的底面,由此在侧面与底面形成一封闭的环。此结构形成一个保护的环境,使得容置在家具主体10中的幼儿不会不小心跌出去。
然而,框架套12的具体结构并没有限制,可以是扁平的布或网状布。框架套12的一端缠绕在框架套12上,且缠绕的那端固定在框架11上,使得缠绕的那端为可拆式,以像是紧固件或扣子等的裁缝固定物或其它固定物固定。由于框架套12除了特别描述的部分都可与现有的框架套相同,以下将省略对框架套12的说明。
床板20形成一个可以把幼儿放在较上层的扁平面,且床板20是可拆式地装在家具主体10上。图2是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床板20已被拆离。床板20和家具主体10一样成一扁平(如长方形)板状。
床板20的周围有多个连接带21,每个连接带21的上端有钩22。床板20从打开的上表面被嵌入家具主体10,而钩22以可拆离的方式与框架11接合。利用此结构,床板20能以可拆离的方式挂在家具主体10上。当床板20不需要用到(当想将幼儿容置在框架11的空间中时)或想将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折叠时,按照与安装时相反的步骤,便可很容易地将床板20拆离家具主体10。
床板20上放有一个保护罩23。保护罩23在床板20的上表面围绕着幼儿以保护幼儿。保护罩23形成一个适合容置幼儿的矩形的平行六面体(例如,一适合身型中等的幼儿的短的、中空的圆柱形)。保护罩23的侧表面和上表面的周缘有多个开/关单元24,开/关单元24包含有紧固件。开/关单元24可被打开和关起来,如此幼儿可以被安置在保护罩23中。然而,保护罩23的材料并无限制,较佳者可为弹性材料,可用氨基钾酸酯(urethane)垫。虽然在此保护罩23是放在床板20上,连接带21可以直接装设在保护罩23周围,且保护罩23可以直接与框架11接合。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折叠结构的要点)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家具主体10的折叠结构的要点。图3是折叠状态的家具主体10的全景立体图;图4是移动状态的家具主体10的全景立体图;图5是框架11的全景立体图;图6是框架11在底板60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图7及图8是折叠中的框架11的全景立体图;图9是折叠状态的框架11的全景立体图。图5显示框架套12已经脱离的状态。图6至图9显示框架套12和底板60都已脱离的状态。
如图5至图9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框架11包括四个垂直框架30,以互隔一段距离的方式排列。四个上侧框架40,41设置在垂直框架30的上部,四个下侧框架50,51设置在垂直框架30的下部,底板60铺设在下侧框架50,51上。垂直框架30、上侧框架40,41及下侧框架50,51皆形成杆状,分别设置在框架11这个平行六面体的垂直面、上侧面及下侧面。底板60形成一扁平板状,该扁平板状适合于框架11的扁平形状(矩形),底板60设置在相当于框架11这个平行六面体的底面的位置。从此构造组成可明显看出,上侧框架40,41、下侧框架50,51及底板60是互相平行的。
每一垂直框架30在其纵向的实质中点设有一第一折叠单元31。上侧框架40、下侧框架50及底板60上设有第二折叠单元42,52,61,分别在其纵向的实质中点。第一折叠单元3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折叠单元;第二折叠单元42,52,6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折叠单元。第一折叠单元31及第二折叠单元42,52,61的功能与结构将在后面详述。
每一垂直框架30及上侧框架40,41之间以连接单元70连接。每一连接单元70包含一现有的转动机制(图未示)在其中,而垂直框架30可相对连接单元70转动。下侧框架50可旋转地被支撑在靠近垂直框架30的下端。垂直框架30及下侧框架51以连接单元71固定并互相连结,垂直框架30及其中一个下侧框架51与滚筒72连结。
在这样的结构中,可以很容易达到图7中显示的状态,只要以一预设方向(即图6中箭头的方向、框架11形成的平行六面体的侧面中较宽那面的平面上的中心方向)折叠垂直框架30。在此状态下,每个垂直框架30在相对连接单元70及下侧框架50相对旋转时是呈倾斜的,且每个垂直框架30在上侧框架40,41仍维持扁平状的同时被往下移动,而垂直框架30往下侧框架50,51靠近,最后便达到图8中显示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垂直框架30、上侧框架40,41及下侧框架50,51彼此互相叠置,且框架11的各个部位形成一整个扁平体。接着,将下侧框架50的第二折叠单元52向上带起,使得下侧框架50相对第二折叠单元52转动,再由第二折叠单元42将上侧框架40折叠起来,则便形成图9的状态。接着,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整个便被折叠成一个站立在地面上的平板(或是一薄的、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如此,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便是小巧的,可被收纳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
如上所述,图5显示的状态是框架套12已经脱离的状态;图6至图9显示框架套12和底板60都已脱离的状态。然而,在实际使用时,框架是在框架套12及底板60都装设在其上的状态下被折叠的。也就是说,实际使用时,在图8中所显示的状态下,底板60是被包夹在上侧框架40,41及下侧框架50,51之间,且框架11(包括底板60)整个被折叠成一个实质上扁平的板体。如上所述,底板60是由第二折叠单元61被折叠起来,同时上侧框架40,41也借着将下侧框架50的第二折叠单元52向上带起被折叠起来,如此便形成图10的状态。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折叠结构的详细说明)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与折叠结构有关的各部件的结构。须注意各部件的折叠结构并不限于以下的说明,除非有特别限定,且这些结构都可以现有的、实质上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替代。
首先将说明垂直框架30的折叠结构。图11为垂直框架30各有关部件的放大立体图:(a)显示折叠前的状态;(b)显示框架在可被折叠的状态。图12为垂直框架30的各有关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垂直框架30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主管32及下主管33。上主管32与下主管33以可相对位于它们之间的连接撑条34旋转的方式彼此互相连结。操作管35设置在上主管32的外面,操作撑条36以沿着上主管32的纵向的方式设置在上主管32的里面。操作管35及操作撑条36以与上主管32同心的方式被设置。连接撑条34、操作管35及操作撑条36组成垂直框架30的第一折叠单元31。
上主管32、操作管35及操作撑条36上分别有螺丝孔32a,35a,36a,且常见的连接螺丝37被栓入螺丝孔32a,35a,36a中。上主管32上的螺丝孔32a为一沿着上主管32的纵向延伸的长型洞。因此,当操作管35作垂直移动,上主管32并不随之移动,而是停在同样的位置,只有操作撑条36经由连接螺丝37随着操作管35垂直移动。在初始位置时,操作撑条36延伸穿过连接撑条34的中空部分且延伸至下主管33的上端。在此状态下,操作撑条36被当作一个核心,用以限制上主管32及下主管33相对连接撑条34的转动动作,而垂直框架30的站立状态仍是被维持着的,如图6所示。
同时,如操作管35被抓住且往上滑移,连接撑条34会随此动作一起往上滑移,且连接撑条34会从连接撑条34及下主管33中被拉出来。因此,上主管32及下主管33可相对连接撑条34旋转。在此状态下,如以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按压垂直框架30,则垂直框架30可被折叠成实质上两个在连接撑条34周围的部分。图11与图12中,操作管35的上端的宽度增加,形成一袋形。一与上主管32实质上同心的螺旋螺丝38设置于该袋形的空间中。螺旋螺丝38使操作管35向下偏移,且在使用者放开操作管35的状态下时,操作管35保持在它的初始位置。
接下来将说明上侧框架40的折叠结构。图13为第二折叠单元42一端的放大立体图,其中(a)显示折叠前的状态;(b)显示框架正在被折叠的状态;(c)显示折叠后的状态。每个上侧框架40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边框架43,且中央框架44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边框架43之间。边框架43通过连接螺丝45被可转动地支撑在中央框架44的两端以组成上侧框架40的第二折叠单元42(图13(b)及(c)仅显示其中的一的边框架43)。因此,当中央框架44被向上带起,左右两侧的边框架43可被转动,使得左右两侧的边框架实质上与中央框架44相交,则上侧框架40便可被折叠,如图9所示。
接下来将说明下侧框架50的折叠结构。如图6所示,下侧框架50彼此以操作单元53互相连结,操作单元53与第二折叠单元52的功能相同。图14为操作单元53的立体分解图;图15为操作单元53在操作前的内部平面图;图16为操作单元53在操作后的内部平面图。操作单元53包括壳54,壳54包括上壳54a及下壳54b。操作柄55及移动柄56被容置在上壳54a的上表面,如此操作柄55及移动柄56可被拉出。转动盘57及定位杆58被容置在下壳54b。
转动盘57可在一实质水平面、绕着转动盘57的扁平面的中央位置旋转。转动盘57具有一对左及右凸部57a。定位杆58与凸部57a相连接。下侧框架50以穿过壳54的形式设置在壳54中,且下侧框架50上形成一孔50a。孔50a的形状及位置与定位杆58相对应。定位杆58可以可分离的方式被插入孔50a。
在此状态下,在初始位置,定位杆58被插入下侧框架50的孔50a,且下侧框架50,51经由定位杆58不可转动地固定于操作单元53。同时,若转动盘57经由操作柄55的带动而转动,当转动盘57旋转时,定位杆58会从下侧框架50,51被拉出来,且操作单元53及下侧框架50,51之间的连接会被松开。若操作单元53被向上带动,如图7至图9所示,下侧框架50相对操作单元53转动,下侧框架50可被折叠。与定位杆58实质上同心的螺旋螺丝59被设置在下壳54b中。定位杆58借着螺旋螺丝59朝下侧框架50,51向下偏移,且在使用者放开操作柄55的状态下,定位杆58仍维持在初始位置。
接下来将说明底板60的折叠结构。图17为底板60及操作单元53的立体图;图18为部分打开的底板60及操作单元53的立体图。底板60包括一对侧面62,该对侧面62之间有一中央面63,且中央面63之上有一开/关面64。侧面62及开/关面64以能让幼儿舒服地被安置在其上表面的材质制成,如氨基钾酸酯(urethane)垫。开/关面64以缝纫的方式固定于侧面62的一侧面,且开/关面64可以缝线为轴开或关。中央面63为一薄布体,且中央面63的两面皆被缝在侧面62上。开/关面64及中央面63在彼此相对的两面上有面紧固件65,在开/关面64是关着的状态下,开/关面64及中央面63彼此间以面紧固件65互相固定,以防开/关面64不小心被打开。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开/关面64是关着的状态下,开/关面64的上表面及侧面62的上表面实质上是互相紧接的,且底板60的上表面形成一实质上扁平的整体。因此,可使幼儿舒服地躺在上表面上。在开/关面64是开着的状态下,中央面63无遮蔽地位于侧面62之间。中央面63及连接下侧框架50,51的操作单元53被设置在一互相对应的扁平面位置,且提供于操作单元53上表面上的操作柄55及移动柄56可经由中央面63上形成的一开口63a托住。如此便能在仅打开开/关面64而不拆卸底板60的前提下碰到操作柄55及移动柄56,如此便可容易地折叠及移动家具主体10。
侧面62及中央面63彼此以缝线互相连接,且当中央面63呈水平时仅侧面62可以缝线为轴向下折。底板60的第二折叠单61实质上以此折叠结构所构成。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第一折叠单元31与第二折叠单元42,52,61间的相互关系。如图5所示,垂直框架30的第一折叠单元31的连接撑条34被提供于垂直框架30纵向的实质中点。因此,在垂直框架30被折叠的状态下,垂直框架30可被折叠成垂直地位于连接撑条34周围、实质相同长度的两部分,且垂直框架30可被最紧密地折叠起来。由于垂直框架30以垂直方向实质长度相同的方式被折叠起来,所以垂直框架30可在连接单元70在图6至图8的任一状态中维持在其扁平表面的相同位置的前提下被折叠起来。当上侧框架40,41为扁平状时,上侧框架40,41仍可位于下侧框架50,51之上。
如图8所示,上侧框架40的第二折叠单元42(在此为中央框架44)、下侧框架50的第二折叠单元52(在此为操作单元53)及底板60的第二折叠单元61(在此为中央面63(未显示于图8))被设置在纵向上的实质相同的位置,且它们的宽度实质上相同。第二折叠单元42,52,61可以相同的折叠方向被折叠(在此为向上)。因此,若第二折叠单元42,52,61的中最底下那个,即第二折叠单元52(在此为下侧框架50的操作单元53),被以此折叠方向带起(在此为向上),所有其它的第二折叠单元42,61(在此为中央框架44及中央面63)会随着此动作以此折叠方向被带起。从而全部的第二折叠单元42,52,61可全体在同时间以单一动作被折叠,也就是借着将最底下的第二折叠单元52向上带起,图8中的状态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为图9中的状态,折叠的操作便被完成。当不需要这样的作用时,第二折叠单元42,52,61的平面位置与宽度可以互不相同。在此实例中,仅折叠第二折叠单元42,52,61便可完成折叠的操作。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折叠状态的移动结构)
最后将说明使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在折叠形式下容易移动的移动结构。如图6所示,垂直框架30及下侧框架50与滚筒72连结。如图3所示,在框架11处于折叠状态时,滚筒72位于框架11下端的一侧。因此,如图4所示,若整个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为倾斜的且在滚筒72之上移动,且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在手拉的作用下以顺着滚筒72的滚动而移动,则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可经由滚筒72容易地被移动。
如图4所示,底板60包括移动柄56,移动柄56可被拉出。若握住移动柄56且拉它并旋转它,可容易地拉并旋转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移动柄56包括多个直径不同且彼此互相叠置的管子,且必要时内侧的管子会被推进外侧的管子中,如此移动柄56便可伸缩。因此,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移动柄56在需要时可伸长,如此便容易握着移动柄56。
(第一实施例的功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当垂直框架30被折叠,上侧框架40,41、下侧框架50,51及底板60实质上彼此互相平行,位置也互相靠近,借着一起折叠上侧框架40,41、下侧框架50,51及底板60,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折叠操作可被完成。由于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可在不拆卸底板60的情况下折叠,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便可非常容易折叠。另一方面,当要组装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时,也因为不需要装设底板60,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便可非常容易地被组装。再者,因为垂直框架30并非集中在中央位置,便不必担心幼儿会被卡在垂直框架30之间,如此增加了安全性。又,床板20及保护罩23的提供使得幼儿可以更安全地躺着。最后,折叠形式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可利用滚筒72及移动柄56很容易地移动。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内容。根据第二实施例,垂直框架可以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向折叠。除了特别提到的部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所以,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的结构,其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亦依需要为类似,且其说明将被省略。尤其,床板及保护罩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所以其说明将被省略,仅框架的结构将被说明(第三与第四实施例亦是如此)。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折叠结构的要点)
首先将详细说明折叠结构的要点。图19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图20是框架11在底板60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图21及图22是正在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图23是已折叠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框架100包括四个垂直框架110,以互隔一段距离的方式排列。四个上侧框架120,121与垂直框架110的上部连结,两个下侧框架130与垂直框架110的下部连结,下侧框架130设置在下侧框架130之间,且一底板140被平放在下侧框架130及下中央框架131之上。
每个垂直框架110在纵向的实质中点有一第一折叠单元111。上侧框架120、下侧框架130及底板140分别在纵向的实质中点提供有第二折叠单元122,132,141。第一折叠单元11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折叠单元;第二折叠单元122,132,14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折叠单元。垂直框架110、上侧框架120、下侧框架130及底板140可利用第一折叠单元111及第二折叠单元122,132,141从纵向的中央部位折叠成两部分。
垂直框架110及上侧框架120,121经由连接单元150彼此互相连结。每个连接单元包含现有的转动机制(图未示)在其中,而垂直框架110可相对连接单元150转动。垂直框架110及下侧框架130以单一连续的管子制成,而这些框架在折叠操作时被一起转动。底板140包括一对侧面142,且在该对侧面142之间有一中央面143。底板140的侧面142的下部及下中央框架131提供有脚151。借着把脚151放到地面,框架100可被稳定地支撑住。
在此结构中,借着以预设的折叠方向推每个垂直框架110(图20中箭头所示方向、框架100形成的平行六面体的窄的侧面上的中央方向),垂直框架110可从第一折叠单元111被折叠成两部分,图21显示的状态便可被达到。此状态下,每个垂直框架110的上部相对连接单元150旋转,每个垂直框架110的下部与下侧框架130一起转动,上侧框架120一边保持着它的扁平型状一边向下移动直到碰到下侧框架130,如此便形成图22中显示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上侧框架120及下侧框架130彼此互相叠置,且框架100整个变成单一实质上扁平的板体。接着,借着将下侧框架130向上带起,上侧框架120、下侧框架130及底板140分别从第二折叠单元122,132,141被折叠成两部分,如此便形成图23中的状态。图19显示框架套12已脱离的状态;图20至图23显示框架套12及底板140都已脱离的状态。然而,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在实际使用时,框架100可在框架套12及底板140都装设在其上的状态下被折叠。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达成折叠框架的各部位的结构的部件及相互关系。上侧框架120的第二折叠单元122、下侧框架130的第二折叠单元132及底板140的第二折叠单元141被设置在纵向上实质相同的位置且有着实质相同的宽度。因此,当第二折叠单元122,132,141的中最底下的一个(在此为下侧框架130的第二折叠单元132)被向上带起并折叠,其它第二折叠单元(在此为上侧框架120的第二折叠单元122及底板140的第二折叠单元141)也在平面上实质相同的位置被折叠并且有相同的宽度。因此,只要执行一个动作-即将一个第二折叠单元向上带起,就可从图22的状态轻易地改变为图23的状态,便完成了折叠的操作。
第二实施例中,特别是上侧框架120、下侧框架130及底板140由第二折叠单元122,132,141折叠成两部分,在折叠状态时,水平宽度W实质上被减小了。因此,在折叠状态下,该框架可被折叠得比第一实施例更小巧。
(第二实施例的功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可以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折叠,而亦能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由于折叠宽度被减小了,该组合式家具可被折叠得更小巧。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具体内容。第三实施例的折叠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类似,但第三实施例包括一折叠宽度。除了特别提到的部分,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实质相同。所以,与第二实施例实质相同的结构,其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亦依需要为类似,且其说明将被省略。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折叠结构的要点)
首先将详细说明家具主体的折叠结构的要点。图24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图25是框架在底板60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图26是正在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图27是已折叠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框架200基本上有着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且上侧框架120的第二折叠单元122包括一对边框架12及设置在该对边框架123之间的中央框架124,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折叠单元42相同。同样地,下侧框架130的第二折叠单元132包括一对边框架133及设置在该对边框架133之间的中央框架134。该组合式家具包括多个下中央框架131。
在此结构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框架200基本上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被折叠。也就是,借着如图25所示的方向压每个垂直框架110,每个垂直框架110会从第一折叠单元111处被折叠,最后,便形成图26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上侧框架120及下侧框架130互相叠置,且框架200整个变成一单一实质的扁平板体。接着,借着将下侧框架130向上带起,上侧框架120、下侧框架130及底板140分别从第二折叠单元122,132,141被折叠成两部分,如此便形成图27中的状态。图24显示框架套12已脱离的状态;图25至图27显示框架套12及底板140都已脱离的状态。然而,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在实际使用时,框架200可在框架套12及底板140都装设在其上的状态下被折叠。
第三实施例中,上侧框架120的第二折叠单元122装备有中央框架124,而下侧框架130的第二折叠单元132装备有中央框架134。因此,即使在折叠后的状态,中央框架124及中央框架134仍维持水平,且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一预设的折叠宽度仍被保持。因此,可构成宽及稳定的折叠状态。
(第三实施例的功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由于一预设的折叠宽度被形成,折叠宽度被保持,且宽及稳定的折叠状态可被构成,这是除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基本功效外的功效。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具体内容。第四实施例中,垂直框架可以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向被折叠。除了特别提到的部分,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所以,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的结构,其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亦依需要为类似,且其说明将被省略。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折叠结构的要点)
首先将详细说明家具主体的折叠结构的要点。图28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图29是框架在底板脱离的状态下的全景立体图;图30是正在折叠中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图31是已折叠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第四实施例的框架300包括四个垂直框架310,以互隔一段距离的方式排列。四个上侧框架320,321与垂直框架310的上部连结,四个下侧框架330,331与垂直框架310的下部连结,且一底板340被平放在下侧框架330,331之上。
在这些组件里面,垂直框架31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垂直框架110的结构实质相同。然而,垂直框架310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第一折叠单元311以不同的方向被折叠。上侧框架320,321、下侧框架330,331及底板340与第一实施例的上侧框架40,41、下侧框架50,51及底板60结构相同且包括第二折叠单元322,332,341(第二折叠单元332的操作柄55及移动柄56在第四实施例中被省略了)。第一折叠单元31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折叠单元;第二折叠单元322,332,34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折叠单元。而且,每个垂直框架310经由一连接单元340可转动地连结于上侧框架320,连接单元340的侧面实质呈T形。另外,每个垂直框架310经由一连接单元341可转动地连结于下侧框架330。
在此结构中,借着以预设的方向(图29中箭头所示方向、框架300形成的平行六面体上的中央方向)压每个垂直框架310,垂直框架310可从第一折叠单元311被折叠成两部分。此状态下,每个垂直框架310相对上侧框架320及下侧框架330旋转,每个垂直框架310在上侧框架320维持扁平形状的情形下向下移动,直到垂直框架310碰到下侧框架330,如此便形成图30中显示的状态。此状态下,上侧框架320及下侧框架330彼此互相叠置,且框架300整个变成单一实质上扁平的板体。接着,借着将下侧框架330的第二折叠单元332向上带起,上侧框架320及下侧框架330从第二折叠单元322,332被折叠,如此便形成图31中的状态。图28显示框架套12已脱离的状态;图29至图31显示框架套12及底板60都已脱离的状态。然而,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在实际使用时,框架300可在框架套12及底板60都装设在其上的状态下被折叠。
第四实施例中,因为上侧框架320的第二折叠单元322装备有一中央框架323,且下侧框架330的第二折叠单元332装备有操作单元53,所以,即使在组合式家具被折叠后,中央框架323及操作单元53仍维持水平,且与第一及第三实施例一样,一预设的折叠宽度仍被保持。因此,可构成宽及稳定的折叠状态。
(第四实施例的功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可以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被折叠,而亦能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借着预设折叠宽度的形成,能保持该折叠宽度的宽及稳定的折叠状态可被构成。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具体内容。第五实施例中,可将幼儿平放在其上的床板可沿着底板被折叠成扁状。除了特别提到的部分,第五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所以,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的结构,其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亦依需要为类似,且其说明将被省略。
图32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的框架的全景立体图;图33为图32的立体分解图。如这些图所示,根据第五实施例,一换尿布床单(一床板)400用以把幼儿放在其上表面来换尿布,且换尿布床单400可分离地装设在家具主体10上。
图34为换尿布床单400的平面图;图35为换尿布床单400的侧面图。换尿布床单400包括框架401、侧床单402及底板403。
框架401是换尿布床单400的基本结构,且框架401实质以硬树脂或金属形成扁平矩形与环状。倒U形的钩401a固定于框架401的外表面的三处。钩401a可分离地与家具主体10的框架11接合(更准确地来说,是上侧框架40,41),而换尿布床单400可被装设到家具主体10上,如图32所示。框架401的一对长形边的实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铰链401b,框架401可经由铰链401b折叠。铰链401b具有锁住机制以防止铰链401b不小心被折叠。由于铰链401b的锁住机制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侧床单402是延伸于框架401及底板403之间的一块布。侧床单402从框架401下缘的整个周围延伸至底板403上缘的整个周围。借着以侧床单402连接框架401及底板403,换尿布床单400便可轻易折叠。
底板403形成一可将幼儿平放其上的放置空间,且以硬树脂或金属或金属板形成与框架401相同的矩形。底板403可以分界线403a为折线折叠成两部分,分界线403a是以底板403的二长形边的实质中央位置联机所形成(以平面图来看,与框架401的铰链401b的位置相对应)。
由于换尿布床单400可与家具主体10分离,家具主体10在换尿布床单400与家具主体10分离时,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被折叠。然而,家具主体10也可在不将换尿布床单400与家具主体10分离的情况下折叠。那就是,如图32所示,当家具主体10以横向的实质中央位置(第二折叠单元的位置)分成两部分,将换尿布床单400的钩401a装上家具主体10的位置为在家具主体10的任一侧(图32中是在右侧)。因此,且当家具主体10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以第二折叠单元折叠时,钩401a并不会阻碍于第二折叠单元的折叠操作,家具主体10便可被折叠。折叠操作完成后的状态如图36所示。
换尿布床单400的在横向的全长稍长于家具主体10在横向的一半长度。因此,在图36所示状态中,换尿布床单400的一上端向上突出于家具主体10的上端,如此可能破坏家具主体10的可携带性及收纳性。为了防止此状况,在第五实施例中,换尿布床单400被折叠成形成图37状态的两部分。详言之,在图36所示状态中,铰链401b的锁住机制可以一现有方法解开,换尿布床单400的一上端会被朝图上的右方和前方拉。利用此结构,三个与上侧框架40接合的钩401a的其中两个会被松开,底板403以分界线403a为折线被折叠成两部分,侧床单402随此动作而变形,最后便形成图37的状态。此状态下,由于换尿布床单400的上端较家具主体10的上端低,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收纳高度便可被整体减小,如此提高了可携带性及收纳性。尤其因为换尿布床单400及家具主体10在不用将换尿布床单400与家具主体10分离的情况下便可折叠,使得折叠操作可轻易并流畅地完成。亦如图36所示状况,当换尿布床单400横向的全长不超过家具主体10横向的全长时,因为换尿布床单400的上部不会向上突出于家具主体10的上端,换尿布床单400的折叠功能可被省略。
(第五实施例的功效)
如上面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家具主体10可在换尿布床单400装设于其上时折叠,且折叠操作可轻易且流畅地完成。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的整体收纳高度可被减小,且可携带性及收纳性被提高了。
[第六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具体内容。第六实施例中,移动柄以可从框架体中被取出的方式被容置于框架体中。除了特别提到的部分,第六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所以,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的结构,其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亦依需要为类似,且其说明将被省略。
图38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底板及操作单元的立体图;图39为局部打开的底板及操作单元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在第六实施例中,移动柄500取代了第一实施例的移动柄56。如图39所示,移动柄500经由一装设钩501可分离地装设于开/关面64的背面(即对着中央面63的那一面)。
移动柄500与开/关面64分离,且移动柄500可分离地装设于中央面63及操作单元53。利用此结构,当握住移动柄500且拉它并旋转它,如图40所示,可更容易地拉并旋转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
接下来将说明移动柄500的装设及拆卸结构。图41为移动柄50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侧面图。图42为移动柄500的装设及拆卸机制的周围的立体放大图。如这些图所示,中央面63及操作单元53装有装设孔502,且移动柄500的两个杆503可被插入装设孔502中。
移动柄500装有连接杆504,连接杆504将两个杆503彼此互相连接。连接杆504装有一安装与拆卸机制505。如图42所示,安装与拆卸机制505包括一操作旋钮505b及一接合单元505c,其位于一转轴505a的一端。转轴505a被可旋转地插入连接杆504。中央面63设置有一贯穿孔63b,贯穿孔63b与接合单元505c的形状相同。贯穿孔63b设置于与接合单元505c相对应的位置。另外,操作单元53上形成一实质圆筒状的空间53a,空间53a与贯穿孔63b连通,且接合单元505c可被置于空间53a中。
在此结构中,移动柄500的两个杆503被插进装设孔502,接合单元505c经由贯穿孔63b被插入空间53a中。在此状态下,若操作旋钮505b以一预设方向(图42中箭头所示方向)被旋转,接合单元505c便于空间53a中旋转,而接合单元505c移动至一不与贯穿孔63b相对应的位置,则接合单元505c无法被插入贯穿孔63b中。因此,移动柄500可轻易地被装设至中央面63及操作单元53上。另外,只要将装设的动作颠倒操作,移动柄500便可轻易地与中央面63及操作单元53分离。因此,只有在必要时,移动柄500可被装设至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上,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便可被拉与旋转,而在不必要时,移动柄500装设于开/关面64,而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可以一有遮蔽的方式被收纳。
(第六实施例的功效)
如上面所说明的,根据第六实施例,由于移动柄500装设于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上,且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只在必要时可被推及旋转,如此可避免移动柄500阻碍收纳的操作。
[III]实施例的变型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在上面说明,本发明的特定结构与手段可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各发明的技术范围里被任意修改或改善。
(结构、制造方法或使用方法)
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与使用方法及展示的图仅为示范性质,除非特别提及,皆可任意改变。
(各实施例间的相互关系)
各实施例所说明的结构可互相应用于其它实施例。例如,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单元及滚筒可被应用于第二至六实施例。
(产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一形成一个给幼儿玩耍或睡觉的空间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并且以其加强折叠的可使用性及安全性,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式幼儿用家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幼儿用家具.pdf(5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课题)加强折叠的可使用性及幼儿安全的组合式幼儿用家具。(解决手段)组合式幼儿用家具(1)具有一形成一容置幼儿的空间的框架(11),框架(11)包括框架件(30,40,50)及底板(60),底板设置于框架件(30,40,50)的下面。框架件(30,40,50)可沿着底板(60)被折叠成扁平形状,且底板(60)及沿着底板(60)被折叠成扁平形状的框架件(30,40,50)可被互相且整体折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