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104881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81627.0

申请日:

2010.09.15

公开号:

CN101944593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H01M 4/133收件人:深圳清研紫光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M 4/13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天津大学变更后权利人:深圳清研紫光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变更后权利人:518101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桃花源科技创新园B栋孵化楼607登记生效日:201211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4/133申请日:20100915|||公开

IPC分类号:

H01M4/133(2010.01)I; H01M4/136(2010.01)I; H01M4/1397(2010.01)I

主分类号:

H01M4/133

申请人:

天津大学

发明人:

杨全红; 魏伟; 苏方远; 陈学成; 吕伟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代理人:

王小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诉述的正极材料为颗粒型核壳结构,核材料为由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钒锂或氧化钴锂与石墨烯组成;壳材为多孔碳。制备方法过程包括,以乙酸锂、草酸锂、磷酸二氢铵、偏钒酸氨、磷酸、硝酸锂、硝酸钴及氧化石墨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或球磨的方法制得混合料,对混合料进行真空预烧结,得到核材料,再与有机碳源混合研磨煅烧得到颗粒型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本发明优点在于,正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循环性能好,容量高,颗粒粒径小且均匀特点。且该正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其特征在于, 该正极材料为颗粒型核壳结构, 其中核材料为由粒径 20 ~ 300nm 的磷酸铁锂, 磷酸钒锂或氧化钴锂与石墨烯按质量比为 (50 ~ 1) ∶ 1, 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的层间组成 ; 壳材为来自于葡萄糖、 蔗糖或柠檬酸碳源的 多孔碳, 多孔碳层厚度为 1 ~ 20nm, 质量为核材质量的 1 ~ 30%。
2: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过程 : 1) 在以乙酸锂、 草酸锂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铁锂的溶液中, 或以乙酸 锂、 偏钒酸氨和磷酸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钒锂的溶液中, 或在硝酸锂和硝酸钴为原料配制 制备氧化钴锂的溶液中, 按溶液中原料总质量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 1 ∶ (0.01 ~ 0.3) 向 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成反应溶液, 均匀的搅拌, 在温度为 80 ~ 100℃反应生成凝胶, 凝胶经 干燥和研磨得初产物 ; 2) 将步骤 1) 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 0.01Pa ~ 10kPa 的真空加热炉中, 在以 5 ~ 20℃ /min 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 200 ~ 600℃, 恒温 5 ~ 10h 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预烧 结制得核材料 ; 3) 将步骤 2) 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 或柠檬酸按质量比 1 ∶ (0.02 ~ 0.2) 进 行混合研磨, 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 在氮气保护下, 在以 5 ~ 20℃ /min 的升温速 度升至温度为 500 ~ 800℃, 并恒温 5 ~ 12h 条件下进行烧结, 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构 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过程 : 1) 按乙酸锂, 草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等物质的量, 及按它们的总质量与氧化石墨比为 1 ∶ (0.01 ~ 0.3), 将上述的四种化合物加入丙酮中, 置于球磨机中球磨 2 ~ 6h, 得到初产 物; 2) 将步骤 1 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 0.01Pa ~ 10kPa 的真空加热炉中, 以5~ 20℃ /min 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 200 ~ 600℃, 恒温 5 ~ 10h 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预烧 结制得核材料 ; 3) 将步骤 2 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 或柠檬酸按质量比 1 ∶ (0.02 ~ 0.2) 进行 混合研磨, 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 在氮气保护下, 在以 5 ~ 20℃ /min 的升温速度 升至温度为 500 ~ 800℃, 并恒温 5 ~ 12h 条件下进行烧结, 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构的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说明书


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锂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 循环寿命长和自放电小等优点, 自 1990 年第一 块商品化电池诞生以来, 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与移动设备上, 目前为了满足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对动力电源的市场需求, 高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 成为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极材料的性能制约着锂 离子电池的功率与能量密度。 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嵌的动力学过程决定了锂离 子电池的功率密度, 电荷的转移过程与锂离子的扩散过程控制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动 力学过程。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结构的 LiCoO2, 尖晶石状的 Li[Mn2]O4 和 橄榄石状的 LiFePO4。尽管 LiCoO2 这种结构的正极材料取得了商业化的成功, 但是它有两 个主要的缺点 : 首先, 钴这种金属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具有毒性 ; 其次, 由于安全问题, 只能 有一半的锂离子在循环过程中脱嵌与嵌入。尖晶石状的 Li[Mn2]O4 由于锰元素的溶解等原 因, 其容量在循环过程中会不断的衰减。橄榄石状的 LiFePO4 虽然对环境友好, 具有良好的 循环性能, 但其本身导电性低且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小, 使其动力学性能受到限制。 针对这些 问题, 科研工作者们对这些正极材料进行改性, 方法主要有包覆、 掺杂、 减小材料的粒径等 纳米技术。通过对电极材料在纳米尺度范围内改性, 设计新型的纳米结构等方法提高正极 材料性能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石墨烯从发现的那一天起, 就成为碳材料、 纳米技术、 凝聚态物理和功能材料等领 域的研究热点, 在石墨烯的众多制备方法中, 以氧化石墨为原料的化学解理法是一种重要 的方法, 杨全红等采用低温负压化学解理法实现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宏量制备, 负压不仅可 以保证膨化所需的温度较低, 而且也可防止石墨烯被氧化。利用这种方法得到了具有优良 纳米结构和储能性质的石墨烯材料, 从而为石墨烯的产业化及其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Wei Lv, Dai-Ming Tang, Yan-Bing He et al.ACS Nano, 2009, 3(11) : 3730-3736. 杨全红, 吕伟, 孙辉, 高电化学容量氧化石墨烯及其低温制备方法和应用, CN 200810151807.X]。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柔性的、 片状的导电剂分散在正极材料中, 形成导 电网络, 显著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Fang-Yuan Su, Conghui You, Yan-Bing He et al.Journal of MaterialsChemistry, 2010, DOI : 10.1039/COJM01633K]。石墨烯作为导电 剂虽然形成了一种宏观的导电网络, 但在加入量较大时, 它会阻挡锂离子的扩散, 反而会影 响正极材料的性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设计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正极材料, 使其具有微 观的导电网络同时又兼具良好的离子扩散能力。 Wang 等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 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但这种核壳结构通过碳材料把磷酸铁 结构的 LiFePO4/C 复合材料, 锂包覆起来, 不能解决磷酸铁锂内部的导电性较差的问题, 同时也存在着充放电可逆性不 好与导电性较差等问题。[YonggangWang, Yarong Wang, Eiji Hosono et al.Angew.Chem.
     Int.Ed.2008, 47, 7461-746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 的正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 循环性能好, 容量高, 颗粒粒径小且均匀特点。该正极材料制备 工艺简单, 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一种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其 特征在于, 该正极材料为颗粒型核壳结构, 其中核材料为由粒径 20 ~ 300nm 的磷酸铁锂, 磷 酸钒锂或氧化钴锂与石墨烯按质量比为 (50 ~ 1) ∶ 1, 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的层间组成 ; 壳 材为来自于葡萄糖、 蔗糖或柠檬酸碳源的多孔碳, 多孔碳层厚度为 1 ~ 20nm, 质量为核材质 量的 1 ~ 30%。
     上述的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一,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 程:
     1. 在以乙酸锂、 草酸锂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铁锂的溶液中, 或以 乙酸锂、 偏钒酸氨和磷酸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钒锂的溶液中, 或在硝酸锂和硝酸钴为原料 配制制备氧化钴锂的溶液中, 按溶液中原料总质量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 1 ∶ (0.01 ~ 0.3) 向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成反应溶液, 均匀的搅拌, 在温度为 80 ~ 100℃反应生成凝胶, 凝胶经干燥和研磨得初产物。
     2. 将步骤 1 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 0.01Pa ~ 10kPa 的真空加热炉中, 在以 5 ~ 20℃ /min 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 200 ~ 600℃, 恒温 5 ~ 10h 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 预烧结制得核材料。
     3. 将步骤 2 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 或柠檬酸按质量比 1 ∶ (0.02 ~ 0.2) 进行混合研磨, 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 在氮气保护下, 在以 5 ~ 20℃ /min 的升温 速度升至温度为 500 ~ 800℃, 并恒温 5 ~ 12h 条件下进行烧结, 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 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制备方法之二,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
     1. 按乙酸锂, 草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等物质的量, 及按它们的总质量与氧化石墨 比为 1 ∶ (0.01 ~ 0.3), 将上述的四种化合物加入丙酮中, 置于球磨机中球磨 2 ~ 6h, 得到 初产物。2. 将步骤 1 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 0.01Pa ~ 10kPa 的真空加热炉中, 以5~ 20℃ /min 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 200 ~ 600℃, 恒温 5 ~ 10h 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预烧 结制得核材料。
     3. 将步骤 2 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 或柠檬酸按质量比 1 ∶ (0.02 ~ 0.2) 进行混合研磨, 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 在氮气保护下, 在以 5 ~ 20℃ /min 的升温 速度升至温度为 500 ~ 800℃, 并恒温 5 ~ 12h 条件下进行烧结, 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 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依据本方法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以下的优点 : 石墨烯作为一种柔性的、 片状的导 电网络分散于正极材料当中, 可以形成一种微观的导电网络, 有利于电荷的转移 ; 外面包覆 的多孔的碳材料有利于宏观的导电网络的形成, 同时多孔的碳包覆层又为锂离子的扩散提 供通路 ; 这种方法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微观和宏观导电网络结构, 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的
     防止纳米级的正极材料的团聚, 粒径较小的正极材料电化学反应的活性表面积较大, 同时 锂离子在其中扩散的距离也减小了, 有利于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 导电性好, 循环性 能好, 容量高, 颗粒粒径小且均匀 ; 制备工艺简单, 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取 1.02g 的 LiAC·2H2O 溶解于去离子水中, 加入 0.4g 的氧化石墨后超声两个小 时。量取 1.80g 的 FeC2O4·2H2O 和 1.15g 的 NH4H2PO4 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将醋酸锂与氧化 石墨的溶液逐滴加入到不断搅拌的草酸铁和磷酸二氢铵溶液中, 加完后, 用氨水调节 pH 值 到 8.5 ~ 9.5 之间。 将混合溶液移至 80℃的水浴中加热, 搅拌使水分不断的蒸发, 直至生成 凝胶。 将凝胶放入 120℃的真空烘箱中烘干。 将干燥的凝胶研磨后放入炉中, 抽真空至真空 度为 2Pa, 以 5℃ /min 的升温速度加热至 350℃, 恒温 10h。将产物取出, 加入葡萄糖 0.2g, 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 先抽真空至 2Pa, 通氮气至气压达到 0.1MPa, 经过三次 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 开启炉子, 以 5℃ /min 的升温速度加热至 600℃, 恒温 10h。 即可得到 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 LiFePO4。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 过程与条件相同, 只是改变氧化石墨的用量 : 由 0.4g 改变为 1.1g。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 过程与条件相同, 只是改变氧化石墨的用量 : 由 0.4g 改变为 0.8g。
     实施例 4
     量取 1.02g 的 LiAC·2H2O, 1.80g 的 FeC2O4·2H2O、 1.15g 的 NH4H2PO4 和 0.31g 的氧 化石墨与 300mL 的丙酮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 球磨 5h, 得到初产物。将初产物研磨后放入 炉中, 抽真空至真空度约为 2Pa, 以 5℃ /min 的升温速度加热至 350℃, 恒温 10h。将产物取 出, 加入葡萄糖 0.2g, 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 先抽真空至 2Pa 左右, 通氮气至 气压达到 0.1MPa, 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 开启炉子, 以 5℃ /min 的升温速度加热至 700℃, 恒温 10h。即可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 LiFePO4。
     实施例 5
     按照锂盐, 钒盐, 和磷酸盐的物质的量比为 3 ∶ 2 ∶ 3, 称取 3.06g 的 LiAC·2H2O, 2.34g 的 NH4VO3, 2.94g 的 H3PO4 和 0.40g 的氧化石墨溶于水后得到水溶液, 将混合溶液至 于 80℃的恒温水浴中, 不断搅拌直至形成凝胶, 将凝胶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在 120℃下进 一步干燥得到干凝胶, 将干凝胶研磨后放入炉中, 抽真空至真空度约为 2Pa, 以 5℃ /min 的 升温速度加热至 300℃, 恒温 4h。将产物取出, 加入柠檬酸 0.60g, 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 入管式炉中, 先抽真空至 2Pa, 通氮气至气压达到 0.1MPa, 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 开启炉子, 以 5℃ /min 的升温速度加热至 700℃, 恒温 8h。即可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 Li3V2(PO4)3。
     实施例 6
     准确称取 0.69g LiNO3 和 2.91g Co(NO3)2·6H2O, 氧化石墨加入的质量为 0.20g,将它们加入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形成稳定的分散液, 随后用氨水调节溶液的 pH 值于 6 ~ 7 之 间。 在 80℃的水浴中加热, 并不断搅拌以除去水分, 此过程中溶胶逐渐变成凝胶。 将凝胶样 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在 120℃下进一步干燥得到干凝胶, 将干凝胶研磨后放入炉中, 抽真空至 真空度约为 10kPa, 以 10℃ /min 的升温速度加热至 550℃, 恒温 6h。将产物取出, 加入柠檬 酸 0.6g, 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 先抽真空至 2Pa, 通氮气至气压达到 0.1MPa, 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 开启炉子, 在 750℃下烧结 12h。即可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 构的 LiCoO2。6

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4593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2CN101944593ACN101944593A21申请号201010281627022申请日20100915H01M4/133201001H01M4/136201001H01M4/139720100171申请人天津大学地址300072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72发明人杨全红魏伟苏方远陈学成吕伟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2207代理人王小静54发明名称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诉述的正极材料为颗粒型核壳结构,核材料为由纳米磷酸铁锂。

2、,磷酸钒锂或氧化钴锂与石墨烯组成;壳材为多孔碳。制备方法过程包括,以乙酸锂、草酸锂、磷酸二氢铵、偏钒酸氨、磷酸、硝酸锂、硝酸钴及氧化石墨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或球磨的方法制得混合料,对混合料进行真空预烧结,得到核材料,再与有机碳源混合研磨煅烧得到颗粒型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本发明优点在于,正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循环性能好,容量高,颗粒粒径小且均匀特点。且该正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CN101944600A1/1页21一种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材料为颗粒型核壳结构,其中核材料为由粒。

3、径20300NM的磷酸铁锂,磷酸钒锂或氧化钴锂与石墨烯按质量比为5011,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的层间组成;壳材为来自于葡萄糖、蔗糖或柠檬酸碳源的多孔碳,多孔碳层厚度为120NM,质量为核材质量的130。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在以乙酸锂、草酸锂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铁锂的溶液中,或以乙酸锂、偏钒酸氨和磷酸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钒锂的溶液中,或在硝酸锂和硝酸钴为原料配制制备氧化钴锂的溶液中,按溶液中原料总质量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100103向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成反应溶液,均匀的搅拌,在温度为80100反应生成凝胶,凝胶经干燥和研磨得。

4、初产物;2将步骤1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001PA10KPA的真空加热炉中,在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200600,恒温510H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预烧结制得核材料;3将步骤2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或柠檬酸按质量比100202进行混合研磨,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在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500800,并恒温512H条件下进行烧结,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1按乙酸锂,草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等物质的量,及按它们的总质量与氧化石墨比为10010。

5、3,将上述的四种化合物加入丙酮中,置于球磨机中球磨26H,得到初产物;2将步骤1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001PA10KPA的真空加热炉中,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200600,恒温510H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预烧结制得核材料;3将步骤2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或柠檬酸按质量比100202进行混合研磨,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在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500800,并恒温512H条件下进行烧结,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权利要求书CN101944593ACN101944600A1/4页3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6、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背景技术0002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自放电小等优点,自1990年第一块商品化电池诞生以来,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与移动设备上,目前为了满足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对动力电源的市场需求,高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成为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极材料的性能制约着锂离子电池的功率与能量密度。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嵌的动力学过程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电荷的转移过程与锂离子的扩散过程控制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动力学过程。目。

7、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结构的LICOO2,尖晶石状的LIMN2O4和橄榄石状的LIFEPO4。尽管LICOO2这种结构的正极材料取得了商业化的成功,但是它有两个主要的缺点首先,钴这种金属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具有毒性;其次,由于安全问题,只能有一半的锂离子在循环过程中脱嵌与嵌入。尖晶石状的LIMN2O4由于锰元素的溶解等原因,其容量在循环过程中会不断的衰减。橄榄石状的LIFEPO4虽然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但其本身导电性低且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小,使其动力学性能受到限制。针对这些问题,科研工作者们对这些正极材料进行改性,方法主要有包覆、掺杂、减小材料的粒径等纳米技术。通过对电极材料在。

8、纳米尺度范围内改性,设计新型的纳米结构等方法提高正极材料性能已经成为研究热点。0003石墨烯从发现的那一天起,就成为碳材料、纳米技术、凝聚态物理和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石墨烯的众多制备方法中,以氧化石墨为原料的化学解理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杨全红等采用低温负压化学解理法实现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宏量制备,负压不仅可以保证膨化所需的温度较低,而且也可防止石墨烯被氧化。利用这种方法得到了具有优良纳米结构和储能性质的石墨烯材料,从而为石墨烯的产业化及其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WEILV,DAIMINGTANG,YANBINGHEETALACSNANO,2009,31137303736杨全红,。

9、吕伟,孙辉,高电化学容量氧化石墨烯及其低温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0810151807X。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柔性的、片状的导电剂分散在正极材料中,形成导电网络,显著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FANGYUANSU,CONGHUIYOU,YANBINGHEETAL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010,DOI101039/COJM01633K。石墨烯作为导电剂虽然形成了一种宏观的导电网络,但在加入量较大时,它会阻挡锂离子的扩散,反而会影响正极材料的性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设计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正极材料,使其具有微观的导电网络同时又兼具良好的离子扩散能力。WANG等通过原位聚。

10、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LIFEPO4/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但这种核壳结构通过碳材料把磷酸铁锂包覆起来,不能解决磷酸铁锂内部的导电性较差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充放电可逆性不好与导电性较差等问题。YONGGANGWANG,YARONGWANG,EIJIHOSONOETALANGEWCHEM说明书CN101944593ACN101944600A2/4页4INTED2008,47,74617465。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正极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循环性能好,容量高,颗粒粒径小且均匀特点。该正极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11、。0005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材料为颗粒型核壳结构,其中核材料为由粒径20300NM的磷酸铁锂,磷酸钒锂或氧化钴锂与石墨烯按质量比为5011,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的层间组成;壳材为来自于葡萄糖、蔗糖或柠檬酸碳源的多孔碳,多孔碳层厚度为120NM,质量为核材质量的130。0006上述的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一,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00071在以乙酸锂、草酸锂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铁锂的溶液中,或以乙酸锂、偏钒酸氨和磷酸原料配制的制备磷酸钒锂的溶液中,或在硝酸锂和硝酸钴为原料配制制备氧化钴锂的溶液中,按溶液。

12、中原料总质量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100103向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成反应溶液,均匀的搅拌,在温度为80100反应生成凝胶,凝胶经干燥和研磨得初产物。00082将步骤1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001PA10KPA的真空加热炉中,在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200600,恒温510H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预烧结制得核材料。00093将步骤2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或柠檬酸按质量比100202进行混合研磨,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在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500800,并恒温512H条件下进行烧结,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010制备方。

13、法之二,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00111按乙酸锂,草酸亚铁和磷酸二氢铵等物质的量,及按它们的总质量与氧化石墨比为100103,将上述的四种化合物加入丙酮中,置于球磨机中球磨26H,得到初产物。2将步骤1制得的初产物置于真空度为001PA10KPA的真空加热炉中,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200600,恒温510H的条件下对初产物进行预烧结制得核材料。00123将步骤2制得的核材料与葡萄糖或蔗糖,或柠檬酸按质量比100202进行混合研磨,研磨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烧结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在以520/MIN的升温速度升至温度为500800,并恒温512H条件下进行烧结,得到颗粒型的核壳纳米结构。

14、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013依据本方法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以下的优点石墨烯作为一种柔性的、片状的导电网络分散于正极材料当中,可以形成一种微观的导电网络,有利于电荷的转移;外面包覆的多孔的碳材料有利于宏观的导电网络的形成,同时多孔的碳包覆层又为锂离子的扩散提供通路;这种方法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微观和宏观导电网络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的说明书CN101944593ACN101944600A3/4页5防止纳米级的正极材料的团聚,粒径较小的正极材料电化学反应的活性表面积较大,同时锂离子在其中扩散的距离也减小了,有利于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导电性好,循环性能好,容量高,颗粒粒径小且均匀;制备工艺简单。

15、,易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0014实施例10015取102G的LIAC2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04G的氧化石墨后超声两个小时。量取180G的FEC2O42H2O和115G的NH4H2PO4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将醋酸锂与氧化石墨的溶液逐滴加入到不断搅拌的草酸铁和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完后,用氨水调节PH值到8595之间。将混合溶液移至80的水浴中加热,搅拌使水分不断的蒸发,直至生成凝胶。将凝胶放入120的真空烘箱中烘干。将干燥的凝胶研磨后放入炉中,抽真空至真空度为2PA,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350,恒温10H。将产物取出,加入葡萄糖02G,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先抽真空至。

16、2PA,通氮气至气压达到01MPA,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开启炉子,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600,恒温10H。即可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LIFEPO4。0016实施例200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过程与条件相同,只是改变氧化石墨的用量由04G改变为11G。0018实施例300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过程与条件相同,只是改变氧化石墨的用量由04G改变为08G。0020实施例40021量取102G的LIAC2H2O,180G的FEC2O42H2O、115G的NH4H2PO4和031G的氧化石墨与300ML的丙酮混合后放入球磨机中,球磨5H,得到初产物。将初产物研磨后放入炉中,抽真空至真空度。

17、约为2PA,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350,恒温10H。将产物取出,加入葡萄糖02G,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先抽真空至2PA左右,通氮气至气压达到01MPA,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开启炉子,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700,恒温10H。即可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LIFEPO4。0022实施例50023按照锂盐,钒盐,和磷酸盐的物质的量比为323,称取306G的LIAC2H2O,234G的NH4VO3,294G的H3PO4和040G的氧化石墨溶于水后得到水溶液,将混合溶液至于80的恒温水浴中,不断搅拌直至形成凝胶,将凝胶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在120下进一步干燥得到干凝胶,将干。

18、凝胶研磨后放入炉中,抽真空至真空度约为2PA,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300,恒温4H。将产物取出,加入柠檬酸060G,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先抽真空至2PA,通氮气至气压达到01MPA,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开启炉子,以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700,恒温8H。即可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LI3V2PO43。0024实施例60025准确称取069GLINO3和291GCONO326H2O,氧化石墨加入的质量为020G,说明书CN101944593ACN101944600A4/4页6将它们加入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形成稳定的分散液,随后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于67之间。在80的水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以除去水分,此过程中溶胶逐渐变成凝胶。将凝胶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在120下进一步干燥得到干凝胶,将干凝胶研磨后放入炉中,抽真空至真空度约为10KPA,以10/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550,恒温6H。将产物取出,加入柠檬酸06G,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中,先抽真空至2PA,通氮气至气压达到01MPA,经过三次抽真空通氮气循环后,开启炉子,在750下烧结12H。即可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LICOO2。说明书CN10194459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