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移自卸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平移自卸车.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7106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71060A21申请号201410288059522申请日20140625B60P1/0020060171申请人潘建锋地址472100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新世纪大道北段72发明人潘建锋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代理人时立新54发明名称一种平移自卸车57摘要本发明属于汽车和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移自卸车,本发明利用车辆的原自卸动力系统将动力输入到综合体辊筒(10)的液压马达和减速机上来带动辊筒的转动,通过综合体辊筒(10)的正反转、耐磨输送带(12)和钢丝绳(13)的卷入和卷出,带动车。
2、厢前挡板(1)的往复运动来实现卸货和卸货后的返程,可有效避免现有自卸车在卸货过程中重心升高导致自卸车不稳的技术难题,并且具有卸货效率高、易于实施、安全系数高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71060ACN104071060A1/1页21一种平移自卸车,包括车厢和车的自卸动力系统,车厢包括前挡板(1)、后挡板(2)、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和底板(5),其特征在于前挡板(1)靠近车头的那一面的下端设有导向槽(6),前挡板(1)左右两侧底面的靠前位置上各设有一个耐磨。
3、滑块(14),底板(5)紧挨前挡板(1)的端面上设有前滑轮组(7),底板(5)的下表面中部设有油缸(8)和中滑轮组(9)、后部设有后滑轮组(15)及综合体辊筒(10),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的后端分别设有后挡板自动举升油缸(11),并且后挡板自动举升油缸(11)与后挡板(2)采用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底板(5)的上表面上平铺一张耐磨输送带(12),耐磨输送带(12)的前端固定在车厢的前挡板(1)底面的靠后位置,后端固定在综合体辊筒(10)上,综合体辊筒(10)的长度大于耐磨输送带(12)的宽度,后挡板(2)的底部位于耐磨输送带(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自卸车,其特征在于综合体。
4、辊筒(10)一端设有固定槽(16),固定槽(16)内固定有钢丝绳(13),且钢丝绳(13)在综合体辊筒(10)上以顺时针方式缠绕若干圈,并依次通过后滑轮组(15)、中滑轮组(9)、前滑轮组(7)和导向槽(6)固定在前挡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移自卸车,其特征在于综合体辊筒(10)由液压马达、减速机和辊筒构成,减速机固定在辊筒的内部且远离固定槽(16)的一端,液压马达安装在减速机上,车的自卸动力系统将动力输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减速机,减速机带动辊筒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移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滑轮组(15)、中滑轮组(9)和前滑轮组(7)均由2个滑轮构成,且中滑轮组(9。
5、)中的滑轮(91)位于油缸(8)的活塞杆(81)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1)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体,使得前挡板(1)在不与侧挡板相连的情况下可实现自行站立。权利要求书CN104071060A1/3页3一种平移自卸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和挂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移自卸车。背景技术0002现今,自卸汽车主要是在车厢底部或前部设置一套液压举升系统,当需要卸货时通过液压举升系统使车厢绕着车厢后端的旋转点旋转,将车厢的前端抬起一定的高度,使车厢和汽车底盘主梁之间形成一个前高后低的倾角,使货物通过自身的重量沿着倾角向后卸料。其存在最大的安全隐患是车厢在举升。
6、期间,车厢前端升高,造成货箱重心也升高,容易发生翻车或翘头现象。汽车举升时发生事故,导致车辆和人员损伤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在矿洞、隧道内作业时,受高度限制,重型汽车无法作业,只能采用小型汽车或人工作业,运输效率低下。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平移自卸车。0004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移自卸车,包括车厢和车的自卸动力系统,车厢包括前挡板1、后挡板2、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和底板5,前挡板1靠近车头的那一面的下端设有导向槽6,前挡板1左右两侧底面的靠前位置上各设有一个耐磨滑块14,底板5紧挨前挡板1的端面上设有前滑轮组7,底板5的下表面中部设有油缸8和中滑轮。
7、组9、后部设有后滑轮组15及综合体辊筒10,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的后端分别设有后挡板自动举升油缸1,并且后挡板自动举升油缸11与后挡板2采用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底板5的上表面上平铺一张耐磨输送带12,耐磨输送带12的前端固定在车厢的前挡板1底面的靠后位置,后端固定在综合体辊筒10上,综合体辊筒10的长度大于耐磨输送带12的宽度,后挡板2的底部位于耐磨输送带12上。0005综合体辊筒10的一端设有固定槽16,固定槽16内固定有钢丝绳13,且钢丝绳13在综合体辊筒10上以顺时针方式缠绕若干圈,并依次通过后滑轮组15、中滑轮组9、前滑轮组7和导向槽6固定在前挡板1上。0006综合体辊筒10由液压马。
8、达、减速机和辊筒构成,将减速机固定在辊筒的内部且远离固定槽16的一端,将液压马达安装在减速机上,车的自卸动力系统将动力输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减速机,减速机带动辊筒转动。0007所述后滑轮组15、中滑轮组9和前滑轮组7均由2个滑轮构成,且中滑轮组9中的滑轮91位于油缸8的活塞杆81顶部。0008所述前挡板1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体,使得前挡板1在不与侧挡板相连的情况下可实现自行站立。0009本发明利用车辆的原自卸动力系统将动力输入到综合体辊筒的液压马达和减速机上来带动辊筒的转动,通过综合体辊筒的正反转、耐磨输送带和钢丝绳的卷入和卷出,带动车厢前挡板的往复运动来实现卸货和卸货后的返程,可有效避。
9、免现有自卸车在卸货过程说明书CN104071060A2/3页4中重心升高导致自卸车不稳的技术难题。附图说明001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车厢后端放大图;图3是图1中车厢的A向视图;图4是图1中车厢的B向视图;图5是本发明中耐磨输送带1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0012如图1、2、3、4和5所示,一种平移自卸车,包括车厢和车的自卸动力系统,车厢包括前挡板1、后挡板2、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和底板5,一种平移自卸车,包括车厢和车的自卸动力系统,车厢包括前挡板1、后挡板2、左侧挡板3、。
10、右侧挡板4和底板5,前挡板1靠近车头的那一面的下端设有导向槽6,前挡板1左右两侧底面的靠前位置上各设有一个耐磨滑块14,底板5紧挨前挡板1的端面上设有前滑轮组7,底板5的下表面中部设有油缸8和中滑轮组9、后部设有后滑轮组15及综合体辊筒10,左侧挡板3、右侧挡板4的后端分别设有后挡板自动举升油缸1,并且后挡板自动举升油缸11与后挡板2采用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底板5的上表面上平铺一张耐磨输送带12,耐磨输送带12的前端固定在车厢的前挡板1底面的靠后位置,后端固定在综合体辊筒10上,综合体辊筒10的长度大于耐磨输送带12的宽度,后挡板2的底部位于耐磨输送带12上。0013综合体辊筒10的一端设有固。
11、定槽16,固定槽16内固定有钢丝绳13,且钢丝绳13在综合体辊筒10上以顺时针方式缠绕若干圈,并依次通过后滑轮组15、中滑轮组9、前滑轮组7和导向槽6固定在前挡板1上。0014综合体辊筒10由液压马达、减速机和辊筒构成,将减速机固定在辊筒的内部且远离固定槽16的一端,将液压马达安装在减速机上,车的自卸动力系统将动力输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减速机,减速机带动辊筒转动。0015所述后滑轮组15、中滑轮组9和前滑轮组7均由2个滑轮构成,且中滑轮组9中的滑轮91位于油缸8的活塞杆81顶部。0016所述前挡板1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条体,使得前挡板1在不与侧挡板相连的情况下可实现自行站立。0017本发明。
12、中的耐磨滑块14也可用轮子代替。0018卸货时,利用自卸动力系统,后挡板自动举升油缸11举起后挡板2,车的自卸动力系统将动力输入到综合体辊筒10的液压马达和减速机上,带动综合体辊筒10顺时针转动,使耐磨输送带12一圈圈缠绕在综合体辊筒10上,前挡板1也随之向后移动,直至车厢后端;综合体辊筒10顺时针旋转的同时,在导向槽6、前滑轮组7、油缸8、中滑轮组9和后滑轮组15缠绕在综合体辊筒10上的钢丝绳13解除缠绕,并随车厢前挡板1的移动在车厢底板5的上表面进行移动,当车厢前挡板1运动到车厢后端时,钢丝绳13完全解除缠绕。卸说明书CN104071060A3/3页5货后,来自自卸动力系统的动力,综合体辊。
13、筒10逆时针旋转,耐磨输送带12解除缠绕的同时,钢丝绳13一圈圈的缠绕在综合体辊筒10的固定槽16内,拉动车厢前挡板1往车厢前端运动,完成回程动作。通过综合体辊筒10的正反转、耐磨输送带12和钢丝绳13的卷入和卷出,从而来实现车厢前挡板1的往复运动。0019耐磨输送带12的厚度大于钢丝绳13的直径,由图4可知,耐磨输送带12缠绕位置圆的半径等于固定槽16所在圆的半径,卸货时,随着综合体辊筒10的顺时针旋转,耐磨输送带12在综合体辊筒10上的实际缠绕半径已经大于钢丝绳13的实际缠绕半径;卸货后返程时,综合体辊筒10逆时针旋转,耐磨输送带12的解除速度大于钢丝绳13的解除速度,所以通过油缸8来调节钢丝绳13的速度。钢丝绳13通过中滑轮组9,中滑轮组9中的滑轮91位于油缸8的活塞杆81顶部,滑轮91随着油缸8的活塞杆81的伸缩而运动,从而实现卸货及卸货后的返程过程中耐磨输送带12和钢丝绳13的同步运动。说明书CN104071060A1/5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71060A2/5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71060A3/5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71060A4/5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71060A5/5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71060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