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网络陵园.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00529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3242.0

申请日:

2004.05.31

公开号:

CN1584267A

公开日:

2005.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3/00

主分类号:

E04H13/00

申请人:

刘运河

发明人:

刘运河

地址:

430100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劳保里416号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潘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式网络陵园,由塔楼构成,其塔楼外形不限,内形是一座多层次结构楼层,每个楼层中有若干个房间,其特点是:在每个房间里设置有多个触摸式显示终端,每个触摸式显示终端与设置在控制室的服务器相连接。本发明由于采用电子葬的形式对已故人体实行安葬,由此将从根本上解决活人与死人争地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塔式网络陵园,由塔楼构成,其塔楼外形不限,内形是一座 多层次结构楼层,每个楼层中有若干个房间,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房间 里设置有多个触摸式显示终端,每个触摸式显示终端与设置在控制室的 服务器相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网络陵园,其特征在于:服务器由中心 控制单元MCU及外围电路构成,其中中心控制单元MCU连接有一个数据 库,数据库内存储有每个已故人体的各种信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网络陵园,其特征在于:服务器还通过 网络接口电路与各类网络相连接。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网络陵园,其特征在于:数据库内存储 有每个已故人体生前的音容笑貌及德、才、勤、绩的故事和DNA全息数 据等信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网络陵园,其特征在于:塔楼的每个楼 层按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家族姓氏分 类设置。

说明书


塔式网络陵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殡葬安葬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塔式网络陵园。

                            背景技术

    人类传统的安葬文化古已有之,如土葬、火葬等,但土葬占地面积大,已被取缔;火葬虽然占地面积比土葬小,同样需要占用很大面积的土地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新型的“不保留骨灰式安葬”的多功能现代化塔式网络陵园,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塔楼构成,其塔楼外形不限,内形是一座多层次结构楼层,每个楼层中有若干个房间,其特点是:在每个房间里设置有多个触摸式显示终端,每个触摸式显示终端与设置在控制室的服务器相连接;

    上述服务器由中心控制单元MCU及外围电路构成,其中中心控制单元MCU连接有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内存储有每个已故人体的各种信息;

    上述服务器还通过网络接口电路与各类网络相连接;

    上述数据库内存储有每个已故人体生前的音容笑貌及德、才、勤、绩的故事和DNA全息数据等信息;

    上述塔楼的每个楼层按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家族姓氏分类设置。

    本发明由于采用电子葬的形式对已故人体实行安葬,使得本发明通过对人体DNA信息采取集中电子储存和网上祭奠后,对已故人体的处理,可采用无偿捐献或有偿提供给医疗事业的方式,使其有用器官给他人带来光明和延续生命,以此一是可加快器官移植类医疗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促进人类医学的文明与进步;二是可彻底消除现在人们在观念文化上难以接受对先人的骨灰采取树葬、水葬、抛洒乃至制成肥料融入大自然等不保留骨灰处理方式的思想障碍;对塔式网络陵园的建筑,因其占地甚微和可向空中发展的特点,由此将从根本上解决活人与死人争地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塔楼外形不限,内形是一座多层次结构楼层,由此保障陵园的规模与空间需求。在塔身中,根据社会人群结构,按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家族姓氏分类,规划相应楼层及使用面积,建立各自不同群体的祭奠礼堂。每一个祭奠礼堂均配置多个显示屏和触摸控制屏等输入、输出终端设备,并全部受控于塔楼中央机房,中央机房采用当时最新电脑网络技术,对每一个祭奠礼堂建立起足够网络空间的数据库,形成网页,建立网站,并与互联网互连互通,构成陵园与客户进行交流的网络平台。在塔身中,根据社会人群结构,按不同地区、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家族姓氏分类,规划相应楼层及使用面积,建立各自不同群体的祭奠礼堂,每一个祭奠礼堂均配置多个输入、输出终端,并与中央机房地数据库相连。

    本发明数据库主要辑录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输入故人生前的音容笑貌及德、才、勤、绩的故事和DNA全息数据等资料,以供后人现场或远程瞻仰、祭奠;二是各家族发展宗谱,并与个人记录资料形成有效链接,以便查阅;三是本家族或其它群体内部的轶闻趣事、公告声明等公益性新闻。

    本发明安葬采取网上讣告形式,按照上报时限优先原则设立电子牌位,对于新建电子牌位,将在本群体范围内的礼堂显示屏和互联网上进行显示公示,显示公示时间直到下一个新建电子牌位自动更改为止,但至少时间不得低于66秒钟,若同一时间内出现多个新电子牌位,则采取电脑随机显示原则逐个显示。上报方式由客户先将前述数据库的内容通过网络上传到陵园网站或刻录成光盘邮寄至塔式网络陵园,由陵园核实编辑后方可录用公示。网络祭奠以远程点击为主,开展短信、自动送花(包括虚拟花簇与实物鲜花)等多种祭奠业务。对于现场祭拜者,可以通过触摸屏的提示进行操作,举行各种仪式;对于远程祭拜者,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一系列祭奠仪式:如登录网站祭奠、拨打服务热线祭奠、发短信祭奠等。

    本发明是采用不保留先人骨灰的形式,把人体DNA及人生前重要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和德、才、勤、绩的故事等信息编录进激光光盘,通过互联网输入到一个网络容量可不断放大的塔式网络陵园数据库中,用以长期集中保存(电子葬),通过对先人人体DNA信息实行长期保存后,可方便任何一代的后人对其家族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和比对。无论身在何处,也可随时在网上零距离的看到塔式网络陵园内,其先人们生前生动的音容笑貌和德、才、勤、绩的故事;还可随时从网上到达塔式网络陵园的祖宗电子牌位前,开展各式各样的拜祖祈福活动。

塔式网络陵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塔式网络陵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塔式网络陵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式网络陵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式网络陵园.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式网络陵园,由塔楼构成,其塔楼外形不限,内形是一座多层次结构楼层,每个楼层中有若干个房间,其特点是:在每个房间里设置有多个触摸式显示终端,每个触摸式显示终端与设置在控制室的服务器相连接。本发明由于采用电子葬的形式对已故人体实行安葬,由此将从根本上解决活人与死人争地的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