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19191.9 (22)申请日 2019.02.21 (73)专利权人 江阴新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砂山路 85号A505江阴新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杨华东陈新琴王震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304 代理人 赵维达 (51)Int.Cl. C12M 3/00(2006.01) C12M 1/38(2006.01) C12M 1/36(2006.01) C12M 1/34(20。
2、06.01) C12M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 控制装置, 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供气系统、 气体 混合器、 培养箱, 所述培养箱内部自上至下依次 设置有混合气出气管、 置物架、 底网、 排气口, 所 述混合气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气体混合器, 所述混 合气出气管包括均匀排列设置的多个管体, 所述 管体对准所述置物架的一侧均匀布设有多个出 气孔, 所述置物架设置有两排, 并且通过一传动 链条传动, 每层所述置物架一侧设置有风扇, 所 述风扇对准所述置物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能够高效精确的。
3、模拟出动物细胞实验所需的可 靠可重复的厌氧环境, 并且有效的避免样品污 染, 减少气源浪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9602556 U 2019.11.08 CN 209602556 U 1.一种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供气系统 (100)、 气体混合器(200)、 培养箱(300), 所述培养箱(300)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合气 出气管(310)、 置物架(320)、 底网(330)、 排气口(340), 所述混合气出气管(310)连接于所述 气体混合器(200), 所述混合气出气管(310)包括均匀排列设置的多个管体(3。
4、11), 所述管体 (311)对准所述置物架(320)的一侧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气孔(312), 所述置物架(320)设置有 两排, 并且通过一传动链条(350)传动, 每层所述置物架(320)一侧设置有风扇(360), 所述 风扇(360)对准所述置物架(3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系统 (100)包括多个储存不同气体的瓶体(110), 该多个瓶体(110)分别设置有阀门(120), 所述 阀门(120)由主控制器(130)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箱 (300)内底部设置有。
5、气体传感器(370), 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80), 所述气体传感器 (370)与温度传感器(380)信息传送至所述主控制器(1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体 (110)设置有三个, 分别储存二氧化碳、 氧气、 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混合 器(200)包括连接所述供气系统(100)的混合腔(210), 所述混合腔(210)内部设置有多个抗 菌空心球(220), 所述气体混合器(200)连接于所述混合气出气管(310)的一端设置有微生 物过滤网(230)。 6.根据权利要。
6、求1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混合 器(200)靠近所述培养箱(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气出 气管(310)上方于所述培养箱(300)内部设置有电热管(3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排所述置物 架(320)之间设置有竖直隔板(4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箱 (300)一侧设置有一门体(500), 所述门体(500)向上滑动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
7、所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箱 (300)于所述排气口(340)前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00)与抽风机(600)。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9602556 U 2 一种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物实验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医药领域进行药物或者治疗方法研究时时需要模拟出动物体内特定情况下 相同的细胞培养环境,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模拟细胞培养环境的设备是二氧化碳培养箱。 该 设备能够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供应量使细胞培养环境能够维持在一个设定好的二氧化碳 浓度范。
8、围, 然而该设备其他气体供给时通过风机直接吸入箱外空气, 无法控制箱内其他气 体的比例含量。 另外市面上也有一些用于培养幽门螺杆菌等厌氧微生物的厌氧微生物培养 设备, 此类设备需要通过传递箱存取样品, 不适于基于液体培养基的动物细胞培养操作; 采 用紫外线进行内部净化杀菌, 容易形成臭氧残留影响动物细胞生长; 培养空间狭小, 培养皿 只能层层堆放, 不便于样品的大批量分批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以克服现有技 术的不足。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
9、养控制装置, 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 供气系统、 气体混合器、 培养箱, 所述培养箱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合气出气管、 置物 架、 底网、 排气口, 所述混合气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气体混合器, 所述混合气出气管包括均匀 排列设置的多个管体, 所述管体对准所述置物架的一侧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气孔, 所述置物 架设置有两排, 并且通过一传动链条传动, 每层所述置物架一侧设置有风扇, 所述风扇对准 所述置物架。 0006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供气系统包括多个储 存不同气体的瓶体, 该多个瓶体分别设置有阀门, 所述阀门由主控制器控制。 0007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
10、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培养箱内底部设置有 气体传感器, 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气体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信息传送至所述主控 制器。 0008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瓶体设置有三个, 分别 储存二氧化碳、 氧气、 氮气。 0009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气体混合器包括连接 所述供气系统的混合腔, 所述混合腔内部设置有多个抗菌空心球, 所述气体混合器连接于 所述混合气出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微生物过滤网。 0010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气体混合器靠近所述 培养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0011。
11、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混合气出气管上方于 说明书 1/4 页 3 CN 209602556 U 3 所述培养箱内部设置有电热管。 0012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两排所述置物架之间设置 有竖直隔板。 0013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培养箱一侧设置有一 门体, 所述门体向上滑动打开。 0014 优选的, 在上述的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中, 所述培养箱于所述排气口 前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与抽风机。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高效精确的模拟出动物细胞实验所 需的可靠可。
12、重复的厌氧环境, 并且有效的避免样品污染, 减少气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0018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的俯视示意 图; 0019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
13、020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的侧视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详细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
14、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 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
15、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结合图1-4所示, 动物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控制装置, 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供气系统 说明书 2/4 页 4 CN 209602556 U 4 100、 气体混合器200、 培养箱300, 培养箱300内部自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混合气出气管310、 置 物架320、 底网330、 排气口340, 混合气出气管310连接于气体混合器200, 混合气出气管310 包括均匀排列设置的多个管体311, 管体311对准置物架320的一侧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气孔 312, 置物架320设置有两排, 并且通过一传动链条350传动, 。
16、每层置物架320一侧设置有风扇 360, 风扇360对准置物架320。 供气系统100包括多个储存不同气体的瓶体110, 该多个瓶体 110分别设置有阀门120, 阀门120由主控制器130控制。 培养箱300内底部设置有气体传感器 370, 侧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80, 气体传感器370与温度传感器380信息传送至主控制器 130。 瓶体110设置有三个, 分别储存二氧化碳、 氧气、 氮气。 培养箱300一侧设置有一门体 500, 门体500向上滑动打开。 0025 该技术方案中, 主控制器总成中的自动阀门根据主控面板设置的参数和气体传感 器信号的汇总运算分别自动调节三个阀门的打开时长, 不。
17、同气量的三种气体通过阀门后经 过管道进入气体混合器; 箱内废气通过底网被抽风机抽出排气口, 箱内每一层置物架均设 有风扇, 以便气体混匀, 温度均一, 防止出现箱内局部温度过高或者不同位置气体浓度不一 致的问题。 当自动阀门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进气压力过低时会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报警, 提示更换气源; 存取样品时向上滑动打开最底层的箱门, 置物架在传送链条的驱动下将样 品所在的置物架转动到底层外侧, 完成存取样品后关上箱门, 主控制器根据参数打开阀门, 无菌的混合气通过出气管向下吹出, 将底层受污染的废气通过底网吹出排气口; 完成废气 置换后主控板控制阀门回到正常工作模式, 电机驱动链条将新样品置。
18、物架移到顶层, 有利 于新样品培养皿内部气体的自发更新。 0026 进一步地, 气体混合器200包括连接供气系统100的混合腔210, 混合腔210内部设 置有多个抗菌空心球220, 气体混合器200连接于混合气出气管310的一端设置有微生物过 滤网230。 0027 该实施例中, 气流吹起气体混合器内的抗菌材料空心小球, 进一步混匀后通过微 生物过滤网除菌后进入混合气出气管, 起到混合均匀并且除菌的作用。 0028 进一步地, 气体混合器200靠近培养箱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40。 0029 该实施例中, 防止回流污染。 0030 进一步地, 混合气出气管310上方于培养箱300内部。
19、设置有电热管390。 0031 该技术方案中, 可以实现保温及加热, 适应多样环境需求。 0032 进一步地, 两排置物架320之间设置有竖直隔板400。 0033 该技术方案中, 能优化气流方向, 减小紊流带来的二次污染。 0034 进一步地, 培养箱300于排气口340前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00与抽风机600。 0035 防止气体回流污染, 以及增强气流动力。 0036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文中,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 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 术语 “包括” 、“。
20、包含” 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 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 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由语句 “包括一个” 限定的要素, 并不排除在 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 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说明书 3/4 页 5 CN 209602556 U 5 0037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209602556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09602556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09602556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