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99905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3335.1

申请日:

1991.04.24

公开号:

CN1057250A

公开日:

1991.12.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8.6.10|||保护期延长|||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4B38/08; E06B3/12

主分类号:

C04B38/08; E06B3/12

申请人:

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

发明人:

筱崎征夫; 筱崎守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1990.05.24 JP 135870/90; 1990.10.08 JP 271887/9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丽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和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出入口处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绝热性能和现有的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阻燃性能,并具有能吸收和放出水气的绝热层,可将空间内的湿度调节到令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本发明所使用的绝热材料是在100份(按重量计、以下同)水泥中混合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无机微球10~200份而制成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空间的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在该绝热层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能在上述空间中的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温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的水气吸放层,构成上述绝热层的绝热材料是由100份(以重量计,以下均同)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无机微球10~200份混合而成的,该绝热层是用该绝热材料在上述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通过湿式施工而制成的。
2: 一种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空间的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在该绝热层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能在上述空间中的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的水气吸放层,构成上述绝热层的绝热材料是由100份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混合而成的,该绝热层是用该绝热材料通过在上述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进行湿式施工而制成的。
3: 一种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其特征在于:在设于室内空间之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用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微球、碳纤维混合而得到的绝热材料制成。
4: 一种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其特征在于:在设于室内空间 之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用由100份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无机微球10~200份混合而得到的绝热材料制成。
5: 一种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其特征在于:在设于室内空间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用由100份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混合所得的绝热材料制成。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特别是涉及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和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出入口处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

    迄今为止,在诸如密封良好的大楼、饭店等地室内,由于使用空调来提高湿度,往往使人感到不舒适。

    因此,以往,为了创造出令人感到舒适的室内空间,开发可适当调节室内空间的湿度以抑制结露的发生的墙壁、顶棚等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工作一直在进行。

    图6是表示形成这样的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附图,标号11表示由形成空间13的壁组成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

    该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11是用混凝土基底15制成的。在该混凝土基底15的靠近空间13这一侧的  表面上制有绝热层17,在该绝热层17的靠近空间13这一侧的表面上粘贴着具有阻燃性的石膏板19。

    在该石膏板19的靠近空间13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能在空间13内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的水气吸放层21,该水气吸放层21可由例如粘贴能贮存200~300克/米2的壁纸构成。为了使水气吸放层21的壁纸具有吸收和释放水气的性能,还可将其与具有吸收和释放水气的性能的材料,例如高吸水性聚合物等复合,构成水气吸放层。

    而绝热层17则用发泡聚氨酯和泡沫聚苯乙烯等有机系列绝热材料制成。

    具有如上结构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用绝热层17隔绝来自外部的热,并用水气吸放层21调节空间13内的水气,从而可将空间13内的湿度保持在令人感到舒适的状态,抑制结露的发生。

    但是,制作绝热层的发泡聚氨脂和泡沫聚苯乙烯等有机系列绝热材料的导热率非常小,为0.02-0.03千卡/米·小时·℃,虽然这说明具有优良的绝热性能,但是由于属于有机物质类,便有易于燃烧的问题。

    为此,因防火方面的法律上的制约和强度的问题,需要在绝热层17的靠近空间13这一侧的表面上粘贴具有阻燃性能的石膏板19,再以它为衬底制作由壁纸构成的水气吸放层21,于是又有施工工序多、消耗工时多、使空间13变得狭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考虑采用发泡灰浆、珍珠岩灰浆等无机物系列绝热材料制作绝热层17。

    这些无机物系列绝热材料虽然具有阻燃之类的性质,但其导热率为0.2-0.3千卡/米·小时·℃,与有机物系列绝热材料的导热率(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非常大,因而有绝热性能比有机物系列绝热材料差的问题。

    因此,不仅确保作为这些材料的使用目的的绝热性能很困难,而且为确保该性能还要求有相当的厚度。

    此外,就这样的无机绝热材料而言,如果绝热性能提高,强度就会变得极低,不能满足作为装修衬底材料的性能要求。

    另一方面,过去,多层住宅正门门厅的门,主要由于防火方面的原因而使用钢制的成品门。

    近年来,在正门门厅附近的所谓“水圈”中,往往成套配置洗脸间、浴室、厕所等。因此,从洗脸间等到正门门厅的走廊里以及连接正门门厅和洗脸间等的连接空间中的湿度很高。当从秋天向冬天过渡而温度降低时,在正门门厅的钢制门的靠室内这一侧的表面上,由于同湿度高的空气接触,已达到露点的空气中的水气就会在钢制门的表面上结露,开始是微小的水点,不久就变成大的水珠并沿着门的表面流下,从而有使位于门下的室外地板和室内走廊等遭受水浸的危险。

    为了防止这样的钢制门结露;可以考虑降低走廊里和连接空间中的空气的湿度,同时将钢制门的表面温度提高到露点以上等等。

    然而,每当人们进出浴室等处的时候,含有水蒸汽的空气就会从其中流出,进入走廊和连接空间,使湿度增高。因此要降低走廊和连接空间中的湿度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虽然可以设想通过诸如在汽车的玻璃中埋设许多电阻并在这些电阻中通电使其发热那样的方法,将钢制门的表面温度提高到露点以上,但是由于钢制门不是玻璃那样的绝缘体,这也是非常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就绝热性而言,它具有与有机绝热材料相近的性能,而从阻燃性的观点看,它又具有现有的无机绝热材料的性能;通过制作具有吸收和释放水气的功能的绝热层,可将空间内的湿度调节到令人感到舒适的状态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可靠地防止结露发生的防结露用钢制门。

    权利要求1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是在形成空间的混凝土基低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作绝热层,在该绝热层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作能在上述空间内的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的水气吸放层,上述绝热层是将由100份(以重量计,以下均同)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有机マイクロバル一ン)1~20份、碳纤维0.3~5份、无机微球(无机マイクロバル一ン)10~200份混合而成的绝热材料,用湿式施工法涂复在上述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而制成的。

    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中,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无机微球10~200份,是因为若不足10份,则价格高的其它材料的比例增大而使成本增高,同时对提高耐火性能并不太有用;若超过200份,则强度性能方面变脆的缘故。若综合考虑提高耐火性能、强度及成本等方面,则无机微球最好取10~100份。

    此处所谓的绝垫材料的湿式施工法是指将呈粘滞性流体状的绝热材料用喷涂、抹涂等方法粘着在混凝土基底的表面上,制成绝热层。

    权利要求1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由于其水气吸放层是面向空间而形成的,因此能在空间中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从而可对空间中的湿度进行自动调节。

    另外,由于是在预先将例如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有机微球以及必要时还有水溶性树脂和消泡剂、防霉剂等混合、混炼所得到的糊状混合物中,加入水泥和无机微球进行混合、混炼,制成绝热材料,再用湿式施工法将该绝热材料涂复在混凝土基底上,制成无缝的绝热层,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防止结露用结构件的内外之间的热传导,同时提高其阻燃性。

    又由于绝热材料本身虽然透湿系数小,但具有适度的吸水率,因此一旦室内湿度增高,绝热层便吸收水气并将其贮存在该绝热层内,而当室内湿度降低时,由绝热层放出水气,从而辅助水气吸放层的湿度调节功能。

    权利要求2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在形成空间的混凝土基底的靠近该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在该绝热层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表面上制有能在上述空间中的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放出水气的水气吸放层,该绝热层是将由100份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混合而成的绝热材料,用湿式施工法涂复在上述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而制成的。

    此处,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是因为不足3份时,粘结性能降低;而超过50份时,则耐火性能降低并且成本增高。

    另外,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有机微球1~20份,是因为不足1份时,绝热性能降低;而超过20份时,则耐火性能和强度均降低而成本增高。

    再者,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碳纤维0.3~5份,是因为不足0.3份时,对基底的增强效果和防止伴随收缩而出现裂纹的效果都将降低;而当超过5份时,则工艺性能变劣而成本增高,并且相比之下增强效果亦无明显提高。

    权利要求2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和权利要求1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一样,都能利用水气吸放层自动调节空间中的湿度,同时用绝热层来辅助水气吸放层的湿度调节功能,利用绝热层本身的功能有效地阻止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内外之间的热传导。

    权利要求3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是在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垫层是用水泥和合成树脂乳胶、微球、碳纤维混合所得到的绝热材料来制作的。

    权利要求3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是在预先将例如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微球以及必要时还有水溶性树脂和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等进行混合、混炼所得到的糊状混合物中,加入水泥再进行混合、混炼而制得绝热材料,再用例如湿式施工法将该绝热材料涂复在门主体上制成无缝的绝热层,从而能有效地阻止室外和室内之间的热传导,将钢制门靠室内这一面和室内之间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由于绝热层本身虽然透湿系数小,但具有适度的吸收和释放水气的能力,因此,当室内湿度增高时,绝热层便吸收水气并将其贮存于该绝热层内,力求同室内湿度达到平衡。

    此处,所谓绝热材料的湿式施工法是指将呈粘滞性流体状的绝热材料用喷涂或抹涂等方法粘着在门主体的表面上,制成绝垫层。

    权利要求4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在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是用100份水泥和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无机微球10~200份混合所得的绝热材料制成的。

    另外,权利要求4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中,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无机微球10~200份,是因为若不足10份,则由于价格高的其它材料的比例增大而使成本增高,对于耐火性能的提高也没有明显的作用;若超过200份,则在强度方面变脆;若综合考虑耐火性能的提高、强度、成本等方面,则无机微球的量最好是10~100份。

    权利要求4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同权利要求3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一样,能将钢制门靠室内这一侧的表面的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抑制到最小限度。

    权利要求5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在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是用由100份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混合所得的绝热材料制成的。

    此处,在权利要求4和5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中,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休成分的量3~50份,是因为若不足3份,则粘结性能降低,若超过50份,则耐火性能降低,而成本增高。

    另外,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有机微球1~20份,是因为若不足1份,则绝热性能降低,若超过20份,则耐火性能及强度均降低而成本增高。

    再者,相对于100份水泥,之所以取碳纤维0.3~5份,是因为若不足0.3份,则对基体的增强效果及防止伴随收缩而出现裂纹的效果都将降低,而若超过5份,则工艺性能变劣而成本增高,对基体的增强效果也无明显的提高。

    权利要求5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同权利要求3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一样,能将钢制门靠室内这一面同室内之间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

    图1是表示本发明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横剖面图。

    图4是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的横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的实验结果的折线图。

    图6是表示已有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纵剖面图。

    下面,就表示在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结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附图。图中,标号31表示形成空间33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

    该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31用混凝土基底35制成。在该混凝土基底35靠近空间33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37,在该绝热层37靠近空间33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水气吸放层39,该水气吸放层39可在空间33内的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

    该水气吸放层39由例如粘贴能保持200~300克/米2水气的壁纸构成。为了使壁纸具有吸收和释放水气的功能,可将壁纸与具有吸收和放出水气的性能的材料,例如高吸水性聚合物等组合而成。

    绝热层37由在混凝土基底35靠近空间33这一侧的表面上粘着呈粘滞性流体状的绝热材料而制成。

    该绝热材料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有机微球、水、水溶性树脂、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无机微球等组成。

    水泥使用速硬波特兰(ポルトランド)水泥。

    合成树脂乳胶使用例如丙烯酸(ァクリル)类、聚醋酸乙稀类、合成橡胶类、偏(二)氯乙烯(盐化ビニソデン)类、氯乙烯类材料或者这些材料的混合物。

    碳纤维的纤维长度为例如6毫米左右。

    有机微球的颗粒直径为例如10~100μm,比重在0.04以下。无机微球的颗粒直径为例如5~200μm,比重为0.3~0.7。

    增粘剂可以是例如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这样的绝热材料是在100份由合成树脂乳胶28份(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为6.3份)、碳纤维2.6份、有机微球24份、水溶性树脂0.4份、水137份、以及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构成的半液体状的混合物中,再加入100份粉末材料进行混合、混炼而制成的。

    该粉末材料由速硬波特兰水泥100份和无机微球16份构成。

    这样制得的绝热材料具有如表1所示的性质。

    也就是说,其导热率为0.06千卡/米.小时.℃,湿比重为0.54,风干比重为0.31,弯曲强度为12.8公斤力/厘米2,压缩强度为14.7公斤力/厘米2,粘着强度为6.2公斤力/厘米2,透湿系数为0.315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为31.4%。

    具有上述结构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制作过程是:用喷涂、抹涂、填充孔隙等湿式施工法将呈粘滞性流体状的绝热材料涂复在混凝土基底35的靠近空间33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成例如厚度为10~15毫米的绝热层37,待该绝热层37充分干燥后,再将由壁纸构成的水气吸放层39粘贴在涂有绝热层37的混凝土基底35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由于水气吸放层39面向空间33的内部,因此能在空间33中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从而自动调节空间33中的湿度,使空间33保持在使人们感到舒适的状态。

    此外,由于是在预先将例如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有机微球以及必要时还有水溶性树脂和消泡剂、防霉剂等混合、混炼所得到的糊状混合物中,再加入水泥和无机微球进行混合、混炼制得绝热材料,然后用湿式施工法将该绝热材料涂复在混凝土基底35上制成无缝的绝热层37,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内外之间的热传导,同时提高其阻燃性。于是,就绝热性能而言,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性能,而从阻燃性这个观点来看,它又具有现有的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性能。通过制作具有吸收和放出水气功能的绝热层37,可将空间33中的湿度调节到令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也就是说,绝热层37的绝热材料的导热率为0.06千卡/米.小时.℃,由于这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的导热率(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大不了多少,可以认为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大致相同的绝热性能。这是由于它含有有机微球和无机微球,在灰浆中形成气泡所致。由于在灰浆中形成气泡,可使其成为非常轻的绝热材料,湿比重为0.54,风干比重为0.31。

    由于这样的绝热材料含有大量的无机物类绝热材料,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比,其阻燃性可大幅度提高。

    此外,由于此种绝热材料以水泥为基质并掺有微球、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因此其内部结合变得更加牢固,同现有的硬质泡沫聚氨脂的压缩强度(1.4~2.0公斤力/厘米2)和泡沫聚苯乙稀的压缩强度(2.5~3.0公斤力/厘米2)或者发泡绝热灰浆的弯曲和压缩强度(3.0~5.0公斤力/厘米2)等相比,本发明的绝热材料的压缩强度达14.7公斤力/厘米2,弯曲强度达12.8公斤力/厘米2,与现有材料相比,强度大幅度提高。

    又由于含有合成树脂乳胶,使绝热材料对混凝土基底35的粘着强度达到6.2公斤力/厘米2,能促使绝热材料与混凝土基底35形成一体,从而可靠地防止绝热材料的剥离。正因为如此,可对该绝热材料进行湿式施工,也能使以下各种施工易于进行:一种是使用现有的喷涂发泡聚氨脂的施工法和使用贴面板及绝热板之类的干式施工法都很困难的顶栅面的施工;一种是对因含有标准梁等而呈现大量凹角、凸角的建筑物、圆形建筑物等进行涂复绝热材料的施工。

    这样,由于可以提高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阻燃性和强度等,没有必要再象过去那样,因防火方面的法律上的制约以及强度问题,在绝热层37上粘贴石膏板等阻燃性材料,再以石膏板作为衬底制作水气吸放层39,而是可以直接以绝热层37为衬底,在其上面直接制作水气吸放层39,从而大幅度地降低施工工作量,确保具有宽敞的有效面积(空间),并可大幅度地节省工时,降低成本。

    而且,伴随着绝热层37的绝热性能的提高,可将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31的靠室内这一面同室内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可靠地防止在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靠室内这一侧的表面上发生结露。

    又由于绝热层37本身一方面透湿系数小,为0.315克/米2.小时.毫米录柱,另一方面又具有吸水率为31.4%的适度的吸水性能,即,虽然透湿系数小,但吸水率适度,因此,当室内水气量超过水气吸放层39所能吸收的水气量时,这些水气就被绝热层37吸收而贮存在该绝热层37内,当室内湿度降低时,便由绝热层37放出水气,从而可以辅助水气吸放层39的湿度调节功能,当空间33中的水气量超过水气吸放层39所能吸收的水气量时,通过绝热层也可以吸收水气,这样就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表1的右栏,表示本发明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绝热材料的性能。在该实施例中,绝热层37所使用的绝热材料是在100份由合成树脂乳胶(固体成分的浓度为45%)62份(换算成固体成份为27.7份)、碳纤维2.6份、有机微球10.4份、水125份、以及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构成的半液体状混合物中,加入100份速硬波特兰水泥进行混合、混炼而制成的。

    该绝热材料的性能是,导热率为0.05千卡/米·小时·℃,湿比重为0.52,风干比重为0.30,弯曲强度为14.1公斤力/厘米2,压缩强度为16.5公斤力/厘米2,粘着强度为6.8公斤力/厘米2,透湿系数为0.127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为20.5%。

    通过在混凝土基底35上用这样的绝热材料制成绝热层37,可得到同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也就是说,绝热层37的导热率为0.05千米/米·小时·℃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的导热率(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大不了多少,可以认为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大致相同的绝热性能。

    另外,由于绝热层37本身一方面透湿系数小到0.127克/米2·小时·毫米录柱,另一方面又具有吸水率为20.5%的适度的吸水性能,即,虽然其透湿系数小,但有适度的吸水率,因此,当室内水气量超过水气吸放层39所能吸收的水气量时,这些水气就被绝热层37吸收而贮存在该绝热层内;当室内湿度降低时,由该绝热层37放出水气,从而辅助水气吸放层39的湿度调节功能。这样,即使出现空间33中的水气量超过水气吸放层39所能吸收的水气量的情况,也可由绝热层37吸收水气。

    因此,这样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就绝热性能而言,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性能,而从阻燃性角度看,又具有现有的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性能,再通过  制作具有吸收和放出水气功能的绝热层37,可以将空间33中的湿度调节到令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在绝热层37和水气吸放层39之间,也可以涂复1~2毫米左右厚的混有树脂的可以抹薄的灰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比对衬底的精度所要求的纹理更细的装饰材料的施工,例如油漆和纹理细的布等的施工成为可能,还可进一步提高壁面的强度。

    此外,相对于100份水泥,即使制作绝热材料用的其它成分的用量在下述范围内改变,也都能得到同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即,将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为3~50份,有机微球的量为1~20份,碳纤维的量为0.3~5份,无机微球的量为10~200份。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各种材料的比例,可以改变绝热材料的强度和比重、绝热性能、耐火性能、吸放水气的性能等,从而可得到具备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绝热性能、耐火性能以及强度、吸放水气的性能等的绝热材料。

    上述实施例虽然对在绝热材料中混合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制,即使不混合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而根据需要混合其它材料,也可得到同该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图2和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图中,标号41表示设置在室内空间43的出入口处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

    该防止结露用的钢制41,如图所示,是在门主体45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上制作绝热层47而构成的。

    该绝热层47是通过在门主体45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上粘着呈粘滞性流体状的绝热材料而制成的。

    该绝材料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有机微球、水、水溶性树脂、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无机微球构成。

    水泥,采用速硬波特兰水泥。

    合成树脂乳胶,采用例如丙烯酸类、醋酸乙烯类、合成橡胶类、偏(二)氯乙烯类、氯乙稀类材料,或者这些材料的混合物。

    碳纤维的纤维长度作成例如6毫米左右。

    有机微球颗粒直径为例如10~100μm,比重在0.04以下;无机微球颗粒直径为例如5~200μm,比重为0.3~0.7。

    增粘剂,采用例如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这样的绝热材料是在100份由合成树脂乳胶28份(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为12.6份)、碳纤维2.6份,有机微球8.0份、水溶性树脂0.8份、水160份以及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构成的半液体状混合物中,再加入100份粉末材料后混合而成的。

    该粉末材料由速硬波特兰水泥100份和无机微球16份构成。

    这样制成的绝热材料具有如表1所示的性质。

    也就是说,其导热率为0.06千卡/米.小时.℃,湿比重0.54,风干比重为0.31,弯曲强度为12.8公斤力/厘米2,压缩强度为14.7公斤力/厘米2,粘着强度为6.2公斤力/厘米2,透湿系数为0.315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为31.4%。

    表1性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导热率(千卡/米·小时·℃)0.060.05比重湿比重0.540.52风干比重0.310.30强度弯曲强度(公斤力/厘米2)12.814.1压缩强度(公斤力/厘米2)14.716.5粘着强度(基底)(公斤力/厘米2)灰浆6.2灰浆6.8透湿系数(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0.3150.127吸水率(容积%)31.4(水中24小时)20.5(水中24小时)

    用湿式施工法把如上所述的绝热材料涂复在门主体45上制成绝热层47,将具有该绝热层47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41安装在室内空间43的出入口处,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室外气温、钢制的门主体45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温度、绝热层47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温度等,测量结果如图5所示。

    在图5中,●……●为室外气温,,△-△为钢制的门主体45的表面温度,×……×为露点温度,⊙-⊙为绝热层47的表面温度,○-○为室内湿度,△—·—·—△为室内温度。

    由该实验结果可知,绝热层47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温度比门主体45的表面温度高,也比露点温度高。

    虽然使用门主体45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阻止外部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但门主体45的表面温度往往低於露点温度,因此,可以认为,只要门主体45的表面暴露在室内空间43中;就会出现结露。

    在图2和图3中,标号61表示门框,该门框61由门主体45的外侧延续到内侧。门框61的表面也涂复如上所述的绝热材料。

    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41是用喷涂、抹涂、填充孔隙等湿式施工法将呈粘滞性流体状的绝热材料涂复在门主体45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成例如厚度为10-15毫米的绝热层47,再将该绝热层47充分干燥而制成的。

    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41,由于是在预先将例如,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有机微球和必要时还有水溶性树脂及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等混合、混炼所得的糊状混合物中,再加入水泥和无机微球进行混合、混炼制成绝热材料,再将该绝热材料用湿式施工法涂复到门主体45上而制得无缝的绝热层47,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室外和室内之间的热传导,从而将钢制门41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与室内空间43之间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绝热层47所使用的绝热材料,就绝热性能而言,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性能,而从阻燃性角度看,又具有现有的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性能;由于同现有的绝热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可在门主体45上制出表面平滑的绝热层,可不经其它加工而直接供使用;又由于绝热层47虽然透湿系数小但具有适度的吸放水气的能力,利用其绝热和吸放水气这两方面的功能,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绝热层47的绝热材料,其导热率为0.06千卡/米·小时·℃,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的导热率(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大不了多少,可以认为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大致相同的绝热性能。这是因为它含有有机微球和无机微球,在灰浆中形成气泡所致。另外,由于在灰浆中形成气泡,使其湿比重为0.54,风干比重为0.31,可制成非常轻的绝热材料。

    这样的绝热材料,由于含有大量无机材料而成为无机物类绝热材料,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比,阻燃性大幅度提高。

    另外,由于该绝热材料以水泥为基质,并在其中掺合微球、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因而其内部结合变得更为牢固,同现有的硬质泡沫聚氨酯的压缩强度(1.4~2.0公斤力/厘米2)以及泡沫聚苯乙烯的压缩强度(2.5~3.0公斤力/厘米2)或发泡绝热灰浆的弯曲和压缩强度(3.0~5.0公斤力/厘米2)等相比,本发明的绝热材料的压缩强度达到14.7公斤力/厘米2,而弯曲强度达12.8公斤力/厘米2,与现有材料相比,强度大大提高。

    由于含有合成树脂乳胶可增大绝热材料对门主体45的粘着强度,促使绝热材料同门主体形成一体,从而可靠地防止绝热材料的剥离,因此,能很容易地对绝热材料进行湿式施工。

    随着绝热层47的绝热性能的提高,可将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41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与室内空间43之间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从而可靠地防止在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41上出现结露。

    再有,由于绝热层47本身一方面透湿系数小,为0.315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另一方面又具有吸水率为31.4%的适度的吸水性能,即虽然其透湿系数小,但具有适度的吸放水气的性能,因此,一旦室内空间43中湿度增高,就将水气贮存在绝热层47中,而当室内空间43中湿度降低时,就由绝热层47放出水气,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表1的右栏表示在本发明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41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绝热材料的性能。在该实施例的绝热层47中所使用的绝热材料是在100份由合成树脂乳胶(固体成分的浓度为45%)62份(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为27.9份)、碳纤维2.6份、有机微球10.4份,水125份、以及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构成的半液体状混合物中,加入100份速硬波特兰水泥进行混合、混炼而制成的。

    该绝热材料的性能是:导热率为0.05千卡/米·小时.℃,湿比重为0.52,风干比重为0.30,弯曲强度为14.1公斤力/厘米2,压缩强度为16.5公斤力/厘米2,粘着强度为6.8公斤力/厘米2,透湿系数为0.127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为20.5%。

    通过将这样的绝热材料在门主体45上制成绝热层47,可得到同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也就是说,绝热层47的导热率为0.05千卡/米.小时.℃,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的导热率(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大不了多少,可以认为具有与有机物类绝热材料大致相同的绝热性能。

    另外,由于绝热层47本身一方面透湿系数小,为0.127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另一方面却具有吸水率为20.5%的适度的吸水性能,即虽然其透湿系数小,却具有适度的吸放水气的能力,因此,当室内空间43中湿度增高时,可由绝热层47吸收水分并将其贮存在该绝热层47内;而当室内的湿度降低时,则由绝热层放出水气,从而发挥其调节湿度的功能,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这样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41,就绝热性能而言,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性能,而从阻燃性这个观点看,它又具有现有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性能,又因它比现有的门具有更高的强度,而且可在门主体45上制成表面平滑的绝热层47,因此可以发挥绝热和吸放水气这两方面的功能,从而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有关使用湿式施工法在门主体45上涂复绝热材料而制成绝热层4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即使对绝热材料采用干式施工法,即先用绝热材料制作绝热板,再将该绝热板粘贴在门主体上,也可得到同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相对于100份水泥,即使制作绝热材料的其它各材料的用量在下述范围内改变,也都能得到同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即合成树脂乳胶的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为3~50份,有机微球的量为1~20份,碳纤维的量为0.3~5份,无机微球的量为10~200份。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各种材料的比例,可以改变绝热材料的强度以及比重、绝热性能、耐火性能、吸放水气的性能等,从而可以得到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绝热性能、耐火性能以及强度、吸放水气的性能等的绝热材料。

    上述实施例虽然对在绝热材料中混合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制,即使不混合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而根据需要混合其它材料,也可得到同该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就有关限定水泥、合成树脂乳胶、有机微球、碳纤维、无机微球的使用量的例子对绝热材料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有关在门主体45靠近室内空间43这一侧的表面上制作绝热层4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即使在门主体45的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和其外表面上制作绝热层,也都能得到同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应用情况。

    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材料中,在形成空间的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在该绝热层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能在上述空间中的湿度高时吸收水气,而在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的水气吸放层。该绝热层是将在100份水泥中混合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无机微球10~200份所制成的绝热材料,用湿式施工法涂复在上述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而制成的,因此就绝热性能而且,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性能;而从阻燃性角度看,它又具有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性能。通过在混凝土基底上制作具有吸放水气性能的绝热层,可将空间内的湿度调节到令人感到舒适的状态,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在权利要求2记载的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中,在形成空间的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在该绝热层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当上述空间中的湿度高时能吸收水气,而当湿度低时自然地放出水气的水气吸放层。而上述绝热层是将由100份水泥与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混合而成的绝热材料,用湿式施工法涂复在上述混凝土基底的靠近上述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而制成的,因此,就绝热性能而言,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性能,而从阻燃性观点看,它又具有现有的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性能。通过在混凝土基底上制作具有吸放水气的性能的绝热层,可将上述空间中的湿度调节到令人感到舒适的状态,并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权利要求3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在设于室内空间之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是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微球、碳纤维混合所得的绝热材料制成的。也就是在预先将例如合成树脂乳胶、碳纤维、微球、以及在必要时还有水溶性树脂和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等进行混合、混炼所得到的糊状混合物中,再加入水泥进行混合、混炼制成绝热材料,再用例如湿式施工法将该绝热材料制成无缝的绝热层,因而能有效地阻止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热传导,将钢制门靠室内这一面和室内之间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另外,由于绝热层本身虽然透湿系数小,但具有适度的吸放水气的能力,因而能在室内湿度增高时吸收水气并将其贮存于该绝热层内,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权利要求4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在设于室内空间之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是用在100份水泥中混合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无机微球10~200份所得到的绝热材料制成的。它同权利要求3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一样,可将钢制门靠室内这一面和室内之间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权利要求5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在设于室内空间之出入口处的钢制的门主体上,在其靠近室内空间这一侧的表面上制有绝热层,该绝热层是用在100份水泥中混合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所得到的绝热材料制成的。它同权利要求3记载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一样,可将钢制门的靠近室内这一面和室内之间的温度差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

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形成空间的、防止结露用的结构件和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出入口处的防止结露用的钢制门,它具有同有机物类绝热材料相近的绝热性能和现有的无机物类绝热材料的阻燃性能,并具有能吸收和放出水气的绝热层,可将空间内的湿度调节到令人感觉舒适的状态,并能可靠地防止结露的发生。本发明所使用的绝热材料是在100份(按重量计、以下同)水泥中混合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体成分的量350份、有机微球120份、碳纤维0.35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