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时钟构建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技术方案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城市旅游标识系统的技术方案。城市标识系统(CityImage System)属于城市的公益配置,是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它是城市设施和公共环境的一部分。本发明阐述了用“时钟”作为载体,在一个城市构建旅游标识系统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时间缩短了,而收入却在增加。由于有了闲暇的时间,出门旅游,放松身心就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选择,而世界旅游业也因此得以迅猛发展。由于旅游业是一项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在促进城市发展,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任何产业都无法与之相比。尽管2008年全球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但我国旅游业收入仍高达1.14万亿,占GDP的比重超过4%,一些省甚至高达10.4%。而且2009年我国的旅游业还将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年旅游收入将可达到1.23万亿元。
面对如此诱人的旅游市场,为了提振经济,各地也都在想方设法发展旅游业,不遗余力的吸引游客,以挤占更多的旅游份额。
然而,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游客和旅游资源,二者缺一不可。而旅游资源大多又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稀缺资源,由于每一个优质的旅游资源,能极大的满足游客求新、求知、求乐的欲望,都能唤起人们前往旅游的愿望。所以在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景观(如黄山,张家界),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如兵马俑,龙门石窟,布达拉宫),或是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总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甚至人满为患。此情此景固然令人羡慕,但对大多数地方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缺少旅游资源,尤其是缺少优质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甚至是许多地方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然而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有着难以抵挡的巨大诱惑力。在改革开放之初,正是它产生的原动力,驱使一些地方几乎是迫不急待的,盲目的建造了大量缺乏个性的人造景点。到处是似曾相识的海洋世界,西游城,三国城,欧洲城,而陕西某县更为建“月光之城”投入了6.5亿元的巨资。统计显示,仅1997年全国就新增了千余个人造景点,但其中成功者廖若晨星,失败者却比比皆是。以致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痛心的怪现象,在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旅游行业里,许多所谓的旅游景点却门可罗雀,举步为艰,甚至成了被游客唾弃的旅游废品。
市场对泛滥成灾的人造景点,给予了无情的惩罚。这说明,简单的复制必然导致失败。但这却并不说明,失败是人造景点的必然结果。
其实,所谓历史文化遗产就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人造景点。即便是近年来新建的人造景点,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深圳的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横店的影视城等等,就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成为人们乐意前往的旅游景点。
更为典型的是1973年才建成的悉尼歌剧院,它那独特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造型,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因此它也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悉尼享誉天下地旅游标识。
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只要构思巧妙,创意新颖,彰显个性,独树一帜,而且又先人一步,人造景点同样能取得成功,同样能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对于身处“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城市,缺乏旅游资源是客观现实,是无法回避的,但旅游劣势却是可以改变的,人造景点就是一种选择。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就是用彰显不同文化特色的“时钟”作为载体,通过巧妙的构思,构建出一套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为一个旅游资源匮乏的城市,打造出新的旅游热点,让“时钟”这一旅游标识和城市一起铭刻在游人的记忆中,进而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国际知名度。
(三)发明内容:
众所周知,伦敦的“大本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但世界上许多城市同样安装了大钟,却又没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那都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计时工具。缺乏特色,当然就不可能给人留下印象。
在本发明中,“时钟”已不仅仅只是计时的工具,它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载体。作为一种公益配置,“时钟”被有选择地安装在一些设施和公共环境上,形成钟海或钟林般的集群。每个“时钟”都是一件富有想像力的艺术品,它和建筑相映成趣,它们用琳琅满目的造型,塑造出一种另类的艺术氛围,并给游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由于“时钟”数量众多,并将越来越多,城市将从“千钟百态”逐渐向“万钟千态”演变,这种宏大的气势,将使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的“万钟之都(城)”。而游人来到这里,就会产生一种置身钟林或钟海般的震撼。
另一个特点更非同寻常:所有的标识“时钟”都是能播放音乐的自鸣钟,而且播放的曲目,因钟而异,因日而异,因时而异。每当浑厚的报时钟声响起,城市上空同时将回荡着娓娓动听的音乐,这种由“万钟齐鸣”和“千音回荡”共同构建的听觉盛宴,不但独具一格,别出心裁,更是绝无仅有!它将给游人带来完全耳目一新的感受。
由于每个“时钟”都嵌镶霓虹灯或各种光源。丰富多彩而闪烁变化的灯光将在夜幕中勾勒出“时钟”五彩缤纷的造型。这样,到了节日,它们将和城市燃放的烟花交相辉映,而伴随着浑厚的报时钟声,是悠扬宛转的音乐在夜空飘荡,这种“声形并茂,有声有色”的夜景,无疑带给人以奇特的艺术享受和心灵慰藉,游人将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夜晚,结束一天回味无穷的游程。
为进一步提升这种美景的无与伦比的经济价值和稀缺性,这一盛况将被有意识地限制在一些特定的日子,特定的时间,平时难得一见。这将一箭双雕:既突显了这一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构成升值潜力巨大的旅游亮点,又使城市在大多数时间里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相信经过了时间的洗礼,“时钟”这一旅游标识将成为城市的形象和名片,而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必将成为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在现有的公共场所里选择100个左右的目标,如地标建筑、政府大院、机场、车站、港口、博物馆、图书馆、大专院校、公园、广场、动物园、儿童乐园、影剧院、大型百货公司、高层建筑、大超市、大型住宅小区等,在其适当的位置安装一只或一组大小相当的“时钟”作为装饰,这些都是由专家进行构思与设计,造型与建筑物相匹配,具有雕塑美感的艺术作品。所有“时钟”镶嵌霓虹灯或其它光源,让游人在夜幕中也能欣赏到“时钟”变幻无穷的魅力。
以后通过立法和城市规划,“时钟”将是新建筑必须的配套设施。同时鼓励现有的建筑和业主在二次装修时增加“时钟”作为装饰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里的“时钟”将越来越多,造型也越来越丰富,城市带给游人的视觉感受,将从“千钟百态”逐渐向“万钟千态”的景观扩展。
由于“时钟”有报时功能,为此本发明将每个“时钟”都设计成能播放音乐的自鸣钟。为让游人产生更奇妙的听觉感受,每个“时钟”演奏的曲目将精心挑选,并因钟而异,因日而异,因时而异(早中晚,春夏秋冬,元旦和除夕和五一和中秋和国庆等,均可播放不同的乐曲)。娓娓动听的音乐将与浑厚的报时钟声同时在空中回荡,这种由“万钟齐鸣”和“千音回荡”共同谱写的“钟声交响曲”,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听觉盛宴,它给游人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一种闻所未闻的奇特体验,对于这种充满新,奇,特的旅游,游人必然会感到物超所值,不虚此行。
为了这一旅游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利用人们普遍存在的猎奇心理,这一听觉盛宴平时将难得一见,只在一些特定日子,特定时间,如,元旦、除夕、清明、端午、五一、中秋、国庆等才能有幸欣赏。这样,它无形中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一个稀缺的旅游资源。
而为了弥补游客平时来旅游无法体验这一盛况的遗憾,“钟表(博物)馆”将对盛况加以浓缩,表演,展示。
到了重大节日,这些被灯光勾勒的美伦美唤的“时钟”,和城市燃放的烟花交相辉映,城市的夜空将被装扮得“声形并茂,有声有色”。通过广告宣传片,让人感到,要享受这种诗情画意般的美景,身临其境是唯一的选择。
为实施本技术方案,政府要提供平台,通过立法将旅游标识纳入城市规划,并有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具休事务将由“**市旅游标识(集团)公司”进行商业运作。它是城市标识系统的产权人,负责筹措资金,以及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管理,维护,保养,宣传,推广,商标注册等工作。要积极做好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准备工作。
注册商标将围绕本技术方案中与“钟”有关的词和图案加以选择,如钟海,钟林,钟群,钟城,钟都等。
为做大做强“时钟”标识,使其功效最大化,也为满足游客对钟表知识的探奇需求和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需求,公司应设立一个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钟表(博物)馆”和一家“标识钟表厂”。
在“钟表(博物)馆”里,一是展示中国古代的各种计时器具:日晷、水钟、火钟、铜壶、滴漏,及东汉时张衡制造的漏水转浑天仪,1090年北宋时期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每天误差仅一秒,是现代机械钟表中擒纵器之源)等。让人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钟表最早的国家。
二是展示欧洲后来发明的各种计时器具:1350年意大利丹蒂制造的机械打点塔钟,1660年英国胡克发明的游丝钟,1695年英国汤姆平发明的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格雷厄姆发明的静止式擒纵机构等。
三是展示目前全世界建筑物上安装的大钟的仿制品,特别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物上的报时钟,英国的大本钟等,让人不出国门即可饱览世界各地的大钟。
四是展示故宫珍藏的清代自鸣钟。自从1580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向两广总督陈文峰献上自鸣钟后,“时钟”就成了清朝宫廷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康乾二帝对钟表收藏是情有独钟。据记载,在清朝二百多年里共收藏了4000多只自鸣钟。当年还形成了“御制钟”、“广造钟”和“苏造钟”三种不同风格的造钟厂,其中“广造钟”又因做工精良,在造型上有诸如佛塔、宝葫芦、蝙蝠,仙鹿、大象等中国元素而深受皇室亲眯,成为皇家御藏的奢侈品。
五是为弥补平时来旅游无法体验的遗憾,有关“时钟”旅游标识的听觉和视觉盛况,将加以浓缩后进行表演展示,这样既增加了平时游客的流量,又可增加这一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
此外,组建“标识钟表厂”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不可惑缺的。工厂是城市标识“时钟”的生产基地。它为游客提供旅游纪念钟表的设计,生产,制造服务。同时生产各种缩小的城市标识用钟、仿故宫皇室用钟、各种中外仿古钟表、动物钟、卡通钟等。特别是为游客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人们的特殊需求。为游客定制的旅游纪念钟具有以下的要素:各种造型的标识“时钟”,游客自选的旅游照片,标识广告,这一、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因“时钟”的计时功能,而成为游客带走的一个长期和免费的宣传广告。
(五)关于“时钟”的造型和报时音乐
这是本技术方案中最本质,也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有一个由专家构成的创作团队,以确保每个“时钟”都和建筑水乳交融,又具有独特的创意,优美的造型。所有的报时音乐,虽然内容、形象、风格、体裁,节奏各不相同,但都能对建筑标识与情景描绘起到最好的烘托作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方案:
◆地标建筑的四面应该都安装“时钟”,造型可以有多种方案:
●可以分别用东南西北的谐音,将“时钟”设计成:上海浦东(东方明珠),南京(中山陵),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或长城)。
●可以将钟的造型设计成一年四季的景色(春花、海浪、枫叶、雪景)。
●可以用:东(日出),南(赤道),西(夕阳),北(北极)四种图形来表现。可以选用一些与四季有关的音乐。
◆在政府大院,“时钟”的造型可以围绕市树或市花进行构思。用祖国颂的音乐报时。
◆在机场候机楼,“时钟”造型可以设计成飞机状。用迎宾曲报时。
◆在火车站,“时钟”可以用传统的蒸气火车头造型。用迎宾曲报时。
◆在长途车站,“时钟”造型可以用奔驰的大巴。用迎宾曲报时。
◆在博物馆,“时钟”造型可以是各种古生物的图案。
◆在图书馆,“时钟”可以设计成书籍状的方形钟。可以用中国的古典音乐报时。
◆在歌剧院大厅,“时钟”可以设计成各种乐器的形状。并在不同的时段用不同的世界名曲报时。
◆在体育场上各个入口处,可安装与运动相关的“时钟”:艺术体操运动员手中的圈、足球、射箭的靶、自行车的车轮状、飞行中的铁饼等。可以用运动员进行曲报时
◆在儿童乐园,“时钟”的造型应与儿童有关,让儿童从入口处就可以感受到乐趣。报时的音乐可选用“铃儿响叮当”一类的儿歌。
◆在动物园入口处,“时钟”设计成各种动物状,如熊猫钟、猫头鹰钟、海狮举着一只钟。
◆在百货大楼,“时钟”的造型可以是各种日用品状(如宝石状的钟)。
◆在电器商场,“时钟”造型可以设计成冰箱、显示屏、电风扇状。
◆在历史和名人纪念馆,“时钟”的造型要和主题相吻合。
◆在大型超市上,“时钟”造型可以用超市的标志。
◆在大型食品店上,“时钟”造型可以做成方形的面包钟。
◆在文具超市,“时钟”造型可以设计成一个量角器形或三角尺状。
(六)发明效果
构建以“时钟”为载体的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初期一次性的投入大约为700至1000万元左右。每年的旅游收入约为1000至1700万元左右。
资金投入:初期按100个“时钟”考虑,平均每一个钟的设计、制造、安装费用按5万元计算,共需500万元,广告宣传费用200万元,合计700万元。考虑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估计一次性投入不超过1000万元。
旅游收入:小平同志曾在1979年1月6日同国务院负责人谈话时算过一笔账:“一个旅行者花费1000美元,一年接待1000万旅行者,就可以赚100亿美元”。当然,各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简单的照此推算。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2008年10月黄金周的人均旅游花费是448元。考虑到初期人们对城市标识还不太了解,我们按保守的估算,如每月新增国内游客2000人,人均花费按300元计算,一年的旅游收入是720万元;国外游客每月新增200人,人均花费按500美元计算,全年旅游收入是120万美元。二者合计的旅游总收入是1700万元,即使打个折扣也应有1000万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告产生的宣传效应,游客人数与日俱增,旅游收入迅猛增长是指日可待的。
还要指出的是,由这种独特的城市标识系统构建的“品牌资产”(BrandEquity),必将大幅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与城市品位,进而极大的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还必然让人们在标识和城市之间建立联想。
从长远看,受益于“城市旅游标识”这一无形资产,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必然会带来城市的繁荣,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的增加,以及更深层次的发展机遇等,由此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是无法用数字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