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光式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具有功耗低、寿命长、体积小及亮度高等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在此,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可参见Daniel A.Steigerwald等人在文献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Electronics,Vol.8,No.2,March/April 1102中的Illumination With Solid StateLighting Technology一文。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按其半导体发光元件LED的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两种。由于直下式的模组较厚,不符合轻薄短小的趋势。因此,目前多以侧光式为主。对于侧光式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通常是将半导体发光元件LED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导光板通过其底面的扩散点破坏光线的反射条件使光由导光板正面射出,使导光板均匀发光。为配合侧光式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通常可在LED的上方设置微透镜,通过微透镜将LED发出的光导向两侧而进入导光板,提高光线利用率,但易造成LED的出射光线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均匀出光的侧光式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其包括:一第一发光二极管,一导光体,该导光体包括一中空的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第一底面、与其相对的第二底面及一侧面,该侧面连接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该侧面形成有微结构,该第一底面朝第二底面延伸出一位于该本体内部的第一透镜体,该第一透镜体包括一第一反射面及与该第一反射面相连的第一折射面,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与该导光体的第一透镜体相对设置,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从该第一底面进入到第一透镜体,射入到第一反射面的光线会被反射至第一折射面,最后由该本体的侧面出射。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利用第一透镜体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从该导光体的本体的侧面射出,可改变光线的角度使其平行出射,形成侧光式光源,达到均匀出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II-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光路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100。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100包括一第一发光二极管11及一导光体12。
该导光体12具有一中心轴OO′,该第一发光二极管11设置于中心轴线OO′上。该导光体12包括一中空的本体122及收容于该本体内的一第一透镜体14,该第一发光二极管11与该第一透镜体14相对设置。该本体122与该第一透镜体14为一体结构。该本体122为圆筒状,其具有第一底面126、与其相对的第二底面124及一侧面128,该侧面128连接第一底面126和第二底面124,该侧面128用于调整光的出射角度及出射光的辐射分布特性,使光束变为平行光出射。在本实施例中,该侧面128进一步设置有微结构1282,此微结构1282为圆弧状凸起,该凸起方向与光线的出射方向一致。可以理解的是,该微结构1282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如金字塔状,锯齿状凸起,锯齿状凹槽或圆弧状凹槽。此导光体12由透明材料制成,此材料可以为聚丙稀酸甲脂、聚碳酸脂或碳本酸丙烯乙酸,折射率范围为1.35至1.7。
该第一底面126朝第二底面124延伸出一第一透镜体14位于该本体122的内部。该第一透镜体14包括一第一反射面144、一第二反射面142、一连接该第一反射面144和第二反射面142的第二折射面143、一连接该第一反射面144的第一折射面145,一连接该第一折射面145和第一底面126的第三折射面146及一入光面148。该入光面148为该第一底面126沿其轴线OO′方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球面,该第一发光二极管11设置于该凹陷处。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发光二极管11也可直接将第一底面126作为入光面。该第一反射面144及第二反射面142的形状为漏斗的内表面形状。该第一反射面144及第二反射面142均为全反射面。优选地,该第一反射面144及第二反射面142的表面可设置一反射层(图未示),其可防止光直接从反射面出射,降低光强。
请参阅图3,当从第一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82由入光面148射入至该第一反射面144,由于第一反射面144的全反射作用,大部分光被反射至第一折射面145,通过第一折射面145的折射后以一定的角度射入到该侧面128,该侧面128的微结构1282改变光线80的角度使其平行出射。同理,当从第一发光二极管11发出的光线80由入光面148传播至该第二反射面142,由于第二反射面142的全反射作用,大部分光被反射至第二折射面143,通过第二折射面143的折射后以一定的角度射入到该侧面128,该侧面128的微结构1282改变光线82的角度使其平行出射。当光线84由入光面148直接射入到第三折射面146,通过第三折射面146的折射后以一定的角度射入到该侧面128,该侧面128地微结构1282改变光线84的角度使其平行出射。
请参阅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200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100大体相似,其不同点在于该第一透镜体24包括一第一反射面244、一第二反射面242、一连接该第一反射面244和第二反射面242的第二折射面243及连接该第一反射面244和该第一底面226的第一折射面245。
请参阅图5,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300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100大体相似,其不同点在于该第一透镜体34包括一第一反射面342、一第三折射面346、一连接该第一反射面342和第三折射面346的第一折射面343。该第三折射面346连接该第一底面326。
请参阅图6,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400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100大体相似,其不同点在于该第一透镜体44包括一第一反射面442、及一连接该第一反射面442和第一底面426的第一折射面443。
请参阅图7,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500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100大体相似,其包括第一透镜体54及第一发光二极管51。其不同点在于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500进一步包括由第二底面524朝第一底面526延伸出一位于该本体内部的第二透镜体55及与该第二透镜体55相对设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52,该第一透镜体54与第二透镜体55为上下对称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100、200、300、400或500利用第一透镜体14、24、34、44、54或第二透镜体55将发光二极管11、51或52发出的光从该导光体12的本体122的侧面128射出,在侧面128的圆弧状凸起的微结构1282作用下,可改变光线的角度使其平行出射,形成侧光式光源,达到均匀出光。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可以理解的是,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