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数字个人助理(PDA)、数字相机、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平面电视等各种电子产品上。随着LED终端应用也越来越多,LED背光源取代冷阴极荧光灯管(以下简称CCFL)肯定是大势所趋,其中,LED的背光源可根据光源的所在位置分为直下式LED背光模块与侧光式LED背光模块。直下式LED背光模块主要将LED晶粒均匀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作为发光源,使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面板;侧光式LED背光模块主要将LED晶粒配置在面板的四个边缘,当LED发光时,通过导光板输送到面板中央的区域。由于侧光式LED背光模块将光源设于导光板的侧边,较适合应用于小尺寸的液晶显示产品,因此日益受到青睐。
现有技术的侧光式LED背光模块于金属材质制成的外框内设置导光板与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紧靠于导光板,使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线直接进入导光板,并于外框内缘处设置多歌舌片,藉以将导光板定位于外框内,同时确保光源的稳定性。然而,此种以舌片定位导光板的结构,非常难以应用于四边入光的LED背光模块,此外,外框因折边需破孔,不仅容易造成漏光现象,并且会使灰尘掉入背光模块内,影响液晶显示产品的质量;再者,白反射片需配合导光板与外框之外形制作施工,使得其制造成本大幅提升。
因此,如何改良侧光式LED背光模块的结构以解决导光板的定位问题,藉此提升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其成本,为本案的发明人以及从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装置,用以提供光线至具有固定部的导光板,光源装置包含:基板、多个发光组件及定位组件。多个发光组件位于基板上,朝向导光板发射光线;定位组件位于基板上并位于多个发光组件的侧边,对应固定部设置,定位组件包含插槽与抵持部,插槽用以连接电子组件,抵持部弹性抵持导光板而定位导光板。
本发明亦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框架、导光板及光源装置。导光板位于框架内,包含固定部;光源装置位于框架与导光板之间,包含:基板;多个发光组件,位于基板上,朝向导光板发射光线;及定位组件,位于基板上并位于多个发光组件的侧边,对应固定部设置,定位组件包含插槽与抵持部,插槽用以连接电子组件,抵持部弹性抵持导光板而定位导光板。
本发明于发光组件的侧边设置定位组件,并以定位组件弹性抵持导光板,藉以吸收导光板受热后的膨胀量而稳固地定位导光板于框架内,有效解决现有结构因框架破孔所产生的问题,进而以定位组件连接电子组件,例如连接电源模块而可提供背光模块运作时所需的电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定位组件的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定位组件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定位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定位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定位组件的设置示意图(一);
图6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定位组件的设置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背光模块
2............框架
4............导光板
4a............入光侧
4b............出光面
41............固定部
411...........反射面
6............光源装置
61............基板
62............发光组件
64............定位组件
640...........座体
6401...........限位部
6402...........止挡部
641...........焊垫
642...........插槽
643...........导电端子
645...........弹性组件
646...........抵持部
6461...........导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图2、图3A、图3B、图4及图5绘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背光模块1包含:框架2、导光板4、光源装置6。
框架2概呈矩形的中空体,较佳地可由金属材质所制成,抑或是以塑料材质或其它合适材质制成。
导光板4概呈平行四边形体并设置于框架2内,其具有入光侧4a及出光面4b,在此,出光面4b为可相交于入光侧4a(如图6A)。此外,导光板4于其角隅部或一侧设有呈内凹状的固定部41,其中,固定部41可为凹槽、凹穴,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再者,固定部41的表面为反射面411,其可由涂布反射涂料或贴附反射片所形成。
光源装置6设置于框架2与导光板4之间,其较佳地可由基板61、多个发光组件62及定位组件64所组成;其中,基板61布设有电路,并于其上间隔设置发光组件62,且发光组件62可朝向导光板4的入光侧4a发射光线,且光线可经由反射面411反射,避免光线由固定部41处漏失。发光组件62的侧边则设有定位组件64,在此,定位组件64对应内凹状的固定部41设置并伸入于导光板4,较佳地可由座体640、插槽642及抵持部646所组成;其中,座体640为概呈矩形的中空体,于其外表面设置有焊垫(pad)641(如图6A与图6B),较佳地可经由表面黏着技术(SMT)打件于基板61上,或以人工方式焊固于基板61上;插槽642设置于座体640上的一侧,并于插槽642内设置导电端子643,且导电端子643的一端可连接于基板61,以利用插槽642连接电子组件(图未示),例如以插槽642连接电源模块而提供其运作时所需的电力;抵持部646可由弹性材质制成,并活移地设置于座体640上,用以弹性抵持导光板4的入光侧4a,藉此可吸收导光板4受热后的膨胀量而定位导光板4于框架2。
于前述说明中,焊垫641所在座体640的表面较佳地为与抵持部646平行(如图6A),抑或是依实际需求将焊垫641设置于与抵持部646相交的座体640表面(如图6B)。
在此,座体640上设有限位部6401,抵持部646则设有对应的导引部6461,结合限位部6401与导引部6461而定位抵持部646与座体640,并使抵持部646可相对座体640位移(如图5);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6401为中空状的长形槽孔,导引部6461为凸状体,导引部6461可嵌入限位部6401内并沿着限位部6401位移,惟前述结构仅为举例,本发明非以此为限。再者,座体640内可设置弹性组件645,用以抵持抵持部646,且弹性组件645可为弹簧或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
当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组装完成后,弹性组件645抵持抵持部646,使抵持部646可抵持导光板4的入光侧4a而定位导光板4。当发光组件62朝向导光板4的入光侧4a发射光线,导光板4受热而膨胀,挤压抵持部646而压迫弹性组件645弹性变形而收缩,藉以吸收导光板4受热后的膨胀量而可维持导光板4的定位状态;而发光组件62不发光时,导光板4恢复为受热膨胀前的状态,因此,弹性组件645弹性恢复而推动抵持部646抵持导光板4。
图7绘示本发明地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差别在于座体64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座体640的侧边延伸有止挡部6402,整体观之,座体640概呈L字体状;其中,定位组件64于第一方向上以抵持部646抵持导光板4的入光侧4a,于第二方向上以止挡部6402抵持导光板4,达到导光板4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均可达到定位的效果。在此,第一方向相交于第二方向。
本发明于发光组件的侧边设置定位组件,而定位组件可弹性抵持导光板,藉以吸收导光板受热后的膨胀量而达到定位导光板的目的,并可作为连接器连接电子组件,例如连接电源模块而可提供背光模块运作时所需的电力;因此,本发明不需以破孔及设置舌片方式定位导光板,有效解决现有结构因框架破孔所产生的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