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姜浸膏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937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2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7162.6

申请日:

2014.01.15

公开号:

CN104771714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日:2014011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K9/20; A61K9/48; A61K9/16; A61K9/08; A61P11/00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耿福能

地址:

615000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机场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姜浸膏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该桑姜浸膏的配方为以重量计:桑叶30份,连翘16份,菊花12份,干姜10份,苦杏仁16份,紫苏叶16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连翘苷转移率和去除杂质的桑姜浸膏制备工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桑姜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桑姜浸膏的中药配方(以重量计)为桑叶30份,连翘16份,菊花12份,干姜10份,苦杏仁16份,紫苏叶16份;浸膏采用天然澄清剂进行除杂。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桑姜浸膏,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取按桑姜配方比例的桑叶、连翘、菊花,干姜、苦杏仁、紫苏叶,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3-10倍的水,浸泡1-3小时;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装入提取容器中,进行提取,得到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合并提取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搅拌均匀,温度保持在25-85℃,静置1-8小时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5)浓缩步骤(4)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桑姜浸膏的制备方法为:(1)取按桑姜配方比例的桑叶、连翘、菊花,干姜、苦杏仁、紫苏叶,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3-10倍的水,浸泡1-3小时;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装入提取容器中,进行提取,得到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合并提取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搅拌均匀,温度保持在25-85℃,静置1-8小时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5)浓缩步骤(4)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桑姜浸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之后加入1-4倍体积60-90%乙醇进一步静置5-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

5.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之后加入乙醇沉淀后得到的上清液继续加入1-3倍体积蒸馏水进一步静置沉淀,得上清液。

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提取,提取次数为1-4次,进一步的煎煮提取时间为2-8小时。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天然澄清剂,为壳聚糖、果汁101或ZTC1+1Ⅱ型中一种,优选的为ZTC1+1Ⅱ型的天然澄清剂。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天然澄清剂,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其成分A、B组分的加入顺序为先B后A,进一步 A、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药液体积的2%-10%和4%-20%。

9.
  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微孔过滤膜的孔径为1.2μm。

1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姜浸膏,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配以适当比例的辅料通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成桑姜片剂,桑姜胶囊剂,桑姜颗粒剂,桑姜口服液、桑姜注射剂等制剂。

说明书

桑姜浸膏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复方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姜浸膏、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桑姜的制备工艺过程中需要对桑姜中的六种成分(桑叶、菊花、连翘、苦 杏仁、干姜、紫苏)进行提取,最后得到桑姜浸膏,然后根据需要生产出桑姜感 冒片、桑姜感冒胶囊、桑姜感冒注射液等产品。这些产品都具有散风清热、祛痰 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头疼、咽喉肿痛。
在大批量的中药提取工艺生产中,采用的是水提醇沉法,然而,在长期的 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第一,水提时不可不可避免将杂质提取出来。 第二,醇沉除杂,有效成分中的氨基酸、多糖等不溶于乙醇会被除去,生物碱、 苷、黄酮类虽然溶于乙醇,但在除杂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裹附现象, 致使本来就不多的有效成分再一次损失,从而影响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第三, 生产成本高,在乙醇的回收过程中,耗醇量大。第四,成品的药效差,稳定性低, 在多次醇沉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失大。
吸附澄清法是在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液浓缩液中加入一种吸附澄清剂,通过吸 附的方式除去溶液中的粗颗粒,达到精制和提高制剂澄明度目的的一项高新技 术。而用到的吸附澄清剂是一种通过吸附、架桥、絮凝作用及无机盐电解质微粒 和表面电荷产生凝聚作用等,使体系中粒度较大的颗粒及具有斯托克沉淀趋势的 悬浮颗粒絮凝沉淀。
目前,未见有关用吸附澄清法相结合来制备桑姜浸膏以及对这种桑姜浸膏 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姜浸膏。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桑姜浸膏的制备工艺。
进一步,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桑姜浸膏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桑姜浸膏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按桑姜配方比例称取桑叶、连翘、菊花、连翘、苦杏仁、紫苏叶,将称好 的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3-10倍的水,浸泡1-3小时;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放入提取容器中,进行提取,得 到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搅拌均匀,温度保持在25-85℃, 静置1-8小时后,过滤,取滤液浓缩,得到桑姜浸膏Ⅰ;
(4)将步骤(3)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5)浓缩步骤(4)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生产所需的桑姜浸膏;
步骤(1)中所述的桑姜配方中成分以重量计:桑叶30份、连翘16份、菊 花12份、干姜10份、苦杏仁16份、紫苏叶16份
步骤(1)中所述的加水量,优选的为药材总重的3-6倍。
步骤(2)中所述的提取,提取次数为1-4次,进一步的煎煮提取时间为2-8 小时。
步骤(3)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为壳聚糖、果汁101或ZTC1+1Ⅱ型中的一 种,优选的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
步骤(3)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其中成分为A、 B组分的加入顺序为先B后A,进一步的A、B组分加入量分别为药液体积的 2%-10%和4%-20%。
步骤(3)中所述的天然澄清剂,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A、B组分按照 使用说明分别用1%醋酸配成1%的A、B溶液。
步骤(4)中所述的微孔过滤膜的孔径为1.2μm。
优选步骤(3)之后加入适量乙醇或者水进一步静置5-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3)之后加入乙醇沉淀后得到的上清液继续加入水进一 步静置沉淀,得上清液。
根据生产需要,将制备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过相应的工艺过 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胶囊剂,桑姜颗粒剂,桑姜口服液、桑姜注射剂等制剂。
上述内容中所用的ZTC1+1型天然澄清剂由北京正天成澄清技术有限公司生 产提供。
本发明采用对上述的六味中药材进行提取,在除杂的过程中运用吸附澄清技 术,向提取液中加入天然澄清剂,最后还运用水沉和微孔过滤技术对提取液进一 步的除杂,保证了天然澄清剂在提取液中的少残留、杂质的高效除去以及提取液 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应用吸附澄清技术和乙醇沉淀,水沉淀相结合制备桑姜浸膏 的过程,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生产时间,用天然澄清剂代替了传统的乙醇除 杂,节约成本,避免了乙醇带来的环境污染。应用该生产工艺制备的桑姜浸膏制 备的桑姜制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按桑姜配方比例,称取桑叶30kg,连翘16kg,菊花12kg,干姜10kg、苦 杏仁16kg、紫苏叶16kg,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3倍水量, 浸泡3小时;
(2)将步骤(1)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放入中药提取罐中,煎煮6小时, 煎煮2次,过滤,合并2次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药液体积4%的天然澄清剂ZTC1+1Ⅱ型的 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药液温度升到65℃后,加入药液体积2%的ZTC1+1Ⅱ型 的A组分溶液,搅拌均匀,静置8小时后,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桑姜浸膏Ⅰ;
(4)向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1倍体积70%乙醇至浸膏完全溶解, 静置24小时,高速离心,取上清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的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6)浓缩步骤(5)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7)根据生产需要,利用步骤(6)中得到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 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胶囊剂,桑姜颗粒剂,桑姜口服液、桑 姜注射剂等制剂。
实施例2
(1)按桑姜配方比例,称取桑叶15kg,连翘8kg,菊花6kg,干姜5kg、苦杏仁 8kg、紫苏叶8kg,将称好的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本身药材重量的10倍水 量,浸泡3小时;
(2)将步骤(1)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放入中药提取罐中,煎煮2小时, 煎煮4次,过滤,合并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药液体积20%的天然澄清剂ZTC1+1Ⅱ型 的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药液温度升到85℃后,加入药液体积10%的ZTC1+1 Ⅱ型的A组分溶液,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桑姜 浸膏Ⅰ;
(4)向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2倍体积60%乙醇至浸膏完全溶解, 静置24小时,高速离心,取上清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的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6)浓缩步骤(5)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7)根据生产需要,利用步骤(6)中得到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 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胶囊剂,桑姜颗粒剂,桑姜口服液、桑 姜注射剂等制剂。
实施例3
(1)按桑姜配方比例,称取桑叶15kg,连翘8kg,菊花6kg,干姜5kg、苦杏仁 8kg、紫苏叶8kg,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6倍量水,浸泡1 小时;
(2)将步骤(1)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放入中药提取罐中,煎煮8小时, 煎煮2次,过滤,合并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药液体积8%的天然澄清剂ZTC1+1Ⅱ型的 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药液温度升到70℃后,加入药液体积4%的ZTC1+1Ⅱ型 的A组分溶液,搅拌均匀,静置3小时后,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桑姜浸膏;
(4)向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浸膏中加入加入2倍体积乙醇至浸膏完全溶解, 静置24小时,高速离心,取上清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的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6)浓缩步骤(5)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7)根据生产需要,利用步骤(6)中得到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 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颗粒剂,桑姜胶囊剂,桑姜口服液、桑 姜注射剂等制剂。
实施例4
(1)按桑姜配方比例,称取桑叶30kg,连翘16kg,菊花12kg,干姜10kg、苦 杏仁16kg、紫苏叶16kg,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5倍量水, 浸泡2小时;
(2)将步骤(1)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放入中药提取罐中,煎煮8小时, 煎煮2次,过滤,合并2次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药液体积10%的天然澄清剂ZTC1+1Ⅱ型 的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药液温度保持在25℃后,加入药液体积5%的ZTC1+1 Ⅱ型的A组分溶液,搅拌均匀,静置8小时后,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桑姜浸 膏Ⅰ;
(4)向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加入2倍体积70%乙醇静置10小 时,过滤得到上清液,浓缩,再加入0.5倍体积蒸馏水,静置24小时,高速离 心,取上清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的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6)浓缩步骤(5)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7)根据生产需要,利用步骤(6)中得到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 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胶囊剂,桑姜颗粒剂,桑姜口服液、桑 姜注射剂等制剂。
实施例5
(1)按桑姜配方比例,称取桑叶15kg,连翘8kg,菊花6kg,干姜5kg、苦杏仁 8kg、紫苏叶8kg,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3倍水量,浸泡2 小时;
(2)将步骤(1)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放入中药提取罐中,煎煮5小时, 煎煮4次,过滤,合并4次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药液体积16%的天然澄清剂ZTC1+1Ⅱ型 的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药液温度升到50℃后,加入药液体积8%的ZTC1+1 Ⅱ型的A组分溶液,搅拌均匀,静置6小时后,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桑姜浸 膏Ⅰ;
(4)向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1倍80%乙醇静置12小时,过滤 得到上清液,浓缩,再加入1倍体积蒸馏水,静置24小时,高速离心,取上清 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的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6)浓缩步骤(5)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7)根据生产需要,利用步骤(6)中得到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 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颗粒剂,桑姜胶囊剂,桑姜口服液、桑 姜注射剂等制剂。
实施例6
(1)按桑姜配方比例,称取桑叶30kg,连翘16kg,菊花12kg,干姜10kg、苦 杏仁16kg、紫苏叶16kg,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6倍水量, 浸泡2小时;
(2)将步骤(1)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放入中药提取罐中,煎煮6小时, 煎煮2次,过滤,合并提取液;
(3)向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中加入药液体积10%的天然澄清剂ZTC1+1Ⅱ型 的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药液温度升到85℃后,加入药液体积5%的ZTC1+1 Ⅱ型的A组分溶液,搅拌均匀,静置7小时后,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桑姜浸 膏Ⅰ;
(4)向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1倍90%乙醇静置10小时,过滤 得到上清液,浓缩,再加入1倍体积蒸馏水,静置24小时,高速离心,取上清 液;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上清液进行1.2μm的微孔过滤,得桑姜滤液;
(6)浓缩步骤(5)中得到的桑姜滤液,得桑姜浸膏;
(7)根据生产需要,利用步骤(6)中得到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 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颗粒剂,桑姜胶囊剂,桑姜口服液、桑 姜注射剂等制剂。
参比实施例1
(1)取桑叶30kg,连翘16kg,菊花12kg,干姜10kg,苦杏仁16kg,紫苏叶16kg, 并将六味药材微微粉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得桑姜水提液;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桑姜水提液,静置一段时间,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 到桑姜浸膏Ⅰ;
(3)向步骤(2)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蒸馏水至浸膏完全溶解,静置24 小时,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得到桑姜膏备用;
(4)根据生产所需可以用步骤(3)中得到的桑姜浸膏,加以相应的辅料,并进 行相应的工艺过程,可以制得桑姜胶囊剂、桑姜片剂、桑姜颗粒剂、桑姜口服液、 桑姜注射剂等。
参比实施例2
(1)按桑姜配方比例,取15kg桑叶粉碎成细粉,剩余15kg桑叶与其余五味药 材(连翘16kg,菊花12kg,干姜10kg,苦杏仁16kg,紫苏叶16kg)加水煎煮三 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得桑姜水提液;
(2)向步骤(1)中得到的桑姜水提液中加入乙醇,使得含醇量为60%、70%、 80%,静置,过滤,取滤液,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桑姜浸膏Ⅰ;
(3)向步骤(2)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蒸馏水至浸膏完全溶解,静置24 小时,将药液高速离心,取上清液,浓缩得到生产需要的桑姜浸膏;
(4)用步骤(3)中得到得桑姜浸膏,以桑叶细粉为载体,加入相应的辅料,再 与一定的生产工艺相结合,制备出生产所需要的桑姜剂型(桑姜胶囊、桑姜片剂、 桑姜颗粒剂)。
参比实施例3
(1)称取桑叶30kg,连翘16kg,菊花12kg,干姜10kg,苦杏仁16kg,紫苏叶 16kg,将六味药材微微粉碎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得到桑姜水提液;
(2)向步骤(1)得到的桑姜水提液中加入药液体积10%的天然澄清剂ZTC1+1 Ⅱ型的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药液温度升到75℃后,加入药液体积5%的ZTC1+1 Ⅱ型的A组分溶液,搅拌均匀,静置7小时后,过滤,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桑姜浸 膏Ⅰ;
(3)向步骤(2)中得到的桑姜浸膏Ⅰ中加入蒸馏水至浸膏完全溶解,静置24 小时,高速离心,取上清液;
(4)浓缩步骤(3)中得到的上清液,得桑姜浸膏;
(5)根据生产需要,利用步骤(4)中得到的桑姜浸膏,配以适当的辅料,再经 过相应的工艺过程,制得桑姜片剂,桑姜颗粒剂,桑姜胶囊剂,桑姜口服液、桑 姜注射剂等制剂。
实验例1 本发明天然澄清剂的筛选
1.仪器与试药:
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万分之一);高速离心机;多能提取罐;壳聚 糖;果汁101;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
2.方法与结果
2.1桑姜提取液的准备
(1)按配方称取桑叶30g,连翘16g,菊花12g,干姜10g,苦杏仁16g,紫苏 叶16g,将六味中药材混合粉碎后加入药材重量的6倍量水浸泡2小时,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湿药材连同其浸泡液一起提取3次,合并三次提取液, 得到桑姜提取液。
2.2澄清剂的配制
(1)壳聚糖溶液的配制:称取适量壳聚糖粉末,用1%的醋酸溶液配制成含1% 的壳聚糖的1%的醋酸溶液。
(2)果汁101溶液的配制:称取适量果汁101粉末,用1%的醋酸溶液配制成含 1%的果汁101的1%的醋酸溶液。
(3)ZTC1+1Ⅱ型澄清剂的配制:称取适量ZTC1+1Ⅱ型中的A组分粉末,用1% 醋酸配成1%A组分溶液,即先用少量1%醋酸溶解,充分搅拌,待形成粘胶液后 再加入计算量的1%醋酸溶液溶胀24小时即可。按同样的方法用1%醋酸配成1%B 组分的溶液。
2.3澄清过程
(1)取三份上述的桑姜提取液50ml,编号为Ⅰ、Ⅱ、Ⅲ。
(2)向编号为Ⅰ的桑姜提取液中加入10%的配制好的壳聚糖溶液;编号Ⅱ中加 入10%果汁101溶液;编号Ⅲ中先加入10%B组分溶液,搅拌后,再加入5%A组 分溶液。
(3)将三组样品温度保持在50℃,静置6小时后,观察絮体情况,高速离心, 取三组样品的上清液。
(4)用紫外分光光度记检测三组上清液的透光率,并记录结果。
2.4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编号Ⅰ 编号Ⅱ 编号Ⅲ 絮体情况 小颗粒状、丝状 丝状 丝状、小絮状

透光率(%) 64 55 70

由表中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除去桑姜提取液中的杂质,选用天然澄清剂 ZTC1+1Ⅱ最佳。
实验例2 使用澄清剂ZTC1+1Ⅱ型除杂的条件筛选
1.仪器与试药
可控温水浴锅,高速离心机,ZTC1+1Ⅱ型澄清剂
2.方法与结果
在用澄清剂对桑姜提取液进行纯化时,影响桑姜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有温 度、时间、澄清剂加入量等因素,本实验着重考察澄清剂ZTC1+1Ⅱ型在进行吸 附作用时的温度与澄清剂的加入量。
2.1加入量的考察
(1)取5份体积相同的桑姜提取液,编号为A1、A2、A3、A4、A5,均放于相同 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
(2)向编号为A1、A2、A3、A4、A5中分别加入药液体积的2%、4%、8%、16%、 20%配置好的ZTC1+1Ⅱ型的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后分别加入配制好的A组分溶 液(加入量为对应B组分溶液的一半,即1%、2%、4%、8%、10%),静置6小 时后,观察溶液情况。
(3)实验结果如表2:
  A1(2%) A2(4%) A3(8%) A4(16%) A5(20%) 溶液情况 棕色浑浊 棕色较浑浊 深棕色透明 深棕色透明 深棕色透明 沉降情况 沉降不完全 沉淀不完全 沉降完全 沉降完全 沉降完全

注:括号中的百分数为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中B组分溶液的加入量
由表2中的现象结果得出,ZTC1+1Ⅱ型中B组分的加入量最优为8%-16%。
2.2温度的考察
(1)取5份体积相同的桑姜提取液,编号为B1、B2、B3、B4、B5
(2)分别将5份桑姜提取液放入温度为40℃、50℃、65℃、75℃、85℃的水浴 锅中,向五组样品中加入相同量的ZTC1+1Ⅱ型澄清剂的B组分溶液,搅拌均匀 后,再加入A组分溶液,静置6小时后,观察样品溶液情况。
(3)实验结果如表3:
  B1(40℃) B2(50℃) B3(65℃) B4(75℃) B5(85℃) 沉淀形态 少量颗粒状 颗粒状 颗粒状、小絮状 絮状 絮状 沉降情况 沉淀不完全 沉淀不完全 沉淀完全 沉淀完全 沉淀完全

由表3中的现象结果得出,使用ZTC1+1Ⅱ型天然澄清剂对桑姜提取液进行吸附 澄清的最佳温度范围为65-85℃。
实验例3 吸附澄清技术与传统的醇沉技术的蛋白质的去除率比较
1.本实验例通过将两种技术对桑姜提取液中的蛋白质的去除率作为两种技术优 劣的判断指标。
2.仪器和试药
电子天平,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牛血清白蛋白(BSA),考马斯亮蓝G-250
3.方法与结果
3.1显色剂的制备
称取考马斯亮蓝G-250100mg,加入50ml95%乙醇,溶解后再加入100ml85% (w/v)H3PO4,用蒸馏水调至1000ml,即为考马斯亮蓝工作液。
3.2标准曲线的制备
3.2.1标准液的准备
(1)取牛血清白蛋白(BSA)适量溶于10ml蒸馏水中。
(2)分别向8只10ml具塞试管中吸取牛血清白蛋白贮备液0ml,0.1ml, 0.2ml,0.8ml,1.4ml,2.0ml,2.6ml,3.0ml,加入5ml考马斯亮蓝工作液,最后 补充蒸馏水至10ml,混匀。
3.2.2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标准曲线绘制方法,在595nm处测得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 度C(ug/ml)为横坐标,结果如表4:

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07C-0.0036。
相关系数:R=0.9997
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吸取上述实施例1-6与参比实施例1-4中未纯化的桑姜提取液和经过澄 清吸附处理后的提取液0.1ml置于10ml具塞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蓝溶液, 加水至10ml。即得供试品溶液。
3.4方法与结果
在波长595nm下,依次测得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得到蛋白质去除率, 结果如表5:

  蛋白质去除率(%) 实施例1 88.9 实施例2 90.6 实施例3 92.0 实施例4 91.9 实施例5 90.3 实施例6 94.6 参比实施例1 43.5 参比实施例2 73.2 参比实施例3 81.3

由表5中结果显示,运用澄清吸附技术来对桑姜提取液进行纯化,大大提高了蛋 白质的去除率。
实验例4制备桑姜浸膏的传统工艺与改进后的工艺比较
1.本实验例通过对桑姜浸膏中所含的连翘苷含量以及连翘苷的转移率作为判断 指标来对制备桑姜浸膏的传统工艺与改进后的工艺进行比较。
2.仪器和试药
本实验中所用到的试剂未注明的都为分析纯,所用的水为超纯水。
高效液相色谱仪、乙腈(色谱纯)、甲醇、石油醚、连翘药材(同制备桑姜浸膏 所用的连翘属于同一批次)
3.方法与结果
3.1连翘苷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连翘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连翘苷的溶液,即得连 翘苷对照品溶液。
3.2连翘药材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将适量连翘药材粉碎,精确称取连翘粉末1g,加石油醚(30℃-60℃)40ml, 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石油醚液,挥干,残渣中加40ml甲醇,超声处理 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4ml使溶解,作为连翘药材对照品溶液。
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分别取适量上述实施例1-6以及参比实施例1-4制得的桑姜浸膏,进一步 浓缩至桑姜干浸膏;
(2)分别称取步骤(1)中得到的桑姜干浸膏0.5g,加适量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25ml,即得桑姜供试品溶液。
3.4HPLC法测定两组供试品溶液中的连翘苷含量
在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为277nm的色谱条件下,以10μl为进样量,依次对上述配制好的供试品溶液进 行检测分析,理论塔板数按连翘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5检测结果如表6:
最终测得的连翘药材对照品溶液中的连翘苷含量为6.31mg/g。

  转移率(%) 实施例1 83.5 实施例2 81.4 实施例3 82.0 实施例4 82.2 实施例5 85.9 实施例6 90.2 参比实施例1 51.4 参比实施例2 52.3 参比实施例3 63.1

由表6中的数据可以得出,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桑姜浸膏,与传统工艺 相比较,连翘苷的转移率大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桑姜浸膏的制备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提高了连翘苷的转移率,使得本发明的桑姜浸膏的质量大大的提高,进而提高被 进一步加工成生产上所需要的制剂类型的药效。

桑姜浸膏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桑姜浸膏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桑姜浸膏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姜浸膏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姜浸膏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姜浸膏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该桑姜浸膏的配方为以重量计:桑叶30份,连翘16份,菊花12份,干姜10份,苦杏仁16份,紫苏叶16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连翘苷转移率和去除杂质的桑姜浸膏制备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