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储能方法和系统.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98324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4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29595.X

申请日:

2004.03.26

公开号:

CN1560554A

公开日:

2005.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8D20/02; F28D3/00

主分类号:

F28D20/02; F28D3/00

申请人:

陈锦标;

发明人:

陈锦标

地址:

518028广东省深圳福田区红荔路四川大厦1608-1609室

优先权:

2004.02.18 CN 200420042639.8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郑小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涉及制冷、采暖方法或系统的热储能方法和系统,在采用热储能球进行储能的储能系统中,对于热储能球中的热储能材料采用相变材料,并使其固液转换溶点高于整个制冷系统中传输介质的固液转换溶点,在储能系统与负载的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热储能球直接向负载提供能量补偿;在储能系统与负载的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所述的负载使传输介质产生热交换的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所述的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溶点介于所述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之间;对于热储能球中的热储能材料采用高溶点的相变材料,使相变材料实现制热储能,直接向负载提供制热能量补偿,本发明热交换效率高,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热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热储能球进行储能的储能系
统中,对于热储能球中的热储能材料采用相变材料,并使其固液转
换溶点高于整个制冷系统中传输介质的固液转换溶点,在储能系统
与负载的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热储能球直接向负载提供能量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储能系统与负
载的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所述的负载使传输介质产生热交换的输
入温度和输出温度,所述的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溶点介于所述输入
温度和输出温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热储能球中
的热储能材料采用高溶点的相变材料,使相变材料实现制热储能,
直接向负载提供制热能量补偿。
4.一种热储能系统,包括制冷冷水机组(1)和热储能部(2),所述的
热储能部(2)具有采用空心热储能球(222)的热储能体(22),其
特征在于:所述热储能球(222)内装有相变材料,制冷冷水机组(1)、
热储能部(2)和负载(3)热交换循环线路直接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储能部
(2)包括水泵(21)和热储能体(22),并设有相应的动力控制阀
门与制冷冷水机组(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储
能球(222)由两个半球壳体构成,两个半球壳体的边缘相扣合封闭。
7.一种热储能系统,包括采暖热水机组(6)和热储能部(2),所述的
热储能部(2)具有采用空心热储能球(222)的热储能体(22),其
特征在于:所述热储能球(222)内装有相变材料,采暖热水机组(6)、
热储能部(2)和负载(3)热交换循环线路直接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储能部
(2)包括水泵(21)和热储能体(22),并设有相应的动力控制阀
门与采暖热水机组(6)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储
能球(222)由两个半球壳体构成,两个半球壳体的边缘相扣合封闭。

说明书

一种热储能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和采暖(制热)方法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热储能方
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调制冷和采暖(制热)系统中,有些采用热储能球实现热
储能功能,用于负载需求达到高峰时,提供能量补偿,减小供电网高峰
负载、制冷和采暖(制热)系统对于满足峰值需求时的设计参数,以提高
效率,降低成本,但在现有技术中,热储能球一般采用水作为热储能材
料,这样,用于储能的传输介质的固液转换溶点,相对于用于负载热交
换的传输介质(比如,水)的固液转换溶点还要低,因此,就热交换循
环线路来说,储能部不能直接向负载提供能量补偿,必须采用热交换器,
如图1所示的一般中央空调热储能系统,包括制冷冷水机组1和热储能
部2,还包括有热交换器4,制冷冷水机组1和热储能部2中的传输介
质为低温乙二醇(Glycol),而在负载3中的传输介质为水,制冷冷水机
组1和热储能部2必须通过热交换器4向负载3提供能量,热交换器4
的使用势必会降低整个系统的热交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热储能方法和系统,以弥补现
有技术中热交换效率低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用的热储能方法为:在采用热储能球进行储能的储能系
统中,对于热储能球中的热储能材料采用相变材料,幷使其固液转换溶
点高于整个制冷系统中传输介质的固液转换溶点,在储能系统与负载的
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热储能球直接向负载提供能量补偿;

在储能系统与负载的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所述的负载使传输介质
产生热交换的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所述的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溶点介
于所述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之间;

对于热储能球中的热储能材料采用高溶点的相变材料,使相变材料
实现制热储能,直接向负载提供制热能量补偿。

这种热储能系统,包括制冷冷水机组和热储能部,所述的热储能部
具有采用空心热储能球的热储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储能球内装有
相变材料,制冷冷水机组、热储能部和负载热交换循环线路直接相通;

所述的热储能部包括水泵和热储能体,并设有相应的动力控制阀门
与制冷冷水机组相连;

这种热储能系统也可以包括采暖热水机组和热储能部,所述的热储
能部具有采用空心热储能球的热储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储能球内
装有相变材料,采暖热水机组、热储能部和负载热交换循环线路直接相
通;

所述的热储能部包括水泵和热储能体,幷设有相应的动力控制阀门
与采暖热水机组相连;

所述的热储能球由两个半球壳体构成,两个半球壳体的边缘相扣合
封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发明中,在采用热储能球进行储能的
储能系统中,对于热储能球中的热储能材料采用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
固液转换的溶点可由-62℃至+117℃,幷使相变材料固液转换溶点高于整
个制冷系统中传输介质的固液转换溶点,在储能系统与负载的直接热交
换工作当中,热储能球直接向负载提供能量补偿,使得热储能部与负载
的热交换循环线路可直接相通,不需要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低温乙二醇
(Glycol)作为传输介质及不需要安装热交换器去分隔制冷冷水机组、热
储能部和负载,不需要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热交换器,简化系统设计,
降低成本、能量损耗,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尤其是,相变材料的固液转
换溶点介于负载的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之间,这样,在储能系统(如用
于制冷中)与负载的热交换工作温度之中,热储能部可根据需要进行储
能或向负载提供能量补偿,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本发明
对于热储能球内采用不同溶点的相变材料的热储能系统,使得热储能系
统还可应用于低温冷冻及高温热水的热存贮,因此,除了可以在民用中
央空调系统内的制冷及采暖作为热储能外,幷可应用到其它工业领域以
提高效率,因此,本发明的实用性较强。热储能球由两个半球壳体构成,
两个半球壳体的边缘相扣合封闭,这种设计工艺简单,可降低成本,进
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冻水热储能系统的总体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总体构成示意图;

图3为储能球的下半球壳体剖面示意图;

图4为下半球壳体中边缘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储能球的上半球壳体剖面示意图;

图6为上半球壳体中边缘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总体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总体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根据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发明包括一组制冷冷水机组
1和热储能部2,如图2所示,制冷冷水机组1包括冷水机11和水泵12,
热储能部2包括水泵21和热储能体22,幷设有相应的动力控制阀门23、
24、25与制冷冷水机组1相连,热储能体22包括热储藏罐221,热储
藏罐221中装有空心热储能球222,热储能球222具有金属外壳,金属
外壳可采用不锈钢外壳,热储能球222由两个半球壳体构成,如图3和
图5所示的下半球壳体剖面示意图和上半球壳体剖面示意图,如图4和
图6所示的边缘A、B局部放大示意图,两个半球壳体的边缘相扣合封
闭;在本发明中,热储能球222内所装的热储能材料采用相变材料,相
变材料的固液转换的溶点可由-62℃至+117℃,传输介质可采用水,如图
2所示,在本发明中的制冷冷水机组1和热储能部2与负载3的直接热
交换工作当中,负载3使传输介质产生热交换的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
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系统需求,将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溶点设
定介于所述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之间,例如,负载3的输入温度、输出
温度分别为+7℃和+12℃,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的溶点设定于介于这两者
之间,如+8℃,如图2所示,制冷冷水机组1、热储能部2与负载3的
热交换循环线路直接相通,在使用中,如在晚间,负载3需求较低时,
由于负载3的输入温度为+7℃,同时制冷冷水机组1可调较冷冻水输出
温度低至+2℃至+5℃使热储能球222中的+8℃相变材料完成液-固转换
(结冰)幷释放出大量热潜能,热储能部2储存冷能量,当在白天,负载
3需求达到高峰期时,制冷冷水机组1的功率不能满足负载3需求,热
储能部2中的水泵21启动,热储能部2向负载3传送冷能量,满足负
载3的冷能量需求。

实施例2:

在本发明中,对于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的溶点的设置进一步大幅提
高后,热储能部2还可用于热存贮,使本发明用于采暖储能系统中,如
图7所示,这种热储能系统包括采暖热水机组6和热储能部2,所述的
热储能部2具有采用空心热储能球222的热储能体22,热储能球222内
装有相变材料,采暖热水机组6包括热水器61和水泵12,采暖热水机
组6、热储能部2和负载3热交换循环线路直接相通,例如,传输介质
采用水,热水器61产生65℃的热水,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的溶点设置
为高溶点,但可略低于热水器出水温度,如固液转换溶点为58℃的相变
材,可使相变材料实现制热储能,直接向负载3提供制热能量补偿,其
它具体结构、方法及控制过程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赘
述,这样,通过设置热储能球222内所装的相变材料溶点,在采用不同
溶点的相变材料时,由液体转化固体所释放出的热潜能或由固体转化液
体所吸收的热潜能达到制热或制冷的储能效果。

实施例3:

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
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一制冷系统中设置温控装置5,控制热储能部2
中的水泵21或动力控制阀门23、24、25的通断工作状态,系统其它部
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在使用中,例如,如图8所示,温控装
置5对负载3的输入点的实时工作温度进行监测,假设监测到的工作温
度51为+10℃,这时,明显显示制冷冷水机组1的功率不能满足负载3
需求,温控装置5控制水泵21使其启动,幷关闭动力控制阀门24,开
通动力控制阀门23,开通动力控制阀门25使冷冻水经负载3回流至水
泵21通往热储能体22顶部,幷流经热储能球222,将热能传至热储能
球222,溶化球内的相变材料,因而降温流经已开通的动力控制阀门23,
再回到制冷冷水机组1。当监测到的工作温度51返回为+7℃时,温控装
置5可控制水泵21使其停止工作。

又例如在夜间利用低廉的低谷电价制冷时,热储能部2储存冷能量
时,温控装置5对热储能体22的温度52进行监测,假设监测到的温度
高于+7℃,温控装置5控制动力阀23及24使其开通幷开始储存冷能量,
或者对负载3的输出工作温度54及制冷冷水机组1的输入工作温度55
进行监测产生相应的控制,通过这些自动温度控制,可有效地降低系统
损耗,优化系统的热交换循环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温控装置5可通过控制系统热交换循环环路中装设
的三通阀、四通阀或其它多通阀实现以上所述的自动温度控制,这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勿需创造性劳动既可予以实施,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热储能方法和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热储能方法和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热储能方法和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储能方法和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储能方法和系统.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涉及制冷、采暖方法或系统的热储能方法和系统,在采用热储能球进行储能的储能系统中,对于热储能球中的热储能材料采用相变材料,并使其固液转换溶点高于整个制冷系统中传输介质的固液转换溶点,在储能系统与负载的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热储能球直接向负载提供能量补偿;在储能系统与负载的直接热交换工作当中,所述的负载使传输介质产生热交换的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所述的相变材料的固液转换溶点介于所述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