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97674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2843.X

申请日:

2004.03.13

公开号:

CN1563832A

公开日:

2005.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3/30; F28D20/02

主分类号:

F24F13/30; F28D20/02

申请人:

林智忠;

发明人:

林智忠

地址:

350001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灵响路63号灵响小区2-80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丁秀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解决了现有技术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的缺点,它包括筒体、套管、盘管、封板、底板、内封板、内底板。其特点是,套管两端分别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内封板、内底板与套管连接处开有与套管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筒体内壁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筒体两端分别与封板、底板连接;筒体上连接有外出水口、内出水口、内进水口、外进水口;盘管支管穿入每根套管内;盘管与制冷剂出液管和制冷剂进液管连接形成制冷剂通道;上述结构形成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和外融冰冷冻水通道。本发明解决了封装冰和内融冰式空调系统热阻大,二次换热损失,取冷温度高;外融冰式空调系统体积大,稳定性差的缺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涉及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主要包括筒体(8)、套管(9)、盘管(14)、 封板(10)、底板(11)、内封板(16)、内底板(17),其特征在于:该套管 (9)两端分别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内封板(16)、内底板 (17)与套管(9)连接处开有与套管(9)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该筒 体(8)内壁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该筒体(8)的两端分别 与封板(10)、底板(11)连接;该筒体(8)上连接有外出水口(3)、内出 水口(4)、内进水口(5)、外进水口(6);该盘管(14)的支管穿入每根套 管(9)内;该盘管(14)与制冷剂出液管(1)和制冷剂进液管(2)连接 形成制冷剂通道,制冷剂出液管(1)和制冷剂进液管(2)穿过封板(10) 并与封板(10)连接;该筒体(8)内壁、套管(9)外壁、内封板(16)内 壁、内底板(17)内壁、内出水口(4)、内进水口(5),形成内融冰冷冻水 通道;该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内并设有水流档板(12);该筒体(8)内壁、套 管(9)内壁、内封板(16)外壁、内底板(17)外壁、封板(10)内壁、 底板(11)内壁、盘管(14)外壁、外出水口(3)、外进水口(6)、内融冰 管(18)外壁、旁通管(13)内壁,形成外融冰冷冻水通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其特征在于:套管(9)管 壁的上、下端开有一对及一对以上的孔,并把每对孔用管在套管(9)内部 连接,形成内融冰管(18);筒体(8)内壁、套管(9)外壁、内封板(16) 内壁、内底板(17)内壁、内出水口(4)、内进水口(5)、内融冰管(18) 内壁,形成内融冰冷冻水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其特征在于:外出水口 (3)和内出水口(4)分别设在内封板(16)两侧,内进水口(5)、外进水 口(6)分别设在内底板(17)两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其特征在于:外出水口 (3)正对面的筒体(8)上开有孔,外进水口(6)正对面的筒体(8)上开 有孔,两个孔用管道连接,形成旁通管(13),旁通管(13)中间装有旁通 阀(15)。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其特征在于:内封板(16) 和水流档板(12)之间的筒体(8)上设有排水口(7);该内底板(17)和 水流档板(12)之间的筒体(8)上设有排水口(7);该水流档板(12)和 另一片水流档板(12)之间的筒体(8)上设有排水口(7)。

说明书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冷空调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蓄冰空调系统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

    背景技术:

    蓄冷空调系统,是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用电价格相对廉价的时候,制冷机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用电高峰时间,用电价格相对昂贵时候,在将蓄冷设备里的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要,从而减少电网用电高峰时间的负荷,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的空调系统。

    蓄冰空调系统按蓄冰形式分类,可以分成静态蓄冰和动态蓄冰。动态蓄冰因为故障率高、结构复杂、维修保养费高,在空调工程很少应用。目前在空调蓄冰系统中最广泛应用的是静态蓄冰。

    静态蓄冰可以分为盘管外蓄冰和封装冰,其中盘管外蓄冰按融冰方式又可以分为内融冰式和外融冰式。封装冰和内融冰式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是以低温载冷剂作为蓄冷介质的传热介质,只是工作时候封装冰的载冷剂在蓄冷介质外面,内融冰式的载冷剂在蓄冷介质里面,它们有共同的缺点:它们需要热交换器和大量的载冷剂,增加了二次传热损失;冰层融化时候,载冷剂与冰层之间形成水层,故融冰换热时候热阻较大,影响取冷速率;取冷温度比外融冰式高,使空调末端系统容量增大,增加空调系统的投资。现有的外融冰式系统,蓄冰槽内水的空间应占一半,即蓄冰槽的蓄冰率不大于50%,故蓄冰槽体积大;盘管外表面冻结不均匀,蓄冰槽局部容易形成不融化冰层和冰桥,因此要增加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控制冰层结冰状态,以目前技术使用的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故障率高;搅拌器工作时候会带入大量空气进入蓄冰槽中,使冷冻水呈弱酸性,增加空调冷冻水侧设备的水垢,并加速金属构件的腐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克服了封装冰和内融冰式的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的缺点,并减少二次换热环节,提高了换热效率;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克服了外融冰式冰槽蓄冰率低,取消了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降低了故障率,提高蓄冰空调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减少了金属构件的腐蚀;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可以取得和外蓄冰式冰槽同等温度地低温冷冻水,为减少空调末端容量,实现低温送风,降低空调系统投资提供保证。

    本发明的目的能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主要包括筒体、套管、盘管、封板、底板、内封板、内底板,其结构特征在于:套管两端分别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内封板、内底板与套管连接处开有与套管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筒体内壁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筒体的两端分别与封板、底板连接;筒体上连接有外出水口、内出水口、内进水口、外进水口;盘管的支管穿入每根套管内;盘管与制冷剂出液管和制冷剂进液管连接形成制冷剂通道,制冷剂出液管和制冷剂进液管穿过封板并与封板连接;由筒体内壁、套管外壁、内封板内壁、内底板内壁、内出水口、内进水口,形成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内并设有水流档板;由筒体内壁、套管内壁、内封板外壁、内底板外壁、封板内壁、底板内壁、盘管外壁、外出水口、外进水口、内融冰管外壁、旁通管内壁,形成外融冰冷冻水通道。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和外融冰冷冻水通道为各自独立的封闭式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有以下优点: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与内融冰式和封装冰系统相比,克服了内融冰式和封装冰在取冷时由于冰层与管壁表面水层厚度逐渐增加,热阻逐渐增大的缺点,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融冰运行时以外融冰式、内融冰式和封装冰的融冰形式同时工作,空调冷冻水以间接方式和直接方式同时与冰层接触从冰层取冷,融冰速率高,放冷温度低,比内融冰式和封装冰更适合用于低温空调系统;低温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投资可减少14%以上,送风系统风机功率减少13%-27%,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系统无需二次换热装置,节约了二次换热损失的热量,提高了制冷效率,减少了对载冷剂和换热器的投资。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与外融冰式冰槽系统相比,取消了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了耗电量,结冰和融冰更均匀,减少了对金属构件的腐蚀,有效减少空调水侧的水垢,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体积小,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的主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右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中:1为制冷剂出液管;2为制冷剂进液管;3为外出水口;4为内出水口;5为内进水口;6为外进水口;7为排水口;8为筒体;9为套管;10为封板;11为底板;12为水流档板;13为旁通管;14为盘管;15为旁通阀;16为内封板;17为内底板;18为内融冰管。

    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主要包括筒体8、套管9、盘管14、封板10、底板11、内封板16、内底板17。它的实施方法是:该套管9两端分别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内封板16、内底板17与套管9连接处开有与套管9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该套管9管壁上、下端开有一对及一对以上相互对应的孔,并把每对孔用管在套管9内部连接,形成内融冰管18;该筒体8内壁与内封板16、内底板17连接;该筒体8的两端分别与封板10、底板11连接;该筒体8上连接有外出水口3、内出水口4、内进水口5、外进水口6;该盘管14的支管穿入每根套管9内;该盘管14与制冷剂出液管1和制冷剂进液管2连接形成制冷剂通道,制冷剂出液管1和制冷剂进液管2穿过封板10并与封板10连接;该筒体8内壁、套管9外壁、内封板16内壁、内底板17内壁、内出水口4、内进水口5、内融冰管18内壁,形成内融冰冷冻水通道,该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内设有水流档板12;该筒体8内壁、套管9内壁、内封板16外壁、内底板17外壁、封板10内壁、底板11内壁、盘管14外壁、外出水口3、外进水口6、内融冰管18外壁、旁通管13内壁,形成外融冰冷冻水通道。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和外融冰冷冻水通道为各自独立的封闭式通道。

    根据上述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的实施方法是:该外出水口3和内出水口4分别设在内封板16两侧,内进水口5、外进水口6分别设在内底板17两侧。

    根据上述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的实施方法是:该外出水口3正对面的筒体8上开有孔,外进水口6正对面的筒体8上开有孔,两个孔用管道连接形成旁通管13,旁通管13中间装有旁通阀15。

    根据上述的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它的实施方法是:该内封板16和水流档板12之间的筒体8上设有排水口7;该内底板17和水流档板12之间的筒体8上设有排水口7;该水流档板12和另一片水流档板12之间的筒体8上设有排水口。

    工作时: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蓄冰过程是,关闭外进水口6或外出水口3、内出水口4和内进水口5,打开排水口7,排出内融冰冷冻水通道的冷冻水;制冷剂经过制冷剂进液管2进入盘管14内部通道与盘管14外壁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时盘管14外壁的冷冻水逐渐结冰,热交换后的制冷剂由制冷剂出液管1流回制冷机;经过一段时间套管9内壁、内融冰管18外壁和盘管14外壁之间的冷冻水吸收冷量完全冻结,蓄冰过程结束。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融冰过程是,打开外出水口3、外进水口6、旁通阀15、内出水口4和内进水口5,关闭排水口7;冷冻水分两路进入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内,一路经过内进水口5进入内融冰冷冻水通道,冷冻水在套管9外壁、内融冰管18内壁与冰层进行间接热交换,吸收冷量的冷冻水经过内出水口4流向空调末端设备;另一路经过外进水口6进入外融冰冷冻水通道,冷冻水与冰层直接接触融冰,吸收冷量的冷冻水经过外出水口3流向空调末端设备;在融冰过程用分别控制内融冰冷冻水通道的冷冻水、外融冰冷冻水通道的冷冻水、旁通管13的冷冻水的流量来控制冷冻水的温度。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套管式内外融冰蓄冰筒,解决了现有技术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的缺点,它包括筒体、套管、盘管、封板、底板、内封板、内底板。其特点是,套管两端分别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内封板、内底板与套管连接处开有与套管端面相同形状和尺寸的孔;筒体内壁与内封板、内底板连接;筒体两端分别与封板、底板连接;筒体上连接有外出水口、内出水口、内进水口、外进水口;盘管支管穿入每根套管内;盘管与制冷剂出液管和制冷剂进液管连接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