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纬纱线变形修正的织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7528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19531.0

申请日:

2002.08.02

公开号:

CN1564889A

公开日:

2005.01.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3D 49/22申请日:20020802授权公告日:20091223终止日期:20120802|||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03D 49/2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萨姆工程股份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恩佐·阿达莫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瑞士卢加诺变更后权利人:意大利贝尔加莫登记生效日:2011120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3D49/22

主分类号:

D03D49/22

申请人:

萨姆工程股份公司;

发明人:

M·塞尔瓦利

地址:

瑞士卢加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肖春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描述一种的织机(1),其包括两个边撑(2),其轴线平行于纬纱线并且该边撑是位于布(5)的侧部边缘;一个圆柱形的布转向杆(6),布(5)在绕着转运辊(7)卷绕之前绕着接触弧形(αi)压靠在该布转向杆(6)上,一个或多个后备辊(8、9)压靠在该转运辊上,在该织机中所述布转向杆(6)包括一中间圆柱部分,其在两侧与安置有所述边撑(2)区域附近的两个末端部分同轴地连接,该末端部分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形状上变化的横截面,它是以这样的方式从邻近于所述的中间部分的端部朝着其自由端部发生形状变化,所述的接触弧形(αi)的位置、形状和/或大小是变化的,使得在由转运辊(7)传送到布(5)的相应区域上的张力产生变化,这样它从靠近中间部分(6t)的末端部分(C,D)端部处的最小数值(Tm)变化到其自由端部处的最大数值(TM)。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织机(1),其包括有至少两个边撑(2),其轴线平行 于纬纱线(3i)并且所述边撑是位于布(5)的侧部边缘;一个通常 圆柱形的布转向杆(6),布(5)在绕着转运辊(7)卷绕之前绕着 接触弧形(α i )压靠在该布转向杆(6)上,一个或多个后备辊(8、 9)压靠在该转运辊上,所述织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转向杆(6)包 括一中间圆柱部分(6t),其两侧与安置有所述边撑(2)区域附近 的两个末端部分(6d,6e)同轴地连接,上述的两个末端部分(6d,6e) 在其整个长度(L)上具有形状上变化的横截面,横截面以这样的方 式从邻近于所述的中间部分(6t)的端部(E,D)朝着其自由端部(A,B) 在形状上发生变化,当沿相同方向前进时,所述的接触弧形(α i )的 位置、形状和/或大小是变化的,使得在由转运辊(7)传送到布(5) 的相应区域上的张力产生变化,以致其从相邻于中间部分(6t)的末 端部分(C,D)端部处的最小数值(Tm)变化到其自由端部(A,B)处 的最大数值(T M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转向杆(6) 的两个末端(6d,6e)上通过中间圆柱部分(6t)分离开并且以这样 方式同轴地连接,它们能够绕着共同轴线(N-N)转动,并且固定装 置(8)被配置成当他们相对于所述的中间圆柱部分(6t)转过一所 希望的角度时在两面夹持末端部分(6d,6e)。
3: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布转向杆(6) 的两个末端部分(6d,6e)的每一末端部分具有一横截面,该横截面 在邻近中间圆柱部分(6t)的端部(E,D)处具有一个圆形横截面, 中间圆柱部分具有一个同一半径(R),并且所述末端部分通过由材 料去除所产生的包络线连接到自由端(A,B),材料去除把外形的一 部分的尺寸从所述的半径(R)减到较小值(Q),而所述的外形的曲 率从(R)增大到无限大,转动轴线(N-N)将是相对于相邻中间部分 (6t)的端部(D,E)的所述圆形横截面的中心,并且相对于另一端 部(A,B)的横截面偏心,因此从其端部(A,B)的外形的一部分到转 动轴线(N-N)的距离是从所述的值(R)连续变化到所述的较小值(Q)。

说明书


具有纬纱线变形修正的织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尤其涉及一种提供有用于纬纱线变形修正装置的织机,它是一种能够消除在纬纱线与经纱线之间垂直误差的织机。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织机除了各种结构和支撑部件外,还包括两个由辊构成的边撑,辊的轴线平行于在要生产的布的侧边缘处的纬纱线,和一个光滑的或螺纹圆筒状的布转向杆,所述的布在绕着转运辊卷绕之前在累积的同时绕着一个接触弧压在转向杆上,一个或多个备用辊与其接触以拉伸布。

    所述的两个边撑是用于在经纱线送入期间和之后实现保持布拉紧的功能,为此把一压力施加在布上,把布压靠在支撑表面。由于后备辊的作用,部件的这种排列意味着由上述转运辊施加在布上地张力在所述的装有边撑的区域中具有的一些效果与布的剩余区域,即中间区域所出现的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该区域中,受到与纬纱线成直角的所述转运辊的张力下的布纵向地拉伸到比边撑附近区域大很多的程度,在那里布的变形是通过边撑本身的作用而对抗的。由于这种缘故,成行的纬纱线都不是十分直,并且包括一基本直的中间段和然后变化至两个侧段,这个两个侧段是朝着边撑加压点而发生弯曲变化。

    这就意味着布的侧部区域实际上不能用,因为纬纱线和经纱线相互之间不垂直。由于这种缺乏垂直性会影响布的两侧边缘至少10cm长度,布总共有20cm将被丢弃,根据现在布的尺寸,其对应织物宽度的约15%。

    有上述问题所引起的,对于织机的操作模式所固有的经济损害将是显而易见的。

    在目前本技术领域的状态中,实现修正上述变形较好的操作是把不同的张力通过一种手工或其他类型的操作施加到布上,并且这种操作意味着有不可接受的额外费用。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类型的布,简直不能完成这种操作:例如在布的加工过程中在其上涂覆颜料、树脂等,这就不可能修正出现在实际织造加工期间的变形。

    然而,本发明人认识到,如果不同的张力施加到边撑的布下游,以从区域到区域变化的大小来补偿上述的变形,这将有可能来恢复纬纱线与经纱线之间的精确垂直度。通过在已经拉紧到较大程度的布中间部分上施加比施加到绕着边撑的末端区域上所施加的张力相比较小的张力拉完成。

    由于在所有其他条件是等同的情况下,该张力大小是取决于在布转向杆上的布的接触弧形的形状和区域,本发明人设想的观念是通过布转向杆的末端部分的横截面适当的成形来变化布的不同区域上的接触弧形,来影响涉及上述变形的长度,其长度估计约为25cm。

    通过此方法就可能以一定的摩擦系数和由转运辊施加的一预定的张力在经纱线方向上在其不同区域以不同的作用“拉伸”织物,在由边撑作用的侧部区域影响较大。为了使同样的布转向杆将用于具有不同紧密度、弹性和摩擦系数特性的布,如将在后面解释,本发明人还对布转向杆的成形末端部分采取措施,使得能够相对于杆的圆柱中间部分转动,以致通过使用所述的末端部分的横截面的特殊的几何形状,使得有可能改善所述的接触弧形的形状和/或大小,以及织物从所述的布转向杆上离开的方向。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包括一种如在附加的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织机。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加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发明织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表示纬纱线与经纱线之间垂直度误差的布的平面图,并且表示了其误差是如何被本发明的织机而修正的;

    图3是仅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仅为布转向杆的平面图和施加在布的不同区域上张力大小变化的示意图表;

    图4和图5是沿着布转向杆的一终端部分的不同位置的两个截面图,其中表示了绕着这些截面运行和绕着转运辊用变化的卷绕角卷绕的经纱线的排列方式;

    图6本发明织机的布转向杆的一终端部分的端视图;和

    图7是如图4所示的相同的终端部分的侧视图。

    首先参看图1,其仅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织机1的基本部件。该织机类似于已知类型的织机,其包括两个在布5每一侧上的边撑2(图中仅可看到其中一个),该边撑把布5紧压在称之为“布支撑”的两个成形支撑10上,以保持在织造期间其被拉紧。在上述边撑2的下游,布在卷绕之前绕着一个布转向杆6的外表面上的接触弧形αi,并经过绕着转运辊7的卷绕角度βi运行,一个或多个后备筒8、9压靠在该转运辊上。

    根据传统的布转向杆,其沿着其长度自始至终是圆柱形,图2的图表示出了发生在纬纱线3i和经纱线4i上的情况,如上所述:因为沿着布转向杆6的整个长度通过转运辊7均匀施加的张力,接近边撑2的布5的区域由布支撑10上的边撑压力而被拉住,并且在这些区域中产生在所述布的中心区域的拉伸收到抑制。这就在纬纱线3i之间产生一个平行度偏差,在所述的邻近边撑2的区域中该纬纱线不垂直于经纱线4i。

    在本发明的织机中,为避免如上所述的问题和其产生的结果,布转向杆6包括一中间圆柱部分6t(见图3),在其两侧与长度L近似等于25cm的两个末端部分6d,6e相连接,该末端部分的横截面在其这个长度L上是变化的,在邻近中央部分6t的端部E,D处从圆形变成一种不对称的形状,在自由端A,B处相对于共同转动轴N-N是偏心的。

    布转向杆6的末端部分6d,6e的横截面形状的这种特殊顺序具有连续改变接触弧形αi的形状和大小和相对于转运辊7的位置(由于它从轴线N-N凸出的距离)的效果。

    这种效果在图4和5中表示的更加清楚:其中在图4的状态中,在所述的横截面位置中布5上由转运辊7所产生的张力一个最小值Tm等于施加在其中间部分6t上的张力值,在所示的图5中,在末端部分6d,6e的自由端部处这个张力达到一最大值TM。该结果是一种在织造过程中由逐渐“拉伸”给予到布的侧边缘区域所产生的变形效果的逐个截面的逐渐补偿,其逐渐“拉伸”可恢复纬纱线3i之间的平行度,从而恢复相对于布5整个长度的经纱线4I的垂直度。对于布转向杆6的不同区域上张力值的分布可见图3。

    由于以下事实,根据布的类型和其弹性以及摩擦系数,经纱线方向中的张力的不同曲线图可能是必需的,本发明提供的是用于形成所述的两个末端部分6d,6e,如分离开的部件,在相对的两侧其能够同轴地连接到中间部分6t,并且其绕着相对于所述的中间部分6t的共同轴线N-N(图3)转动,然后通过已知类型的两面(reversible)固定装置,例如固定螺钉8而固定在所希望的相对位置上,当被拧紧时,该螺钉紧压在固定的心轴上,两个末端部分6d,6e和中心部分6t安装在该心轴上。

    由于如上述所构成的末端部分的不同横截面的形状的不对称,所述的末端部分相对于其纵轴的转动也导致在其每一横截面处的所述接触弧形αi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在织机1运行时,通过转动末端部分6d,6e而能够实线精确地调整,直到其通过眼睛能够看到导致纬纱线3i与经纱线4i之间垂直误差的变形已经被消除。根据本发明织机1的这些操作效果能够在图2中看到:在底部拉出的3根纬纱线3i已明显回到它们在边撑2的上游时曾具有的正确的几何形状(布5的传送方向是由箭头V指示出)。

    末端部分的不同横截面的几何形状是由布的类型和加工类型的评估而确定的,因此设计者能够设计其认为是最恰当的横截面外形的包络线。在本发明人所建议的一种方案中,在图6和图7中仅示出了一个末端部分6e,该末端部分6e在邻近中间部分6t的端部D处具有一个圆形横截面,中间部分6t具有一个同一半径R,并且所述末端部分通过由材料去除所产生的包络线连接到自由端B,材料取出将轮廓部分的距离从所述半径R减小到较低值Q,当从所述末端D前进到自由端B时所述外形的曲率从R增大到无极限。

    转动轴线(如已说明与中间部分6t的轴线N-N相一致)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其经过邻近中间部分6t的端部D的圆形横截面的中心时,并且相对于另一端部B的横截面偏心,以致从其端部B的外形的一部分到转动轴线N-N的距离是从所述的值R连续变化到所述的较小值Q。

    根据本发明所构成的织机,能够简单和快速地纠正上述布的变形,尤其是纬纱线与经纱线之间垂直度的变形,由此实现本发明人在本说明书中开始所述的目的。

具有纬纱线变形修正的织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具有纬纱线变形修正的织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具有纬纱线变形修正的织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纬纱线变形修正的织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纬纱线变形修正的织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描述一种的织机(1),其包括两个边撑(2),其轴线平行于纬纱线并且该边撑是位于布(5)的侧部边缘;一个圆柱形的布转向杆(6),布(5)在绕着转运辊(7)卷绕之前绕着接触弧形(i)压靠在该布转向杆(6)上,一个或多个后备辊(8、9)压靠在该转运辊上,在该织机中所述布转向杆(6)包括一中间圆柱部分,其在两侧与安置有所述边撑(2)区域附近的两个末端部分同轴地连接,该末端部分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形状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