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装置.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70862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70862A21申请号201410112123422申请日20140325201307183820130329JPB41J33/14200601B41J2/31520060171申请人立志凯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山梨县72发明人相原裕一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代理人吕林红54发明名称印刷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减少印刷动作以外的色带的输送量,抑制色带的歪斜,且高印刷品质的印刷装置。在热印刷头(40)的驱动中,根据相对于印刷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印刷长度的供给卷轴(43)、卷取卷轴(44)的。
2、旋转量,算出卷轴(43、44)的直径,并比较算出了的直径的值与预先设定的直径的值,由此判断色带(41)是否是接近用空,不是接近用空的情况下,将带(41)卷取在卷轴(44)上直到带(41)的已使用部分的后端通过剥离构件(28)的印刷结束位置,接近用空的情况下,将带(41)卷取在卷轴(44)上直到用空标记(EMPM)到达由传感器(SE2)可检测的位置,之后,将带(41)倒卷在卷轴(43)上直到带(41)的未使用部分的前端到达初始设定位置。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5页附图1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5页附图16页10申请公布号。
3、CN104070862ACN104070862A1/2页21一种印刷装置,借助色带由热印刷头对记录介质实施印刷处理,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备热印刷头,根据印刷数据有选择性地加热沿主扫描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发热元件;色带,被张架在供给卷轴和卷取卷轴之间;输送部件,进行输送以使上述色带被卷取在上述卷取卷轴上或被倒卷在上述供给卷轴上;传感器,设于上述供给卷轴和上述热印刷头之间,检测被贴附在上述色带的终端部且表示上述色带的使用极限的用空标记;剥离部件,设于上述热印刷头和上述卷取卷轴之间,剥离上述色带和上述记录介质;旋转量检测部件,检测上述供给卷轴和上述卷取卷轴中的至少一方的卷轴的旋转量;以及控制部件,。
4、控制上述热印刷头的驱动以及基于上述输送部件的上述色带的输送,上述控制部件根据在上述热印刷头的驱动中相对于上述印刷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印刷长度的由上述旋转量检测部件检测到的上述至少一方的卷轴的旋转量,算出上述至少一方的卷轴的直径,并比较该算出的直径的值与预先设定的直径的值,由此判断上述色带是否成为表示成为所剩无几的状态的接近用空,在判断为未成为上述接近用空的情况下,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卷取在上述卷取卷轴上直到上述色带的已使用部分的后端通过上述剥离部件的印刷结束位置,在判断为成为上述接近用空的情况下,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卷取在上述卷取卷轴上直到上述用空标记到达由上述传感器可检测的。
5、位置,之后,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倒卷在上述供给卷轴上直到上述色带的未使用部分的前端到达上述印刷结束位置或超过该印刷结束位置的规定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件在判断为成为上述接近用空的情况下,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卷取在上述卷取卷轴上直到上述用空标记到达由上述传感器可检测的位置,并判断上述传感器是否检测到上述用空标记,在判断为未检测到上述用空标记时,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倒卷在上述供给卷轴上直到上述色带的未使用部分的前端位于比上述热印刷头靠上述供给卷轴侧的预先设定的初始设定位置,在判断为检测到上述用空标记时,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停止上述色。
6、带的输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还具备报知需要更换上述色带的信息的报知部件,上述控制部件在判断为成为上述接近用空的情况下,在判断为检测到上述用空标记时,向上述报知部件报知需要更换上述色带的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种颜色的彩色带面板被配置在BK(黑)的带面板与下一个BK(黑)的带面板之间,上述色带通过按照面的顺序重复上述彩色带面板和BK(黑)的带面板而构成,上述用空标记被贴附在上述彩色带面板的第2种颜色的带面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书CN104070862A2/2页3上述彩色带面板至少包含Y(黄)、M(。
7、洋红)、C(青绿)这3种颜色,上述色带的被张架在上述供给卷轴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的长度,比上述Y(黄)、M(洋红)、C(青绿)、BK(黑)的连续的4种颜色的带面板中的3种颜色的带面板的合计的长度小。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被张架在上述供给卷轴与上述卷取卷轴之间的上述色带,上述供给卷轴和上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上述传感器和上述热印刷头之间的距离、上述热印刷头和上述剥离构件之间的距离、以及上述剥离构件和上述卷取卷轴之间的距离,分别比上述色带的1种颜色的带面板的长度小。权利要求书CN104070862A1/15页4印刷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特别是涉及借助色带。
8、由热印刷头对记录介质实施印刷处理的印刷装置。背景技术0002以往,周知在塑料卡片等印刷介质上形成面部照片、文字信息等图像的印刷装置。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使用借助色带由热印刷头在转印膜(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镜像),接着将形成于转印膜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间接印刷方式。0003在这种印刷装置中,以往,通过检测供给卷轴或卷取卷轴的直径而检测色带的剩余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即,由传感器检测BK(黑)面板(面)的通过,在此期间根据卷轴旋转了多少而检测色带的剩余量。即,若BK面板的长度是98MM,则检测在BK面板被输送98MM的期间卷轴旋转了多少。若直径粗则旋转量少,若直径细则旋转。
9、量多,因此,能够根据旋转量而算出卷轴的直径。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3251号公报(参照图15)0005另外,在根据BK面板的通过而算出卷轴直径的情况下,考虑有以下的2个方法。(1)在印刷动作中检测BK面板的通过。(2)与印刷动作无关系地,在初期设定时或印刷结束后暂时卷取色带而检测BK面板的通过。0006在上述(1)的方法中,若在BK面板检测中印刷结束,则在中途卷轴的旋转暂时停止之后再旋转。此时,因反冲等影响,卷轴的旋转量不稳定,所以检测精度降低。另一方面,在上述(2)的方法中,需要与印刷动作不同地另外进行色带的卷取动作,所以产生色带的歪斜(斜行)等问题,成为色偏的原因。0007。
10、此外,为了检测色带的使用极限(用空),需要用传感器检测贴附于色带的终端部的用空标记,但是为此不得不卷取色带。尤其是为了谋求印刷装置的小型化,若将在供给卷轴与卷取卷轴之间张架的色带的长度设定得短,则贴附于色带的未使用部的用空标记会成为被卷绕在供给卷轴上的状态,因此,若不卷取到卷轴侧,则在印刷动作中无法用传感器检测用空标记。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印刷动作以外的色带的输送量,抑制色带的歪斜,高印刷品质的印刷装置。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借助色带由热印刷头对记录介质实施印刷处理,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
11、备热印刷头,根据印刷数据有选择性地加热沿主扫描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发热元件;色带,被张架在供给卷轴和卷取卷轴之间;输送部件,进行输送以使上述色带被卷取在上述卷取卷轴上或被倒卷在上述供给卷轴上;传感器,设于上述供给卷轴和上述热印刷头之间,检测被贴附在上述色带的终端部且表示上述色带说明书CN104070862A2/15页5的使用极限的用空标记;剥离部件,设于上述热印刷头和上述卷取卷轴之间,剥离上述色带和上述记录介质;旋转量检测部件,检测上述供给卷轴和上述卷取卷轴中的至少一方的卷轴的旋转量;以及控制部件,控制上述热印刷头的驱动以及基于上述输送部件的上述色带的输送,上述控制部件根据在上述热印刷头的驱动中。
12、相对于上述印刷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印刷长度的由上述旋转量检测部件检测到的上述至少一方的卷轴的旋转量,算出上述至少一方的卷轴的直径,并比较该算出的直径的值与预先设定的直径的值,由此判断上述色带是否成为表示成为所剩无几的状态的接近用空,在判断为未成为上述接近用空的情况下,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卷取在上述卷取卷轴上直到上述色带的已使用部分的后端通过上述剥离部件的印刷结束位置,在判断为成为上述接近用空的情况下,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卷取在上述卷取卷轴上直到上述用空标记到达由上述传感器可检测的位置,之后,控制上述输送部件,以将上述色带倒卷在上述供给卷轴上直到上述色带的未使用部分的前端到达上。
13、述印刷结束位置或超过该印刷结束位置的规定位置。0011在本发明中,控制部件并非像以往技术那样检测BK(黑)面板通过过程中的卷轴的旋转量,而是检测在热印刷头的驱动中卷轴相对于印刷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印刷长度的旋转量。随后,根据检测到的旋转量而算出卷轴的直径,并比较该算出的直径的值与预先设定的直径的值,由此判断是否成为接近用空。该卷轴只要是供给卷轴和卷取卷轴中的至少一方的卷轴即可。在判断为未成为接近用空的情况下,可使用的色带(未使用部分)残留充分,无需检测用空标记,因此,进行控制以将色带卷取在卷取卷轴上直到色带的已使用部分的后端通过剥离部件的印刷结束位置。因而,无需进行为了检测用空标记而将色带向卷取。
14、卷轴的多余卷取,能够抑制印刷动作中的色带的输送量,所以能够防止色带的歪斜,不产生色偏的结果,能够提高印刷品质。并且,仅在判断为成为接近用空的情况下,为了检测用空标记,控制输送部件以将色带卷取在卷取卷轴上直到用空标记到达由传感器可检测到的位置,之后,控制输送部件以将色带倒卷在供给卷轴上直到色带的未使用部分的前端到达印刷结束位置或超过该印刷结束位置的规定位置。0012在本发明中,控制部件在判断为成为接近用空的情况下,控制输送部件,以将色带卷取在卷取卷轴上直到用空标记到达由传感器可检测的位置,并判断传感器是否检测到用空标记,在判断为未检测到用空标记时,控制输送部件,以将色带倒卷在供给卷轴上直到色带的。
15、未使用部分的前端位于比热印刷头靠供给卷轴侧的预先设定的初始设定位置,在判断为检测到用空标记时,控制输送部件以停止色带的输送。0013此外,也可以是,该印刷装置还具备报知需要更换色带的信息的报知部件,控制部件在判断为成为接近用空的情况下,在判断为检测到用空标记时,向报知部件报知需要更换色带的信息。0014另外,优选的是,多种颜色的彩色带面板被配置在BK(黑)的带面板与下一个BK(黑)的带面板之间,色带通过按照面的顺序重复该彩色带面板和BK(黑)的带面板而构成,用空标记被贴附在彩色带面板的第2种颜色的带面板上。0015此外,也可以通过彩色带面板至少包含Y(黄)、M(洋红)、C(青绿)这3种颜色,色。
16、带的被张架在供给卷轴与卷取卷轴之间的长度设定为比Y(黄)、M(洋红)、C(青绿)、BK(黑)的连续的4种颜色的带面板中的3种颜色的带面板的合计的长度小,谋求装置的小型化。说明书CN104070862A3/15页60016另外,为了谋求装置的小型化,优选的是,沿着被张架在供给卷轴与卷取卷轴之间的色带,供给卷轴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传感器和热印刷头之间的距离、热印刷头和剥离构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剥离构件和卷取卷轴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分别比色带的1种颜色的带面板的长度小。0017发明的效果0018根据本发明,控制部件根据在热印刷头的驱动中相对于印刷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印刷长度的卷轴的旋转量,算出卷轴的直径,并。
17、比较该算出的直径的值与预先设定的直径的值,由此判断色带是否成为接近用空,仅在判断为成为接近用空的情况下,为了检测用空标记,控制输送部件以将色带卷取在卷取卷轴上直到用空标记到达由传感器可检测到的位置,之后,控制输送部件以将色带倒卷在供给卷轴上直到色带的未使用部分的前端到达印刷结束位置或超过该印刷结束位置的规定位置,在判断为未成为接近用空的情况下,可使用的色带残留充分,无需检测用空标记,因此控制输送部件以将色带卷取在卷取卷轴上直到色带的已使用部分的后端通过剥离部件的印刷结束位置,所以无需进行为了检测用空标记而将色带向卷取卷轴的多余卷取,能够抑制印刷动作中的色带的输送量,因此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即,。
18、能够防止色带的歪斜,不产生色偏的结果,能够提高印刷品质。附图说明0019图1是包含本发明能够适用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外观图。0020图2是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概略结构图。0021图3是在压辊与膜输送辊相分离、压印辊与热印刷头相分离的待命位置处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0022图4是在压辊与膜输送辊抵接、压印辊与热印刷头抵接的印刷位置处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0023图5是在压辊与膜输送辊抵接、压印辊与热印刷头抵接的输送位置处的利用凸轮的控制状态的说明图。0024图6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待命位置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0025图7是说明印刷装置的输送位置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0026。
19、图8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印刷位置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0027图9是表示将膜输送辊、压印辊及其周边部分组装入印刷装置而一体化的第1单元的结构的外观图。0028图10是表示将压辊及其周边部分组装入印刷装置而一体化的第2单元的结构的外观图。0029图11是将热印刷头组装入印刷装置而一体化的第3单元的外观图。0030图12是带盒的外观立体图。0031图13是表示供给卷轴与本体侧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0032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0033图15是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控制部的个人计算机的CPU执行的色带输送处理例程的流程图。0034图16是示意表示检测色带的传感器与用空标记的关。
20、系的说明图,且是从图12的说明书CN104070862A4/15页7箭头A侧贯穿的情况下的图,(A)是接近用空检测前的通常处理时,(B)是表示接近用空检测后的接近用空处理时。0035附图标记的说明00361、印刷装置;5、操作面板部(报知部件的一部分);28、剥离构件;40、热印刷头;41、色带;43、供给卷轴;44、卷取卷轴;46、转印膜(记录介质);100、控制部(控制部件的一部分);121、编码器(旋转量检测部件);MR1、MR3、马达(输送部件的一部分);EMPM、用空标记;SE2、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0037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卡片上印刷记录文字、图像,并且对卡片进行磁。
21、或电的信息记录的印刷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38系统结构0039如图1和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构成印刷系统200的一部分。即,印刷系统200大体上由上位装置201(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主机)和印刷装置1构成。0040印刷装置1经由省略图示的接口,连接于上位装置201,能够从上位装置201对印刷装置1发送印刷数据、磁或电的记录数据等,指示记录动作等。另外,印刷装置1具有操作面板部(操作显示部)5(参照图14),除了实现来自上位装置201的记录动作指示之外,还能够实现来自操作面板部5的记录动作指示。0041在上位装置201上,一般连接有数码相机、扫描仪等图像输入装置204、用于向上位。
22、装置201输入命令、数据的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203、进行由上位装置201生成的数据等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等监视器202。0042印刷装置0043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外壳2,在外壳2中具备信息记录部A、图像形成部B、介质收容部C和收容部D。0044信息记录部A由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接触式IC记录部27构成。0045介质收容部C将多张卡片以站立姿势排列收纳,在其前端设有分离开口7,由引纸辊19自最前列的卡片起输出供给。0046所输出的卡片首先由搬入辊22送到翻转单元F。翻转单元F由能够回旋转动地被轴承支承于装置外壳2的旋转框架80和被支承于该旋转框架80的2个辊对20、21。
23、构成。并且,辊对20、21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于旋转框架80。0047在翻转单元F回旋的外周,配置有磁记录部24、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和接触式IC记录部27。并且,辊对20、21形成向这些信息记录部23、24、27的任一个搬入卡片的介质搬入路径65,通过这些记录部,磁的或电的数据被写入卡片。0048图像形成部B是在卡片的正反面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的部件,在介质搬入路径65的延长线上设有用于移送卡片的介质输送路径P1。此外,在介质输送路径P1配置有用于输送卡片的输送辊29、30,与未图示的输送马达连结。0049图像形成部B具有膜状介质输送装置,并具有一次转印部和二次转印部,首先一次转印部。
24、对由该输送装置输送来的转印膜46由热印刷头40印刷图像,接着,二次转印部利用加热辊33将印刷到转印膜46上的图像印刷到位于介质输送路径P1的卡片的表面上。说明书CN104070862A5/15页80050在图像形成部B的下游侧设有向收容堆叠盒60移送印刷后的卡片的介质输送路径P2。在介质输送路径P2配置有用于输送卡片的输送辊37、38,与未图示的输送马达连结。0051在输送辊37与输送辊38之间配置有去卷机构36,通过对保持在输送辊37、38之间的卡片中央部进行按压,来矫正由于加热辊33的热转印而产生的卷曲。因此,去卷机构36构成为可借助未图示的由凸轮等形成的升降机构而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移。
25、动位置。0052收容部D构成为将从图像形成部B送来的卡片收容到收容堆叠盒60。收容堆叠盒60构成为利用升降机构61而向图2的下方移动。0053在上述的印刷装置1的整体结构中,对图像形成部B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0054转印膜46分别卷绕于由马达MR2的驱动而旋转的转印膜盒的卷取辊47和输出辊48上。膜输送辊49是移送转印膜46的主要的驱动辊,通过控制该辊49的驱动来决定转印膜46的输送量及输送停止位置。在膜输送辊49驱动时马达MR2也驱动,但这是为了卷取辊47卷取所输出的转印膜46,而不是作为输送的主体来驱动转印膜46。0055在膜输送辊49的周面配置有压辊32A和压辊32B。在图2中未示出,压。
26、辊32A、32B构成为能够移动,以相对于膜输送辊49前进及退避,图示的状态是通过相对于膜输送辊49前进并压接,从而将转印膜46卷绕于膜输送辊49上。由此,转印膜46以与膜输送辊49的转速相应的距离进行准确的输送。0056色带41被收纳于色带盒42,在该盒42中收容有供给色带41的供给卷轴43和卷取色带41的卷取卷轴44,卷取卷轴44由马达MR1驱动,供给卷轴43由马达MR3驱动。马达MR1和马达MR3使用可正反转的DC马达。此外,图2所示的SE2是用于检测被贴附在色带41的终端部且表示色带41的使用极限的用空标记(参照图16(B)的附图标记EMPM)的透过型传感器。另外,色带41通过将作为彩色。
27、带面板的Y(黄)、M(洋红)、C(青绿)和BK(黑)的带面板按照面的顺序重复而构成。此外,传感器SE2也检测BK面板的通过,通过该BK面板的检测,进行各带面板内的位置管理,利用于后面说明的带初始设定等。具体而言,根据检测来自BK(黑)的OFF边缘的供给卷轴43的旋转量(由后面说明的编码器121检测供给卷轴的旋转量),进行从BK(黑)到下一个BK(黑)的Y(黄)、M(洋红)、C(青绿)内的位置管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表示Y(黄)和M(洋红)、M(洋红)和C(青绿)的交界的标记,所以将BK(黑)的OFF边缘(BK后端)判断为Y(黄)的开始位置(Y的前端),由来自这里的相对位置管理判断Y(黄)。
28、和M(洋红)的交界(M的前端)、M(洋红)和C(青绿)的交界(C的前端)。0057压印盘辊45和热印刷头40构成一次转印部,在与压印盘辊45相向的位置配置有热印刷头40。热印刷头40由印刷头控制用IC(未图示)根据图像数据而加热控制,用升华型的色带41将图像印刷到转印膜46上。另外,冷却风扇39用于冷却热印刷头40。0058向转印膜46的印刷结束了的色带41被剥离滚轮25和剥离构件28从转印膜46被拉开剥离。剥离构件28被固定设置于盒42,剥离滚轮25在印刷时与剥离构件28抵接,由两者夹持转印膜46和色带41而进行剥离。并且,被剥离了的色带41被卷取于由马达MR1所驱动的卷取卷轴44,转印膜4。
29、6由膜输送辊49输送到包含压印辊31和加热辊33的二次转印部。0059在二次转印部,转印膜46与卡片一起由加热辊33和压印辊31夹持,转印膜46上的图像被转印到卡片表面上。另外,加热辊33经由转印膜46以相对于压印辊31压接/分说明书CN104070862A6/15页9离的方式被安装于升降机构(未图示)。0060进一步详细说明一次转印部的结构及其作用。如图3至图5所示,压辊32A、32B分别支承于压辊支承构件5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压辊支承构件57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穿过其中央部的支承轴58。如图10所示,支承轴58的两端部架设在设于压辊支承构件57上的长孔76、77,并且在中间部被托架50的固定。
30、部78固定。此外,使长孔76、77相对于支承轴58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具有空间。因此,能进行后述的压辊32A、32B对膜输送辊49的调整。0061并且,在支承轴58安装有弹簧构件51(51A、51B),压辊支承构件57的安装压辊32A、32B一侧的端部分别与弹簧构件51接触,借助其弹簧力而被向膜输送辊49的方向施力。0062托架50构成为用凸轮承接部81与凸轮53的凸轮工作面抵接,与以由驱动马达54(图10所示)驱动的凸轮轴82为支点的凸轮53的向箭头方向的转动相应,相对于膜输送辊49向图中左右方向移动。因此,托架50向膜输送辊49前进时(图4及图5),压辊32A、32B反抗弹簧构件51而夹着。
31、转印膜46向膜输送辊49压接,将转印膜46卷绕于膜输送辊49上。0063此时,处于远离托架50的转动支点即轴95的位置的压辊32B首先压接膜输送辊49,接着压辊32A压接膜输送辊49。如此,通过将转动支点即轴95配置在膜输送辊49的上方,由此压辊支承构件57不是平行移动,而是一边转动地一边与膜输送辊49抵接,具有与平行移动相比可减少宽度方向的空间的优点。0064此外,压辊32A、32B向膜输送辊49压接时的压接力借助弹簧构件51在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均匀。此时,在压辊支承构件57的两侧设有长孔76、77,支承轴58在固定部78被固定,因此能够向三个方向调整压辊支承构件,不会由于膜输送辊49的旋。
32、转而引起转印膜46的歪斜,以正确姿势输送。另外,在此所指的三个方向的调整是指(I)使压辊32A、32B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轴向的压接力均匀,因此调整压辊32A、32B的轴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轴在水平方向的平行度,(II)为了使压辊32A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压接力与压辊32B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压接力均匀,调整压辊32A和压辊32B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移动距离,及(III)为使压辊32A、32B的轴与膜行进方向垂直,调整压辊32A、32B的轴相对于膜输送辊49的轴在垂直方向的平行度。0065并且,在托架50上设有在托架50朝向膜输送辊49前进时、与转印膜46的未卷绕于膜输送辊49的部分抵接的张力。
33、接受构件52。0066张力接受构件52是为了防止如下状况而设置的,即,防止由于在压辊32A、32B将转印膜46压接于膜输送辊49时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使得压辊32A、32B分别对抗弹簧构件51的作用力而从膜输送辊49退避。因此,张力接受构件52安装于托架50的转动侧端部的前端,以在与压辊32A、32B相比图中左侧位置与转印膜46抵接。图2示出张力接受构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的状态。0067由此,由转印膜46的弹性产生的张力能够通过张力接受构件52而由凸轮53直接接受。因此,可防止由于该张力使压辊32A、32B从膜输送辊49退避而减小压辊32A、32B的压接力,因此能够维持转印膜46与膜输送。
34、辊49的紧贴卷绕状态而进行准确的输送。0068如图9所示,沿转印膜46的横宽方向配置的压印辊45被支承于以轴71为支点而说明书CN104070862A7/15页10转动自如的一对压板支承构件72。一对压板支承构件72支承压印辊45的两端。压板支承构件72分别经由弹簧构件99而与以轴71为共同的转动轴的托架50A的端部连接。0069托架50A由基板87、和从该基板87向压板支承构件72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凸轮承接面支承部85构成,由凸轮承接面支承部85保持凸轮承接面84。并且,在基板87与凸轮承接面支承部85之间配设以由驱动马达54驱动的凸轮轴83为支点转动的凸轮53A,构成为使凸轮工作面与凸轮承。
35、接面84抵接。因此,若利用凸轮53A的转动使托架50A向热印刷头40的方向前进,则压板支承构件72也移动,压印辊45压接于热印刷头40。0070通过这样在托架50A与压板支承构件72之间上下配置弹簧构件99和凸轮53A,能够将该压板移动单元收纳在托架50A与压板支承构件72的间隔内。此外,能够将宽度方向收纳在压印辊45的宽度内,可谋求省空间化。0071此外,由于使凸轮承接面支承部85与在压板支承构件72上形成的穿孔部72A、72B(参照图9)嵌合,因此即使凸轮承接面支承部85向压板支承构件72的方向突出地形成,也不会使托架50A与压板支承构件72的间隔变宽,在这一方面也可谋求省空间化。0072。
36、在压印辊45压接于热印刷头40上时,与各个压板支承构件72连接的弹簧构件99发挥作用,以使向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均匀。因此,在转印膜46被膜输送辊49输送时防止歪斜,不会使转印膜46的印刷区域在宽度方向错位而能够准确进行利用热印刷头40进行的热转印。0073在托架50A的基板87经由弹簧构件97设有支承剥离滚轮25的两端的一对剥离滚轮支承构件88,在托架50A借助凸轮53A的转动而相对于热印刷头40前进时,剥离滚轮25与剥离构件28抵接而将二者所夹持的转印膜46和色带41剥离。剥离滚轮支承构件88也与压板支承构件72同样地分别设于剥离滚轮25的两端,构成为使相对于剥离构件28的宽度方向。
37、的压接力均匀。0074在托架50A的轴支承部59的端部和与其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张力接受构件52A。张力接受构件52A被设置成吸收在将压印辊45和剥离滚轮25分别压接于热印刷头40和剥离构件28时所产生的转印膜46的张力。弹簧构件99和弹簧构件97是为了使对转印膜46的宽度方向的压接力均匀而设置,但为了防止弹簧构件99、97反而弱于转印膜46的张力而使对转印膜46的压接力减小,由张力接受构件52A接受来自转印膜46的张力。另外,张力接受构件52A也与上述的张力接受构件52同样地固定于托架50A,因此转印膜46的张力经由托架50A而由凸轮53A接受,不会弱于转印膜46的张力。由此,由于热印刷头40。
38、与压印辊45的压接力及剥离构件28与剥离滚轮25的压接力得以保持,因此能够进行良好的印刷及剥离。此外,在膜输送辊49的驱动时不会在转印膜46的输送量上产生误差,能够将所述印刷区域的长度的转印膜准确地输送到热印刷头40而进行高精度的印刷。0075在凸轮53和凸轮53A上张设有带98(参照图3),由同一驱动马达54驱动。0076在这样的、图像形成部B位于图6所示的待命位置时,凸轮53和凸轮53A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压辊32A、32B不对膜输送辊49压接,而且压印辊45不对热印刷头40压接。0077并且,在凸轮53及凸轮53A联动地旋转而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时,图像形成部B移至图7所示的印刷位置。此时。
39、,首先,压辊32A、32B向膜输送辊49卷绕转印膜46,并且张力接受构件52与转印膜46抵接。其后,压印辊45压接于热印刷头40。在该印刷位置中,压印辊45朝向热印刷头40移动,将转印膜46和色带41夹入压接,剥离滚轮25与剥离构说明书CN104070862A108/15页11件28接触。0078在该状态下,当利用膜输送辊49的旋转开始转印膜46的输送时,同时色带41也利用马达MR1的动作而被卷取卷轴44卷曲朝向相同方向输送。在该输送期间,在设于转印膜46的定位用标记46A通过传感器SE并移动规定量、转印膜46到达印刷开始位置的时刻,在转印膜46的规定区域进行利用热印刷头40的印刷。尤其在印刷。
40、中,由于转印膜46的张力变大,因此转印膜46的张力向使压辊32A、23B离开膜输送辊46的方向及使剥离滚轮25和压印辊45离开剥离构件28和热印刷头40的方向作用。但是,如上所述,由于转印膜46的张力被张力接受构件52、52A接受,因此压辊32A、32B的压接力不会减弱,能够进行准确的膜输送,热印刷头40与压印辊45的压接力及剥离构件28与剥离滚轮25的压接力也不会减弱,所以能够进行准确的印刷及剥离。印刷结束后的色带41被从转印膜46拉开剥离而被卷取卷轴44卷取。0079转印膜46的基于输送的移动量、即要施加印刷的所述印刷区域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由设于膜输送辊49的编码器(未图示)检测,根据其检测。
41、,膜输送辊49的旋转停止,同时基于马达MR2的动作的卷取卷轴44的卷取也停止。由此,热印刷头40对转印膜46的所述印刷区域的第一种颜色的印刷结束。0080并且,当凸轮53及凸轮53A联动地进一步旋转并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时,图像形成部B移至图8所示的输送位置,压印辊45向从热印刷头40退避的方向复位。在该状态下,压辊32A、32B依然在膜输送辊49上卷绕转印膜46,张力接受构件52与转印膜46接触,由于膜输送辊49的反方向的旋转,转印膜46被反向输送到初始位置。此时,转印膜46的移动量也由膜输送辊49的旋转控制,被施加了印刷的所述印刷区域的输送方向的长度的转印膜被反向输送。另外,色带41也由马达。
42、MR3往回卷绕规定量,使接下来要印刷的颜色的面板在初始位置(初始设定位置)待命。0081并且,基于凸轮53、53A的控制状态再次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并成为图7所示的印刷位置,使压印辊45压接于热印刷头40,膜输送辊49再次进行向正向的旋转而使转印膜46移动相当于所述印刷区域的长度的量,则由热印刷头40进行下一颜色的印刷。0082如此,重复在印刷位置与输送位置的动作,直到全部颜色(在本例中为Y(黄)、M(洋红)、C(青绿)和BK(黑)的4种颜色)的印刷结束。并且,当热印刷头40的印刷(一次转印)结束时,将转印膜46的一次转印后的区域输送到加热辊33,但此时凸轮53及53A向图3所示的状态移动,解。
43、除对转印膜46的压接。其后的二次转印是一边在卷取辊47的驱动下输送转印膜46一边向卡片进行转印。0083这样的图像形成部B被分割成三种单元90、91、92,分别被一体化。0084图9所示的第1单元90将利用马达54(参照图10)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70安装架设于单元框体75,在驱动轴70上安装膜输送辊49。在膜输送辊49的下方配置托架50A和一对压板支承构件72,这些构件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于在单元框体75的两侧板安装架设的轴71上。0085在图9中,由形成于压板支承构件72的穿孔部72A、72B表示作为托架50A的一部分的一对凸轮承接面支承部85。凸轮承接面支承部85保持配置于其后方的一对凸轮承。
44、接面84。并且,在凸轮承接面84的更后方配置有在穿过单元框体75的凸轮轴83上安装的凸轮53A。凸轮轴83安装架设在单元框体75的两侧板上。说明书CN104070862A119/15页120086在夹着转印膜46和色带41的输送通路并与压印辊45相对的位置配置有热印刷头40。热印刷头40中,与加热相关的构件及冷却风扇39如图11所示那样一体化为第3单元92,与第1单元90相对配置。0087第1单元90利用能够移动的托架50A将通过印刷动作而变动位置的压印辊45、剥离滚轮25和张力接受构件52A一起保持,由此不需要进行这些构件之间的位置调整。而且,利用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由此能够使这。
45、些构件移动到规定的位置。此外,通过设置托架50A,能够与固定的膜输送辊49收纳于相同的单元,必须高精度输送转印膜的膜输送辊49的输送驱动部分与压印辊45的转印位置限制部分被包含在相同单元中,因此不需要进行二者间的位置调整。0088图10所示的第2单元91中,使安装有凸轮53的凸轮轴82穿过单元框体55,使凸轮轴82与驱动马达54的输出轴连结。并且,第2单元91中,以与凸轮53抵接的方式将托架50移动自如地支承于单元框体55,在托架50上固定设有张力接受构件52和转动自如地支承压辊支承构件57的支承轴58。0089在压辊支承构件57,在支承轴58上安装有弹簧构件51A、51B,使其端部分别与支承。
46、压辊32A、32B的压辊支承构件57的两端抵接,从而向膜输送辊49的方向施力。并且,压辊支承构件57将支承轴58插入长孔76、77,支承轴58在中央部被固定支承于托架50。0090在托架50与压辊支承构件57之间设有对压辊支承构件57朝向托架50施力的弹簧89。利用该弹簧89,压辊支承构件57被向从第1单元90的膜输送辊49后退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将转印膜盒设置在印刷装置1上时,能够使转印膜46容易通过第1单元90与第2单元91之间。0091第2单元91中,利用托架50A保持相应于印刷动作而变动位置的压辊32A、32B和张力接受构件52,利用凸轮53的转动使托架50A移动,由此使压辊32A、3。
47、2B和张力接受构件52移动,因此可简化二者间的位置调整、压辊32A、32B与膜输送辊49的位置调整。这样的第2单元91隔着转印膜46与第1单元90相对配置。0092通过这样单元化,第1单元90、第2单元91及第3单元92与转印膜46、色带41的各盒同样,也能够分别从印刷装置1的主体拉出。因此,在因转印膜46、色带41的消耗而更换盒时,若根据需要也将这些单元91、92、93取出,则盒插入时能够简单地将转印膜46、色带41安装架设于装置内。0093如上所述,组合将压印辊45、托架50A、凸轮53A和压板支承构件72一体化而成的第1单元90、和将压辊32A、32B、托架50、凸轮53和弹簧构件51一。
48、体化而成的第2单元91,并且将安装了热印刷头40的第3单元92与压印辊45相对配置地组装,由此能够容易且准确地进行印刷装置制造时的组装、维护时的调整。而且,通过一体化,也能够容易地从装置卸下,提高作为印刷装置的操作性。0094色带盒0095接着,详述收纳色带41的盒42。如图12所示,盒42具有成为盒42的基台的矩形板状的基座11。在基座11上突出设置有用于向本体装置(印刷装置1)安装的本体连接突起15、16。弹簧绕挂在本体连接突起15、16上,利用这些弹簧,能够滑动地被安装在本体装置上。0096卷取卷轴44能够旋转地被配置在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一侧(图12的上侧),供给卷说明书CN104070。
49、862A1210/15页13轴43能够旋转地被配置在基座11的长度方向另一侧(图12的下侧)。即,在基座11长度方向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形成有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卷取卷轴44和供给卷轴43的一侧的轴(参照图13的附图标记119)的圆形状的贯穿孔。卷取卷轴44在轴的相反侧具有大径的卡合部115,供给卷轴43在轴119的相反侧具有比卡合部115小径的卡合部112。之所以是这样地卡合部115和卡合部112的直径不同,是为了在将盒42安装到本体装置上时,即使想要在图1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误安装也无法安装。0097此外,盒42具有在与基座11交叉的方向上覆盖卷取卷轴44和供给卷轴43的罩17。罩17被固定在沿着基座1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另外,在盒42中,从图12的下侧朝向上侧以与供给卷轴43或卷取卷轴44的轴线平行的方式依次配设有轴14、13、轴状的剥离构件28、轴12。这些轴分别为,一侧被固定于基座11且另一侧被固定于以与基座11相向的方式从罩17伸出的延伸部。0098因而,从供给卷轴43输出的色带41在一面侧被输送,以与轴14、13、剥离构件28和轴12滑动接触并被卷取在卷取卷轴44上,或与其相反地,与轴12、剥离构件28和轴14、13滑动接触并被倒卷在供给卷轴43上。0099在这里,提及盒42被安装到本体装置上时的本体装置侧的传感器SE2和热印刷头40与这些轴的配置关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