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2787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2787ACN102052787A21申请号200910198647922申请日20091111F24J2/4620060171申请人施国庆地址200050上海市长宁区宣化路57弄1号40272发明人施国梁54发明名称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57摘要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含有一个由上行管、下行管及放热端构成的自然循环流道,自然循环流道的上行管与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内玻管之间含有传热翅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对于可倾斜或垂直安置的场合,循环传热无需配备动力、启动快、抗冻、不炸管、单管损坏仍然能集热、可制造水。
2、质符合卫生标准、得热多、保温性能优异的太阳集热装置;换热界面设计自由、对真空度不敏感、可半永久性稳定工作在20500范围、可用低碳钢和铝代替铜。结合附图给出一个实施例。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052794A1/1页21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含有一个由上行管、下行管及放热端构成的自然循环流道,自然循环流道内部灌装但不充满液态热媒,自然循环流道的上行管与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内玻管之间含有传热翅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含有一个带有绝热层的下行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含。
3、有内凹的放热端。权利要求书CN102052787ACN102052794A1/2页3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背景技术0002真空插管太阳热水器可在冬季提供生活热水,但集热管内存水热沉大、得热少、抗冻性差、会炸管、单管破损会跑水、水质劣化细菌超标。采用热管集热元件可以制造管内无水的热水器,但铜水热管造价高、容易冻坏、有的还存在明显的性能衰退现象。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用上行管、下行管及放热端构成一个自然循环流道,自然循环流道内部灌装但不充满液态热媒,上行管嵌入全玻璃真。
4、空集热管并与集热管的内玻管之间采用传热翅片传热,组成一个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对于可倾斜或垂直安置的场合,循环传热无需配备动力、启动快、抗冻、不炸管、单管损坏仍然能集热、可制造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得热多、保温性能优异的太阳集热装置;换热界面设计自由、对真空度不敏感、可半永久性稳定工作在20500范围、可用低碳钢和铝代替铜。附图说明000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7图1是一个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结构示图。0008图中1上行管;2下行管;3放热端;4内玻管;5传热翅片。具体实施方式0009图1中,用上行管1、下行管2和管状放热端3构成一个自然循环。
5、流道,自然循环流道的上行管1嵌入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并与集热管的内玻管4之间采用传热翅片5传热,组成一个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0010图1实施例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在阳光下作放热端3高置的倾斜安装,使斜虚线所示的热媒液面呈水平状态。阳光透过罩玻璃管在集热管内玻管4的吸收膜上转换为热能,热能通过内玻管4和传热翅片5传给上行管1内的热媒并使热媒受热膨胀通过上行管1上浮,在自然循环流道的管状放热端3处,热媒放出热能温度降低下沉进入下行管2,下沉到底后再次进入上行管1被加热并上浮。如此沿带箭头曲线所示途径周而复始循环集热。0011自然循环流道灌装热媒前应除气,灌装完毕应进行封闭。自然循环流道的设计和热媒的选择及其灌装量应满足1自然循环的建立;2热媒性能稳定不容易热分解、饱和蒸汽压低、不与自然循环流道发生化学反应;3自然循环流道内保有热媒膨胀空间使热媒说明书CN102052787ACN102052794A2/2页4凝固或者空晒体积膨胀时不对有关零部件产生有害影响;4放热端工况良好。0012为减少上行管1与下行管2之间的热短路,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还可以采用带有绝热层的下行管。0013图1实施例的放热端3是管状向外伸出的。嵌入式真空循环集热元件还可采用内凹的放热端。说明书CN102052787ACN102052794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5278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