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简单地 附着于汽车中的卡车或巴士等大型柴油汽车的外部, 有效过滤和净化机油和燃油的同时, 通过利用加热的冷却水预热冷却的燃油, 能够改善汽车的燃烧比和降低高温的冷却水和机 油的温度的复合多功能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机油是用于内燃机的一种润滑油, 由于发动机内部处于高温状态, 在空气作 用下易于氧化, 因此通常在高度提炼的润滑油馏分中添加抗氧化剂、 清净分散剂等物质而 制造。
作为这种机油的主要功能, 有润滑作用 ( 防磨损功能 )、 冷却作用、 密封作用、 防锈 作用、 压力分散作用及清净作用等。
机油作为润滑物质, 在发动机内部摩擦要素之间形成铃膜等能够起到润滑作用的 膜, 减少与分界面的直接摩擦, 降低摩擦部分的热度。 在机油的冷却作用 ( 散热作用 ) 中, 机 油最重要的功能是润滑剂作用,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动机内部由于摩擦引发的热量, 同时在防止由发动机内部生成的热量排放至发动机外部的功能中也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 用。 由于机油具有密封作用, 通过机油在活塞和气缸壁之间形成润滑油膜, 防止燃烧气体的 泄露。机油在机械零件上形成膜, 起到一种防止水分、 气体等与金属之间接触的防锈作用。 机油的压力分散作用能够帮助局部施加的压力均等地分散至润滑剂整体。同时, 机油还具 有汽车噪音防止和发动机保护功能。
机油类型大致划分为一般矿物油和合成油, 机油作为消耗材料, 应每隔一段时间 进行更换, 机油的更换周期在 3000 ~ 5000km 范围内, 具体更换周期由车辆的类型和状态及 驾驶习惯决定。
这种机油根据其过滤性能可能对汽车性能产生极大危害, 机油未能合理净化的情 况下, 将导致更换周期变短、 发动机零件的寿命缩短、 对汽车性能造成危害等。机油是被由 发动机初始启动时主要生成的金属磨损颗粒、 碳颗粒等油的氧化作用下产生的不纯物受到 污染和氧化, 被污染的机油将磨损发动机的主要零件, 如曲柄、 金属装配、 轴承、 气缸等旋转 部件, 严重情况下将导致相应部件的燃烧, 使得无法继续驾驶。
这种能够过滤围绕着发动机运动的机油的机油过滤器是一种能够过滤和净化导 致机油污染和氧化的不纯物的流入并始终保持机油的柔和与清洁状态的重要零件。
但以往的机油过滤器形式仅为圆筒形纸质过滤器, 无法彻底去除金属磨损颗粒和 炭渣等, 使得随着车辆的老化, 机油更换周期变短, 发动机零件使用寿命缩短。
另外, 关于柴油汽车的燃油, 在外部温度急剧下降的冬季, 由于其体积减小, 相比 炎热的夏季, 行驶相同距离的情况下燃油消耗更多。 由于发动机燃油冷却, 导致其体积缩小 的情况下, 不仅发动机的功率低下, 而且会产生不完全燃烧, 由于不完全燃烧导致噪音和煤 烟的增加。
针对所述问题,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特 1998-0002763 号 《内燃机的燃油加热装置》 曾推出将加热线圈绕在燃油供应管的外面并将散热器冷却水循环至加热线圈使得燃油得 以加热的装置。
但根据所述专利, 应另行将加热线圈绕在燃油供应管上进行附着, 附着过程并不 简单, 而且存在装卸不便的问题, 使得未能普遍化。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 需要开发一种相比以往机油过滤器, 其过滤及净化性能更加 出色, 能够延长车辆或发动机零件的使用寿命, 提高运行性能的同时能够净化供应至发动 机气缸的燃油, 能够通过预热促进完全燃烧而提升燃烧比, 装卸车体过程简单的一体型设 计的复合多功能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公开专利公报特 1998-0002763 号 《内燃机的燃油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公报实 1997-0003808 号 《机油过滤器 (Oil Filter) 结构》
发明专利第 0397693 号 《食用油清洁器的外壳组件及其过滤器组装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比以往的机油过滤器, 不仅其结构得以改善, 而且包 含于机油的金属磨损颗粒或炭渣等不纯物的去除效率也明显提升, 同时通过形成于过滤器 盖的内壁面的陶瓷涂层和机油的接触化学反应, 能够降低机油的酸度, 提高机油的寿命和 提升发动机内部形成的炭渣的去除效率的机油过滤器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为了防止冬季由于气温下降等使得燃油冷却导 致其体积缩小和燃烧效率受阻的现象而利用高温的冷却水事先预热燃油并促进完全燃烧 和提高燃烧比的改善型燃油预热结构。
同时,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油的净化处理结构, 其能够预热燃油的同时, 通过形成于 预热器盖内壁面的陶瓷涂层物质和燃油之间的接触化学反应, 对燃料油进行净化处理, 并 且在燃料油预热的过程中通过磁化处理, 去除包含于燃料油中的微生物等, 彻底去除包含 于燃料油中的锈或金属磨损颗粒。
本发明为了达到所述目的, 提供一种将机油过滤器结构及燃油预热结构整合为一 体使得方便装卸于车身外部和相互连接各个结构使得提升协同效果的改善型汽车机油净 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附着于汽车车身外部并能够净化汽车机 油和燃油的同时预热燃油的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下部结构体, 其由板状的金属材料构成, 上面分别形成有在外周面形成螺丝扣的 预热器盖连接端及过滤器盖连接端, 侧面分别形成有机油流入孔、 机油流出孔、 燃油流入孔 及燃油流出孔 ;
燃油预热单元, 其包括,
燃油流动核心体, 其下端部结合至所述下部结构体并在内部形成有与上述燃油流 入孔连通的燃油运输管道, 上端部形成有一个以上能够连接所述燃油运输管道的燃油吐出 孔;
预热器盖, 其覆盖所述燃油流动核心体的外部, 由直径相互不同的内侧盖和外侧 盖形成结合体并在所述内外侧盖之间形成有冷却水散热空间部, 所述外侧盖的上面形成有 冷却水流入孔和冷却水流出孔, 下端部由结合至所述预热器盖连接端 ; 以及
机油过滤单元, 其包括 :
过滤核心体, 内部具有与所述机油流入孔连通的中空部的柱部的外周面贯通形成 有多个油通孔, 其下端部结合至所述下部结构体 ;
过滤体, 其附着于所述过滤核心体的外周面 ;
过滤器盖, 其覆盖所述过滤核心体和过滤器的外部, 其下端部结合至所述过滤器 盖连接端。
在这里, 所述燃油流动核心体的机身部的外周面上, 应附着通过层压多个环和隔 板而组成的环结合体。
此时, 所述燃油流动核心体的机身部的下端, 其外周面上形成附着螺丝的螺钉连 接部, 所述预热器盖连接端的内侧中央的下部结构体上面, 其内周面上形成附着螺母的突 出端, 使得所述螺钉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突出端。
而且, 在所述过滤核心体柱部的上下端上, 分别突出并形成圆盘形状的上端翼部 和下端翼部 ; 在所述下端翼部的中央部上, 贯通形成有与所述中空部连通开放并在内周面 形成螺丝扣的结合孔 ; 在所述过滤器盖连接端的内侧中央的下部结构体上, 形成有在内部 贯通形成机油吐出孔的过滤器结合螺丝钉, 使得所述结合孔和所述过滤结合螺丝钉能够螺 旋连接。
所述预热器盖连接端和过滤器盖连接端的外周面上应分别附着密封件。
另外, 所述过滤体应通过将软纱织物圈回并层压至所述过滤核心体的柱部的外周 面而形成。
本发明涉及的一体型组件, 其相比以往的组件, 具有更加优秀的机油及燃油净化 性能及燃油的预热、 机油和冷却水的散热效果, 非常便利和有效, 以低成本实现汽车的高性 能。
而且, 本发明涉及的组件能够采用螺栓等方便装卸于卡车或巴士等大型车辆的车 身, 其附着、 使用及拆卸非常简便。
下面,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组件, 相比以往的机油过滤器, 其机油的过滤及净化性能非常优秀, 同时减少金属磨损物质的产生, 通过形成于过滤器盖的内周面的陶瓷涂层膜的接触化学反 应, 机油变成离子化、 纳米化和弱碱性化, 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炭渣等不纯物的产生, 对于金属表面及阀盖上堆积的炭渣, 其分解性能也非常出色。
而且, 本发明中作为过滤体使用 30 绣棉织物软纱, 其能够彻底去除以往的机油过 滤器无法过滤的碳、 污泥、 磨损性金属物质、 通过空气清净机的灰尘颗粒等固体物质, 使用 具有 0.1 ~ 1 微米单位的过滤能力且进行梳棉处理的天然明胶过滤棉吸附水分或燃料油等 液状物质。
使用本发明的机油过滤器的情况下, 之前在机油过滤器中未检测出金属磨损物 质, 而开始突然大量检测出金属磨损物质时, 表示发动机的磨合 (Boring) 期已到, 通过本 发明提供的机油过滤器, 能够准确预测磨合 (Boring) 期。不仅如此, 通过机油过滤器过滤金属磨损颗粒的现象, 准确诊断运行中的发动机内部的异常磨损现象, 从预防层面确定发 动机的维修与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机油过滤器, 通过陶瓷涂层物质的作用实现机油的纳米化、 离 子化, 减少发动机承受的负荷, 进而节省燃油。
本发明的机油过滤单元, 无需更换机油本身, 只需简单更换污染的过滤核心体, 然 后补充机油量, 相比以往的机油过滤单元, 机油使用时间更长, 进而减少机油的更换费用。
与此同时, 本发明的燃油预热组件能够过滤和净化燃油。 即, 在燃油预热组件的预 热器盖的内侧壁面也进行陶瓷涂层, 使得接触燃油, 通过陶瓷物质和燃油的接触化学反应, 改善燃油的酸度和提升品质。
而且, 燃油通常包含各种微生物和从燃油槽或燃油泵等零件中脱落的锈或金属磨 损颗粒, 在本发明中, 燃油从燃油吐出孔流出接触环结合体的外周面和预热器盖的内周面 之间空间时, 由永久磁铁构成的第一~第三环对微生物进行杀菌处理, 去除包含于燃油中 的金属成分。进而显著提高燃油的品质, 在发动机中促进完全燃烧, 提高燃烧比, 增加发动 机功率。特别是将上述 3 环的永久磁铁换做陶质磁体的情况下, 由于陶质磁体产生的磁场, 能够吸附并去除燃料油中存在的微生物或金属成分及水分等, 进而保护高价的喷油器及燃 油泵, 保护机械式活塞 (Bronzer) 等, 改善提炼处理的燃油的燃烧环境, 实现卓越的减少煤 烟的效果。 而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燃油预热组件, 通过事先预热在冬季由于低温冷却的燃 油并进行喷射, 使得防止冰冻期燃油消耗延迟现象, 减少冬季燃烧比偏差, 提高日常的燃油 效率性。 从本发明的实际适用结果来看, 相比未使用本发明的组件而行驶的情况, 平均提高 5.3 ~ 13%的燃烧比, 并且由于燃料温度的优化, 促进完全燃烧, 进而减少排放气体。
而且, 过滤的机油在出入冰冷的燃油的下部结构体作用下, 实现一定程度的冷却, 自然冷却高温机油, 进一步提升机油的性能。
而且, 由散热器供应的高温冷却水和燃油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 达到自然冷却 的效果, 进而实现冷却水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 图 2 是图 1 的左右侧面图 ; 图 3 是图 1 的底面图 ;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的拆解立体图 ;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过滤核心体的概略性纵截面 ;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油流动核心体的概略性纵截面 ;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预热器盖的概略性纵截面。 附图标记 100 : 机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110 : 下部结构体 111 : 车身 111a : 螺栓连接孔 112 : 过滤器盖连接端 113 : 预热器盖连 接端 114a、 114b : 油流入、 流出孔114c : 油排出孔 115c : 燃油排出孔 116b : 过滤器结合螺丝钉 117a : 突出端 120 : 燃油预热单元 121a : 突起部 121c : 外侧盖 121e : 冷却水散热空间部 123 : 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b : 头部 123d : 燃油运输管道 124 : 环结合体 125a、 125b : 第一及第二隔板 130 : 机油过滤单元 131a : 突起部 132 : 过滤核心体 132c : 柱部 132e : 结合孔 132g : 中空部115a、 115b : 燃油流入、 流出孔 116a : 过滤核心体支撑端 116c : 机油吐出孔 117b : 螺母部 121 : 预热器盖 121b : 密封件 121d : 内侧盖 122a、 122b : 冷却水流入、 流出孔 123a : 机身部 123c : 螺钉连接部 123e : 燃油吐出孔 124a ~ 124c : 第一至第三环 126 : 基区环 131 : 过滤器盖 131b : 密封件 132a、 132b : 上下端翼部 132d : 油通孔 132f : 螺母部 133 : 过滤体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和运行原理。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 图2是 图 1 的左右侧面图 ; 图 3 是图 1 的底面图。
如图所示, 本发明涉及的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100( 以下简称 “组件” ) 大致由在四角板状的物体内部形成多个管道的下部结构体 110、 分别附着于上述下部结构 体上的燃油预热单元 120 及机油过滤单元 130 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 100, 附着于实际汽车的车体 等使用的情况下, 按照所示图, 上下反转附着使用。 即, 将螺栓等固定结合至车身等, 使得后 述的下部结构体 110 向上。
所述下部结构体 110 是截面为四角形的长方体, 具有一定厚度, 内部形成有用于 疏通油或燃油的通道。所述下部结构体 110 的左侧上面结合燃油预热单元 120 的预热器盖 121, 右侧上面结合机油过滤单元 130 的过滤器盖 131。
所述下部结构体 110 的左侧面贯通形成燃油流入孔 115a 及燃油流出孔 115b 并延 长至燃油预热单元 120 的内部, 右侧面形成机油流入孔 114a 及机油流出孔 114b 并延长至 机油过滤单元 130 的内部。
所述下部结构体 110 的底面, 形成将所述组件 110 连接并附着于车身的螺栓连接 孔 111a。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机油和燃油净化及燃油预热组件的拆解立体图 ;附着所述燃油预热单元 120 的下部结构体 110 的对应部分, 如图所示, 横截面为圆 形, 上部开放的预热器盖连接端 113 向上部突出和形成。所述预热器盖连接端 113 的外周 面上, 形成设置于预热器盖 121 的下端部内周面的螺母部 ( 图 7 的 121f) 和采用螺钉式连 接的螺栓部 (113a)。
所述预热器盖连接端 113 的内侧中央的下部结构体 110 上, 形成上部开放的圆筒 形的突出端 117a, 所述突出端 117a 的内周面上, 形成后述的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 的下端部 和用于螺钉结合的螺母部 (117a)。
所述突出端 117a 的开放的内部中心部底面上形成贯通孔 ( 未图示 ), 所述贯通孔 与所述燃油流入孔 115a 相互连通, 使得从外部流入的燃油供应至燃油预热单元 120。位 于所述预热器盖连接端 113 内侧的下部结构体 110 上面, 形成排放预热燃油的燃油排出孔 115c, 使得与所述燃油流出孔 115b 连通。
所述突出端 117a 的上部, 形成由多个环和隔板层压构成的环结合体 124。所述 环结合体 124 由多个第一环 124a、 第二环 124b、 第三环 124c 和位于各个环之间的第一隔 板 125a、 第二隔板 125b 组成。所述第一环~第三环为圈或环状的永久磁铁, 所述第一隔板 125a、 第二隔板 125b 是热导率优秀的铜、 铝等金属。 相互之间通过隔板实现隔离层压的永久磁铁的环, 它们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引, 能够保持整齐的环结合体 124。
本发明的环结合体的构成包括所述 3 环的永久磁铁第一环 124a、 第二环 124b、 第 三环 124c, 燃油沿着所述环结合体 124 的外周面流淌期间完成净化处理。 即, 燃油从后述的 燃油吐出孔 123e 流出, 并接触第一环 124a、 第二环 124b、 第三环 124c 的外面流动时, 燃油 中包含的各种微生物、 金属颗粒及水分等, 在永久磁铁的磁力作用下去除。 燃油中包含的各 种微生物和细小金属颗粒, 无法使用一般的燃油过滤器去除, 利用永久磁铁的磁场, 杀灭微 生物并吸附金属颗粒。
不同于本发明中的层压式分离型环结合体 124, 环结合体 124 也可以是不分离的 一体型结构。
在所述环结合体 124 和突出端 117a 之间, 如图所示, 可以附着起到隔片作业的基 区环 126, 但并不强行要求。
在所述环结合体 124 的中心部上形成的开放孔, 插入附着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 所 述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 是为了将由突出端 117a 的中心部贯通孔 ( 未图示 ) 供应的燃油引 导至后述的燃油吐出孔 123e 一侧并向侧方排放, 形成内部燃油流动的通道。
图 6 是表示本发明的燃油流动核心体的概略性纵截面。 所述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 由上下具有一定长度并且在内部形成燃油运输管道 123d 的机身部 123a、 在所述机身部 123a 的上端并按照直径方向突出形成的头部 123b 及在所述机身部 123a 的下端形成并在外 周面形成螺丝扣的螺钉连接部 123c 构成。所述头部 123b 的倾斜外周面上, 至少贯通形成 一个以上燃油吐出孔 123e, 使得与所述燃油运输管道 123d 连通。本实施例中, 在头部 123b 的倾斜面上按照放射状形成 3 个燃油吐出孔 123e, 但并不限定于此。因此, 流入所述燃油 流入孔 115a 的燃油, 通过突出端 117a 中央的贯通孔 ( 未图示 ), 供应至所述燃油运输管道 123d, 并通过燃油吐出孔 123e, 向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 的外部吐出。由燃油吐出孔 123e 吐 出的燃油, 沿着结合至所述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 的外周面的环结合体 124 的外周面流淌, 此
时随着接触升温的预热器盖 121 的内侧盖 121d 的内壁面完成加热。此时, 应合理调整所述 环结合体 124 的外侧面和所述内侧盖 121d 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 确保流动于之间的燃油受 到足够的热传导而完成预热。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预热器盖的概略性纵截面。所述预热器盖 121 基本上由两层 壁体组成, 分别是内侧的内侧盖 121d 和直径大于所述内侧盖 121d 的大圆筒体围绕所述内 侧盖 121d 的外部的外侧盖 121c。由此, 所述内侧盖 121d 和外侧盖 121c 之间, 如图所示, 形 成空的冷却水散热空间部 121e。所述冷却水散热空间部 121e 中, 填充由散热器供应的高 温冷却水。为此, 所述外侧盖 121c 的上面应贯通形成冷却水流入孔 122a 与冷却水流出孔 122b, 连通所述冷却水散热空间部 121e。
通过填充至所述冷却水散热空间部 121e 的高温冷却水, 所述内侧盖 121d 得以加 热, 进而沿着所述加热的内侧盖 121d 的内侧壁面流动的燃油受到热传导, 完成预热。
所述双重壁体结构的预热器盖 121 的下端部, 其内周面上形成螺母部 121f, 所述 预热器盖连接端 113 上采用螺钉式进行连接。
在所述预热器盖连接端 113 的外周面上, 附着橡胶或树脂材质的密封件 121b, 将 预热器盖 121 利用螺钉连接至预热器盖连接端 113 的情况下, 避免预热器盖 121 内部的燃 油从下端部缝隙泄露。
所述预热器盖 121 的内侧盖 121d 的内周面, 涂上与形成后述的过滤器盖 131 的内 侧壁面的相同材质的陶瓷物质。
由此, 流动于燃油预热单元 120 的燃油, 与所述内侧盖 121d 的内壁面上形成的陶 瓷涂层物质发生接触化学反应, 燃油实现离子化、 纳米化的同时, 燃油的酸度得以改善。
附着所述机油过滤单元 130 的下部结构图 110 所对应的部分, 向上突出并形成在 外周面形成螺栓部 112a 的过滤器盖连接端 112。
位于所述过滤器盖连接端 112 的内侧中央的下部结构图 110 的上面, 过滤核心体 支撑端 116a 从底面突出并形成, 贯通所述过滤核心体支撑端 116a 的中心部, 附着过滤器结 合螺丝钉 116b。所述过滤器结合螺丝钉 116b, 其外周面上形成螺丝扣, 连通所述机油流入 孔 114a 的机油吐出孔 116c, 沿着轴的中心线, 按照上下方向形成。供应至所述机油吐出孔 116c 的机油, 供应至后述的过滤核心体 132 的内部中空部 132g。
所述过滤器盖连接端 112 内侧的下部结构图 110 上面, 如图所示, 形成将过滤及 净化的油向机油流出孔 114b 排放的油排出孔 114c, 所述油排出孔 114c 与所述机油流出孔 114b 连通。
所述过滤器结合螺丝钉 116b, 以螺钉方式结合附着有过滤体 133 的过滤核心体 132。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过滤核心体的概略性纵截面, 所述过滤核心体 132 大致由内 部具有中空部 132g 的圆筒状柱部 132c 和形成于所述柱部 132c 的上下端部的上端翼部 132a 和下端翼部 132b 构成。
所述上端翼部 132a 和下端翼部 132b 是其直径大于柱部 132c 的板状体, 向侧方突 出程度大于柱部 132c, 上端翼部 132a 的前面封闭, 下端翼部 132b 的中央部上贯通形成结合 孔 132e 并与所述中空部 132g 连通。形成所述结合孔 132e 的下端翼部 132b 的内周面上, 如图所示, 形成螺母部 132f 并与所述过滤器结合螺丝钉 116b 以螺钉方式结合。所述柱部 132c 的外周面上, 分布有多个油通孔 132d。由所述机油吐出孔 116c 上 升并供给的油, 经过结合孔 132e 部位, 移送至中空部 132g, 中空部 132g 的油在外部的油泵 压力下, 经过多个油通孔 132d, 流向柱部 132c 的外部。此时, 所述柱部 132c 的外周面上附 着有过滤体 133, 经过发动机的含有不纯物的油, 经过所述油通孔 132d, 在泵压下强制通过 所述过滤体 133, 以此完成过滤过程。
在这里, 所述过滤体 133 可使用一般织物或布等, 优选地应使用 30 绣软纱织物, 更优选地应使用 30 绣软纱棉织物。软纱是将生丝或化学纤维灯丝的单纱并排一层或两层 以上向一侧扭结或将一侧扭结的一个单纱并排两层以上, 将其作为上绢, 称为堆纱 (piled yarn, folded yan)。在本实施例中, 将棉素材的 30 绣软纱在所述柱部 132c 的外周面紧凑 地圈回及层压数回、 数层, 形成过滤体 133。因此, 相比以往的机油过滤器, 具有金属磨损颗 粒、 灰尘或炭渣、 水分、 燃料油等不纯物的过滤及去除效果, 并且耐久性非常优秀。
通过所述过滤体 133 的机油, 在所述过滤器盖 131 的内周面上进行涂层处理的陶 瓷物质作用下, 变成纳米化、 离子化及弱碱性化, 经过油排出孔 114c 流入机油流出孔 114b, 再次循环至发动机一侧。
如前所述, 本发明的过滤器盖 131 的内周面是陶瓷涂层, 陶瓷涂层促使油的酸度 变化, 促进机油纳米化、 离子化的化学反应。 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运行原理如下。
首先, 循环发动机后, 含有不纯物的机油通过下部结构图 110 的机油流入孔 114a, 流入机油过滤单元 130。流入的油在油泵的压力下, 经过过滤核心体 132 的油通孔 132d, 随 着通过棉织物软纱材质的过滤体 133, 去除各种颗粒性不纯物。去除颗粒性不纯物的油沿 着过滤器盖 131 的内周面流动, 与涂层于内周面的陶瓷物质发生接触化学反应并变成纳米 化、 离子化, 酸性也随之弱化, 最终作为机油的物性发生变化。
另外, 在燃油泵的作用下, 从燃油槽输送的燃油通过燃油流入孔 115a 移送至燃油 预热单元 120。移送的燃油从燃油流动核心体 123 的燃油吐出孔 123e 流出, 流入环结合体 124 的外周面和预热器盖 121 的内侧盖 121d 之间, 此时与在冷却水作用下高温加热的内侧 盖 121d 的内周面进行热交换, 完成加热。 由此, 预热的燃油经过燃油排出孔 115c, 流入燃油 流出孔 115b 并供应至发动机。
在此过程中, 供应至所述预热器盖 121 的高温冷却水, 由于与低温燃油进行热交 换, 冷却后排放至冷却水流出孔 122b, 再次回归冷却水循环线。
而且, 所述下部结构图 110 同样在流动于内部的低温燃油作用下降温, 并且在冬 季附着于室外的原因, 其温度为低温, 流出入这种下部结构图 110 的油同样在与下部结构 体 110 的热交换作用下实现一定程度的冷却。
本发明所述的下部结构体 110、 燃油预热单元 120 及机油过滤单元 130 的主要组成 要素, 除过滤体 133 等部分组件外, 应采用热导率优秀的铝制, 使得有利于热效率的提升和 实现轻量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是为了有效地过滤及净化汽车机油和燃油, 同时提前预热汽车燃油并散热 发动机的冷却水, 尤其可以方便附着于大型卡车或特种车辆的驾驶座和货箱之间的车体。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组件, 能够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 进而延长发动机零件的使用寿命, 运行
更加顺畅, 燃烧比进一步提高。
尤其对于大型柴油汽车, 作为在行驶车辆中消耗最多燃油的车辆, 每年排放数千 公斤的碳, 每年产生数百升的废机油。面对这种现状, 当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组件时, 不仅能 够净化机油和燃油而改善燃烧环境, 而且减少机油的废油生成率, 通过燃油的改善, 营造低 碳环境。而且, 对于逐渐强化的柴油车排气管制也能够灵活应对。
本发明提供的组件, 特别是附着于行驶环境恶劣且行驶距离较长的卡车等柴油汽 车的情况下, 其应用性和性能满意度将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