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连接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的变化检测输入位置的电容性 输入装置以及包括该电容性输入装置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便携式电话、 汽车导航系统、 个人计算机、 售票机和银行终端的电子设备 中, 具有这样的电子设备, 其中被称为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设置在诸如液晶装置的电光面 板的表面上以在参考液晶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同时输入信息。 在这样的输 入装置中, 电容性输入装置监测连接到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上的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 电容。 因此, 当手指接近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任何一个时, 手指接近的输入位置检测电 极的电容增加手指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 从而可以确定手指接近的输入位 置检测电极。
因为检测连接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的改变, 所以电容性输入装置易于受到 从输入装置基板的相反侧穿透到输入操作侧的电磁噪声的影响。从而, 已经提出了这样的 方法, 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提供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并且提供透明的屏蔽基 板或其上形成屏蔽电极层的基板, 并与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表面交叠 ( 参考 PCT 申请 No.2003-511799 的译文 )。
发明内容
这里, 本发明人已经检查了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提供有输 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在该构造中, 输入装置基板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 从而其优点在于 : 对于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 另外的透光盖件是不必要的。
然而, 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的情 况下, 当屏蔽电极层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且执行电磁屏蔽时, 存在这样的问题 : 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寄生很高的电容, 因此降低了输 入位置的检测灵敏度。这里, 可以考虑采用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 面侧形成作为无机膜的绝缘层以覆盖屏蔽电极层或者形成光敏树脂层, 以分隔输入位置检 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然而, 采用沉积法或涂敷法难于形成足够厚的绝缘层来充分减小输 入装置基板上的寄生电容。
所希望的是提供这样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其甚至在输 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时, 也能防止 大电容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包括 : 输入装置基板, 具有在第二表面侧的 位置检测电极, 该第二表面侧与执行输入操作的第一表面侧相反 ; 以及屏蔽膜, 具有基膜上 的屏蔽电极层, 并且由粘合剂层粘附到该输入装置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侧。根据本发明的实 施例,″粘附″的涵义也包括″压敏粘附″的涵义。因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粘合剂层″的意思也包括″压敏粘合剂层″的意思。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 因为输入位置检测电极提供在输入 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 ( 第一表面侧 ) 的相反侧 ( 第二表面侧 ), 所以其优点在于 : 输 入装置基板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等。另外, 因为具有屏蔽电极层的屏蔽膜提供在输入 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 所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几乎不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 这里, 屏蔽膜 和输入装置基板由粘合剂层彼此接合, 并且粘合剂层插设在屏蔽电极层和输入装置基板之 间。粘合剂层可以易于加厚, 而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中形成的绝缘膜不 同, 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以彼此充分分隔。 因此,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 蔽电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 由此可以获得很高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屏蔽膜可以提供有屏蔽电极层, 其相对于基膜设在与设置 输入装置基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该构造中, 粘合剂层和基膜插设在屏蔽电极层和输入 装置基板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之间, 并且粘合剂层和基膜可以易于加厚, 而与通过沉积法 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中形成的绝缘膜不同。因此,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 以彼此分隔充分的距离。 因此,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 由此 可以获得很高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优选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 50μm。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以以该厚度分隔, 从而可以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 蔽电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另外, 优选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 和的范围为 100 至 150μm。当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 100μm 时,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以充分分隔, 从而可以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 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另外, 当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超过 150μm 时, 这无助于进一步增加灵敏度, 并且不必要地加厚了电容性输入装置。因此, 优选 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 100 至 150μ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优选屏蔽膜是具有粘合剂层的屏蔽膜, 其中粘合剂层事先 形成在基膜的一个表面上, 并且屏蔽电极层事先形成在基膜的另一个表面上。 在该构造中, 屏蔽膜可以易于粘附到输入装置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优选电容性输入装置还包括与输入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 部分交叠的柔性配线板, 屏蔽膜可以包括与位置检测电极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中的输入区 域交叠的主体部分和从该主体部分朝着与柔性配线板交叠的位置突出的突出部分, 并且屏 蔽电极层形成在突出部分中的部分可以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在该构造中, 恰好可以存在 其中屏蔽膜的屏蔽电极层和柔性配线板彼此电连接的狭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的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可以提供在 输入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 并且屏蔽膜可以在提供有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的区域的两 侧具有突出部分。 在该构造中, 屏蔽膜的屏蔽电极层和柔性配线板可以可靠地彼此电连接。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可以用于构造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在 此情况下, 位置检测电极、 输入装置基板、 基膜、 屏蔽电极层和粘合剂层具有透光性, 并且具 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构造为 : 其中用于图像生成的电光面板相对于屏蔽膜设置在与定 位有输入装置基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 汽 车导航系统、 个人计算机、 售票机和银行终端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 1A 和 1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 ;
图 2A 和 2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的输入装置基板的构 造的示意图 ;
图 3A 和 3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的示意图 ;
图 4A 至 4C 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电连接的构件的 示意图。
图 5A 至 5D 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输入装置基板的 安装柔性配线板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 ;
图 6A 和 6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 ;
图 7A 和 7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的示意图 ;
图 8A 至 8C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电连接的构件的示 意图 ;
图 9A 至 9D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输入装置基板的安 装柔性配线板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 ;
图 10A 至 10C 是示出具有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电子设备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所参考的附图中, 为了图 中的每个层和每个构件具有可识别的尺寸, 各层和构件的比例是不同的。 另外, 在下面的描 述中, 彼此垂直的方向由 X 轴 (X 方向 )、 Y 轴 (Y 方向 ) 和 Z 轴 (Z 方向 ) 表示, 并且 Z 方向 上的输入操作侧称为 +Z, 并且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称为 -Z。
第一实施例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 1A 和 1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 图 1A 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外观的示意图, 而图 1B 是示意性地示出具 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
在图 1A 和 1B 中, 根据该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主要包括由液晶装 置等制作的图像生成装置 5 和设置为与图像生成装置 5 的在显示光出射侧的表面交叠的电 容性输入装置 1。电容性输入装置 1 包括输入面板 2, 图像生成装置 5 包括液晶面板作为电 光面板 5a( 显示面板 )。输入面板 2 和电光面板 5a 都具有矩形平面形状, 并且在平面图中 输入面板 2 的中心区域是输入区域 2a。另外, 电光面板 5a 的在平面图中与输入区域 2a 交 叠的区域是图像形成区域。
在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在输入面板 2 所用的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四个端部 20e 至 20h 当中, 定位有端部 20e 的一侧与柔性配线板 35 连接, 并且在电光面板 5a 中端部 20e 所 在的一侧与柔性配线板 73 连接。在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输入面板 2 中用于检测输入操作 的控制 IC( 未示出 ) 通过柔性配线板 35 电连接到输入装置基板 20。在该实施例中, 透光的屏蔽膜 8 设置在输入面板 2 和电光面板 5a 之间, 并且屏蔽 膜 8 具有防止电磁噪声从相反侧 ( 电光面板 5a) 穿透到输入面板 2 的输入操作侧的功能。 稍后将描述屏蔽膜 8 的构造。
图像生成装置 5 是透射式或透射反射式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 并且背光单元 ( 未示出 ) 设置在电光面板 5a 上, 其在设置输入面板 2 的一侧的相反侧 ( 显示光出射侧的 相反侧 )。背光单元例如包括透光的光导板和光源, 光导板设置在电光面板 5a 上以与设置 输入面板 2 的一侧的相反侧交叠, 光源例如为发光二极管, 用于朝着光导板的侧端部发射 白光等。 光源发射的光从光导板的侧端部入射, 然后在光导板内部传播, 以朝着电光面板 5a 出射。诸如散光片或棱镜片的片状光学构件可以设置在光导板和电光面板 5a 之间。
在图像生成装置 5 中, 第一偏光板 51 提供为与电光面板 5a 的显示光出射侧交叠, 第二偏光板 52 提供为与电光面板 5a 的相反侧交叠。第一和第二偏光板 51 和 52 由透光的 丙烯酸树脂基粘合剂 ( 未示出 ) 等粘附到电光面板 5a。另外, 第一偏光板 51 和屏蔽膜 8 由透光的丙烯酸树脂基粘合剂 ( 未示出 ) 等彼此粘附。电光面板 5a 包括设置在显示光出 射侧 ( 输入操作侧 ) 的透光的相对基板 60 和设置为与相对基板 60 相对的透光的元件基板 50。相对基板 60 和元件基板 50 由具有矩形框状的密封材料 71 彼此接合, 并且液晶层 55 保持在相对基板 60 和元件基板 50 之间由密封材料 71 围绕的区域中。在元件基板 50 与相 对基板 60 相对的表面上, 多个像素电极 58 由诸如 ITO( 铟锡氧化物 ) 膜或 IZO( 铟锌氧化 物 ) 膜的透光的导电膜形成, 并且在相对基板 60 与元件基板 50 相对的表面上, 公用电极 68 由诸如 ITO 膜的透光的导电膜形成。而且, 在图像生成装置 5 为 IPS( 平面内转换 ) 模式或 FFS( 边缘场转换 ) 模式的情况下, 公用电极 68 提供在元件基板 50 侧上。另外, 可能有元件 基板 50 设置在相对基板 60 的显示光出射侧的情况。驱动 IC 75 经受 COG 安装, 以安装在 元件基板 50 的从相对基板 60 的边缘伸出的伸出区域 59 上, 并且柔性配线板 73 连接到伸 出区域 59。此外, 可能有元件基板 50 上的转换元件和驱动电路同时形成在元件基板 50 上 的情况。
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构造
在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输入面板 2 包括由玻璃板或塑料板制作的透光的输入装 置基板 20, 并且, 在该实施例中, 玻璃基板用作输入装置基板 20。另外,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由塑料材料制作的情况下, 作为塑料材料, 可以采用由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C( 聚碳酸酯 )、 PES( 聚醚砜 )、 PI( 聚酰亚胺 ) 或诸如聚降冰片烯的环烯树脂 (cyclic olefin resin) 等制造的耐热的透光片。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设置在输入操作侧的基板表面是第一表面 20a, 并且其设置在 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基板表面是第二表面 20b。在该实施例中,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 二表面 20b 上, 正如沿从下层侧到上层侧的方向观察输入装置基板 20 所见, 依次形成透光 的下层侧导电膜 4a、 透光的层间绝缘膜 214、 透光的上层侧导电膜 4b 和透光的表面保护膜 26, 并且在下层侧导电膜 4a 和上层侧导电膜 4b 中,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由下层侧导电膜 4a 形成。另外, 中继电极 215 由上层侧导电膜 4b 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部 20e, 位 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形成在第二表面 20b 上, 并且柔性配线板 35 电连接到位置检测安装端 子 24a。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一表面 20a 或第二表面 20b 中, 在对应于输入区域 2a 的外周边的外部区域上, 可以印刷具有绝缘特性的遮光层 ( 未示出 ), 并且遮光层围绕的区域 是输入区域 2a。 遮光层与电光面板 5a 的外部区域交叠, 并且阻挡从图像生成装置 5 的光源 或者光导板的端部泄漏的光。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构造
图 2A 和 2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输入装置基板 20 构造的示意图。图 2A 是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平面图, 而图 2B 是沿着其 IIB-IIB 线剖取 的截面图。另外, 在图 2B 中, 与图 1A 和 1B 不同, 输入操作侧 (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一表 面 20a) 示出为在下侧。在图 2A 中, 下层侧导电膜 4a 由点划线示出, 层间绝缘膜 214 由虚 线示出, 并且上层侧导电膜 4b 由实线示出。而且, 在图 2A 中, 输入区域 2a 的角部分的位置 由″ L″状标记示出。
如图 2A 和 2B 所示,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 如从输入装置基板 20 所见, 在从下层侧到上层侧的方向上依次形成下 层侧导电膜 4a、 层间绝缘膜 214、 上层侧导电膜 4b 和表面保护膜 26。 在该实施例中, 下层侧 导电膜 4a 和上层侧导电膜 4b 是透光的导电膜, 例如厚度为 10nm 至 40nm 的 ITO 膜或 IZO 膜, 并且层间绝缘膜 214 和表面保护膜 26 是由厚度为 200 至 600nm 的氧化硅膜或光敏树脂 制作的透光的绝缘膜。 可能存在由氧化硅膜制作的透光的基底保护膜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整个第二表面 20b 上的情况。在此情况下, 在基底保护膜上, 依次层叠下层侧导电膜 4a、 层间绝缘膜 214、 上层侧导电膜 4b 和表面保护膜 26。为了形成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下层 侧导电膜 4a、 层间绝缘膜 214、 上层侧导电膜 4b 形成预定的图案。 下层侧导电膜 4a 首先在输入区域 2a 上形成为多个菱形区域, 并且该菱形区域形 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1 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2) 的焊 盘部分 211a 和 212a( 大面积部分 )。焊盘部分 211a 和 212a 交替地布置在 X 方向和 Y 方 向上。对于多个焊盘部分 211a, X 方向 ( 第一方向 ) 上相邻的焊盘部分 211a 通过连接部分 211c 彼此连接, 并且焊盘部分 211a 和连接部分 211c 构成延伸在 X 方向上的第一输入位置 检测电极 211。另外, 尽管多个焊盘部分 212a 构成延伸在 Y 方向 ( 第二方向 ) 的第二输入 位置检测电极 212, 但是中断部分 (interruption portion)218a 提供在 Y 方向上相邻的焊 盘部分 212a 之间 ( 在与连接部分 211c 交叠的部分处 )。
另外, 在输入区域 2a 的外部区域 2b 中, 下层侧导电膜 4a 形成为从输入位置检测 电极 21( 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1 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2) 延伸的多个配线 27, 并 且在端部 20e 附近形成为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层间绝缘膜 214 形成在整个输入区域 2a 上。另外, 层间绝缘膜 214 也形成在输入 区域 2a 的外部区域 2b 上。层间绝缘膜 214 提供有接触孔 214a, 并且接触孔 214a 形成在与 焊盘部分 212a 的经由中断部分 218a 彼此面对的端部交叠的位置。
在与输入区域 2a 中的接触孔 214a 交叠的区域, 上层侧导电膜 4b 形成为中继电极 215。另外, 上层侧导电膜 4b 也形成在配线 27 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的形成区域中, 并 且配线 27 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构造为下层侧导电膜 4a 和上层侧导电膜 4b 的双层结 构。而且, 在配线 27 中, 可能存在由铬、 银、 铝或银和铝的合金等制作的金属层形成为下层 侧导电膜 4a 和上层侧导电膜 4b 之间的夹层或形成在上层侧导电膜 4b 上的情况。在采用 该多层结构时, 可以减少配线 27 的配线电阻。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下层侧导电膜 4a、 层间绝缘膜 214 和上层侧导电膜 4b 交叠时, 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形成在输入区域 2a 内。在该实施例中,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包 括延伸在 X 方向的多行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1 和延伸在 Y 方向的多行第二输入位置检 测电极 212。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1 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2) 由下层侧导电膜 4a 和上层侧导电膜 4b 中的下层侧导电膜 4a 形成, 并且成为同层。从 而,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上, 存在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1 和第二输入位 置检测电极 212 的多个相交部分 218。这里, 甚至在相交部分 218 中, 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 极 211 也由下层侧导电膜 4a 形成的连接部分 211c 连接且延伸在 X 方向上, 另一方面, 第二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2 的相交部分 218 构造为中断部分 218a。然而, 在层间绝缘膜 214 上 的相交部分 218, 形成由上层侧导电膜 4b 形成的中继电极 215, 并且中继电极 215 通过层间 绝缘膜 214 的接触孔 214a 和中断部分 218a 电连接相邻的焊盘部分 212a。从而, 第二输入 位置检测电极 212 在 Y 方向上电连接。而且, 中继电极 215 通过层间绝缘膜 214 与连接部 分 211c 交叠, 因此不担心短路。
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1 和 212 的每一个都包括在相交 部分 218 之间插设的区域中具有大面积的焊盘部分 211a 和 212a。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1 设置在相交部分 218 的连接部分 211c 具有狭窄的形状, 其宽度小于焊盘部分 211a 和 212a。另外, 中继电极 215 也具有狭窄的形状, 其宽度小于焊盘部分 211a 和 212a。 屏蔽结构
下面, 将参考图 1A 至 3B 描述输入装置基板 20( 输入面板 2) 的屏蔽结构。图 3A 和 3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示意图。图 3A 是电容性输入装 置 1 的分解透视图, 而图 3B 是示出屏蔽膜 8 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交叠的状态的截面图。另 外, 在图 3A 和 3B 中, 与图 2B 一样, 输入操作侧 (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一表面 20a) 示出为 在下侧。另外, 在图 3A 中, 省略了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配线 27 等的图示。
如图 1A 至 3B 所示,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 第二表面 20b 中形成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以及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配线 27( 图 3A 和 3B 中未示出 )。另外, 透光的屏蔽膜 8 设置为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 交叠。
屏蔽膜 8 包括大小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交叠的透光的基膜 81、 在基膜 81 的设置输 入装置基板 20 的整个一个表面侧 81a 上形成的透光的粘合剂层 82 以及在基膜 81 的为与 设置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整个另一表面侧 81b 上形成的透光的屏蔽电极 层 83。这里, 屏蔽膜 8 是带有粘合剂的屏蔽膜, 其中粘合剂层 82 事先形成在基膜 81 的一个 表面侧 81a 上, 并且屏蔽电极层 83 事先形成在基膜 81 的另一个表面侧 81b 上。在屏蔽膜 8 中, 基膜 81 由诸如 PET 的具有绝缘性的树脂膜制作, 并且粘合剂层 82 由诸如丙烯酸树脂 基压敏粘合剂的具有绝缘性的压敏粘合剂层制作。屏蔽电极层 83 由诸如 ITO 或 IZO 的透 光的导电膜制作。
屏蔽膜 8 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 另外, 屏蔽电极层 83 已经通过柔性配线板 35 被施加屏蔽电位, 稍后参考图 4A 至 5D 进行描述。 因此, 如图 1A 和 1B 所示, 屏蔽膜 8 的屏蔽电极层 83 插设在输入面板 2( 输入装置基板 20) 和电光面板 5a 之间, 并且屏蔽电极层 83 防止电磁噪声从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 ( 电光面板
5a) 穿透进入输入面板 2。
这里, 屏蔽膜 8 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 并且在关于基膜 81 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屏蔽电极层 83。因此, 在屏蔽电极层 83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之间, 插设了粘合剂层 82 和 基膜 81 以及表面保护膜 26。而且, 粘合剂层 82 和基膜 81 可以易于加厚, 与通过沉积法或 涂敷法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中的表面保护膜 26 不同。
更具体地, 表面保护膜 26 的厚度上限范围为 1.5 至 6μm, 即使表面保护膜 26 形成 为尽可能地厚。 然而, 基膜 81 可以加厚到 25 至 188μm, 并且粘合剂层 82 可以加厚到 25μm。 从而, 基膜 81 的厚度和粘合剂层 82 的厚度之和为等于或大于 50μm, 因此显著大于表面保 护膜 26 的厚度。根据该实施例, 基膜 81 的厚度范围为 75 至 125μm, 并且粘合剂层 82 的厚 度为 25μm。从而, 根据该实施例, 基膜 81 的厚度和粘合剂层 82 的厚度之和的范围设定为 100 至 150μm。因此,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分开足够的距离, 从而寄 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的电容很小。因此,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 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不发生由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 的灵敏度下降, 从而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屏蔽电极层 83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除了图 1A 至 3B 外, 参考图 4A 至 5D, 将描述输入装置基板 20、 柔性配线板 35 和屏 蔽膜 8 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图 4A 至 4C 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电连接的构件 的示意图。图 4A 是示出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布置区域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 图 4B 是示 出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 而图 4C 是示出柔性配线板 35 的平面构造的 放大图。另外, 在图 4A 和 4C 中, 与屏蔽膜 8 交叠的区域由点划线示出。
图 5A 至 5D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输入装置基 板 20 安装柔性配线板 35 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图 5A 是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安装部分的 平面图, 图 5B 是沿着 VB-VB 线剖取的截面图, 图 5C 是沿着 VC-VC 线剖取的截面图, 而图 5D 是沿着 VD-VD 线剖取的截面图。另外, 在图 5B、 5C 和 5D 中, 示出了安装所用的压接头 (pressure-bonding head) 等。在图 5A 中, 由实线示出了柔性配线板 35 的构成要素, 由点 划线示出了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构成要素, 并且由双点划线示出了屏蔽膜 8。在图 5A 至 5D 中, 与图 2B 一样, 输入操作侧 (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一表面 20a) 示出为在下侧。
如图 1A 和 1B、 图 2A、 图 3A 和 3B、 图 4A 以及图 5A 至 5D 所示,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上, 端子设置区域 240 构造为其中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沿着端部 20e 设置。在图 1A 和 1B、 图 3A 和 3B、 图 4C 以及图 5A 至 5D 中, 柔性配线板 35 具有交叠部分 350, 其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及其两侧区域交叠。在交叠部分 350 中, 端 子 35a 形成在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交叠的区域中, 并且端子 35a 由配线 351a 的端部制 作, 配线 351a 形成在柔性配线板 35 的基膜 35f 上。当如上所述构造的柔性配线板 35 经受 后述安装工艺时, 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和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a 彼此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 如稍后参考图 3A 和 3B、 图 4A 至 4C 以及图 5A 至 5D 所述, 柔性配 线板 35 用于施加屏蔽电位到屏蔽膜 8 的屏蔽电极层 83。具体地讲, 首先, 屏蔽膜 8 包括具 有大面积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输入区域 2a 交叠的主体部分 80 和以带状从主体部分 80 延伸的两个突出部分 85, 并且主体部分 80 和突出部分 85 二者都提供有粘合剂层 82 和屏蔽 电极层 83。两个突出部分 85 突出到与柔性配线板 35 交叠的部分, 并且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上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的两侧区域交叠。在此状 态下, 在突出部分 85 中, 粘合剂层 82 设置在设置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一侧, 并且屏蔽电极层 83 设置在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而, 突出部分 85 由粘合剂层 82 粘 合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另外,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主体部分 80 由粘 合剂层 82 粘合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这里,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上, 安装端子没有形成在位置检测安装 端子 24a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的两侧区域 ( 与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交叠的区域 ) 中。相 反, 在柔性配线板 35 中, 端子 35b 形成在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的 两侧区域交叠的区域 ( 与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交叠的区域 ) 上。端子 35b 由柔性配线 板 35 的基膜 35f 上形成的配线 351b 的端部制作。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装置基板 20、 柔性配线板 35 和屏蔽膜 8, 如图 5B、 5C 和 5D 所示,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a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可以通过 执行稍后描述的安装工艺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另外,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 子 35b 和提供在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中的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 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生产方法和安装工艺
参考图 3A 和 3B、 图 4A 至 4C 以及图 5A 至 5D,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生产方法中, 将描述安装柔性配线板 35 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工艺, 并且将描述在根据 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屏蔽膜 8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电连接的结构。
在生产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时, 在安装工艺中, 首先, 如图 3A 和 3B 所示, 屏蔽膜 8 的主体部分 80 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并且其突出部分 85 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接下来, 如图 5B、 5C 和 5D 所示, 施加液体状态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以覆盖输入 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和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作为选择, 交叠片状的各向异 性导电材料 40 以覆盖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和突出部分 85。各向异性导电 材料 40 的构造中导电粒子 42 分布在树脂 41 中。接下来, 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交叠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部 ( 交叠部分 350) 以覆盖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和突 出部分 85。
接下来, 柔性配线板 35 由压接头 45 压向输入装置基板 20, 而同时加热柔性配线板 35。此时, 由氟树脂基片等制作的弹性构件 46 插设在压接头 45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接 下来,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凝固, 以便允许柔性配线板 35 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固定 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并且柔性配线板 35 和突出部分 85 由各向异性导 电材料 40 彼此固定。其后, 去除压接头 45 和弹性构件 46。
结果,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a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可 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另外,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b 和提供在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中的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因此, 屏蔽 膜 8 的整个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通过突出部分 85 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b 和配
线 351b。因此, 屏蔽电位可以通过柔性配线板 35 施加到屏蔽电极层 83。
包括输入位置检测的操作
如图 1B 所示,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柔性配线板 35 连接到输入 面板 2 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在此状态下, 脉冲形式的位置检测信号陆续通过柔性配线 板 35 输出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因此, 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中没有寄生电容的情况下, 与 输出的脉冲形式的位置检测信号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波形由输入装置基板 20 检测。
相反, 如果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中寄生了电容, 则寄生电容引起波形的变形, 从 而可以检测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中是否寄生了电容。因此, 在该实施例中, 位置检测信号 陆续输出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以监测连接到每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的电容。因 此, 当手指接近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之一时, 手指接近的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的电 容增加电极与手指之间产生的电容, 从而可以确定手指接近的电极。
在执行位置检测操作时, 屏蔽电位通过柔性配线板 35 输出到屏蔽膜 8。 从而, 在输 入面板 2( 输入装置基板 20) 中, 即使电磁噪声从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设置的电光面板 5a 穿透到输入面板 2, 则该电磁噪声也被屏蔽膜 8 的屏蔽电极层 83 阻挡。 因此, 由电磁噪声引 起的输入面板 2 的故障几乎不发生。 该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和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中,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输入操作表面侧 ( 第一表面 20a 侧 ) 的相 反侧 ( 第二表面 20b 侧 ), 从而其优点在于 : 输入装置基板 20 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
另外, 因为具有屏蔽电极层 83 的屏蔽膜 8 设置为交叠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 表面 20b 侧, 所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几乎不受电磁噪声的影响。这里, 屏蔽膜 8 和输入 装置基板 20 由粘合剂层 82 彼此接合, 并且粘合剂层 82 插设在屏蔽电极层 83 和输入装置 基板 20 之间。粘合剂层 82 可以易于加厚, 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中形 成的表面保护膜 26 不同, 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彼此隔开。
此外, 屏蔽膜 8 具有屏蔽电极层 83, 其相对于基膜 81 设在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而, 粘合剂层 82 和基膜 81 插设在屏蔽电极层 83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之间, 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分隔 50μm 或更大的足够距离。另外, 在该实施例中, 因为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焊盘部分 ) 由下层侧 导电膜 4a 形成, 所以层间绝缘膜 214 也插设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 从而,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寄生的电容可以显著减小, 于是可以获得 高的位置检测灵敏度。
另外, 在该实施例中, 基膜 81 的厚度和粘合剂层 82 的厚度之和的范围设定为 100 至 150μm。当基膜 81 的厚度和粘合剂层 82 的厚度之和为等于或大于 100μm 时, 输入位置 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彼此充分隔开, 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而且, 当基膜 81 的厚度和粘合剂 层 82 的厚度之和超过 150μm 时, 这无助于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且不必要地加厚了电容性输 入装置 1。这里, 在该实施例中, 因为基膜 81 的厚度和粘合剂层 82 的厚度之和的范围设定 为 100 至 150μm, 所以可以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寄生的电容引 起的灵敏度下降, 而且没有不必要地增厚电容性输入装置 1。
另外, 在该实施例中, 屏蔽膜 8 具有朝着与柔性配线板 35 交叠的位置突出的突出 部分 85, 并且屏蔽电极层 83 提供在突出部分 85 中的部分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 35。从而, 恰好可以存在其中屏蔽膜 8 的屏蔽电极层 83 和柔性配线板 35 彼此电连接的狭窄区域。另 外, 屏蔽膜 8 可以设置为避开端子设置区域 240, 从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不被屏蔽膜 8 干扰。而且, 因为屏蔽膜 8 具有两个突出部分 85, 其朝 着其中提供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的两侧突出, 所以屏蔽膜 8 的 屏蔽电极层 83 和柔性配线板 35 可以可靠地彼此电连接。
另外, 在该实施例中, 在同时执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和柔性配线板 35 的电连 接以及突出部分 85 中的屏蔽电极层 83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的电连接时, 柔性配线板 35 由压接头 45 压向输入装置基板 20, 并且弹性构件 46 插设在柔性配线板 35 和压接头 45 之 间以及突出部分 85 和压接头 45 之间。从而,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上, 甚 至在屏蔽膜 8 的厚度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的厚度彼此不同的情况 下, 厚度之差也可以由弹性构件 46 的变形吸收。因此, 当柔性配线板 35 电连接到输入装置 基板 20 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时, 柔性配线板 35 可以可靠地电连接到屏蔽膜 8 的突出 部分 85。 另外, 屏蔽膜 8 事先提供有粘合剂层 82, 以将屏蔽膜 8 粘附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 第二表面 20b 侧, 从而突出部分 85 可以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一表面 20a 侧。从而, 当柔性配线板 35 电连接到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时, 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可以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从而柔性配线板 35 可以容易且可靠地电连接到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第二实施例
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 6A 和 6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 图 6A 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外观的示意图, 而图 6B 是示意性地示出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而且, 该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例 相同, 从而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 6A 和 6B 所示, 根据该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与第一实施例一 样也包括液晶装置等制作的图像生成装置 5 和设置为与图像生成装置 5 的在显示光出射侧 的表面交叠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在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输入面板 2 包括透光的输入装置基板 20, 由玻璃板、 塑料 板或类似物制作, 并且, 在该实施例中, 玻璃基板用作输入装置基板 20。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中, 从输入装置基板 20 看, 在与定位在输入操作侧的第一表面 20a 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表面 20b 侧上, 从下层侧到上层侧的方向上依次形成下层侧导电膜 4a、 层间绝缘膜 214、 上层侧 导电膜 4b 和表面保护膜 26, 并且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由下层侧导电膜 4a 形成。另外, 在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部 20e, 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形成在第二表面 20b 上, 并且柔性配线 板 35 电连接到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屏蔽结构
图 7A 和 7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示意图。图 7A 是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分解透视图, 而图 7B 是示出屏蔽膜 8 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交叠的状
态的截面图。另外, 甚至在图 7A 和 7B 中, 也与图 2B 一样, 输入操作侧 (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一表面 20a) 示出为在下侧。在图 7A 和 7B 中, 省略了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配线 27 等的图示。
如图 6A 至 7B 所示,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 透光的屏蔽膜 8 设置为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交叠。
在该实施例中,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屏蔽膜 8 的结构为 : 屏蔽电极层 83 和粘合 剂层 82 按该顺序连接到基膜 81 的定位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一个表面侧 81a, 并且屏蔽电极 层 83 没有形成在基膜 81 的另一个表面侧 81b。基膜 81 由诸如 PET 的透光的树脂膜制作, 并且粘合剂膜 82 由诸如丙烯酸树脂基压敏粘合剂的透光的压敏粘合剂层制作。屏蔽电极 层 83 由诸如 ITO 或 IZO 的透光的导电膜制作。
屏蔽膜 8 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 另外, 屏蔽电极层 83 通过柔性配线板 35 施加屏蔽电位, 如稍后参考图 8A 至 9D 所描述。因此, 如 图 6A 和 6B 所示, 屏蔽膜 8 的屏蔽电极层 83 插设在输入面板 2( 输入装置基板 20) 和电光 面板 5a 之间, 因此屏蔽电极层 83 防止电磁噪声从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 ( 电光面板 5a) 穿 透进入输入面板 2。
这里, 屏蔽膜 8 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 从而粘合剂层 82 以及表面保护膜 26 插设在屏蔽电极层 83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输入位置 检测电极 21 之间。粘合剂层 82 可以易于加厚, 而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中形成的表面保护膜 26 不同。
就是说, 即使表面保护膜 26 形成为尽可能地厚, 但表面保护膜 26 的厚度上限也在 1.5 至 6μm 的范围内。然而, 粘合剂层 82 可以加厚到 25μm 或更大。因此, 输入位置检测 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分开足够的距离, 使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因此,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 没有由输入位置检测 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 从而可以实现电容性输入装 置 1 的高灵敏度。
屏蔽电极层 83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图 8A 至 8C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电连接的构件的 示意图。图 8A 是示出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 图 8B 是示出 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 而图 8C 是示出柔性配线板 35 的平面构造的放 大图。另外, 在图 8A 和 8C 中, 与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交叠的区域由点划线示出。
图 9A 至 9D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安装柔性配线板 35 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图 9A 是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安装部分的平面 图, 图 9B 是沿着 IXB-IXB 线剖取的截面图, 图 9C 是沿着 IXC-IXC 线剖取的截面图, 而图 9D 是沿着 IXD-IXD 线剖取的截面图。 另外, 在图 9A 中, 柔性配线板 35 的构成要素由实线示出,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构成要素由点划线示出, 并且屏蔽膜 8 由双点划线示出。
如图 6A 和 6B、 图 7A 和 7B、 图 8A 至 8C 以及图 9A 至 9D 所示,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上, 端子设置区域 240 构造为其中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沿着端部 20e 布置。在图 6A 和 6B、 图 7A 和 7B、 图 8C 以及图 9A 至 9D 中, 柔性配线板 35 具有交叠部分 350, 其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及其两侧区域交叠。在交叠部分 350 中, 端子 35a 形成在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交叠的区域中。
在该实施例中, 如稍后参考图 6A 和 6B、 图 7A 和 7B、 图 8A 至 8C 以及图 9A 至 9D 所 描述, 柔性配线板 35 用于给屏蔽膜 8 的屏蔽电极层 83 施加屏蔽电位。具体地讲, 首先, 屏 蔽膜 8 包括具有大面积的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交叠的主体部分 80 和以带状 从主体部分 80 延伸出来的两个突出部分 85。
这里, 主体部分 80 提供有粘合剂层 82 和屏蔽电极层 83, 并且主体部分 80 由粘合 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相反, 在突出部分 85 中, 没有形成 粘合剂层 82, 且暴露屏蔽电极层 83。另外, 两个突出部分 85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 面 20b 上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的两侧区域交叠。在此状态下, 突 出部分 85 的屏蔽电极层 83 暴露在定位有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侧面。
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中, 屏蔽安装端子 24c 形成在位置检测安装端 子 24a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的两侧区域中。另外, 在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中, 屏蔽电极 层 83 在与屏蔽安装端子 24c 交叠的同时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电连接。 这里, 屏蔽膜 8 的 突出部分 85 仅与屏蔽安装端子 24c 的一部分交叠, 并且屏蔽安装端子 24c 的另一部分用各 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c。就是说, 柔性配线板 35 在与位置 检测安装端子 24a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的两侧交叠的区域中提供有端子 35c, 并且端子 35c 仅形成在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屏蔽安装端子 24c 交叠的区域中的不与突出部分 85 交叠的 区域中。如上所述, 在该实施例中, 柔性配线板 35 自身与突出部分 85 不交叠。端子 35c 由 形成在柔性配线板 35 的基膜 35f 上的配线 351c 的端部制作。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装置基板 20、 柔性配线板 35 和屏蔽膜 8, 如图 9B、 9C 和 9D 所示,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a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可以通过 执行稍后描述的安装工艺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另外,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 子 35c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屏蔽安装端子 24c 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 而且,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屏蔽安装端子 24c 和屏蔽膜 8 的形成在突出部分 85 中的屏蔽电 极层 83 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
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生产方法和安装工艺
参考图 7A 和 7B 以及图 9A 至 9D,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的生产方法 中, 将描述柔性配线板 35 安装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安装工艺, 并且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 电容性输入装置 1 中屏蔽膜 8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的电连接的结构。
为了生产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在安装工艺中, 首先, 如图 7A 和 9A 所 示,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中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及其两侧区域上。
接下来, 屏蔽膜 8 的主体部分 80 由粘合剂层 82 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 第二表面 20b, 并且两个突出部分 85 与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屏蔽安装端子 24c 交叠。
接下来, 如图 9B、 9C 和 9D 所示,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部 ( 交叠部分 350) 通过各向 异性导电材料 40 交叠为覆盖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和突出部分 85。
接下来, 柔性配线板 35 通过压接头 45 压向输入装置基板 20, 而同时加热柔性配 线板 35。此时, 压接头 45 将突出部分 85 压向输入装置基板 20。这里, 由氟树脂基片制作 的弹性构件 46 插设在压接头 45 和柔性配线板 35 之间以及压接头 45 和突出部分 85 之间。接下来, 固化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以允许柔性配线板 35 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固定到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端子设置区域 240, 并且突出部分 85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通过各向异性 导电材料 40 彼此固定。
结果,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a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 24a 可 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另外, 柔性配线板 35 的端子 35c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屏蔽安装端子 24c 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40 彼此电连接。而且, 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屏蔽安装端子 24c 和屏蔽膜 8 的突出部分 85 中形成的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用各向异性导 电材料彼此电连接。因此, 屏蔽电位可以从柔性配线板 35 施加给屏蔽电极层 83。
该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 甚至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1 和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中, 也与第一实施例一样,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输入操作表 面侧 ( 第一表面 20a 侧 ) 的相反侧 ( 第二表面 20b 侧 ), 从而其优点在于 : 输入装置基板 20 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
另外, 因为具有屏蔽电极层 83 的屏蔽膜 8 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的第二表面 20b 侧上, 所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几乎不受电磁噪声的影响。这里, 屏蔽膜 8 和输入装置基 板 20 通过粘合剂层 82 彼此接合, 并且粘合剂层 82 插设在屏蔽电极层 83 和输入装置基板 20 之间。粘合剂层 82 可以易于加厚, 而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 20 中形成 的表面保护膜 26 不同, 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可以彼此充分分隔。因 此, 因为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和屏蔽电极层 83 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 所以可以显示出与第 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效果, 例如, 高灵敏性的效果。 其它实施例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 两个突出部分 85 提供在屏蔽膜 8 中。然而, 突出部分 85 的数 量可以是一个, 或三个或更多。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焊盘部分 ) 由下层侧导电膜 4a 形成, 并且中继电极 215 由上层侧导电膜 4b 形成。然而, 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21( 焊盘部分 ) 可以 由上层侧导电膜 4b 形成, 并且中继电极 215 可以由下层侧导电膜 4a 形成。
另外,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 液晶装置用作图像生成装置 5。然而, 有机电致发光装 置也可以用作图像生成装置 5。另外, 在该实施例中, 输入面板 2 和电光面板 5a 都具有矩 形平面形状。然而, 它们也可以具有诸如五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平面形状。作为选择, 电光面 板 5a 可以具有矩形平面形状, 并且输入面板 2 可以具有多边形平面形状, 其尺寸大于电光 面板 5a。
电子设备的安装示例
接下来, 将描述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的电子设备。 图 10A 示出了包括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的移动式个人计算机的构造。个人计算机 2000 包括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作为显示单元和主体部分 2010。主体部分 2010 提 供有电源开关 2001 和键盘 2002。图 10B 示出了具有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的便携式 电话的构造。便携式电话 3000 包括多个操作按钮 3001、 滚动按钮 3002 和作为显示单元的 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上显示的屏幕通过操作滚动按钮 3002 进行滚动。图 10C 示出了应用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的信息便携式终端 ( 个人数
字助理 (PDA)) 的构造。信息便携式终端 4000 包括多个操作按钮 4001、 电源开关 4002 和作 为显示单元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当操作电源开关 4002 时, 诸如通讯录和日程表 等的各种信息显示在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上。
而且, 作为应用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电子设备, 除了图 10A 至 10C 所示的 之外, 还有这样的电子设备, 例如, 数字静态相机、 液晶电视机、 取景器或直观式录像机、 汽 车导航装置、 寻呼机、 电子记事本 (electronic organizer)、 电子计算器、 文字处理器、 工作 站、 电视电话、 POS 终端和银行终端。另外, 作为这样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 可以应用 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100。
本 申 请 包 含 2009 年 12 月 28 日 提 交 日 本 专 利 局 的 日 本 优 先 权 专 利 申 请 JP 2009-297028 中公开的相关主题事项,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 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 根据 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 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结合、 部分结合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