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0192734.1
2010.05.13
CN201679167U
2010.12.22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D 13/18申请日:20100513授权公告日:20101222终止日期:20120513|||授权
E04D13/18; E04B1/61
E04D13/18
全联通股份有限公司
林鍊淇
中国台湾台北市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孙皓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一容置槽用以容设固定一太阳能板,且所述固定板的上端缘向上弯折形成一固定部,下端缘向下弯折形成一斜面部,且左右端缘延伸形成一搭接部。通过前述结构连续迭接,使太阳能收集板间的组设容易,可降低施工成本,甚至可直接取代原有屋顶结构,一举解决了前述现有太阳能固定支架缺弊,具整体建筑物合整齐、美观的功效。
1. 一种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板,其表面设有一容置槽,用以容设固定一太阳能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缘向上弯折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缘向下弯折形成一斜面部;且所述固定板的左右端缘延伸形成一搭接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部邻近所述固定板的左右端缘处各设有一凹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设有一弯折段。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的弯折段至少设有一凹弯部。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左右端缘的搭接部的弯折段互相对应迭接。
太阳能收集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板固定组装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直接用于建筑物斜屋顶施工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太阳能板大多为方型框,安装在屋顶上时需依赖结构复杂的固定支撑架,零件多组合复杂,不仅安装不容易,更无法达到耐气候变化及防水的要求。以现有市场使用的太阳能固定支架为例,普遍使用多种材料结合横梁、垂直支撑、斜撑与纵梁,其中纵、横梁与斜撑、垂直支撑间的结合使用大量的连接件或转接件作连接,以致产生多处间隙,不仅不具防水功能,而且其垂直支撑与屋顶固接处,破坏防水层,易使屋顶失去防水功能;再者,所述太阳能板固定架的水泥植筋高度不易精准控制,使太阳能板支架的基础无法精确控制平整度,造成施工不便与外观不佳。 另外,一般太阳能板是固定于屋顶高处遮蔽物少的地方,太阳能板的固定装置若固定不佳,整片太阳能板受风面积大,一遇到台风,很容易整片太阳能板被吹掉,甚至会有行人或车辆被砸伤的安全危害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收集板结构,以简化太阳能板的导接及固定方式,结构简单、组设方式容易,故可降低材料及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结构简单,组装无间隙,具防水功能,甚至可直接取代原有屋顶结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整体可融入建筑物,使建筑物外观具整体美。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容设固定一太阳能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缘向上弯折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板的下端缘向下弯折形成一斜面部,且所述固定板的左右端缘延伸形成一搭接部。 其中,所述斜面部邻近所述固定板的左右端缘处各设有一凹槽,可用于加强雨水的导流。 其中,所述搭接部上设有一弯折段,所述搭接部的弯折段至少设有一凹弯部,且所述固定板的左右端缘的搭接部的弯折段可互相对应迭接。 运用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可达到的效果及优点为:太阳能收集板利用固定板上端的固定部固定在屋顶上平行的固定条上,而斜面部压着下层的固定部,可保护固定部不受雨水入侵,保持干燥,延长寿命。再通过搭接部的连续折迭延伸,延长雨水渗入的行程,阻隔渗入的雨水因毛细现象,而进入本结构底板的下方,所述搭接部并可与周边屋面材料搭接,再防止雨水的渗漏。整个太阳能收集板的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低,组设方式容易,减少并缩短太阳能板的施工装设时间,降低施工成本,甚至可直接取代原有屋顶结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整体可融入建筑物,使建筑物外观具整体美。此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一举解决了前述现有固定支撑架的缺弊,具整体建筑物合整齐、美观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收集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收集板安装实施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收集板安装实施剖面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收集板安装实施剖面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固定板;11-容置槽;12-固定部;13-斜面部;131、132-凹槽;14、15-搭接部;141、151-弯折段;142、152-凹弯部;20-太阳能板;30-固定条;31-固定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收集板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收集板是由一固定板10作为基板,是由金属材料或其他钢性佳的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板10表面设有一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大小与高度可用以容设固定一太阳能板20,太阳能板20可被嵌固或粘固于所述容置槽11。 请再参阅图2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固定板10的上端缘向上弯折形成一固定部12,所述固定板10的下端缘向下弯折形成一斜面部13,所述斜面部13邻近所述固定板10的左右端缘处各设有一凹槽131与132,所述凹槽131与132可用于引导落于表面的雨水。 所述固定板10的左右端缘延伸形成一搭接部14与15,所述搭接部14与15上设有一弯折段141与151,所述搭接部14与15的弯折段141与151至少设有一凹弯部142与152,且所述固定板10的左右端缘的搭接部14与15的弯折段141与151可互相对应迭接,即所述弯折段141与151上的凹弯部142与152具有可相互搭迭连结的对应弯折形状。 另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收集板安装实施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由于前述的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实施上利用每一个固定板10的上端的固定部12可将这些固定板10固定在多个水平的固定条30上,固定条30可以是木条或金属材料所形成,通过固定元件31如固定螺钉穿透所述固定部12,将固定部12紧固于固定条30上;而上层固定板10下端缘的斜面部13迭设于下层固定板10上端的固定部12上方,所述斜面部13可在下雨天用以引导水流往下流动,用以保护固定元件31及可保护固定部12不受雨水入侵,保持干燥。而,左右两边的固定板10也通过所述斜面部13邻近所述固定板10的左右端缘处各设有一凹槽131与132,可在雨水落在固定板10表面时,加强雨水的导流。 左右两边的固定板10是利用各自两侧的搭接部14与15,通过搭接部14与15上的弯折段141与151,左右两边的固定板10可互相对应迭接,所述弯折段141与151上的凹弯部142与152具有可相互搭迭连结的对应弯折形状,由此连续搭迭而连结延伸的手段,铺设在建筑物上的固定条30。所述弯折段141与151上的凹弯部142与152也用以延长万一渗入的雨水行程,阻隔渗入的雨水因毛细现象而进入本结构底板的下方。实施上,搭接部14与15并可与周边屋面材料搭接,防止雨水的渗漏。 整个太阳能收集板的结构简单、组设方式容易,可降低施工成本,甚至可直接取代原有屋顶结构,融入建筑物,使建筑物外观具整体美。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太阳能收集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收集板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太阳能收集板结构,其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设有一容置槽用以容设固定一太阳能板,且所述固定板的上端缘向上弯折形成一固定部,下端缘向下弯折形成一斜面部,且左右端缘延伸形成一搭接部。通过前述结构连续迭接,使太阳能收集板间的组设容易,可降低施工成本,甚至可直接取代原有屋顶结构,一举解决了前述现有太阳能固定支架缺弊,具整体建筑物合整齐、美观的功效。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