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装置组、及装配该模块的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96591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7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21497.9

申请日:

2009.11.17

公开号:

CN101750798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2F 1/1335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韩国京畿道变更后权利人:韩国京畿道登记生效日:201212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7申请日:20091117|||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G02F1/13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赵珠完; 朴世起; 崔盛植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2008.11.27 KR 10-2008-011912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LCD”)模块,包括液晶面板、设置在液晶面板下并支撑液晶面板的模框、设置在模框下的导光板、以及接合至模框外侧以在其中容纳导光板的光源组件,该光源组件部分地插入模框中并对导光板提供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
液晶面板;
模框,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之下并支撑所述液晶面板;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模框之下;以及
光源组件,包括接合至所述模框的盖子、设置在所述盖子上并具有布置于其上的电路图案的印刷电路板、以及多个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并对所述导光板提供光的点光源元件,
其中,所述光源组件部分地插入到所述模框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中,所述盖子包括:
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后表面上;
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于所述板的边缘处,并接合至所述模框的相对侧部;以及
第三侧壁,
其中,所述点光源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的内表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点光源元件布置在所述模框内;并且
所述点光源元件布置在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侧表面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板包括中央部和边缘部;
所述中央部朝着所述液晶面板伸出,以便比所述边缘部更靠近所述液晶面板;并且
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端布置在所述边缘部上,
其中,所述板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央部与所述边缘部之间的边界处的阶梯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另一端穿过形成于所述阶梯部中的开口而延伸至所述板的后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中,所述模框包括:
矩形框形状的侧部;
支撑部,从所述侧部向内伸出并支撑所述导光板;以及
固定销,布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其中,所述固定销插入到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光源组件之间的反射片的第一插入孔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盖子包括所述固定销插入于其中的第二插入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进一步包括:
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光源组件之间;以及
固定销,设置在所述模框上并挤压所述反射片以将所述反射片固定至所述盖子。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中,所述模框包括:
矩形框形状的侧部;
支撑部,从所述侧部向内伸出并支撑所述导光板;以及
固定伸出部,从所述支撑部向内伸出,
其中,在所述固定伸出部与所述侧部之间形成有插入空间,并且所述光源组件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中并固定于其中。

10.
  一种装配液晶显示模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模框的后表面上顺序地布置光学片、导光板和反射片;
接合所述模框和光源组件,从而所述光源组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模框的后表面;
翻转所述模框并在所述模框的前表面上布置液晶面板;以及
将固定膜粘附于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模框之间的边界。

说明书

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装置组、及装配该模块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8年11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8-011912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LCD”)模块、包括该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组、以及装配LCD模块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能够简单装配并且厚度小的LCD模块、包括此模块的显示装置组,以及装配LCD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器是一种最常用的平板显示(“FPD”)器,并包括两个基板,所述两个基板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电极和夹在其间的液晶层。当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重新排列,以调节透射光的量。
由于液晶分子根据电场的方向和强度改变透射光的量以显示图像,所以LCD装置需要光来显示图像。例如,用于LCD装置的光源的代表性实例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冷阴极荧光灯(“CCFL”)以及平板荧光灯(“FFL”)。
在相关技术中,LCD装置采用侧向发射类型,其中,CCFL通常用来向导光板的侧表面发射光。在侧向发射类型中,根据其结构特性手工制造而非自动制造LCD装置。
发明内容
这里已经确定,现有技术液晶显示(“LCD”)器的装配过程是复杂的,且需要较长时间来装配现有技术中的LCD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单制造并且厚度小的LCD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包括LCD模块的显示装置组。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装配LCD模块的方法。
然而,本发明的方面、特征和优点不限于这里阐述的方面、特征和优点。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CD模块,其包括液晶面板、设置在液晶面板之下并支撑液晶面板的模框、设置在模框下的导光板、以及接合至模框外侧以在其中容纳导光板的光源组件,光源组件部分地插入模框中并向导光板提供光。光源组件包括:接合至模框的盖子、设置在盖子上并在上面布置有电路图案的印刷电路板(“PCB”)、以及多个连接至PCB的点光源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组,其包括LCD模块、包围LCD模块的一个边缘的组框架、设置在LCD模块和组框架前方并具有窗口的前罩(LCD模块的显示区域通过该窗口而露出)、以及接合至LCD模块和组框架的后表面的后罩。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典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LCD模块的方法,本方法包括:在模框的后表面上顺序地布置光学片、导光板和反射片;接合模框和光源组件,从而使光源组件至少部分地覆盖模框的后表面;翻转模框并在模框的前表面上布置液晶面板;以及将固定膜粘附于液晶面板和模框之间的边界。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液晶显示(“LCD”)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示意性LCD模块的后部透视图;
图4A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第一光源组件的透视图;
图4B是示出了沿着图4A中的线IVB-IVB剖开的示意性第一光源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后部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模框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后部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剖开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剖开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后部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后部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显示装置组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以下示意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可体现为许多不同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所给出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充分且完整,并将本发明的概念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且,本发明将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相似的附图标号在整个说明书中表示相似的元件。
将可理解,当一元件或层被表示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之上”、“连接至”或“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至或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或可能存在插入的元件或层。相反地,当一元件被表示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或层“之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则没有插入的元件或层。相似的标号在全文中表示相似的元件。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何一个及所有组合。
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可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在...下方”、“在...之下”、“下面”、“在...上方”、“上面”等,来描述一个部件和/或特征与图中所示的另一部件和/或特征,或与图中所示的其它部件和/或特征的关系。将可理解,除了图中描述的方向以外,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向。
将可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这里用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截面,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截面不应限制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截面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截面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教导的前提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截面可以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截面。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如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a”、“an”和“the”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表明不是这样。将进一步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当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表示出现所提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出现或另外含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由其组成的组。
这里,参照剖视图描述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所述剖视图是本发明的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这样,预计会有(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的导致的示图形状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不应解释为限制于这里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应包括(例如)由制造产生的形状变化。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其形状并非意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能够理解的相同意义。将进一步理解,诸如那些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背景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将不应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感觉,除非这里是这样清楚地定义的。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LCD”)模块。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示意性LCD模块的后部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LCD模块100包括液晶面板组件120、背光组件190和固定膜110。
例如,液晶面板组件120包括:液晶面板123、芯片膜封装件126和源极印刷电路板(“PCB”)128。
液晶面板123包括:下显示面板122、上显示面板124以及夹在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液晶层,下显示面板122具有例如栅极线、数据线、薄膜晶体管(“TFT”)阵列以及形成于或布置于下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极,上显示面板124布置为面向下显示面板122。液晶面板123显示图像信息。
芯片膜封装件126连接至形成于下显示面板122中的数据线,并提供数据驱动信号。芯片膜封装件126包括形成于柔性膜上的半导体芯片的布线图和通过TAB技术粘结的卷带自动结合(“TAB”)卷带。例如,作为芯片膜封装件,可使用卷带载体封装(“TCP”)或覆晶薄膜(“COF”)。芯片膜封装件只是一个示意性实例。
栅极驱动器连接至形成于或布置于下显示面板122中的栅极线,并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栅极驱动器可以以集成电路(“IC”)的形式设置在下显示面板122上。也就是说,栅极驱动器可与TFT阵列共同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栅极驱动器可具有与芯片膜封装件126基本相同的形状。
源极PCB 128设置有处理输入至栅极驱动器的栅极驱动信号和输入至芯片膜封装件126的数据驱动信号的各种驱动部件。也就是说,源极PCB 128连接至液晶面板123并提供图像信息。为了将LCD模块100的厚度减到最小,可将源极PCB 128设置在与液晶面板123相同的平面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由于源极PCB 128通过由柔性膜组成的芯片膜封装件126连接至液晶面板123,所以源极PCB128可沿着液晶面板123的一侧弯曲,并可安装至液晶面板123的后表面。
例如,背光组件190包括模框130、光学片140、导光板150、反射片160、以及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和170b。
导光板150将从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和170b发射的光引导至液晶面板123。导光板150可包括导槽152,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所述导槽。导光板150可由包含塑料的透明材料制成,以便有效地引导光。导光板150可由丙烯酸树脂形成,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当在导光板150的一个侧表面上入射的光以大于阈值角度的角度到达导光板15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时,光从导光板150的表面镜面反射,而不会发射至导光板150的外侧,并通过导光板150均匀传播。导光板150的顶表面与导光板150的出射面相应,并且导光板150的底表面与面向反射片160的表面相应。导光板150的侧表面将导光板15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连接。导光板150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面向第一光源组件170a的发光部,而导光板150的侧表面中的第二侧面向第二光源组件170b的发光部。
散射图案(未示出)形成于或布置于导光板1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从而通过导光板150传播的光可发射至液晶面板123。优选地,散射图案设置在导光板150的下表面上。也就是说,通过导光板150传播的光从散射图案反射,并通过导光板150的上表面发射至导光板150的外部。为了使从导光板150的整个表面发射的光的亮度保持均匀,设置在导光板150的一个表面上的散射图案的大小和密度可根据离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和170b的距离而改变。例如,当离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和170b的距离增加时,散射图案的大小或密度可增加,以使从导光板150的整个表面发射的光的亮度保持均匀。可利用丝网印刷技术通过印刷油墨来形成散射图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在导光板150上形成微小的凹槽或突起,以形成具有与如上所述的效果基本相同的效果的散射图案。
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和170b布置在导光板150的相对侧。为了在这种布置结构中将均匀的光发射至显示屏,优选地,导光板150以具有基本均匀厚度的平板型式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但是,导光板150可具有各种形状。
光学片140设置在导光板150的上表面上,以扩散和聚集从导光板150发射的光。例如,光学片140包括扩散片、棱镜片和保护片。设置在导光板150和棱镜片之间的扩散片使得从导光板150入射的光扩散,以防止光被部分地聚焦。棱镜片可包括以预定图案布置于其上表面中的三棱镜,并且通常包括两个被布置为使得棱镜图案彼此相交的片。棱镜片在垂直于液晶面板123的方向上聚焦由扩散片扩散的光。因此,大多数通过棱镜片的光在竖直方向上传播,并且在保护片上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设置在棱镜片上的保护片不仅保护棱镜片的表面,也扩散光以获得均匀的光分布。光学片140可包括分别与导光板150的导槽152对准的导槽142,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光学片14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可根据LCD模块100的规格进行改变。
反射片160设置在导光板150的下方,并向上反射从导光板150的下表面发射的光。反射片160将未从设置在导光板150的出射面上的光学片140的扩散片反射的光反射至导光板150的出射面,从而减少入射到液晶面板123上的光的损耗,并改进从导光板150的出射面发射的光的均匀度。例如,反射片160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并且反射片160的一个表面可涂敷有扩散层,该扩散层例如包括二氧化钛。当二氧化钛被干燥时,二氧化钛形成类似霜层的白色层。这样,均匀地扩散光并获得预定的光反射效果是可能的。
模框130是矩形框架,并设置在光学片140的上边缘。多个钩子132形成于模框130的外表面上。用户孔30形成于模框130的角部,当装配显示装置组时将螺栓插入用户孔30中。
第一光源组件170a和第二光源组件170b将光发射至导光板150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具体地,第一光源组件170a包括第一盖子172a、设置在第一盖子172a上并具有布置于其上的电路图案的第一柔性PCB 176a、以及多个连接至第一柔性PCB 176a的点光源元件178。类似地,第二光源组件170b包括第二盖子172b、设置在第二盖子172b上并具有布置于其上的电路图案的第二柔性PCB 176b、以及多个连接至第二柔性PCB 176b的点光源元件178。第一光源组件170a的点光源元件178设置在导光板150的第一侧,而第二光源组件170b的点光源元件178设置在导光板150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
点光源元件178包括发光元件。例如,可使用发光二极管(“LED”)、辉光灯或白卤素灯作为点光源元件178。优选地,使用具有高色泽复现性和低能耗的LED。点光源元件178包括框架(未示出)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芯片。从发光芯片发射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光成分彼此混合,以形成白光。在本实施例中,点光源元件178设置在第一光源组件170a和第二光源组件170b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使用沿着第一盖子172a的侧壁和第二盖子172b的侧壁延伸的线光源。
点光源元件178连接至第一柔性PCB 176a的一端,而第一柔性PCB 176a的另一端穿过形成于第一盖子172a中的开口173延伸至第一盖子172a的后表面,进而连接至变换器PCB 180。类似地,点光源元件178连接至第二柔性PCB 176b的一端,而第二柔性PCB176b的另一端穿过形成于第二盖子172b中的开口173延伸至第二盖子172b的后表面,进而连接至变换器PCB 180。为了将LCD模块100的厚度减到最小,将变换器PCB 180布置成靠近源极PCB128,并且可将变换器PCB 180设置在与液晶面板123相同的平面上,与源极PCB 128类似。
第一盖子172a和第二盖子172b接合至模框130,以在其中容纳光学片140、导光板150和反射片160。反射片160的一部分可暴露至外部,而不被第一盖子172a和第二盖子172b覆盖。用于与模框130的钩子132接合的钩接合孔174可形成于第一盖子172a和第二盖子172b的侧壁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钩接合孔可形成于模框130中,并且钩子132可形成于第一盖子172a和第二盖子172b上。在替代的示意性实施例中,模框130可通过各种方法(例如,使用螺钉)接合至第一盖子172a和第二盖子172b。
液晶面板123设置在模框130上,并且固定膜110粘附于液晶面板123和模框130之间的边界以将液晶面板123固定至模框130。当固定膜110粘附于模框130时,可露出形成于模框130角部的用户孔30。固定膜110可沿着液晶面板123和模框130之间的边界与模框130整体形成,或者,固定膜可分成多个部件,并且所述部件可彼此重叠。固定膜110不仅将液晶面板123固定至模框130,而且防止光从它们之间的边界泄漏。另外,固定膜110可防止液晶面板123由于周围的电磁波而产生噪音。例如,可采用例如黑胶带或由铝(Al)或铜(Cu)制成的导电带作为固定膜110。
接下来,将参照图4A、图4B以及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第一光源组件170a和第二光源组件170b。为了描述清楚,仅描述第一光源组件170a,但是,第二光源组件170b可具有与第一光源组件170a基本相同的结构。图4A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第一光源组件的透视图,而图4B是示出了沿着图4A的线IVB-IVB剖开的示意性第一光源组件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后部透视图。
如图4A、图4B和图5所示,第一光源组件170a的第一盖子172a包括覆盖LCD模块100的一部分后表面的基本为矩形的板270以及沿着板270的边缘形成的第一至第三侧壁272、274和276。第一侧壁272和第二侧壁274布置成彼此面对,并具有形成于其中的钩接合孔174。第三侧壁276设置在第一侧壁272和第二侧壁274之间,并且点光源元件178设置在第三侧壁276的内表面上。第一柔性PCB 176a沿着板270的一部分并沿着第三侧壁276设置在第一盖子172a的内部,并且形成于第一柔性PCB 176a上的点光源元件178沿着第三侧壁276布置成一条线。
在板270中,在中央部270a和边缘部270b之间的边界处形成有阶梯部10。板270的中央部270a从阶梯部10伸出,以便比边缘部更靠近液晶面板123。阶梯部10中形成有第一柔性PCB 176a所穿过的开口173。因此,第一柔性PCB 176a的一端布置在离第一盖子172中的液晶面板123更远的边缘部270b处,而第一柔性PCB176a的另一端穿过开口173并通过沿着板270的中央部270a的后表面延伸而延伸至变换器PCB 180。这样,将LCD模块100的总厚度由于第一柔性PCB 176a的厚度而产生的增加减到最小是可能的。
第一侧壁272和第二侧壁274设置在模框130的外部,并通过与钩接合孔174接合的钩子132接合至模框130。第三侧壁276设置在模框130的内部,并且点光源元件178将光发射至导光板150的侧表面中的第一侧。第一盖子172a驱散从点光源元件178产生的热量,并可由金属材料形成,诸如铝(Al),铜(Cu)或铁(Fe)。可根据从点光源元件178产生的热量的量来调节板270的面积。
模框130的固定销(见图7中的附图标号131)所插入的插入孔179形成于板270的靠近第一侧壁272和第二侧壁274的部分中。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图9详细描述模框130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LCD模块100之间的接合关系。图6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模框的后视图。图7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后部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剖开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局部剖开透视图。
参照图6至图9,模框130包括矩形框形状的侧部133以及从侧部133向内伸出的第一支撑部134和第二支撑部135。液晶面板123安装至第一支撑部134的一个表面,而光学片140和导光板150顺序地安装至其另一表面。第二支撑部135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34的另一表面上,并调节光学片140和导光板150的布置。第二支撑部135的厚度可与光学片140和导光板150的厚度之和基本相等。从第二支撑部135向内伸出的引导伸出部136调节光学片140和导光板150的运动。具体地,模框130的引导伸出部136插入到形成于光学片140边缘的导槽142(图1)和形成于导光板150边缘的导槽152(图1)中。
反射片160安装在第二支撑部135上,并且固定销131形成于第二支撑部135上,以调节反射片160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销131形成于第二支撑部135的引导伸出部136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固定销131可形成于第二支撑部135的任意位置上。固定销131插入到反射片160的插入孔162以及盖子172a和172b的插入孔179中。从模框130向下伸出的附加固定销20形成于第一支撑部134或第二支撑部135上。附加固定销20从上侧挤压反射片160,以将反射片固定至第一盖子172a或第二盖子172b。
固定伸出部137形成于靠近模框130的角部处,以便从第二支撑部135基本平行于侧部133的一侧而伸出。在固定伸出部137和侧部133之间设置有U形的插入空间,并且盖子172a、172b的第三侧壁276插入该插入空间中。具体地,第三侧壁276的未被光源元件178覆盖的边缘部可插入侧部133与固定伸出部137之间的插入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170b接合至模框130,以容纳光学片140、导光板150和反射片160。第一和第二盖子172a、172b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2、274通过模框130外部的钩子132接合至模框130,并且第一和第二盖子172a、172b的第三侧壁276插入并固定至形成于模框130中的位于固定伸出部137与侧部133之间的槽。因此,确保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170b与模框130之间的充分接合是可能的。
如图9所示,当将第二光源组件170b插入模框130中时,导光板150布置在设置于第二盖子172b上的点光源元件178的前表面上,并且点光源元件178的上表面覆盖有模框130的第一支撑部134,或与其重叠。当模框130由反射材料构成时或当模框130的表面涂敷有反射材料时,形成于点光源元件178上表面上的第一支撑部134聚集光。
当将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170b插入模框130中时,第一和第二盖子172a、172b的板270不会从模框130的最下部伸出至外部。因此,将LCD模块100的总厚度减到最小是可能的。
按照以下步骤装配LCD模块100。
首先,将光学片140、导光板150和反射片160顺序地布置在模框130的第一支撑部134的后表面上,模框130的后表面面向上,并且第一和第二光源组件170a、170b覆盖这些部件以装配背光组件190。然后,翻转模框130,将液晶面板123布置在模框130的前表面上和光学片140上。然后,将固定膜110粘附至液晶面板123和模框130之间的边界。根据本发明的本示意性实施例的LCD模块,装配过程简单,并且自动进行装配是可能的。
接下来,将参照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后透视图。为了便于描述,与根据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并且将仅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如图10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200中,仅有光源组件170a设置在LCD模块200的上部。在此情况中,可使用平板型导光板(诸如导光板150),或者可使用楔型导光板,其中,楔型导光板的靠近光源组件170a的部分的厚度比楔型导光板的相对部分的厚度更大。
接下来,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LCD模块的后部透视图。为了便于描述,与根据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因此,将省略相同或基本相似的元件的详细描述,而将仅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如图11所示,在根据本示意性实施例的LCD模块210中,仅有光源组件170b设置在LCD模块210的下部。在此情况中,可使用平板型导光板(诸如导光板150),或者可使用楔型导光板,其中,楔型导光板的靠近光源组件170a的部分的厚度比楔型导光板的相对部分的厚度更大。
接下来,将参照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意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组。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性显示装置组的分解透视图。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所示的示意性LCD模块,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替代地使用图10和图11所示的LCD模块。
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意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组300包括LCD模块100、围绕LCD模块100的边缘的组框架322、接合至LCD模块100和组框架322的前表面的前罩310、接合至LCD模块100和组框架322的后表面的后罩320、以及设置在后罩320的后表面上并支撑整个结构的支撑件330。
组框架322的厚度基本等于或大于LCD模块100的厚度,并且在前罩310中形成有窗口,通过该窗口露出LCD模块100的有效显示区域。将图像信号供应至源极PCB 128的主板可形成于支撑件330的内部。
在示意性实施例中,可通过如下步骤装配显示装置组300。
首先,将LCD模块100插入组框架322中,并且通过双面胶带或粘合剂将前罩310粘附于LCD模块100和组框架322的前表面。然后,通过例如螺钉将后罩320接合至LCD模块100和组框架322的后表面。
虽然已参照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

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装置组、及装配该模块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装置组、及装配该模块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装置组、及装配该模块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装置组、及装配该模块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模块、显示装置组、及装配该模块的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液晶显示(“LCD”)模块,包括液晶面板、设置在液晶面板下并支撑液晶面板的模框、设置在模框下的导光板、以及接合至模框外侧以在其中容纳导光板的光源组件,该光源组件部分地插入模框中并对导光板提供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