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用弹力差动推拉移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一种锁用弹力差动推拉移动机构,是应用于锁类及相关产品的推拉移动机构。
背景技术
弹力差动推拉移动机构,是以电机的转动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使弹簧形变,产生差动力来实现推拉移动的一种装置。它是门锁及类似产品智能化控制的执行部件,可以控制门锁的工作状态,也可作为电动锁舌直接改变锁具的常开/待上锁/上锁防撬状态。目前锁具产品的推拉移动机构,除以机械为动力的普通锁具外,智能门锁部分是以电磁铁为动力,实现滑块推/拉的单向动作;还有一部分是以电机为动力的推拉移动机构,是电机轴直接转动螺杆带动簧叉,再由簧叉推拉滑块在水平方向移动。这些以传统方式驱动的机构其动作力小,不能用于或者不适合滑块沿垂直方向移动的场合;另外,目前微型门锁尚无法实现锁舌由待上锁或上锁状态在关门时便自动转换到上锁防撬状态,从而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存在安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动作可靠性好的锁用弹力差动推拉移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锁用弹力差动推拉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电机和可在底座上滑动的锁舌,以及通过两个传动轴固定片固定在底座上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电机之间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传动,传动轴上套装有蜗杆及弹簧弹力差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弹力差动装置由束子和两个弹簧组构成。两个弹簧是扭力弹簧,两弹簧的短臂分别从蜗杆地上侧和下侧贴紧蜗杆槽、长臂分别插入锁舌侧面的上下两个并列的孔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底座上设有防撬保护装置,包括卡位片转轴、套装在转轴上的大小两个弹簧和卡位片,大弹簧的一端顶在扭力弹簧的短臂上,另外一端卡在卡位片上;小弹的簧一端顶在靠近齿轮组的传动轴固定片上,另一端卡在卡位片上,使得卡位片贴紧锁舌并顶住锁舌凸台。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动作可靠性好,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强;2.可将门锁设置成通道门(常开状态);3.待上锁(或上锁)与上锁防撬状态,可实现自动识别及自动转换;4.如因执手不到位,首次开门失败,只要让执手复位,再次操作即可正常开锁;5.动作力量大,可作为电动锁直接改变锁具的开/关状态;6.开门后,电机可以自动将锁舌推至待上锁状态,此时只要将门锁关到位,门锁就可以从待上锁状态转换到上锁防撬状态;7.误动作率极低;8.锁具具有防撬功能,安全性能好;9.安装位置不限,可沿垂直或水平的任意方向安装/移动;10.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门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舌被电机推出待上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锁防撬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拉移动结构,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电机4和可在底座1上滑动的锁舌9,锁舌9上有定位导向槽15,嵌在限位凸台16上,使锁舌能沿它作前后移动。传动轴8通过两个传动轴固定片2和7固定在底座1上,传动轴8与电机4之间通过减速齿轮组5连接传动,传动轴8上套装有蜗杆6和弹簧弹力差动装置。弹簧弹力差动装置由弹簧10、弹簧11和束子14组成;弹簧10和弹簧11是两个扭力弹簧,与束子14按如图5所示安装在弹簧定位柱12上,使弹簧10和弹簧11的短臂分别从蜗杆的上侧和下侧贴紧蜗杆槽、长臂分别插入锁舌侧面的上下两个并列的孔内。通过束子14可以使弹簧10和弹簧11的短臂限制在蜗杆6的槽中,从而有效地把蜗杆6上的转动力转变到扭力弹簧10和扭力弹簧11上,使得弹簧10和弹簧11的短臂可以沿蜗杆6作前后移动。底板1上有由卡位片转轴19、套装在转轴上的大弹簧17和小弹簧20以及卡位片18组成的防撬保护装置,弹簧17的一端顶在扭力弹簧11的短臂上,另外一端卡在卡位片18上,弹簧20的一端顶在传动轴固定片2上,另一端卡在卡位片18上,使得卡位片18贴紧锁舌9顶住锁舌凸台21。当电机4带动传动轴8转动时,扭力弹簧10和11的短臂的移动会使其短臂与长臂的角度增加从而蓄能,由于扭力弹簧的短臂转动压到防撬装置的大弹簧17时,使得卡位片18转动,离开锁舌9释放锁舌凸台21,当角度变大后带动长臂移动,通过长臂带动锁舌9沿锁舌限位凸台16在底板1上作前后移动,进而实现开关门动作。此结构整体上覆有上盖板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附图2、图3、图4所示:
a.开锁状态:如图2中所示,扭力弹簧短臂因为电机转动带动蜗杆转动使得短臂向左移动,压住大弹簧并带动其转动,使得卡位片转动,释放锁舌;长臂与短臂角度增加,弹簧蓄能并释放能量,从而带动长臂移动缩小角度使得锁舌左移,实现开锁动作;
b.锁舌被电机推出待上锁或上锁状态:如图3中所示,扭力弹簧短臂因为电机转动带动蜗杆转动使得短臂向右移动,释放大弹簧并让其转动,使得卡位片转动,压紧锁舌;长臂与短臂角度增加,弹簧蓄能并释放能量,从而带动长臂移动,缩小角度使得锁舌右移,当卡位片压住锁舌的时候,锁舌还没有完全打开,此时会挡住锁舌凸台,使得锁舌不能完全释放出来,完成门锁的上锁或待上锁状态;
c.上锁防撬状态:如图4中所示,当有关门动作(碰到锁舌挡板或门框)时,由于外力使得锁舌后退,拉动扭力弹簧的长臂产生形变,而短臂由于束子即蜗杆的作用不能后退,所以能产生较大的弹力。当阻力减小后(冲过锁舌挡板或门框),扭力弹簧释放能量,锁舌冲过卡位片,从而实现门锁上锁防撬动作。此时门锁被锁定在关门状态,卡位片卡住凸台,使锁舌不能后退,具有防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