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厨房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筑物,特别是一种住宅建筑物的厨房。
(二)背景技术
吃饭离不开厨房,厨房是住宅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单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每个家庭都要消耗大量时间进行烹饪食物、准备餐料、收拾家务、就餐聊天,这个区域成为家庭最繁忙、最拥挤的区域。通常,该区域在烹饪期间是油烟弥漫,虽然有排油烟机,也不能避免油烟被吸入人体的肺中或散落在家具上。使整个区域成为污染区,而就餐区往往与客厅相通,厨房油烟和就餐区的食物残渣又有了被带往客厅的机会。洁污不分,使人们每天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清洁。因此,现代人对厨房的改进愿望越来越强烈,而厨房的改进不仅是厨房家具的改进,还需要对厨房本身的建筑结构进行改进。现有住宅建筑物的厨房多为封闭式,厨房内综合了烹饪、备餐、家务等多种功能,并且与餐厅截然分开,使备餐与用餐的家庭成员缺少交流。在现有封闭式厨房中,油烟对橱柜家具、厨房电器、墙壁等的污染成为家务劳动中较重的负担。也有用户为减轻负担,将电器置于厨房外其他生活空间中,使得厨房功能不完整,功能流线不连续,造成使用的不便。
现有一些厨房采用开敞式,特点是烹饪、备餐、家务等功能向餐厅开放。开敞式厨房的油烟对其他生活空间造成的污染始终无法彻底避免。
另外还有一些户型设计中将厨房分为两个空间——西式厨房和中式厨房。由于主要设备位置分布不合理,使烹饪、备餐、家务的进行路线杂乱无章、交叉干扰,在增加厨房面积的同时却没有方便生活,反而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厨房,解决现有厨房结构不合理、洁污不分区、油烟对其它区域污染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厨房分区不合理、主要设备位置分布不合理、各路线交叉干扰地问题;还解决备餐区与就餐区相隔离、不便备餐和用餐的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这种复合式厨房,包括外围墙体、门、窗、上下楼板和使用空间,使用空间内的烹饪区设置有炉灶和操作台面,备餐区设置有备餐区水池,家务区设置有冰箱,其特征在于:使用空间分为烹饪区、家务区、备餐区和就餐区四个功能区,其中烹饪区、家务区为污染区,备餐区与就餐区为洁净区,在烹饪区与家务区、备餐区和就餐区之间以及烹饪区、家务区与备餐区、就餐区之间由分隔墙和门从上到下隔开,备餐区与就餐区之间无明显分隔。
上述分隔墙混凝土分隔墙、砖混分隔墙、隔墙板分隔墙、玻璃分隔墙或设有窗的分隔墙。
上述家务区与阳台连通。
上述烹饪区内的操作台面呈L形设置,操作台上设有炉灶和烹饪区水池。
上述操作台面的宽度为550-600mm。
上述烹饪区水池、冰箱与炉灶的操作点连线呈三角形。
上述烹饪区水池、冰箱与炉灶的操作点连线之和控制在3.6-6.6m之间。
上述备餐区设置有备餐台,备餐台上设置有备餐区水池。
上述备餐台面的宽度为650-7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复合式厨房根据人体功效学原理设计,分为烹饪区、备餐区、就餐区、家务区,其中烹饪区、家务区为污染区,备餐区与就餐区为洁净区。复合式厨房洁污分区,可满足厨房个性化需求,解决厨房污染的问题。它将中厨、西厨、家务阳台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可实现厨房的功能需要:
1、复合式厨房的建筑物结构是在烹饪区与其它区域之间用分隔墙体和门窗形成分隔,使使烹饪区与其它功能区域分离,烹饪区、家务区等污染区域与备餐区、就餐区用分隔墙体和门窗分隔开,烹饪区与家务区、备餐就餐区之间均可以通过门直接联系,这样,使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洁、污分区。
2、烹饪区与其它功能区域的分离,隔绝了烹饪区的油烟对其它空间的污染,并且由于烹饪区面积减小,也降低了烹饪区自身污染程度。
3、将备餐区与就餐区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就餐空间的面积,使得就餐环境更加舒适,宽敞。备餐区与就餐区之间无明显分隔,形成一个整体空间,增加了就餐面积,促进了家庭成员在备餐、用餐期间的联系,增加了情感交流。
4、烹饪区的操作台面呈L形设置,橱柜操作台面宽度为550-600mm,可以合理安排洗、切、炒,操作点连线连续、方便,功能布局紧凑合理,也避免了操作点连线短则局促、长则疲劳的弊病。
5、充分应用人体功效学原理设计,将烹饪区水池、冰箱与炉灶的操作点连线呈三角形,操作点连线之和控制在3.6-6.6m之间,增加了操作的舒适性。
6、家务空间结合阳台设置,合理安排了家务空间,提高了家务劳动的效率。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立面示意图。
图3是烹饪区水池、冰箱与炉灶的操作点连线呈三角形分布的流程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操作点连线呈三角形分布的示意图。
图5是就餐区和备餐区使用状态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6是就餐区和备餐区使用状态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7是就餐区和备餐区使用状态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平面示意图。
1-烹饪区、2-家务区、3-备餐区、4-就餐区、5-分隔墙、6-门、7-窗、8-阳台、9-烹饪区水池、10-冰箱、11-炉灶、12-操作台、13-备餐台、14-备餐区水池、15-外围墙体、16-卫生间、17-工人房。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2:该复合式厨房是由门、窗、外围墙体、楼板组成的建筑单元,包括烹饪区1、家务区2、备餐区3、就餐区4四个区域。其建筑物的结构为烹饪区与其它功能区域分离,烹饪区与家务区、备餐区、就餐区之间由T字形分隔墙5和门6分隔,分隔墙5可选用混凝土分隔墙、砖混分隔墙、隔墙板分隔墙、玻璃分隔墙或各种现有隔墙,在外围墙体和分隔墙上当然均可以安置窗7,将污染区和洁净区之间形成隔离。烹饪区与家务区、备餐区、就餐区之间均可以通过单扇门、双扇门或推拉门直接联系。家务区2可以结合阳台8设置。
参见图3,为了使食品贮存、冷藏、配餐、蔬菜清洗、烹饪、备餐、进餐、餐具清洗的功能流线更加合理、顺畅、并尽量减少交叉干扰,将烹饪区水池、冰箱与炉灶呈三角形分布。
参见图4,将上述人体功效学原理应用于厨房中,使烹饪区水池9至冰箱10的操作点连线距离A设计为1800mm,冰箱10至炉灶11的操作点连线距离C设计为1000mm,炉灶11至烹饪区水池9的操作点连线距离B设计为800mm,烹饪区水池、冰箱与炉灶的操作点连线呈三角形,A、B、C的直线距离之和控制在3.6-6.6m之间。
参见图5、6、7,备餐区3与就餐区4之间无明显分隔,形成一个整体空间,家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布局,增加了就餐空间。如实施例1、2、3所示。
实施例二参见图8,烹饪区1由外围墙体15、窗7和L形分隔墙5、两扇门6围合起来,避免烹饪区的油烟污染向家务区2、备餐区3、就餐区4扩散,该实施例无阳台设置。就餐区与卫生间16一墙之隔。烹饪区内的操作台12呈L形设置,操作台上设有炉灶11和烹饪区水池9,操作台面的宽度为550-600mm,使洗、切、炒合理安排,操作方便。备餐区设置有备餐台13,备餐台上设置有备餐区水池14,备餐台台面宽度可以加大为650-700mm。
实施例三参见图9,在空间限制的情况下,烹饪区1由外围墙体15、窗7和T形分隔墙5、两扇门6围合起来,家务区2与就餐区4之间也可以通过间接方式联系。家务区2另一侧与工人房17一墙之隔,并有门连通。备餐区3与就餐区4之间无明显分隔。
实施例四参见图10,在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该复合式厨房的烹饪区1、家务区2、备餐区3、就餐区4四个区域也可以采用一字形布局。烹饪区1由外围墙体15和L形分隔墙5、两扇门6围合。备餐区3与就餐区4之间无明显分隔。
实施例五参见图11,在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该复合式厨房的家务区2与就餐区4之间也可通过间接方式联系,即家务区可以经旁边的卫生间16进入就餐区。烹饪区1由外围墙体15和T形分隔墙5、两扇门6围合。备餐区3与就餐区4之间无明显分隔。家务区2与备餐区3、就餐区4之间的分隔墙采用玻璃分隔墙或带玻璃窗7的分隔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