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961899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40253.3

申请日:

2004.04.30

公开号:

CN2700567Y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21F 13/00申请日:20040430授权公告日:20050518终止日期:20110430|||授权

IPC分类号:

E21F13/00; B65G65/00

主分类号:

E21F13/00; B65G65/00

申请人: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贾民; 曹宏伟; 张体刚; 张立

地址:

273500山东省邹城市鳧山路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综采工作面顺槽桥式转载机用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由缓冲轴组件和侧护板组件构成。缓冲轴组件由缓冲轴(4)、缓冲链(6)构成,缓冲轴(4)横在卸煤煤流前方、两端安装在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2)的导槽(5)内、并可沿导槽(5)滑动。缓冲链(6)为一排圆环链,连在缓冲轴(4)下方,挡在煤流的前方。两件固定侧护板(2)分别固联在转载机机头两侧的挡煤板上。两固定侧护板(2)上的导槽沿运煤方向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向上。能减缓落煤速度、减少落煤对胶带的冲击,落煤不飞溅,能为煤流进行导向,使煤流落到胶带中间位置,提高卸煤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轴组件和侧护板组 件;缓冲轴组件包括缓冲轴(4)、缓冲链(6),缓冲轴(4)横在卸煤煤流前方、 两端安装在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2)的导槽(5)内、可沿导槽(5)滑动;缓 冲链(6)为一排圆环链,连接在缓冲轴(4)下方、垂下,挡在卸煤煤流的前方; 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2)为左右对称的两件、分别固定联接在转载机机头 两侧的挡煤板上;两固定侧护板(2)上的导槽沿运煤方向倾斜向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 定侧护板(2)导槽(5)的倾角为5°~30°,导槽(5)为开口槽,开口端有挡板 (9),挡板(9)由螺栓紧固于固定侧护板(2)上;固定侧护板(2)的顶面与固定 工字钢(1)固联,固定工字钢(1)伸出端由螺栓紧固于转载机机头挡煤板上; 固定侧护板(2)端面的联接板(8)由螺栓紧固于转载机机头挡煤板的端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 定侧护板(2)的下部联接有调节侧护板(3)。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 槽(5)的倾角为10°~25°。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缓 冲轴(4)横断面为圆形,在缓冲轴(4)上固连有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下端固连 一排链环,缓冲链(6)通过开口环与连接板上的各链环联接。

说明书


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采工作面顺槽桥式刮板转载机,特别是一种顺槽桥式刮板转载机上用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煤矿大多数高产综采工作面的煤炭运输,由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输到敷设在运输顺槽内的桥式刮板转载机上,再由转载机转运到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上运出工作面。从转载机机头至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胶带之间的落煤高度为1.2m,煤炭由转载机落到胶带上形成很大冲击,直接影响胶带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周期;同时落煤时煤炭的抛洒,对煤炭的运输、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承载段的维护也造成一定影响。在煤炭运输的各转载点中,转载机与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搭接处是存在问题最多、解决难度最大的地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顺槽桥式转载机卸煤时冲击胶带、抛洒煤炭比较严重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能减缓落煤速度、减少落煤对胶带的冲击,并为煤流进行导向、使煤流落到胶带中间位置、提高落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由缓冲轴组件和侧护板组件组成。缓冲轴组件由缓冲轴、缓冲链等组成。缓冲轴横在卸煤煤流前方、两端安装在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的导槽内、可沿导槽滑动。缓冲链为一排圆环链,连接在缓冲轴的下方、垂下,挡在卸煤煤流地前方。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为左右对称的两件、分别固定联接在转载机机头两侧的挡煤板上;两固定侧护板上的导槽沿运煤方向倾斜向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的固定侧护板的导槽的倾角可选择5°~30°,优选值为10°~25°;导槽为开口槽,开口端有挡板,挡板由螺栓紧固于固定侧护板上。固定侧护板的顶面与固定工字钢固联,固定工字钢的伸出端由螺栓紧固于转载机机头挡煤板上。固定侧护板端面的联接板由螺栓紧固于转载机机头挡煤板的端面上。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的下部还可以联接有调节侧护板。缓冲轴组件的缓冲轴为圆形横断面,在缓冲轴上固连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下端固连一排链环,缓冲链通过开口环与连接板上的各链环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由侧护板组件和缓冲轴组件为落煤进行导向,保证煤炭落到胶带的中间位置,提高落煤效果。缓冲链减缓落煤速度,减少落煤对胶带的冲击,确保落煤不飞溅。

    ②安装在导槽内的缓冲轴可以缓解煤流的冲击力,减少对缓冲轴的破坏作用。

    ③侧护板由固定侧护板和调节侧护板两部分构成,可根据转载机机头与皮带机承载段的搭接情况,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调节侧护板来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2是侧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3是侧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是转载机卸煤缓冲轴组件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5是转载机卸煤缓冲轴组件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中:1-固定工字钢、2-固定侧护板、3-调节侧护板、4-缓冲轴、5-导槽、6-缓冲链、7-固定螺栓、8-联接板、9-挡板、10-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3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主要由侧护板组件和缓冲轴组件组成。侧护板组件为左右对称的两组组件、分别固定联接在转载机机头两侧的挡煤板上,每一组组件由固定工字钢(1)、固定侧护板(2)、调节侧护板(3)、固定螺栓(7)、联接板(8)、挡板(9)构成。缓冲轴组件主要由缓冲轴(4)、缓冲链(6)构成;缓冲轴(4)横在卸煤煤流前方、两端安装在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2)的导槽(5)内,其下方连接有垂下的缓冲链(6),挡在卸煤煤流的前方。两固定侧护板(2)上的导槽(5)沿运煤方向倾斜向上,在煤流冲击下,导槽(5)内的缓冲轴(4)可沿导槽(5)向上滑动,无煤流冲击时,缓冲轴(4)沿导槽(5)下滑复位。导槽(5)的倾角可以采用5°~30°,优选角度范围为10°~25°。导槽(5)为开口槽,开口端有挡板(9),挡板(9)由螺栓紧固于固定侧护板(2)上。

    固定侧护板(2)的顶面焊接有固定工字钢(1),固定工字钢(1)长度大于固定侧护板(2),其伸出端通过三条固定螺栓(7)紧固于转载机机头挡煤板上;固定侧护板(2)端面的联接板(8)通过三条固定螺栓(7)紧固于转载机机头挡煤板的端面上。

    调节侧护板(3)连接于固定侧护板(2)的下方,可根据转载机机头与可伸缩带式输送机(10)承载段的搭接情况,更换长度不同的侧护板。

    在图4、5中示出缓冲轴组件,由缓冲轴(4)、连接板、缓冲链(6)、开口环构成。缓冲轴(4)是采用圆钢做轴,在轴上加焊一条钢板作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下端焊接一排链环,用开口环使缓冲链(6)的各条圆环链与连接板上的各链环联接。

    工作原理:

    缓冲轴(4)及其缓冲链(6),挡在卸煤煤流的前方,与侧护板组件在转载机机头位置形成半封闭的空间,延长了转载机对落煤的疏导,既能使煤流落到胶带的中间位置,又能减缓落煤速度、减少落煤对胶带的冲击。

    在固定侧护板上设置了缓冲轴的导槽,当缓冲轴组件受到突然增大的冲击力时,可使缓冲轴沿导槽向斜上方移动,缓解突然增大的冲击力对缓冲轴的破坏作用,并且,靠缓冲轴组件的自重,沿导槽下滑到适宜位置,自行调节。用缓冲轴组件代替缓冲齿,由被动承受煤流冲击变为主动面对,减缓落煤速度。

    将原转载机机头设置的折页挡板,改为固定侧护板(2)和调节侧护板(3)组成侧护板,可根据转载机机头与皮带机承载段的搭接情况更换长度不同的侧护板,以适应底板的起伏变化。

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综采工作面顺槽桥式转载机用的转载机卸煤缓冲装置,由缓冲轴组件和侧护板组件构成。缓冲轴组件由缓冲轴(4)、缓冲链(6)构成,缓冲轴(4)横在卸煤煤流前方、两端安装在侧护板组件的固定侧护板(2)的导槽(5)内、并可沿导槽(5)滑动。缓冲链(6)为一排圆环链,连在缓冲轴(4)下方,挡在煤流的前方。两件固定侧护板(2)分别固联在转载机机头两侧的挡煤板上。两固定侧护板(2)上的导槽沿运煤方向以一定的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