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5860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1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9011.7

申请日:

2004.01.20

公开号:

CN1648126A

公开日:

2005.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71/04; A61K31/437; A61P35/00; A61P31/16; A61P31/12; A61P31/04; //(C07D471/04,221∶00,209∶00)

主分类号:

C07D471/04; A61K31/437; A61P35/00; A61P31/16; A61P31/12; A61P31/04; //

申请人:

北京大学;

发明人:

蔡少青; 王如峰; 杨秀伟

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药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式为(I)的新化合物,它是从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宽瓣金莲花(T.asiaticus L.)、矮金莲花(T.farreri Stapf)、短瓣金莲花(T.ledebouri Reichb)或长瓣金莲花(T.macropetalus Fr.Schmidt)的干燥花中分离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本发明还提供了结构式为(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药中的用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化合物,具有下列结构式(I): 其中,R 1 和R 2 分别为H、OH、卤原子、烷基、烷氧基,R 1 和R 2 不同时为H或 甲氧基;或者R 1 和R 2 共同形成-O-CH 2 -O-;R 3 和R 4 分别为H、OH、卤原子、 烷基、烷氧基,或者二者共同形成化学键;R 5 为H、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 及其C-10b位的R和S构型的异构体和药学上常用的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其中R 1 和R 2 为OH;R 3 和R 4 为H;R 5 为H。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化合物,其中C-10b为S构型。
4: 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将植物金莲花、宽瓣金莲花、矮金莲花、短瓣金莲花或长瓣金莲花的干燥花 的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浸膏;取浸膏加等量 蒸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回收各部分溶剂后得石油醚萃取 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聚酰胺柱色谱,用水进行洗脱;水洗脱 液合并后浓缩干燥得干膏,再经过硅胶柱色谱,用30∶1~3∶1体积比的氯仿- 甲醇洗脱得到本发明化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金莲花干 燥粗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时间分别为2h、2h和1h;提取液合并后减压 回收溶剂,得95%乙醇提取浸膏;取浸膏加等量蒸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和 乙酸乙酯萃取;回收各部分溶剂后得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 萃取物经聚酰胺柱色谱,用水进行洗脱;水洗脱液合并后浓缩干燥得干膏,再经 过硅胶柱色谱,用30∶1~3∶1体积比的洗脱和甲醇重结晶得到C-10b位S构型 的本发明化合物。
6: 权利要求1-3所述任何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抗菌药物的用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途,是在制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 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呼吸道常见致病菌药物的用途。
8: 权利要求1-3所述任何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抗病毒药物的用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途,是在制备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的用途。
10: 权利要求1-3所述任何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说明书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领域,具体来说是提供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中药金莲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明目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疮、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急性骨膜炎、急性淋巴管炎等。中药金莲花来源于金莲花属(Trollius)植物,该属植物约有3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寒温带。我国有15种,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南部、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及台湾等省。金莲花属中作为中药金莲花入药的植物有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宽瓣金莲花(T.asiaticus L.)、矮金莲花(T.farreri Stapf)、短瓣金莲花(T.ledebouri Reichb)和长瓣金莲花(T.macropetalus Fr.Schmidt)等。根据文献报道,金莲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苷、有机酸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牡荆素、荭草素、牡荆素-2″-O-吡喃木糖苷(vitexin-2″-O-xylopyranoside)、荭草素-″-O-吡喃木糖苷(orientin-2″-O-xylopyranoside)、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quercetin-3-O-neohesperidoside)、藜芦酸、藜芦酰胺、金莲酸(2,2-dimethyl-8-methoxy-6-chromancarboxylic acid)、原金莲酸(proglobeflowery acid)、千里光碱(senecionine)和全缘千里光碱(integerrimine)等。本发明人在对中药金莲花的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分离出下述新化合物,在现有文献中从未报道过,于是对其又进一步进行了药理实验,发现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以及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式(I)的新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药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新化合物,具有下列结构式(I):

    其中,R1和R2分别为H、OH、卤原子、烷基、烷氧基,R1和R2不同时为H或甲氧基;或者R1和R2共同形成-O-CH2-O-;R3和R4分别为H、OH、卤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者二者共同形成化学键;R5为H、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及其C-10b位的R和S构型的异构体和药学上常用的盐。

    优选R1和R2为OH,R3和R4为H,R5为H。

    最优选R1和R2为OH,R3和R4为H,R5为H;C-10b为S构型,命名为金莲花碱(trollisine)。它是一种无色块晶(甲醇),熔点:165~167℃,易溶于甲醇。

    该化合物是从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宽瓣金莲花(T.asiaticus L.)、矮金莲花(T.farreri Stapf)、短瓣金莲花(T.ledebouriReichb)或长瓣金莲花(T.macropetalus Fr.Schmidt)的干燥花中分离出来地。具体分离方法如下:将上述植物的干燥花的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醇提取浸膏;取浸膏加等量蒸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回收各部分溶剂后得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聚酰胺柱色谱,用水进行洗脱;水洗脱液合并后浓缩干燥得干膏,再经过硅胶柱色谱,用氯仿-甲醇(30∶1~3∶1)洗脱得到本发明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具体来说本发明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多种呼吸道常见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达到16~32mg/L,在天然产物中属于抗菌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而常用的抗菌药物小檗碱和硫酸氢黄连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分别为100mg/L和125mg/L;本发明化合物对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实施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化合物金莲花碱的制备

    金莲花干燥粗粉18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时间分别为2h、2h和1h。提取液合并后减压回收溶剂,得95%乙醇提取浸膏4.15kg。取浸膏3kg加等量蒸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回收各部分溶剂后得石油醚萃取物825g、乙酸乙酯萃取物432g。乙酸乙酯萃取物205g经聚酰胺柱色谱,用水进行洗脱。水洗脱液合并后浓缩干燥得干膏35g,再经过硅胶柱色谱,用氯仿-甲醇(30∶1~3∶1)洗脱和甲醇重结晶得到金莲花碱(120mg),一种无色块晶(甲醇),熔点:165~167℃。

    对上述分离的化合物金莲花碱的结构鉴定波谱数据见下表1。

    表1化合物的1H和13C NMR数据

    position    δH(J in Hz)          δC

    1           2.36(2H,m)            27.4

    2           2.25(1H,m),          31.4

                2.06(1H,m)

    3                                  172.3

    5           2.75(1H,m,),        36.7

                3.79(1H,m,)

    6           1.43(1H,m),          27.3

                2.40(1H,m)

    6a                                 123.8

    7           6.31(1H,s)            115.5

    8                                  144.1

    9                                  144.3

    10          6.31(1H,s)            111.8

    10a                                128.5

    10b         4.40(1H,t,J=8.0)    55.7

    8-OH        8.62(1H,br s)

    9-OH        8.62(1H,br s)

    从1H NMR,13C NMR和DEPT谱中,可推断该化合物含有4个亚甲基、3个次甲基和5的季碳。在1H NMR中δ6.31(1H,s,H-10)和6.32(1H,s,H-7)处的两个单峰质子信号提示该化合物结构中存在一个具有对位质子的四取代的苯环。解析该化合物的1H-1H COSY和HMQC谱可得出化合物中存在的两个片断。片断I由两个亚甲基[δH2.75(1H,m,H-5),3.79(1H,m,H-5),1.43(1H,m,H-6),2.40(1H,m,H-6);δC36.7(C-5),27.3(C-6)]组成。片断II由两个亚甲基[δH2.36(2H,m,H-1),2.25(1H,m,H-2),2.06(1H,m,H-2);δC27.4(C-1),31.4(C-2)]和一个次甲基[δH4.40(1H,t,J=8.0Hz,H-10b);δC55.7(C-10b)]组成。片断I与苯环的C-6a(δ123.8)相连,因为在HMBC谱中,H-6(δ2.40)和C-7(δ115.5),H-7[δ6.31(1H,s)]和C-6远程相关。片断II与苯环的C-10a(δ128.5)相连,因为在HMBC谱中,H-10(δ6.31)和C-10b(δ55.7)或H-10b和C-10(δ111.8)有远程相关。C-10b通过一个氮原子(N-4)与C-5相连,其证据为C-10b和C-5的低场化学位移以及在HMBC谱中H-5(δ3.79)和C-10b具有远程相关。C-2通过一个羰基碳[C-3(δ172.3)]与N-4相连,因为H-5(δ2.75和3.79)和H-1都与C-3有HMBC相关。位于苯环C-8(δ144.1)和C-9(δ144.3)位的取代基应该为羟基,这从C-8和C-9的低场化学位移可以证实。C-10b的立体构型可以通过与一个已知化合物的比旋光度进行比较来确定。这个已知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10bS)-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与化合物金莲花碱的区别在于其C-8和C-9位没有羟基取代。以上两个化合物的旋光方向相同,金莲花碱的比旋光度为[α]D20-197,而(10bS)-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为[α]D23-223.6°。由此可推定化合物金莲花碱的C-10b为S构型。因此化合物金莲花碱应鉴定为(10bS)-8,9-二羟基-1,5,6,10b-四氢-2H-吡咯并[2,1-a]异喹啉-3-酮[(10bS)8,9-dihydroxy-1,5,6,10b-tetrahydro-2H-pyrrolo[2,1-a]isoquinolin-3-one],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

    实验例1金莲花碱的抗菌活性实验

    阳性对照为氨苄西林。

    1)实验菌株及培养条件

    ①标准菌株

    大肠杆菌ATCC25922。

    ②临床菌株

    革兰氏阴性菌:肺炎克雷白菌(Klebsiella pneumonia)6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6株,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ius influenzae)7株。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8株,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6株。

    ③培养条件

    流感嗜血杆菌:M-H培养基加5%脱纤维羊血制成巧克力色平皿,37℃于5~10%CO2环境孵育24h。链球菌属:M-H培养基加5%脱纤维羊血,37℃于5~10%CO2环境孵育24h。其他菌种:常规培养基(蛋白胨1%,牛肉粉0.3%,NaCl 0.5%,琼脂粉1.2%),37℃孵育16~18h。细菌应用液浓度为5×105CFU/mL。

    2)实验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样品对各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该方法所测标准菌株ATCC25922对氨苄西林的MIC值为4mg/L。

    3)实验结果

    见表2

    实验例2金莲花碱抗流感病毒活性实验

    1)实验材料

    ①阳性对照为病毒唑(RBV),粉剂:浙江康裕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60501。

    ②病毒与细胞

    病毒:流感甲型病毒(济防190-15),流感乙型病毒(济防197-13),在鸡胚尿囊腔内培养传代(2002.10)后,于-80℃保存。

    细胞:狗肾细胞(MDCK),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表2化合物金莲花碱对6种细菌的MIC值(单位mg/L)

    菌株              金莲花碱

    肺炎克雷白菌

    02-63             256

    02-64             64

    02-65             256

    02-66             128

    02-67             128

    02-68             >256

    铜绿假单胞菌

    02-123            >256

    02-124            >256

    02-125            >256

    02-126            >256

    02-128            >256

    02-129            >256

    金黄色葡萄球菌

    01-159            16

    01-145            32

    01-128            32

    01-79             32

    01-160            32

    01-162            32

    肺炎链球菌

    02-19             128

    02-20             128

    02-21             128

    02-22             128

    02-23             128

    02-24             128

    02-25             128

    02-26             128

    流感嗜血杆菌

    02-102            >256

    02-107            >256

    02-103            >256

    02-106            >256

    02-28             >256

    02-104            >256

    02-108            >256

    化脓性链球菌

    M1371             >256

    M1386             >256

    M1372             >256

    M1375             >256

    M1398             256

    M1707             256

    2)实验方法

    ①MTT法测定样品对MDCK细胞半数毒性浓度(TC50)

    MDCK细胞以20万/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200μL。在5%CO2,37℃培养24h。倾去上清,分别加入不同稀释浓度的样品和阳性对照,每个样品3孔,同时设细胞对照。培养48h后,加MTT染色4h。再用脱色剂(20%SDS-50%DMF)脱色过夜,酶联检测仪测定OD570吸收值,用Reed-Muench法计算TC50。

    ②CPE法测定病毒对MDCK细胞半数感染浓度(TCID50)

    MDCK细胞以40万/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在5%CO2,37℃培养24h。倾去上清,MDCK细胞分别吸附流感甲、乙型病毒。病毒稀释度为10-2、10-3、10-4、10-5、10-6和10-7,每个稀释度3孔,设细胞对照。2h后倾去病毒液,每孔加100μL培养液,5%CO2,37℃培养36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细胞25%以下病变为+,26~50%病变为++,51~75%病变为+++,76~100%病变为++++。记录细胞病变程度(CPE),分别计算两种病毒TCID50。

    ③CPE法测定药物抗病毒活性

    MDCK细胞以40万/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置5%CO2,37℃培养24h。MDCK细胞分别加入流感甲型流感病毒10-4(10倍TCID50),乙型流感病毒10-3(20倍TCID50),每孔100μL,37℃吸附2h,倾去病毒液。分别加入不同稀释浓度药物,每个浓度3孔。设病毒对照和细胞对照,37℃培养36h,观察结果,记录CPE,计算各样品抗流感病毒半数有效浓度(IC50)。

    样品实验浓度:400、200、100、50、25、12.5、6.25μg/mL。

    病毒唑实验浓度:1000、250、62.5、15.63、3.91、0.49μg/mL。

    3)实验结果:

                     表3化合物金莲花碱的抗病毒活性测定结果样品  TC50  (μg/mL)    对甲型病毒    IC50(μg/mL)对甲型病毒SIa)  对乙型病  毒IC50  (μg/mL)对乙型病毒SIa)RBV金莲花碱  >2000  273.03    2.2    56.8>909.104.81  31.4  ->63.69

    实验例3金莲花碱抗肿瘤活性实验

    1)实验材料

    ①肿瘤细胞

    人白血病细胞(HL-60)、人胃癌细胞(BGC-823)、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

    2)实验方法

    HL-60活性测定采用MTT法,其他肿瘤采用SRB法。

    3)实验结果:

                表4本发明化合物金莲花碱的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

                                       抑制率%                  结

    样品      肿瘤模型

                               1μg/mL    10μg/mL    100μg/mL    果

    金莲花碱  MTT(HL-60)       -4.67      -2.87       6.65         -

    金莲花碱  SRB(BGC-823)     -6.11      -7.35       26.14        -

    金莲花碱  SRB(Bel-7402)    1.60       11.45       43.98        -

    金莲花碱  SRB(Hela)        21.25      24.69       54.18        +

    注:+表示有效;-表示无效。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式为(I)的新化合物,它是从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宽瓣金莲花(T.asiaticus L.)、矮金莲花(T.farreri Stapf)、短瓣金莲花(T.ledebouri Reichb)或长瓣金莲花(T.macropetalus Fr.Schmidt)的干燥花中分离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本发明还提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