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及其风撑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户及其风撑。
背景技术
为了使窗户保持打开的状态,悬窗上都设有风撑。传统的风撑主要采用旋转式限
位结构实现窗户的打开与闭合,打开窗户时,向外推出窗扇至最大角度,限位结构伸出型材
板,窗户向内回复一段距离后,风撑便能够支撑住窗扇,关闭窗户时,向外推出窗扇至最大
角度,限位结构旋转退出型材板,再向内拉回窗扇就能关闭窗户。风撑一般设有两个,分别
设置在窗扇的两侧,两边的风撑需同步运动才能实现窗户的打开与关闭。
然而,两侧的风撑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打开或关闭窗户时,窗扇两侧的限位结构
容易错位,导致窗户无法顺利打开或关闭。而且,当遇到大风天气时,窗扇在风力的影响下
容易向外移动,从而使得窗户被迫关闭,甚至会出现窗扇被撞碎的现象,十分危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稳固,安全性更高的窗户及其风撑。
一种风撑,包括:
连杆、滑块、导轨、定位件及弹性件;
所述连杆的一端用于与窗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导轨用
于固定在扇框上,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导轨的端部,且与
所述扇框转动连接,打开所述扇框时,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定位件移动,关闭所述
扇框时,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远离所述定位件移动;
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端及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扇框连接,所述活动端与所
述定位件连接;
所述定位件包括卡钩及驱动部,所述定位件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卡钩及所述驱动
部之间,所述导轨的侧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滑块的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弹性件能使得所述
卡钩穿设于所述插孔,且当所述卡槽与所述插孔正对时,所述弹性件能使所述卡钩卡于所
述卡槽内,所述驱动部用于与解锁块配合,所述驱动部能被所述解锁块推动旋转以使所述
卡钩脱离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卡钩及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杆与所述扇框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
且所述活动端位于所述定位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驱动部之间,当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内
时,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弹性件的原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卡钩及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杆与所述扇框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
且所述活动端位于所述定位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卡钩之间,当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内
时,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弹性件的原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及第二杆,所述第一
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卡钩及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中部连
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与所述扇框转动连接,且所述定位件的旋转中心
位于所述活动端与所述第一杆之间;
所述活动端位于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导轨之间,当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内时,所
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弹性件的原长;或者,
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导轨之间,当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内时,所
述弹性件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弹性件的原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撑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导轨的端部,
且与所述扇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且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所述卡钩与所述驱动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杆相对的两侧,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
内时,所述驱动部突出于所述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导轨的端部容置于所述
凹槽内,所述卡钩卡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
斜面与所述卡钩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的端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解锁块的端部具有
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撑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窗框固定连接,
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
一种窗户,包括所述窗框、所述扇框、锁具及上述的任一种风撑,所述窗框包括第
一竖型材,所述扇框包括与所述第一竖型材匹配的第二竖型材,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
一竖型材转动连接,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第二竖型材转动连接,所述锁具安装在所述扇框上,
所述锁具包括执手、传动杆及所述解锁块,所述执手能驱动所述传动杆直线往复运动,所述
解锁块与所述传动杆连接。
上述的窗户及其风撑,连杆的端部与窗框的第一竖型材转动连接,定位件与扇框
的第二竖型材连接。窗户处于关闭状态时,弹性件将定位件的卡钩卡于插孔内,打开窗户,
向外推出扇框,滑块朝向定位件移动,待滑块与卡钩抵接时,卡钩的一部分被推出插孔外,
在弹性件的回复力下,卡钩的端部始终与滑块的侧面抵接,当滑块上的卡槽与插孔正对时,
卡钩会卡于卡槽内,限制滑块的移动,从而固定了扇框的位置,窗户保持打开的状态。关闭
窗户时,旋转执手,执手驱动传动杆直线移动,解锁块会随着一起移动。当解锁块与定位件
的驱动部抵接时,解锁块会驱动定位件旋转,使卡钩脱离卡槽,解除卡钩对滑块的限制,向
内拉回扇框即可关闭窗户,操作十分简单方便。而且只能通过旋转执手来关闭窗户,因此,
即使在大风天气,窗户也不会因风力而被迫关闭,大大提高了窗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窗户的第一状态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窗户的第二状态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锁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风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风撑的爆炸图;
图8为图7的定位件与弹性件连接的第二实施例;
图9为图7的定位件与弹性件连接的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窗户及其风撑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窗户包括窗框、扇框10、风撑20及锁具30,窗
框包括第一竖型材,扇框10包括与第一竖型材匹配的第二竖型材12,风撑20的一端与第一
竖型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型材12连接。窗户打开后,风撑20能够支撑在窗框与扇框10之
间以保持窗户打开的状态。锁具30安装在扇框10上,用来解锁风撑20和窗户。锁具30包括执
手32、传动杆34及解锁块36,执手32能驱动传动杆34直线往复运动,解锁块36与传动杆34连
接,从而解锁块36能随着传动杆34一起直线往复运动。
请参考图6及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撑20包括连杆100、滑块200、导轨300、定位
件400及弹性件500。其中,连杆100的一端与窗框的第一竖型材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200
转动连接。导轨300用于固定在扇框10的第二竖型材12上,滑块200滑动设置在导轨300上。
定位件400设于导轨300的端部,且与第二竖型材12转动连接。打开扇框10时,滑块200沿导
轨300靠近定位件400,关闭扇框10时,滑块200沿导轨300远离定位件400。
弹性件500包括固定端510及活动端520,固定端510与扇框10连接,活动端520与定
位件400连接。弹性件500为弹簧,固定端510与活动端520均为钩脚。
定位件400包括卡钩410及驱动部420,定位件400的旋转中心位于卡钩410及驱动
部420之间。导轨300的侧面开设有插孔310,滑块200的侧面开设有卡槽210,弹性件500能使
得卡钩410穿设于插孔310,且当卡槽210与插孔310正对时,弹性件500能使卡钩410卡于卡
槽210内。驱动部420用于与解锁块36配合,解锁块36能推动驱动部420旋转以使卡钩410脱
离卡槽210。即,在无其余外力的作用下,卡钩410始终都穿设于插孔310。
同时结合图2及图4,窗户处于关闭状态时,弹性件500将定位件400的卡钩410卡于
插孔310内。打开窗户,向外推出扇框10,滑块200朝向定位件400移动,待滑块200与卡钩410
抵接时,卡钩410的一部分被推出插孔310外,在弹性件500的回复力下,卡钩410的端部始终
与滑块200的侧面抵接,当滑块200上的卡槽210与插孔310正对时,卡钩410会卡于卡槽210
内,限制滑块200的移动,从而固定了扇框10的位置,窗户保持打开的状态。关闭窗户时,旋
转执手32,执手32驱动传动杆34直线移动,解锁块36会随着一起移动。当解锁块36与定位件
400的驱动部420抵接时,解锁块36会驱动定位件400旋转,使卡钩410脱离卡槽210,解除卡
钩410对滑块200的限制,向内拉回扇框10即可关闭窗户,操作十分简单方便。而且只能通过
旋转执手32来关闭窗户,因此,即使在大风天气,窗户也不会因风力而被迫关闭,大大提高
了窗户的安全性。
为了使得滑块200在移动的过程中顺利推开卡钩410,本实施方式的风撑20将滑块
200靠近弹性件500的一端设计为与卡钩410匹配的第一斜面。斜面与斜面的配合能够避免
滑块200在移动时出现卡顿的现象。
同样的,驱动部420的端部具有第二斜面422,解锁块36的端部具有第三斜面38,第
二斜面422与第三斜面38匹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定位件400呈T字型,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430及
第二杆440。第一杆430的两端分别与卡钩410及驱动部420连接。第二杆440的一端与第一杆
430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活动端520连接,第二杆440与扇框10转动连接,且定位件400的旋
转中心位于活动端520与第一杆430之间。
活动端520位于固定端510与导轨300之间,当卡钩410卡于卡槽210内时,弹性件
500的长度大于等于弹性件500的原长,也即,弹性件500处于原长或被拉长的状态。也意味
着,当窗户处于闭合状态时,弹性件500也处于原长或被拉长的状态。
因此,假设当卡钩410卡于卡槽210内时,弹性件500的长度为初始长度。以图7所示
为观察视角,打开窗户时,滑块200将卡钩410的一部分推出插孔310,此时的定位件400绕其
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弹性件500便被第二杆440拉的更长。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性件500
会回拉第二杆440,使定位件400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从而卡钩410会一直与滑块200的侧
面抵接,直至卡槽210与插孔310正对,卡钩410卡入卡槽210内,弹性件500又恢复初始长度。
同理,关闭窗户时,解锁块36会推动驱动部420顺时针旋转,卡钩410会脱离插孔
310,弹性件500被第二杆440拉的更长。同时回拉扇框10,滑块200会沿导轨300远离定位件
400。当解锁块36不再与驱动部420抵接时,卡钩410又在弹性件500的回复力下穿设于插孔
310,弹性件500也恢复初始长度。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撑20也可以将固定端510置于活动端520与导轨
300之间,这样,当卡钩410卡于卡槽210内时,弹性件500的长度小于等于弹性件500的原长,
也即,弹性件500处于原长或被压缩的状态。
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件400还可以省略第二杆440。具体的,第一杆430的两
端分别与卡钩410及驱动部420连接,第一杆430与扇框10转动连接。活动端520与第一杆430
连接,且活动端520位于定位件400的旋转中心与驱动部420之间。当卡钩410卡于卡槽210内
时,弹性件500的长度小于等于弹性件500的原长。即,当活动端520靠近驱动部420时,弹性
件500处于原长或被压缩的状态(如图8所示的状态)。
或者,活动端520位于定位件400的旋转中心与卡钩410之间,当卡钩410卡于卡槽
210内时,弹性件500的长度大于等于弹性件500的原长。即,当活动端520靠近卡钩410时,弹
性件500处于原长或被拉长的状态(如图9所示的状态)。
如图7所示,为了防止定位件400与扇框10发生干涉,本实施方式的风撑20还包括
连接块600。连接块600设于导轨300的端部,且与扇框10固定连接。连接块600的一侧开设有
安装孔610,定位件400穿设于安装孔610,且与连接块600转动连接。
弹性件500位于安装孔610内,固定端510通过套在螺钉620上与连接块600连接。
卡钩410与驱动部420分别位于第一杆430相对的两侧,卡钩410卡于卡槽210内时,
驱动部420突出于安装孔610以便与解锁块36接触。
为了使风撑20的结构更为稳固,连接块600的端部设有凹槽630,导轨300的端部容
置于凹槽630内。卡钩410卡于卡槽210内时,滑块200与凹槽630的底壁抵接。与具有相同长
度的连杆的传统风撑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风撑20能够使窗户打开的角度更大。
风撑20还包括固定块700,固定块700与窗框固定连接,连杆100远离滑块200的一
端与固定块700转动连接。固定块700能够增加风撑20的强度,使风撑20的结构更为稳固。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的各部件均通过铆接的形式实现转动连接。在其他实施方
式中,也可以通过铰接的形式实现各部件间的转动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