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式塑料编织固沙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沙固沙塑料编织固沙网。
背景技术
包兰铁路是我国穿越腾格里沙漠的一条铁路干线,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大动脉,其中沙坡头地段格状流动沙丘高大密集。30多年来,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经植物固沙为主,植物固沙和机械固沙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即在铁路主风侧的固沙宽度为500米,次风侧为200米,采用1×1米草方格沙障,为植物固沙创造一个稳定的条件。在年降水量为200毫米的草原化荒漠采取无灌溉条件下的植物固沙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利用沙生植物油蒿、沙蒿、花棒、柠条、沙拐枣等植物种子自身保水功能,经过8-10年建成较好的人工植被,覆盖度可达30%。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沙地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从而保证包兰铁路二十多年来畅通无阻,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铺设的草方格已腐朽,有些沙尘植物如沙拐枣、花棒等灌木由于水分条件恶化,已衰退枯萎,二十多年取得的植物固沙又面临新的风蚀威胁。重新修复和向沙漠腹地铺设草方格也遇到新的问题,一是麦草是造纸业的原材料,购进收集困难,二是铺设草方格需要人工多,经济成本高;三是运输困难;四是麦草的寿命只有2-3年。从目前采用的草方格、粘土、砾石、草方格加灌丛、灌丛、防沙沟(阻沙墙)等措施来看,就其本身特点和设置内容不同,对风沙流的阻、固、输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以上措施阻固沙功能系数与成本系数比较,成本大的往往功效高。就相对单位成本而言,草方格和灌丛具有成本低、防沙效果最经济、最实用、成本和功效相当地最佳材质。因此积极研制草方格的替代物,稳固流沙、消除风沙的危害是防沙工程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蜂巢式塑料编织固沙网,以此来替代传统草方格,起到阻沙固沙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蜂巢式塑料编织固沙网,是由一定面积,上下左右交织连接,规格为1m×1m~2m×2m,网壁高20~40cm的蜂巢式网格构成的;网壁上的网孔为14-18目。
从野外实地观察试验得知,网格的防护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大地表粗糙度。形成较为光滑而稳定的凹曲面,以此降低地表层气流速度,也相应地降低气流的输沙能力,从而改变输沙率随高度分布的特征。要形成这种凹形面,其深度与网格边长有很大的关系,从长期的观察测量得出凹曲面最大深度与网格边长之比一般均保持在1∶10范围之内,其比例关系从理论分析也可以得到说明:
参照图2,设h为网格的最大风蚀深度,即凹曲面的深度;L为网格的边长,则凹曲面最大深度h与网格边长L的关系为:
h=0.5Ltg(α/2) (1)
式中的α为干沙的休止角,平均为32°。从实地调查,α的平均值为28.6°,按此角度由(1)式求得1m×1m的方格沙障的h=11.4cm,此值与方格沙障边长之比约为1∶9,与实测结果相近,出现这种微小差别的原因是在作α值实地调查中,α值有偏大的趋势也就是说,α的实际值应小于28°。
由这种稳定凹曲面而组成的有规则的波纹状的下垫面,具有一种小型浅槽的升力作用,它既能保证在强风时沙面自身不起沙,又能使少量外来沙物质以非堆积的形式被搬运过境。因为这种下垫面具有一定的“升力效应”,对外来沙粒有提升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造价低廉,具有抗老化,阻沙固沙的功能。
2、加工原料富有,可工业化生产。
3、便于搬运,施工方便。
4、在工矿、交通、沿海滩涂及文物古迹的防风沙危害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防治土地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沙除最大风蚀深度(h)与方格边长(L)之间的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剖面与气流流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的详述
一种蜂巢式塑料编织固沙网,是由一定面积,上下左右交织连接,规格为1m×1m,网壁高20cm的蜂巢式网格1构成的;网壁上的网孔2为14目,用木楔穿过四角的塑料编织网,绷紧后砸进沙地并使其与沙地牢固的结合。
试验证明,格状沙障多用于防治多方向作用下所造成的沙害。在新设置的蜂巢式塑料编织网格沙障上,参照图3,当风沙流经过网孔口时,均有涡流产生,回旋后,穿过网孔,进入下个网格。整个风沙流流线呈波浪式,随着地表层气流速度的降低,流沙搬动力度随之而减弱。风沙流通过网格后,使网格四周产生积沙,经过充分蚀积作用,改变网格下垫面性质,形成较为光滑而稳定的凹曲面,地面形成生物结皮层促进成土过程,为植物固沙创造一个稳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