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管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管,应用流体力学和梯形图截面压强原理提高自来水供水管网有储能功能的储能管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加快发展,高楼林立,区域人口猛增,自来水供水管网的“扩容”,特别高层建筑用水高峰期难免家里的水管水压就会明显降低,水流量变小,甚至断水,或者自来水供水管网维修停水,都将给高层建筑用水客户带来生活上的不太方便,只能通过二次供水池及大功率设备提高流量水压或自来水公司提高流量水压解决终端客户用水困难,本方案技术为了克服现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技术不足、拓展和宏杨现代科技的内涵,提供一种储能管的技术方案及其产品,应用流体力学和梯形图截面压强原理提高自来水供水管网有储能功能的储能管技术,解决无需增压大功率设备和二次水池的供水,恢复高层建筑正常高水压以及突然停水可续供些应急用水,其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储能管技术不足、拓展和宏杨现代科技的钥匙内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储能管的技术方案及其产品,本方案技术应用流体力学和梯形图截面压强原理提高自来水供水管网有储能功能的储能管技术,解决无需增压大功率设备和二次水池的供水,恢复高层建筑正常高水压以及突然停水可续供些应急用水。
其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管涉及由外表面与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联通小孔的空心管,高弹性空心管轴向端分别设置有一管接头、阀珠、弹簧、制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一管接头的凹状腔基板第一基面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一组流体进入通道的入口对应的第二基面的以及在其间延伸的至少一个通常闭合的增压阀和基板第一基面背面的第二基面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一组流体出口对应的第一基面以及在其间延伸的至少一个通常闭合的泄压阀,一管接头和另一管接头设置有可连接的内齿和/或外齿,高弹性空心管轴向端分别设置有一管接头和另一管接头并与至少一联通小孔的空心管固定装配,所述的凹状腔有通过流体通道进入高弹性空心管流动路径从高弹性空心管中输送走的流体,直到压差减小到足以使得增压阀闭合,高弹性空心管背压超过预定量的压力和避免管内而产生过大压力而导致空心管变形时部分流体从泄压阀泄压,压力量取决于弹簧和高弹性空心管的弹性因素,所述的空心管联通小孔将空心管与高弹性空心管之间空气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管接头的第一方向的流动包括流体沿着第一路径的流动,而另一管接头的第二方向的流动包括流体沿着第二路径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增压阀和/或泄压阀设置有可容纳阀珠、弹簧、制动件的腔,有入口和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弹性空心管有可收缩贮能功能。
进一步所述的所有相关部分的引用文献都结合在本文中作为参考;任何文献的引用都不认为是相对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特征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都将更加清楚,并且将会更好地理解该发明本身。下面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是要穷尽或限定本发明而成为下面详细说明中所公开的那种形式。而是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从而使得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以使用其技术,但是只代表了本发明的特定的表现形式。
本发明的储能管实施例有以下特点:本发明储能管的技术方案应用应用流体力学和梯形图截面压强原理,其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广泛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在高弹性空心管中饱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空心管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一管接头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一管接头侧面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另一管接头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另一管接头侧面示意图。
图8是图1实施例高弹性空心管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8实施例高弹性空心管侧面示意图。
其中:
1—一管接头;
1A—增压阀;
1B—泄压阀;
1D—第一基面;
1E—第二基面;
1F—第一路径;
1K—第二路径;
101—泄压阀的出口;
102—泄压阀的阀珠;
103—泄压阀的弹簧;
104—泄压阀的制动件;
105—泄压阀的入口;
106—增压阀的出口;
107—增压阀的阀珠;
108—增压阀的弹簧;
109—增压阀的入口;
110—增压阀的制动件;
111—一管接头的内齿;
112—一管接头的外齿;
2—空心管;
201—联通小孔;
3—高弹性空心管;
301—一轴向端;
302—另一轴向端;
303—高弹性空心管流体通道;
4—另一管接头;
401—另一管接头的外齿;
402—另一管接头的内齿;
403—另一管接头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储能管实施例的叙述并且结合附图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一种储能管涉及由外表面与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联通小孔201的空心管2,高弹性空心管3轴向端分别设置有一管接头1/4、阀珠102/107、弹簧103/108、制动件104/111构成,其特征在于一管接头1的凹状腔基板第一基面1D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一组流体进入通道的入口109对应的第二基面1E的以及在其间延伸的至少一个通常闭合的增压阀1A和基板第一基面1D背面的第二基面1E均匀分布设置有至少一组流体出口101对应的第一基面1D以及在其间延伸的至少一个通常闭合的泄压阀1B,一管接头1和另一管接头4设置有可连接的内齿111/402和/或外齿112/401,高弹性空心管3轴向端分别设置有一管接头1和另一管接头4并与至少一联通小孔的空心管2固定装配,所述的凹状腔有通过流体通道进入高弹性空心管3流动路径302从高弹性空心管3中输送走的流体,直到压差减小到足以使得增压阀1A闭合,高弹性空心管3背压超过预定量的压力和避免管内而产生过大压力而导致空心管2变形时部分流体从泄压阀1B泄压,压力量取决于弹簧103/108和高弹性空心管3的弹性因素,所述的空心管2联通小孔201将空心管2与高弹性空心管3之间空气排出,所述的一管接头1的第一方向的流动包括流体沿着第一路径1F的流动,而另一管接头的第二方向的流动包括流体沿着第二路径1K的流动,所述的增压阀1A和/或泄压阀1B设置有可容纳阀珠102/107、弹簧103/108、制动件104/110的腔,有入口105/109和出口101/106,所述的高弹性空心管3有可收缩贮能功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