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物料冷却器的冷床 本发明涉及松散物料冷却器特别是像水泥熟料这样焙烧物的冷床,其上面构成支承冷料的支承面,其中,冷床由多个固定的局部搭接的异型断面件组成,其间构成进气通道。
这类冷床用于接受和冷却由冷却器输送的焙烧物。为此,冷床基本上必须满足三个功能,即支承所要冷却的焙烧物,输送冷却气体以及为所要冷却的焙烧物构成输送系统的基础。输送系统用于将焙烧物运送经过固定不动的冷床。
这类冷却器由EP-B-0 676 031所公开。它是由多个异型断面件组成的冷床。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异型断面件。第一种在横截面上基本上为矩形的主梁,其底面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中间凹槽。第二种异型断面件在横截面上具有倒T的形状,其中,T形横向部分在其自由端各自具有在T形的纵向部分方向上延伸的边缘。两种类型的异型断面件交替设置。在此,两个可直接相邻的T-形异型断面件的横向部分上地边缘嵌入矩形异型断面的凹槽内。由此在各自一个矩形异型断面件和一个T-形异型断面件之间形成进气通道。
通道不是直的,而是为了防止物料洒落具有多个弯道。这种公开的冷床的缺点是,异型断面件连同其凹槽或边缘制造费用高,而且安装非常困难。对此还需要两种不同的异型断面件,由此进一步增加了所需的费用。
DE-A-195 37 904介绍了一种不属于同一分类的冷床。它由多个异型断面件构成,异型断面件利用其纵面彼此紧密连接。异型断面件在其与邻接的异型断面件接触的确定纵面上具有槽形凹部分,凹部分从下面倾斜向上。在连接的状态下,这些槽形凹部分从冷床的下面到其上面构成进气通道。它的缺点是,异型断面件连同其凹部分制造时费用很高。因为为每个单独的进气通道需要自身的凹部分,所以费用更高。为达到良好均匀的冷却效果,需要多个的进气通道,由此产生可观的费用。
此外还公开了由多种型材组成的冷床,型材为U-形造型或者U-形和T-形造型,并且交替设置。这类冷床在制造和安装上费用很高。
除了上面介绍的冷却器结构类型外,还公开了另一种冷却器结构类型,其中,支承所要冷却的焙烧物的冷床和通过冷却器运送焙烧物的输送系统没有彼此分开构成。在此使用移动式冷床取代固定的冷床。移动式冷床由交替固定和移动设置的多排组成。借助于传动装置移动式冷却排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这种往复直线运动,所要冷却的焙烧物沿着移动式冷床运送。移动式冷床排常常由多个板状部件构成(WO 99/44001,US 5174747)。处于移动式冷却排原因,移动式冷床在制造上和操作时费用很高。
由EP-B-0 676 031所述的冷床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所述缺点的上述类型的冷床。
依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冷床。据此,在用于像水泥熟料这样的焙烧物的冷却器的冷床中,其上面构成支承冷料的支承面,其中,冷床由多个固定的局部搭接的异型断面件组成,其间构成进气通道,异型断面件形状相同,并具有中间件以及外部件,外部件相对于中间件呈相反角度设置,其中,异型断面件这样设置,使两个直接邻接的异型断面件的每一个外部件之间各构成一个进气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呈相反角度设置理解为,对中间件而言,其中一个外部件向着中间件的一侧弯折,而另一个外部件向中间件的相对侧弯折。就是说外部件指向相反的方向,其中不需要它们彼此指向精确的相反方向,也就是相差180度。
本发明认为,采用依据本发明的异型断面件的造型可以避免因使用两种形状不同的异型断面件造成的可观费用。依据本发明的冷床因此制造更简单并且维护更方便。此外,它安装简单,因为异型断面件可以屋面瓦式搭接并可这样简单地依次定位。这些优点并没有以恶化冷却效果为代价,而是依据本发明的冷床甚至具有更加有益的进气通道的造型。因为在依据本发明的冷床中,进气通道仅由邻接的异型断面件彼此相对设置的两个外部件构成,所以与同类公知的冷床相比进气通道缩短,并具有较少的气流弯道。因此明显降低了对气流的阻力,由此或者可以提高冷却气流量,或者可以减少冷却气体供给装置的尺寸。减少进气通道内的弯道还意味着减少涡流,由此提高所要冷却的焙烧物的冷却气体冲击的均匀性。
有利的是,进气通道区域内的外部件彼此平行设置。它的优点是,两个平行设置的外部件之间的进气通道具有不变的宽度。因此避免紧密位置在阻力增加和形成涡流方面的缺点。由此形成冷却气体更好和更均匀的分布。
具有优点的是外部件这样设置,使由它们构成的进气通道排出的冷却气体沿与冷床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分量分布。采用这种对准冷床平面的冷却气流可以达到更为均匀的冷却,因为按照这种方式更多的冷却气体进入进气通道之间焙烧物的区域内。此外,采用这种设置减少了焙烧物进入进气通道和洒落的危险。
具有优点的是,异型断面件采用圆整角。中间件和外部件之间角的圆整结构优点是,冷却气体在进入进气通道时可以更加和谐地通过中间件和外部件之间的过渡区。它也避免了涡流的形成,并有益于冷却气体的均匀输送以及分布。
有利的是,异型断面件呈Z-形。异型断面件这种造型的优点是,异型断面件的制造和组装成冷床特别简单。在彼此邻接的异型断面件的两个外部件之间构成的进气通道,在异型断面呈Z-形时也有益于流动,因为除了进口-和出口区域外,在进气通道内部没有气流弯道,而是冷却气体可以径直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对Z-形不仅理解为外部件相对中间件呈锐角设置,而且它们也可以呈直角或者甚至呈钝角设置。
虽然具有优点的是中间件和/或者外部件平面构成,但是并非绝对要求的。它们也可以弯曲构成。后者的优点是,中间件和外部件之间的过渡更加和谐,由此进气通道减少对冷却气流的阻力。
在一特别具有优点的造型中,异型断面件点对称。由此产生的优点是,进一步简化了为构成冷床的异型断面件的安装,因为它们是否调转180度安装并没有区别。因此实际上避免了安装时的混淆。
有利的是,异型断面件与所要冷却的焙烧物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因此,一方面达到进气通道的有益设置,另一方面而且首先是对焙烧物施加更大的制动作用。
特别有利的是设有梁,它具有用于异型断面件的位置确定的接受装置。接受装置可以使异型断面件简单并定位准确地安装在梁上。这一点特别适用于通过接受装置确定角位置和纵向位置。
下面借助其中示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床的剖面图;
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冷床的剖面图;
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冷床的剖面图;以及
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冷床的剖面图。
在下面介绍的所有实施例中,为了简明起见假设是一种冷却器的冷床,该冷却器从下向上流过冷却气体,而用于冷却热物料,特别是热的水泥熟料等。
现借助图1介绍本发明的冷床的第一实施例。在冷却器的内部具有冷床1,上面置放所要冷却的焙烧物8,并由输送机构(未示出)沿输送方向9传送。在冷床1的下面形成通风空间6,由冷却气体供给装置(未示出)向其输送冷却气体,以便最终穿过冷床对焙烧物8进行冷却。
冷床1设置在两个与输送方向9垂直的I-形主梁2上。为了简明起见仅示出其中两个主梁2,然而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主梁2。纵梁3与主梁2垂直并因此与输送方向9平行设置。纵梁在其端部上具有凹部分31,用于置放在主梁2上。纵梁3的上面32具有锯齿状的齿形36。在纵梁3的末端上齿形36这样构成,使在相邻的纵梁3连接在该末端情况下齿形36连续。齿形36的每个凹部分容纳一个异型断面件4。
异型断面件4为Z-形造型。它具有板状的中间件41,在其相对的末端各自设置一个外部件42,43。外部件42,43与中间件41呈直角并以相反的方向设置在中间件41上。处于输送方向9后面的外部件42向上倾斜,而处于输送方向前面的外部件43向下倾斜。中间件41和外部件42,43之间的过渡区在向内的面44上倒圆,在对面向外的边46上形成直角。异型断面件4分别利用其后面的外部件42和其中间件41完整和突起地邻接在纵梁3齿形36的凹部分内。前面的外部件43自由地突出齿形36。
齿形36的构成和从其一个凹部分到下一个的距离这样选择,使异型断面件4利用其前面的外部件43屋面瓦式搭接在从输送方向看向前邻接的异型断面件4`的外部件42`上。由此在后面异型断面件4的前面外部件43和前面异型断面件4`的后面外部件42`之间形成进气通道。除了其入口51和其出口52的区域外,进气通道5在彼此平行的外表面42`,43之间直线分布。异型断面件4,4`彼此的位置由主梁3的齿形36确定。这意味着,仅需将异型断面件4,4`置入纵梁3的齿形36内,此时立即在两个邻接的异型断面件4,4`之间形成进气通道5。进气通道5在其造型方面通过齿形36和异型断面件4的造型确定。进气通道5的宽度一方面通过齿形36的距离以及另一方面通过外部件42`,43的材料形状和强度确定。不需要调整工作。就是说,为安装冷床1仅需根据主梁2,3的结构将异型断面件4依次置入纵梁3的齿形36内并固定在那里。由此既形成所要冷却的焙烧物8的支承面,也形成进气通道5。因此,冷床1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安装,从而在现场仅需组装单个部件。结果形成冷床的优点是,一方面结构简单,另一方面冷却气体输送效果好。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在依据本发明的冷床1中,不需要将单个部件装入彼此相对确定的位置,然后再把它们长期固定在该位置上。部件,特别是异型断面件4的相对位置已经由纵梁3的造型确定并且不会改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安装错误。如果将异型断面件4依次逆着输送方向9的方向安装,那么非常简单地就可将各异型断面件4装入齿形36内,而无需特殊的和困难的手工插入操作。
由于异型断面件4的造型,通过进气通道5导入的冷却气体与输送方向即与平行于冷床1平面的水平分量倾斜,从冷床1出来进入所要冷却的焙烧物8。冷却气体的倾斜输送的优点在于既提高了冷却效果并首先使其冷却更加均匀并同时降低物料洒落到进气通道5或通过进气通道5洒落。因此,仅在很小范围上需要阻止物料洒落的弯道,由此不仅改善了气体流动,而且也降低了堵塞的危险。
异型断面件4与输送方向9垂直设置的优点是,冷床1可以对焙烧物8产生制动作用。这种制动作用有利于保证焙烧物在冷却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制动作用最好由此得到提高,即伸入焙烧物8床身的外角46具有直角边,而不是像内角44那样倒圆。
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冷床的另一实施例。与图1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异型断面件14在其中间件141和其外部件142,143之间具有展平的过渡区144,145。展平过渡区144确定异型断面件14相对于图2中由纵梁13构成的底座的安装位置。通过展平过渡区144使得异型断面件14始终固定在相对于纵梁13的正确角位置上。由此,实际上也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消除了与其确定位置相反的异型断面件14的安装错误。异型断面件14之间的距离不是由纵梁13确定,而是可以在安装时自由选择。因此,进气通道的宽度可以根据两个邻接的异型断面件14,14`的距离改变。原则上虽然将异型断面件14等距设置在纵梁13上,然而可以变化,以便在一定部位上通过加宽或者变窄进气通道向所要冷却的焙烧物输送加大或减小的冷却气体的体积流量。因此建议,在冷却能力需求高的区域内,异型断面件14以较小的距离彼此设置,以便由此加大进气通道15的宽度。但是这类变化并不局限于考虑到冷却能力需求方面的差别,而是可以具有优点地用于补偿对冷却气体要求方面的差别。经常是在远离冷却气体供给装置的通风空间6的部位上冷却气体压力较小;为进行补偿,那里的异型断面件14设置得更加紧密,从而形成进气通道15的宽度加大,并因此冷却气体可以输送过整个冷床1。
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冷床的第三实施例。与图1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纵梁23具有直的上面232。异型断面件24在其中间件241及其外部件242,243中倒圆。同样,外部件242,243和中间件241之间的角也圆整,从而第一实施例中的Z-形整体成为S-形。在后面异型断面件24的外部件243和前面异型断面件24`的外部件242`之间构成进气通道25。进气通道25本身按比例缩短长度和加大宽度;然而入口区251和出口区252与其连接。外部件243这样固定在中间件24上,使其形成和谐过渡;与此相应,适用于将外部件242`设置在异型断面件24`上。通过中间件24和外部件242`,243的弯曲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和谐过渡,虽然形成双弯道的进气通道,但是造型非常有利于流动。
依据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异型断面件各自为点对称。由此可以实现冷床的简单结构,除此以外,实际上避免了因混淆定位造成的安装错误。
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冷床的第四实施例。异型断面件34在该实施例中不是点对称。它们具有中间件341,里面在处于输送方向前面的末端上连接呈直角设置的外部件343。在处于输送方向后面的末端上,钩状造型的外部件342呈钝角设置在中间件341上。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虽然不再具有点对称结构在防止混淆安装方面的优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进气通道35的造型方面具有更大的造型自由度。一般情况下异型断面件34是单构件,但这里如在其他实施例的异型断面件中,不一定它们是单构件还是多构件。后面的外部件342的下侧为平面,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固定在纵框架33上,而不需在角调整方面进行矫正工作。异型断面件34的距离一般等距选择,但也可以变化,以便产生不同宽度的进气通道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