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4013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69378.0

申请日:

2015.08.04

公开号:

CN105019363A

公开日:

2015.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1/06申请日:20150804|||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6

主分类号:

E01D21/06

申请人: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张廷刚; 王志坚; 王茂光; 刘亚松; 刘彬; 卢天阶

地址:

550001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1号虹祥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2

代理人:

郭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包括纵向行走单元(1),还包括横向行走单元(2);所述纵向行走单元(1)包括第一行走平车(3),第一行走平车(3)上设有平车台(4),平车台(4)上设有前平车(5),横向行走单元(2)包括第二行走平车(6),第二行走平车(6)的高度等于平车台(4)与第一行走平车(3)的高度之和,平车台(4)上设有第一导轨(7),第二行走平车(6)上设有第二导轨(8),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结构相同。使用本发明系统可以在地面上横移预设位置处整体装梁,操作方便,容易移动,运动稳定,安全,工作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行走单元(1),还包括横向行走单元(2);所述纵向行走单元(1)包括第一行走平车(3),第一行走平车(3)上设有平车台(4),平车台(4)上设有前平车(5),横向行走单元(2)包括第二行走平车(6),第二行走平车(6)的高度等于平车台(4)与第一行走平车(3)的高度之和,平车台(4)上设有第一导轨(7),第二行走平车(6)上设有第二导轨(8),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结构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平车(3)包括平车架(9),平车架(9)的底部设有第一轮子(10),第一轮子(10)的轴与减速器(11)连接,减速器(11)与电机(12)连接,平车架(9)两侧还设有第一吊耳(13),平车架(9)顶部设有第一孔(1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4)顶端内侧呈倒圆椎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车台(4)包括台架(15),第一导轨(7)位于台架(15)的顶部,第一导轨(7)之间设有第二孔(16),台架(15)侧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吊耳(17)。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16)的底部设有倒圆椎形凸起(29)。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平车(5)包括前平车架(28),前平车架(28)的底部设有第二轮子(18),前平车架(28)的顶部设有支撑柱(19),支撑柱(19)上设有运输台(20),前平车架(28)两侧板的底部设有第三吊耳(21),运输台(20)两侧的前平车架(28)上设有限位片(2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平车架(28)的端部设有拉环(23)。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轮子(18)的轴与减速装置连接,减速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平车(6)的底部设有第三轮子(24),第二行走平车(6)的端部设有挡板(25)。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平车(6)的底部设有第三轮子(24),第二行走平车(6)的端部设有挡板(25),挡板(25)的后端设有牵引机构(26),牵引机构(26)经连接绳(27)与拉环(23)连接。

说明书

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用纵横移平车系统,特别是一种桥梁上用于运输大型钢构件的纵横移平车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大跨度桥梁建设时,需将整体箱梁运至桥面上进行装梁作业,才能进行桥梁的建设。整体箱梁很重,有的甚至有几十吨重,运输整体箱梁很不方便,目前,整体箱梁的运输主要采用移平车经过纵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再经吊车等设备将整体箱梁提升之高空,再横向运输至桥面上进行装梁。也就是说,这样操作时,需通过吊车设备将整体箱梁横移至桥面,但是通过吊车等设备横移整体装梁时,因吊车等设备比较大,操作很不方便,且在空中横移不安全,有时,还可能因为连接不牢固导致整体装梁掉落在已加工好的桥面上,损坏已加工好的桥面,导致重新施工使工作效率低,且现有设备横移时,需要的人工比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使用本发明系统可以在地面上横移预设位置处整体装梁,操作方便,容易移动,运动稳定,需要的人员少,安全,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包括纵向行走单元,还包括横向行走单元;所述纵向行走单元包括第一行走平车,第一行走平车上设有平车台,平车台上设有前平车,横向行走单元包括第二行走平车,第二行走平车的高度等于平车台与第一行走平车的高度之和,平车台上设有第一导轨,第二行走平车上设有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结构相同。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第一行走平车包括平车架,平车架的底部设有第一轮子,第一轮子的轴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与电机连接,平车架两侧还设有第一吊耳,平车架顶部设有第一孔。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第一孔顶端内侧呈倒圆椎形状。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的平车台包括台架,第一导轨位于台架的顶部,第一导轨之间设有第二孔,台架侧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吊耳。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第二孔的底部设有倒圆椎形凸起。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前平车包括前平车架,前平车架的底部设有第二轮子,前平车架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运输台,前平车架两侧板的底部设有第三吊耳,运输台两侧的前平车架上设有限位片。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前平车架的端部设有拉环。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第二轮子的轴与减速装置连接,减速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第二行走平车的底部设有第三轮子,第二行走平车的端部设有挡板。
前述的纵横移平车系统中,所述第二行走平车的底部设有第三轮子,第二行走平车的端部设有挡板,挡板的后端设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经连接绳与拉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第二行走平车的高度等于平车台与第一行走平车的高度之和,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结构相同,这样横向行走单元运行至预设位置处时,前平车可经第一导轨运动至第二导轨上,然后只需启动第二行走平车即可实现在地面上横向平移。在地面上实现平移时,安全。且用的设备也较少,需要施工的人员少。也不会因为连接不牢固导致整体装梁掉落在已加工好的桥面上,工作效率高,可缩短施工周期。申请人经多次试验发现,相比现有横移装置,经过分析,得出结果见表1。

在平车架两侧设置第一吊耳,这样在运输较大的整体装梁时,只需通过刚性连接装件将两个及以上第一行走平车并列连接起来,即可进行运输。操作方便,容易实现。台架侧板的顶部设置第二吊耳,前平车架两侧板的底部设第三吊耳,这样可通过紧固件将平车台与前平车固定,从而避免前平车发生横移,直至到达预设位置时,去掉紧固件即可实现横移,操作方便。运输台与支撑柱连接,运输台可绕支撑柱旋转,这样可避免移动过程中转弯时被运输件偏离原有位置。设置限位片,可有效控制运输台的旋转,使运输更稳定。设置拉环和牵引机构,这样只需通过连接绳将拉环和牵引机构连接,就可以将前平车拉至第二行走平车的第二导轨上,实现横移,操作简单。本发明中也可以在第二轮子的轴经减速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这样只需启动驱动电机即可使前平车运动第二行走平车的第二导轨上,实现横移,操作也比较简单。设置挡板,可避免前平车运动至第二行走平车以外。第一孔顶端内侧呈倒圆椎形状,第二孔的底部设置倒圆椎形凸起,这样可使第一孔与凸起为弧面的连接,这样连接能保证凸起与第一孔始终为面接触,且始终保持一个接触面,能够正常承重,且不易发生位移。总之,使用本发明系统可以在地面上横移预设位置处整体装梁,操作方便,容易移动,运动稳定,安全,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行走平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平车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平车台侧视图;
图7是前平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前平车的侧视图;
图9是前平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两个纵向行走单元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纵向行走单元,2-横向行走单元,3-第一行走平车,4-平车台,5-前平车,6-第二行走平车,7-第一导轨,8-第二导轨,9-平车架,10-第一轮子,11-减速器,12-电机,13-第一吊耳,14-第一孔,15-台架,16-第二孔,17-第二吊耳,18-第二轮子,19-支撑柱,20-运输台,21-第三吊耳,22-限位片,23-拉环,24-第三轮子,25-挡板,26-牵引机构,27-连接绳,28-前平车架,2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构成如图1-8所示,包括纵向行走单元1,还包括横向行走单元2;所述纵向行走单元1包括第一行走平车3,第一行走平车3上设有平车台4,平车台4上设有前平车5,横向行走单元2包括第二行走平车6,第二行走平车6的高度等于平车台4与第一行走平车3的高度之和,平车台4上设有第一导轨7,第二行走平车6上设有第二导轨8,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行走平车3包括平车架9,平车架9的底部设有第一轮子10,第一轮子10的轴与减速器11连接,减速器11与电机12连接,平车架9两侧还设有第一吊耳13,平车架9顶部设有第一孔14。
所述第一孔14顶端内侧呈倒圆椎形状。
所述的平车台4包括台架15,第一导轨7位于台架15的顶部,第一导轨7之间设有第二孔16,台架15侧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吊耳17。
所述第二孔16的底部设有倒圆椎形凸起29。
所述前平车5包括前平车架28,前平车架28的底部设有第二轮子18,前平车架28的顶部设有支撑柱19,支撑柱19上设有运输台20,运输台20能绕支撑柱19旋转,前平车架28两侧板的底部设有第三吊耳21,运输台20两侧的前平车架28上设有限位片22。
所述前平车架28的端部设有拉环23。
所述第二行走平车6的底部设有第三轮子24,第二行走平车6的端部设有挡板25。
所述第二行走平车6的底部设有第三轮子24,第二行走平车6的端部设有挡板25,挡板25的后端设有牵引机构26,牵引机构26经连接绳27与拉环23连接。
    工作原理:将2个纵向行走单元1平行并列放置在轨道上,通过钢绳将2个纵向行走单元1的第一吊耳13连接好,如图10所示,启动第一行走平车3,带动整个纵向行走单元1纵向移动,直至其运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行走平车3停止工作,将连接绳27与拉环23连接,启动第二行走平车6上的牵引机构26,将前平车5移至第二行走平车6上,且使第二轮子18位于第二导轨8上,当整个前平车5整体全部移至第二行走平车6上时,牵引机构26停止工作,启动第二行走平车6使其横向移动,直至运动至下一预设位置,再用吊车将其提升至桥面,装梁即可,此时用吊车提升时,吊车以下是河或是湖,即使此时吊车与被运输件连接不牢固,也不会损坏以建设好的桥面。在地面上横移,不用进行高空作业,比较安全,且操作也比较方便。台架15侧板的顶部设置第二吊耳17,前平车架28两侧板的底部设第三吊耳21,这样只需通过固定件如螺钉等就可将第二吊耳17与第三吊耳21连,从而使前平车5与平车台4连接,避免前平车发生横移,设置在侧板上操作更容易、方便。运输台绕支撑柱旋转,这样可避免移动过程中转弯时被运输件偏离原有位置。设置限位片22,可有效控制运输台20的旋转,使运输更稳定。
    实施例2。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构成如图1-6和图9-10所示。包括纵向行走单元1,还包括横向行走单元2;所述纵向行走单元1包括第一行走平车3,第一行走平车3上设有平车台4,平车台4上设有前平车5,横向行走单元2包括第二行走平车6,第二行走平车6的高度等于平车台4与第一行走平车3的高度之和,平车台4上设有第一导轨7,第二行走平车6上设有第二导轨8,第一导轨7和第二导轨8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行走平车3包括平车架9,平车架9的底部设有第一轮子10,第一轮子10的轴与减速器11连接,减速器11与电机12连接,平车架9两侧还设有第一吊耳13,平车架9顶部设有第一孔14。
所述第一孔14顶端内侧呈倒圆椎形状。
所述的平车台4包括台架15,第一导轨7位于台架15的顶部,第一导轨7之间设有第二孔16,台架15侧板的顶部设有第二吊耳17。
所述第二孔16的底部设有倒圆椎形凸起29。
所述前平车5包括前平车架28,前平车架28的底部设有第二轮子18,前平车架28的顶部设有支撑柱19,支撑柱19上设有运输台20,运输台20能绕支撑柱19旋转,前平车架28两侧板的底部设有第三吊耳21,运输台20两侧的前平车架28上设有限位片22。
所述前平车架28的端部设有拉环23。
所述第二轮子18的轴与减速装置连接,减速装置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第二行走平车6的底部设有第三轮子24,第二行走平车6的端部设有挡板25。
    工作原理:将2个纵向行走单元1平行并列放置在轨道上,通过钢绳将2个纵向行走单元1的第一吊耳13连接好,如图10所示,启动第一行走平车3,带动整个纵向行走单元1纵向移动,直至其运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行走平车3停止工作,启动与驱动电机,从而使前平车5运动,使前平车5移至第二行走平车6上,且使第二轮子18位于第二导轨8上,当整个前平车5整体全部移至第二行走平车6上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启动第二行走平车6使其横向移动,直至运动至下一预设位置,再用吊车将其提升至桥面,装梁即可,此时用吊车提升时,吊车以下是河或是湖,即使此时吊车与被运输件连接不牢固,也不会损坏以建设好的桥面。在地面上横移,不用进行高空作业,比较安全,且操作也比较方便。台架15侧板的顶部设置第二吊耳17,前平车架28两侧板的底部设第三吊耳21,这样只需通过固定件如螺钉等就可将第二吊耳17与第三吊耳21连,从而使前平车5与平车台4连接,避免前平车发生横移,设置在侧板上操作更容易、方便。运输台绕支撑柱旋转,这样可避免移动过程中转弯时被运输件偏离原有位置。设置限位片22,可有效控制运输台20的旋转,使运输更稳定。

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横移平车系统,包括纵向行走单元(1),还包括横向行走单元(2);所述纵向行走单元(1)包括第一行走平车(3),第一行走平车(3)上设有平车台(4),平车台(4)上设有前平车(5),横向行走单元(2)包括第二行走平车(6),第二行走平车(6)的高度等于平车台(4)与第一行走平车(3)的高度之和,平车台(4)上设有第一导轨(7),第二行走平车(6)上设有第二导轨(8),第一导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