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 具体的说, 涉及一种空气加湿净化用的非织造布。背景技术 空气质量的好坏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由于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 因此室 内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为严重。在欧美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 室内空 气净化装置的应用非常普遍。在我国, 大气污染、 室内装修污染等, 使人们对空气污染问题 也越来越重视, 各种室内环境空气净化治理产品应运而生, 出现了许多此类产品的生产企 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 ----- 室内环境净化治理行业。 资 料显示, 这一行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中国正以每年近 30%的速度增长, 年产量已达到近千万 台。
由于北方的干燥环境, 用户希望在净化的同时能有加湿功能, 因此, 具有加湿功能 的纯净型加湿器应运而生。 净化和加湿有各种形式, 其中之一是用具有抗菌、 吸水功能的特 殊纸制品作为净化、 吸水材料, 使空气穿透浸水的纸制品, 对进口空气过滤、 灭菌、 加湿, 达 到出口空气清新、 湿润的目的。 此种过滤加湿方式, 加湿效果好, 家具上不留水垢痕迹, 同时 空气中的尘杂被有效清除, 因此是有关厂家大力推广的型式, 但纸制品一直有一些缺点 : 纸 制品材料抗菌性能不易保持 ; 使用一段时间后材料上面容易结垢, 吸水性能下降 ; 纸制品 在湿态下强力低等。
专利申请 200410053952.6 公开了一种气体、 液体过滤用的水刺非织造布过滤材 料, 该水刺非织造布过滤材料包括有水刺非织造布层和胶料, 胶料与水刺非织造布层结合 在一起, 胶料涂覆在水刺非织造布层的表面, 胶料也可以与水刺非织造布层互相浸渍在一 起。 该水刺非织造布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是将水刺非织造布层放入上胶设备内进行上胶处 理, 然后通过压力为 1 ~ 10kg 的涂布辊, 再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温度为 100 ~ 180℃, 制成水 刺非织造布过滤材料。 然而, 该胶料采用的酚醛树脂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 难以将这种非织 造布过滤材料应用于生活环境的空气加湿净化。
专利申请 200810012311.4 公开了一种抗菌改性聚乙烯醇非织造布复合微孔滤膜 的制备方法, 其包括如下步骤 : 配制吡啶改性聚乙烯醇、 交联剂、 催化剂组成的铸膜液, 静置 脱泡, 过滤除去不溶物, 在负压作用下涂覆于预处理后的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上, 热处理, 干燥, 清洗至中性, 季铵化处理, 膜片在纯水中浸泡待用。然而该方法所制成的材料是一种 微孔膜过滤材料, 主要应用于液体过滤, 尤其是水处理, 不适用于空气加湿材料。
专利申请 96118922.3 公开了一种大流量滤尘杀菌过滤膜及其制造方法, 该滤 膜由天然植物纤维、 聚乙烯醇缩醛纤维、 自沾性纤维无纺布或者是天然植物纤维和聚乙 烯缩醛纤维、 自沾性纤维的混抄的无纺布作为基材浸入处理液, 其中重量份数配比为聚 甘油 20-120, C12-C18 烷甲苄基卤化铵 0.05-3, 水 多醇 8-20, 或 / 和聚丙烯酸钠 10-30, 800-4000, 薄荷 0-3, 浸渍时间 0.5-2 小时, 并在 20-60℃温度下干燥 1-4 小时。该方法制成 的过滤膜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对空气尘埃的吸附能力, 从而可用于大流量空气净化, 但由于
它不具备足够的吸液高度, 因此不适合用于空气加湿净化。
有鉴于此, 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 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 非织造布强度好, 使用寿命长, 吸水除菌效果好。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面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所述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 便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 所述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吸液高度为 100 ~ 200mm, 湿抗张强度为 3.0 ~ 10.0KN/m ; 优选为吸液高度为 120 ~ 180mm, 湿抗张强度为 5.0 ~ 9.0KN/m ; 更优选为优选为吸液高度为 130 ~ 160mm, 湿抗张强度为 5.5 ~ 8.0KN/m。
根据前面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 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具有 耐霉变性, 在潮湿的工作环境下可以对水刺布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70 ~ 100%, 优选为 80 ~ 100%, 更优选为 85 ~ 100%。
根据前面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 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克重 2 2 为 80 ~ 180g/m , 优选为 100 ~ 160g/m , 更优选为 120 ~ 140g/m2。
使用中, 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过滤器放在水箱中, 底部接触水, 大部分与空气接触。 空气透过过滤器时, 一方面可以过滤其中的尘埃和杀菌, 一方面把过滤材料表面的水份带 入空中, 起到加湿空气的作用。由于该材料表面的吸水树脂层, 可以保证水份快速、 持续的 吸附到过滤材料表面, 从而实现加湿净化的目的。
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具有和纸类似的可以折叠成型性能。
一种前面所述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 将吸 水树脂与抗菌剂混合作为工作液, 用浸轧或涂层的方法将工作液施加到非织造布上, 烘干、 焙烘即得。
根据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 所述的吸水树脂采用不饱和醇的高聚物与不饱和酸的 高聚物聚合而成。
本发明将不饱和醇的高聚物与不饱和酸的高聚物混合后, 反应即开始, 但是需要 控制反应条件, 以避免二者反应完全。如果二者反应完全, 则形成新的聚合物, 而在浸渍或 涂覆在非织造布后难以和非织造布形成牢固的结合。 故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聚合为将不饱 和醇的高聚物与不饱和酸的高聚物在室温下搅拌 5min ~ 2h, 优选为 10 ~ 30min。这样可 以很好的控制反应的进度。
所述的不饱和醇的高聚物优选为聚乙烯醇, 优选分子量为 4 万 -6 万的聚乙烯醇, 更优选分子量为 5 万的聚乙烯醇 ; 所述的不饱和酸的高聚物为聚丙烯酸, 优选为分子量 千万级别的聚丙烯酸, 更优选分子量为 3 千万~ 8 千万的聚丙烯酸 ; 所述不饱和酸的高聚物 和不饱和醇的高聚物重量比为 5 ∶ 5 ~ 8 ∶ 2, 优选为 6 ∶ 4 ~ 7 ∶ 3, 更优选为 6.5 ∶ 3.5。 不饱和醇的高聚物还可以是聚丙稀醇等, 不饱和酸的高聚物还可以是马来酸酐等。
所述聚合优选为在添加催化剂和引发剂下进行的聚合 ; 所述催化剂为选自聚乙二 醇二丙烯酸酯、 N, N′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聚乙二醇双马来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钠、 过硫酸钾、 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催化剂用量优选为质量百分比 0.5% -5%, 更优选为 1% -3%; 所述引发剂用 量优选为质量百分比 0.5% -3%, 更优选为 0.5% -1%。
这里所述的质量百分比是以反应溶液的总质量为 100%来计算。
所述抗菌剂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何适合于非织造布的抗菌剂,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 常知晓何种抗菌剂可以用于非织造布的浸轧或涂层, 而本发明优选选自无机抗菌剂, 更优 选为 : 沸石抗菌剂、 磷酸复盐抗菌剂、 膨润土抗菌剂、 可溶性玻璃抗菌剂、 托勃莫来石抗菌 剂、 硅胶抗菌剂等 ; 或优选有机抗菌剂, 更优选为 : 1′, 1- 六亚甲基双 [5-(4- 氯苯基 ) 双 胍 ] 二葡萄糖酸酯、 山梨酸钾等。
所述有机抗菌剂还可以是醇系, 如异丙醇 ; 酚系, 如 3- 甲基 -4- 异丙基苯酚 ; 醛 系, 如甲醛 ; 有机酸系, 如丙酸、 山梨酸钾 ; 酯系, 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 醚系, 如 2, 4, 4- 三 氯 -2′ - 联苯酚酯 ; 过氧化物, 环氧化物系如过氧乙酸、 环氧乙烷 ; 卤素系, 如 N-( 氟二氯甲 基硫 ) 肽酰亚胺 ; 咪唑系, 如 2-(4- 噻唑基 ) 苯并咪唑 (TBZ) ; 噻唑系, 如 2- 正辛基 -4- 异 噻唑啉 -3- 酮 ; 腈系, 如 2, 3, 5, 6- 四氯异肽腈 ; 吡啶系, 如 2- 吡啶酚 -1- 氧化钠 ; 三嗪系, 如 N, N′, N″ - 三羟基六氢三嗪 ; 季铵盐系, 如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 ( 洁而灭 ) ; 有 机金属系, 如 8- 羟基喹啉铜 ; 双胍类, 如 1′, 1- 六亚甲基双 [5-(4- 氯苯基 ) 双胍 ] 二葡萄 糖酸酯 ; 其他, 如环状氢化合物, 酰基苯胺化合物, 氧化双苯氧基砷等。
所述抗菌剂还可以是天然抗菌剂, 如壳聚糖类, 譬如脱乙酰壳多糖, 或者是日柏醇 类。
所述抗菌剂用量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确定, 譬如在医院这种对于空气质量要求高 的场所, 可以使用多一些, 而在家庭环境中可以使用的相对较少。 这无需本领域技术人员付 出更多的创造性劳动。 而本发明优选采用抗菌剂质量百分比为 1 ~ 5%, 更优选为 1 ~ 3%, 均以反应溶液总质量为 100%计。
根据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 将非织造布浸渍在后处理工作液中, 然后用滚筒进行 轧干, 轧干后布上所含工作液的重量相对于布的重量为 100-300%, 优选为 130 ~ 250%, 更 优选为 180 ~ 220%。
或者采用涂层的方法, 在涂层后, 非织造布上含工作液的重量相对于布的重量为 100-300%, 优选为 130 ~ 250%, 更优选为 180 ~ 220%。
所述的涂层可以是在喷涂后使用如刮刀的工具去除多余的工作液, 使得非织造布 上剩余的工作液重量相对于布的重量为上述的范围 ; 当喷涂非常均匀时, 也可以省略如刮 刀处理的步骤。
上述的相对于布的重量为浸渍或涂层前的干的非织造布的重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轧余率, 结合现有技术中的浸渍操作, 自然能够确定具体的浸渍和轧干的操作。 也就是说任何满足轧余率为上述范围的浸渍和轧 干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目的, 而这种浸渍和轧干的详细操作,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知晓 的, 或者是根据自身的本领域现有技术知识, 通过简单的实验即可确定的, 无需本领域技术 人员付出更多的创造性劳动。
根据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 所述烘干为 100 ~ 140 ℃下烘干 0.5-5min, 所述焙烘 为 130 ~ 180℃下焙烘 2 ~ 5min ; 优选烘干为 120℃下烘干 1min, 所述焙烘为 150℃下焙烘2min。 本发明的烘干和焙烘操作, 除了将水分蒸发掉外, 还有个目的是在蒸发水分的同 时, 在较高温度下加速聚合反应进行, 使得反应充分而彻底, 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吸水性能的 涂层。
根据前面所述的制备方法, 所述的纤维原料进行水刺非织造布加工方法可以参考 现有技术任何的非织造布加工, 现有技术已经公开了大量的非织造布加工工艺, 本领域技 术人员完全可以知晓这种非织造布的加工, 譬如非织造布加工可以包括 : 将纤维原料开松 混合, 梳理成网, 然后水刺, 再烘干, 卷绕。
本发明的这种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在使用时, 一端浸入水中, 从而快速的吸 收水分, 并很快的挥发出去, 使得加湿效果大大增强。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具有如下优势 :
(1) 所提供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强度高, 不易破损, 使用寿命长, 且能够应 用范围更加广泛 ;
(2) 所提供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大大改善了人们生活 环境 ;
(3) 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的吸水树脂, 大大改善了材料的吸液高度, 使它在使用过 程中一直保持良好的湿润状态, 从而增强过滤材料的加湿强度, 应用了这种吸水树脂的非 织造布吸水速率和倍率均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将有助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的优点, 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实施例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 权利要求来决定。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50mm, 湿抗张强度 2 9.5KN/m, 克重为 14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5%,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8%。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5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3.5kg 投入到 83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2kg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 0.8kg 硫酸钠,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20min, 然后加入磷酸 复盐抗菌剂 2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8.0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1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20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20℃下烘干 1min, 然后再在 150℃下焙烘 2min 既得。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58mm, 湿抗张强度 2 6.5KN/m, 克重为 12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8%,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9%。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0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4.5kg 投入到 85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2.5kg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 0.9kg 硫酸钠,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10min, 然后加入沸石抗菌剂 2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5.5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9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215%,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20℃下烘干 1min, 然后再在 150℃下焙烘 2min 既得。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40mm, 湿抗张强度 2 6.5KN/m, 克重为 12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9%,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7%。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7.0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3.5kg 投入到 84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4kg N, N′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 0.6kg 过硫酸钾,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30min, 然后 加入山梨酸钾 1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5.8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0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18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20℃下烘干 3min, 然后再在 150℃下焙烘 2min 既得。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30mm, 湿抗张强度 2 5.5KN/m, 克重为 11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9%,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9%。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5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3.5kg 投入到 81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4kg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 1.8kg 过硫酸铵,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20min, 然后加入 1′, 1- 六亚甲基双 [5-(4- 氯苯基 ) 双胍 ] 二葡萄糖酸酯 3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2
将湿抗张强度 5.0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00g/m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13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14℃下烘干 5min, 然后再在 170℃下焙烘 1min 既得。
实施例 5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60mm, 湿抗张强度 2 7.0KN/m, 克重为 13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5%,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4%。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2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3.7kg 投入到 84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0.5kg 聚乙二醇双马来酸酯和 0.5kg 过硫酸钾,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10min, 然后加入 托勃莫来石抗菌剂 5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6.2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0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22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35℃下烘干 0.5min, 然后再在 130℃下焙烘 4min 既得。
实施例 6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40mm, 湿抗张强度 2 7.5KN/m, 克重为 10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7%,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5%。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0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4.0kg 投入到 85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2kg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 0.8kg 硫酸钠,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30min, 然后加入硅胶 抗菌剂 2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6.0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8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15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20℃下烘干 1min, 然后再在 150℃下焙烘 2min 既得。
实施例 7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35mm, 湿抗张强度 2 8.0KN/m, 克重为 12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7%,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6%。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8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3.9kg 投入到 83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3.5kg N, N′ -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 0.8kg 过硫酸铵,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20min, 然 后加入载银硼硅酸盐 2.5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7.2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0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13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30℃下烘干 0.8min, 然后再在 150℃下焙烘 2min 既得。 实施例 8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70mm, 湿抗张强度 2 4.5KN/m, 克重为 9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4%,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5%。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6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3.3kg 投入到 81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4kg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 0.5kg 硫酸钠,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1h, 然后加入山梨酸 钾 4.5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3.2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65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24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20℃下烘干 1min, 然后再在 170℃下焙烘 3min 既得。
实施例 9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75mm, 湿抗张强度 2 6.5KN/m, 克重为 12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3%,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4%。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6.8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3.5kg 投入到 85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2kg 聚乙二醇双马来酸酯和 0.8kg 过硫酸铵,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2h, 然后加入脱乙 酰壳多糖 1.5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5.0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9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21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00℃下烘干 5min, 然后再在 130℃下焙烘 5min 既得。
实施例 10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20mm, 湿抗张强度 2 7.5KN/m, 克重为 13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5%,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6%。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5.0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5.0kg 投入到 81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4.5kg 聚乙二醇双马来酸酯和 1.8kg 过硫酸钾,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5min, 然后加入 2- 吡啶酚 -1- 氧化钠 1.7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6.5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0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19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40℃下烘干 1min, 然后再在 180℃下焙烘 1min 既得。8 羟基喹啉铜 2.8kg。
实施例 11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05mm, 湿抗张强度 2 5.0KN/m, 克重为 12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94%,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8%。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7.5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2.5kg 投入到 84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1kg 聚乙二醇双马来酸酯和 1.3kg 过硫酸钾,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1.5h, 然后加入苄 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 4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4.5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05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11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30℃下烘干 4min, 然后再在 130℃下焙烘 5min 既得。
实施例 12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200mm, 湿抗张强度 2 8.5KN/m, 克重为 14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85%,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94%。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7.5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4.5kg 投入到 84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1.2kg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 0.5kg 过硫酸铵,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20min, 然后加入 山梨酸钾 2.5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取湿抗张强度 6.5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100g/m2 的非织造布, 将上述工作液均 匀喷涂到该非织造布上, 喷涂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29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30℃下烘干 3min, 然后再在 160℃下焙烘 3min 既得。
实施例 13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参数为 : 吸 液 高 度 140mm, 湿抗张强度 2 3.5KN/m, 克重为 80g/m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为 75%, 对大肠杆菌抗菌率为 80%。
本实施例的空气加湿净化用非织造布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 将分子量为 5 万左右聚 乙烯醇 7.8kg 和分子量为千万级的聚丙烯酸 2.1kg 投入到 83kg 水中, 室温搅拌均匀, 加入 3kg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 0.5kg 硫酸钠, 搅拌均匀, 室温下搅拌反应 20min, 然后加入硅胶 抗菌剂 3.4kg, 搅拌均匀, 制得工作液待用。
将湿抗张强度 3.0KN/m、 单位面积质量为 60g/m2 的非织造布浸渍到上述的工作 液中, 用压辊进行轧干, 轧干后非织造布轧余率 200%, 轧干后的非织造布在 120℃下烘干 5min, 然后再在 150℃下焙烘 3min 既得。
本发明所述吸液高度按照国家标准 GB/T 461.1 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其中吸 液时间为 10min。
本发明还提供如下试验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试验例 1 本试验例测试了实施例 1 产品的性能 : 单位面积质量 140 克 / 平方米 厚度 : 0.8mm 断裂强力 : 纵向 450N/5cm, 伸长率 24% 横向 416N/5cm, 伸长率 48% ( 测试标准 : FZ60005-1991 非织造布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 撕裂强力 : 纵向 21.4N, 横向 20.6N ( 测试标准 : GB/T3917.2-1997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 2 部分舌型试样撕破强力的 吸水高度 : 纵向 150mm 横向 138mm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10 分钟, 测试标准 GB/T461.1-2002) 湿抗张强度纵向 8.57kN/m 横向 9.50kN/m测定 )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2 小时, 测试标准 GB/T465.2-2008, GB/T12914-2008 纸和纸 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试验例 2
本试验例测试了实施例 2 产品的性能 :
单位面积质量 120 克 / 平方米
厚度 : 0.75mm
断裂强力 : 纵向 375N/5cm, 伸长率 30%
横向 340N/5cm, 伸长率 45%
( 测试标准 : FZ60005-1991 非织造布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
撕裂强力 : 纵向 20N, 横向 18N
( 测试标准 : GB/T3917.2-1997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 2 部分舌型试样撕破强力的 测定 )
吸水高度 : 纵向 158mm
横向 145mm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10 分钟, 测试标准 GB/T461.1-2002)
湿抗张强度纵向 6.5kN/m
横向 7.0kN/m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2 小时, 测试标准 GB/T465.2-2008, GB/T12914-2008 纸和纸 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试验例 3
本试验例测试了实施例 6 产品的性能 :
单位面积质量 100 克 / 平方米
厚度 : 0.6mm
断裂强力 : 纵向 320N/5cm, 伸长率 25%横向 300N/5cm, 伸长率 40% ( 测试标准 : FZ60005-1991 非织造布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 撕裂强力 : 纵向 18N, 横向 17N ( 测试标准 : GB/T3917.2-1997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 2 部分舌型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 吸水高度 : 纵向 140mm
横向 135mm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10 分钟, 测试标准 GB/T461.1-2002)
湿抗张强度纵向 7.5kN/m
横向 7.0kN/m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2 小时, 测试标准 GB/T465.2-2008, GB/T12914-2008 纸和纸 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试验例 4
本试验例测试了实施例 10 产品的性能 :
单位面积质量 130 克 / 平方米
厚度 : 0.75mm 断裂强力 : 纵向 430N/5cm, 伸长率 28% 横向 400N/5cm, 伸长率 44% ( 测试标准 : FZ60005-1991 非织造布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 撕裂强力 : 纵向 20N, 横向 20N ( 测试标准 : GB/T3917.2-1997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 2 部分舌型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 吸水高度 : 纵向 120mm
横向 115mm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10 分钟, 测试标准 GB/T461.1-2002)
湿抗张强度纵向 7.5kN/m
横向 6.8kN/m
( 试验条件 : 浸水时间 2 小时, 测试标准 GB/T465.2-2008, GB/T12914-2008 纸和纸 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本发明仅仅列举了部分实施例的产品详细参数, 其余实施例产品也具有类似趋势 的性能参数, 本发明不再一一列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