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交换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22233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001229.9

申请日:

2010.01.13

公开号:

CN102128517A

公开日:

2011.07.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5B 21/02申请公布日:201107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21/02申请日:20100113|||公开

IPC分类号:

F25B21/02; F25B21/04; F28D15/02; F28D15/04

主分类号:

F25B21/02

申请人:

林义民

发明人:

林义民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新庄市五权一路5号8楼之八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代理人:

张颖玲;迟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的致冷芯片、第一传导模块及第二传导模块,第一传导模块包含基座、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基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热端面,超导管固定在基座,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超导液体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第一鳍片套接在超导管上,第二传导模块包含贴接在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的水冷座、配置在水冷座侧边的水冷排、连接水冷座及水冷排的连接管及装设在连接管上的水泵,据此,应用此冷热交换装置时,可达到所需的致冷或致热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致冷芯片, 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 ; 第一传导模块, 包含 : 基座, 贴接在该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 ; 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 固定在该基座, 该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 该超导液体以 分子碰撞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 ; 以及 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 套接在该超导管上 ; 以及 第二传导模块, 包含 : 水冷座, 贴接在该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 ; 水冷排, 配置在该水冷座的侧边 ; 连接管, 连通该水冷座及该水冷排 ; 以及 水泵, 装设在该连接管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一风 扇, 该第一风扇装设在该第一鳍片上。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二风 扇, 该第二风扇装设在该水冷排上。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导管的内部还具有毛细结 构, 该毛细结构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粉末的内侧还具有金属 网。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导液体为氢氧化钠、 铬酸 钾、 乙醇及水的混合物。
7: 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致冷芯片, 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 ; 第一传导模块, 包含 : 基座, 贴接在该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 ; 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 固定在该基座, 该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 该超导液体以 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 ; 以及 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 套接在该些超导管上 ; 以及 第二传导模块, 包含 : 水冷座, 贴接在该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 ; 水冷排, 配置在该水冷座的侧边 ; 连接管, 连通该水冷座及该水冷排 ; 以及 水泵, 装设在该连接管上。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一风 扇, 该第一风扇装设在该第一鳍片上。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二风 扇, 该第二风扇装设在该水冷排上。
10: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导管的内部还具有毛细结 2 构, 该毛细结构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粉末的内侧还具有金 属网。
12: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导液体为氢氧化钠、 铬酸 钾、 乙醇及水的混合物。

说明书


冷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冷热空调机及冷藏机有关, 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致冷芯片的冷热空调机 及冷藏机。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空调机中设置有压缩机、 冷凝器及蒸发器等组件, 且其冷凝器中装填 有冷媒, 该冷媒经压缩机的作用而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 蒸气冷媒经冷凝器后 ( 排热 ) 会冷凝成液态冷媒, 排热后的冷媒流至蒸发器, 冷媒受到压力降低而蒸发, 即同时吸收室内 空间热量而产生致冷效果 ( 排冷 ), 之后, 冷媒再经压缩机作用而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气冷 媒, 最后再回到冷凝器, 如此循环而形成致冷效果。
     传统空调装置需使用冷媒, 然而, 冷媒在制造与回收上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 题, 为此已有不少业内人士积极研发可用以取代冷媒的空调机, 如已在中国台湾申请的第 I284188 号专利, 其揭示一种运用半导体的冷暖电器, 利用热电致冷芯片 (Thermoelectric Cooling Chip) 与冷循环器原理制作冷暖电器, 其主要包含有热电致冷芯片、 冷循环器、 热
     散循环设备及温控器, 由热电致冷芯片产生冷风, 再通过冷导板经由冷循环器传输至鳍片 将冷风存储, 再以温控器设定所需的温度, 通过风扇将鳍片所存储的冷风吹送, 而其致冷芯 片所产生的热能则由散热循环设备予以冷却排除, 借以达到所设定的冷度。
     上述专利是以热电致冷芯片取代传统空调机利用压缩机及冷凝器等所达到的致 冷效果, 但是, 其无法商品化的原因在于其散热循环无法快速地带走该热电致冷芯片大量 的热能, 致使该热电致冷芯片的温度无法降低至所要求的温度, 进而使该冷暖电器的排冷 或排热都无法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其在致冷芯片吸收环境能量后, 再借由 超导管快速地传送并带走致冷芯片上大量的热能, 所以其致冷或致热的效果都能达到所要 求的温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包括致冷芯片、 第一传导模块及 第二传导模块 ; 致冷芯片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 第一传导模块, 包含基座、 两个或两 个以上超导管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 基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 超导管固定 在基座, 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 超导液体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 第一 鳍片套接在超导管上 ; 第二传导模块包含水冷座、 水冷排、 连接管及水泵, 水冷座贴接在致 冷芯片的冷端面上, 水冷排配置在水冷座的侧边, 连接管连通水冷座及水冷排, 水泵装设在 连接管上。
     为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包括致冷芯片、 第一传导模块 及第二传导模块 ; 致冷芯片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 第一传导模块, 包含基座、 两个或 两个以上超导管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 基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 超导管固定在基座, 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 超导液体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 第 一鳍片套接在超导管上 ; 第二传导模块包含水冷座、 水冷排、 连接管及水泵, 水冷座贴接在 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 水冷排配置在水冷座的一侧, 连接管连通水冷座及水冷排, 水泵装设 在连接管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 借由将极性相反方向的电压和 电流提供给致冷芯片后, 可分别在第一传导模块及第二传导模块达到相反的致冷或致热效 果, 更增本发明的灵活运用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少量电力的冷热交换装置, 其可在一般压 缩机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温度下使用, 可替代冷媒的使用, 以彻底解决因冷媒所造成的环 境污染及温室效应问题, 并能大量节省能源。
     相较于公知技术, 本发明的冷热交换装置因其超导管内部具有超导液体, 该超导 液体由氢氧化钠、 铬酸钾、 乙醇及水等物质的混合物依比例所组成, 因超导液体在吸热汽化 后会充满在该金属管内, 借由分子间的相互推挤移动而将热能自热端传递至冷端, 因各混 合物的凝结温度的不同, 该超导液体不需回流而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向能量传递, 其传 热速度快, 并可带走致冷芯片大量的热能, 可快速地降低致冷芯片的冷端面温度, 进而使冷 热交换装置达到所要求的致冷效果, 增加本发明的实用性, 再者, 将极性相反方向的电压和 电流提供给致冷芯片后, 可达到与致冷相反的致热效果, 更增本发明的灵活运用性 ; 此外, 相较于公知技术需使用大电量的压缩机等组件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仅需提供少量的电力 ( 供致冷芯片及风扇 ) 即可运作, 可节省大量的能源及电费, 更符合环保性及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超导管的剖视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 以及
     图 6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1’ 冷热交换装置 2 冷藏室
     10 致冷芯片 11 热端面
     12 冷端面 11’ 冷端面
     12’ 热端面 20 第一传导模块
     21 基座 211 沟槽
     22 超导管 221 金属管
     222 超导液体 223 毛细组织
     224 金属网 23 第一鳍片
     231 穿孔 24 第一风扇
     30 第二传导模块 31 水冷座
     32 水冷排 321 第二鳍片322 铜管 331 出水管 34 水泵33 连接管 332 入水管 35 第二风扇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 考与说明用, 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图 1 至图 3, 分别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立体示意图及组 合剖视示意图 ; 本发明的冷热交换装置 1 包含热电致冷芯片 (ThermoelectricCooling Chip)10、 第一传导模块 20 及第二传导模块 30。
     该热电致冷芯片 ( 以下简称致冷芯片 )10 由热电转换材料所构成, 在提供电流运 转后, 其一个端面的温度会升高形成热端面 11, 另一端面温度则会降低而形成冷端面 12, 当提供给致冷芯片 10 的电流方向相反时, 会使热量传递的方向变成反向, 也就是说, 原本 的该热端面 11 会变成冷端面, 而原本的冷端面 12 则变成热端面。
     该第一传导模块 20 包含基座 21、 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 22、 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 鳍片 23 及第一风扇 24, 在本实施例中, 该基座 21 由导热性佳的材质构成, 其贴接在该热端 面 11 上, 该基座 21 的底面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沟槽 211, 该沟槽 211 中嵌设有该超导管 22, 这些超导管 22 的一端固定在该基座 21 中, 其另一端则穿设在这些第一鳍片 23 中, 在每一 个第一鳍片 23 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穿孔 231, 将这些第一鳍片 23 串设套接在这些超导管 22 上, 以增加这些超导管 22 与这些第一鳍片 23 的接触面积, 加快两者间的传导速度, 此外, 这些第一鳍片 23 的侧端上装设有该第一风扇 24, 借由该第一风扇 24 可将这些第一鳍片 23 的热量吹送出去 ( 致热 )。 该第二传导模块 30 包含水冷座 31、 水冷排 32、 连接管 33、 水泵 34 及第二风扇 35, 该水冷座 31 贴接在该致冷芯片 10 的冷端面 12 上, 该水冷排 32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鳍 片 321 及弯折穿设在这些第二鳍片 321 中的铜管 322 所组成, 该水冷排 32 组设配置在该水 冷座 31 的侧边, 该水冷排 32 与该水冷座 31 借由该连接管 33 的串接而相连通, 该连接管 33 中装填有冷却液体 ( 图中未示出 ), 该冷却液体可作为热传导介质而在该水冷座 31 及该水 冷排 32 之间流动, 该水泵 34 用以加压该冷却液体, 使该冷却液体可快速且连续地在该连接 管 33 中流动, 该水泵 34 装设在该连接管 33 上并与该水冷座 31、 该水冷排 32 相连通, 再者, 该连接管 33 可分为出水管 331 及入水管 332, 较佳地, 该水泵 34 装设在该出水管 331 上, 装 设在该入水管 332 上也无不可, 此外, 在该水冷排 32 的第二鳍片 321 侧端上可装设有该第 二风扇 35, 借由该第二风扇 35 可将这些第二鳍片 321 的冷风吹送出去 ( 致冷 )。
     请继续参照图 4,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超导管的剖视示意图 ; 该超导管 22 为 金属管 221, 其材质可由铜或铝构成, 该超导管 22 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 222, 该超导液体 222 为氢氧化钠、 铬酸钾、 乙醇及水等物质的混合物, 该超导液体 222 在吸热汽化后会充满在该 金属管 221 内, 借由分子间的相互推挤移动而将热能自热端传递至冷端, 且因各混合物的 凝结温度的不同, 该超导液体 222 不需回流而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向能量传递, 再者, 该 超导管 22 的内部还可设置毛细结构 223, 该毛细结构 223 可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 ( 由铜或 铝所构成 ) 或由金属粉末与金属网 224 烧结而成, 该金属网 224 设置在该金属粉末的内侧,
     借由该毛细结构 223 的设置, 可增加该超导管 22 的热导效率。
     请参看图 5,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 上述冷热交换装置 1 可 应用在冷暖机、 冰淇淋机等器具上, 本应用实施例将其用于冷藏室 2 内, 设置时, 将该第一 传导模块 20 放置在该冷藏室 2 的外部作为散热之用, 该第二传导模块 30 的第二风扇 35 装 设在该冷藏室 2 的内部, 持续地将该第二传导模块 30 产生的致冷效果吹送到该冷藏室 2 的 内部, 可使该冷藏室 2 的内部达到所要求的冷度 ; 本应用实施例中, 该冷热交换装置 1 包含 一组第一传导模块 20 及一组第二传导模块 30, 实际实施时, 可依使用需求而串连两组或两 组以上第一传导模块 20 及两组或两组以上第二传导模块 30, 以达到更佳的致冷 ( 或致热 ) 效果。
     请参看图 6, 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 例大致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冷热交换装置 1’ 中, 其提供给致冷芯片 10 极性相 反方向的电压和电流, 该致冷芯片 10 具有冷端面 11’ 及热端面 12’ , 该冷端面 11’ 贴接在 该基座 21 上, 该热端面 12’ 则贴接在该水冷座 31 上, 据此, 该第一传导模块 20 的第一风扇 24 即可吹送出冷风 ( 致冷 ), 另一方面, 该第二传导模块 30 的第二风扇 35 即可吹送出热风 ( 致热 )。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其它运用 本发明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 均应俱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冷热交换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冷热交换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冷热交换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热交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热交换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28517A43申请公布日20110720CN102128517ACN102128517A21申请号201010001229922申请日20100113F25B21/02200601F25B21/04200601F28D15/02200601F28D15/0420060171申请人林义民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县新庄市五权一路5号8楼之八72发明人林义民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0代理人张颖玲迟姗54发明名称冷热交换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的致冷芯片、第一传导模块及第二传导模块,第一传导模块包含基。

2、座、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基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热端面,超导管固定在基座,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超导液体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第一鳍片套接在超导管上,第二传导模块包含贴接在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的水冷座、配置在水冷座侧边的水冷排、连接水冷座及水冷排的连接管及装设在连接管上的水泵,据此,应用此冷热交换装置时,可达到所需的致冷或致热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CN102128523A1/2页21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冷芯片,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第一传导模块,包含基座,贴接在。

3、该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固定在该基座,该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该超导液体以分子碰撞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套接在该超导管上;以及第二传导模块,包含水冷座,贴接在该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水冷排,配置在该水冷座的侧边;连接管,连通该水冷座及该水冷排;以及水泵,装设在该连接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一风扇,该第一风扇装设在该第一鳍片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装设在该水冷排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管的内部还。

4、具有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的内侧还具有金属网。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液体为氢氧化钠、铬酸钾、乙醇及水的混合物。7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冷芯片,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第一传导模块,包含基座,贴接在该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固定在该基座,该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该超导液体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套接在该些超导管上;以及第二传导模块,包含水冷座,贴接在该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水冷排,配置在该水冷座的侧边;连接管,连通该。

5、水冷座及该水冷排;以及水泵,装设在该连接管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一风扇,该第一风扇装设在该第一鳍片上。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模块还包括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装设在该水冷排上。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管的内部还具有毛细结权利要求书CN102128517ACN102128523A2/2页3构,该毛细结构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的内侧还具有金属网。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液体为氢氧化钠、铬酸钾、。

6、乙醇及水的混合物。权利要求书CN102128517ACN102128523A1/4页4冷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与冷热空调机及冷藏机有关,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致冷芯片的冷热空调机及冷藏机。背景技术0002一般传统的空调机中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等组件,且其冷凝器中装填有冷媒,该冷媒经压缩机的作用而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蒸气冷媒经冷凝器后排热会冷凝成液态冷媒,排热后的冷媒流至蒸发器,冷媒受到压力降低而蒸发,即同时吸收室内空间热量而产生致冷效果排冷,之后,冷媒再经压缩机作用而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最后再回到冷凝器,如此循环而形成致冷效果。0003传统空调装置需使用冷媒,然而,冷媒在。

7、制造与回收上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已有不少业内人士积极研发可用以取代冷媒的空调机,如已在中国台湾申请的第I284188号专利,其揭示一种运用半导体的冷暖电器,利用热电致冷芯片THERMOELECTRICCOOLINGCHIP与冷循环器原理制作冷暖电器,其主要包含有热电致冷芯片、冷循环器、热散循环设备及温控器,由热电致冷芯片产生冷风,再通过冷导板经由冷循环器传输至鳍片将冷风存储,再以温控器设定所需的温度,通过风扇将鳍片所存储的冷风吹送,而其致冷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则由散热循环设备予以冷却排除,借以达到所设定的冷度。0004上述专利是以热电致冷芯片取代传统空调机利用压缩机及冷凝器等所达到的致冷。

8、效果,但是,其无法商品化的原因在于其散热循环无法快速地带走该热电致冷芯片大量的热能,致使该热电致冷芯片的温度无法降低至所要求的温度,进而使该冷暖电器的排冷或排热都无法达到所要求的温度。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其在致冷芯片吸收环境能量后,再借由超导管快速地传送并带走致冷芯片上大量的热能,所以其致冷或致热的效果都能达到所要求的温度。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包括致冷芯片、第一传导模块及第二传导模块;致冷芯片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第一传导模块,包含基座、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基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超导管固定在。

9、基座,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超导液体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第一鳍片套接在超导管上;第二传导模块包含水冷座、水冷排、连接管及水泵,水冷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水冷排配置在水冷座的侧边,连接管连通水冷座及水冷排,水泵装设在连接管上。0007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包括致冷芯片、第一传导模块及第二传导模块;致冷芯片具有相对的热端面及冷端面,第一传导模块,包含基座、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基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冷端面上,超导管固说明书CN102128517ACN102128523A2/4页5定在基座,超导管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超导液体以分子。

10、碰撞的方式作单方向能量传递,第一鳍片套接在超导管上;第二传导模块包含水冷座、水冷排、连接管及水泵,水冷座贴接在致冷芯片的热端面上,水冷排配置在水冷座的一侧,连接管连通水冷座及水冷排,水泵装设在连接管上。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交换装置,借由将极性相反方向的电压和电流提供给致冷芯片后,可分别在第一传导模块及第二传导模块达到相反的致冷或致热效果,更增本发明的灵活运用性。0009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少量电力的冷热交换装置,其可在一般压缩机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温度下使用,可替代冷媒的使用,以彻底解决因冷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问题,并能大量节省能源。0010相较于公知。

11、技术,本发明的冷热交换装置因其超导管内部具有超导液体,该超导液体由氢氧化钠、铬酸钾、乙醇及水等物质的混合物依比例所组成,因超导液体在吸热汽化后会充满在该金属管内,借由分子间的相互推挤移动而将热能自热端传递至冷端,因各混合物的凝结温度的不同,该超导液体不需回流而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向能量传递,其传热速度快,并可带走致冷芯片大量的热能,可快速地降低致冷芯片的冷端面温度,进而使冷热交换装置达到所要求的致冷效果,增加本发明的实用性,再者,将极性相反方向的电压和电流提供给致冷芯片后,可达到与致冷相反的致热效果,更增本发明的灵活运用性;此外,相较于公知技术需使用大电量的压缩机等组件的空调装置,本发明仅需提。

12、供少量的电力供致冷芯片及风扇即可运作,可节省大量的能源及电费,更符合环保性及经济性。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0012图2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0013图3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组合剖视示意图;0014图4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超导管的剖视示意图;0015图5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应用实施例示意图;以及0016图6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0017附图标记说明00181、1冷热交换装置2冷藏室001910致冷芯片11热端面002012冷端面11冷端面002112热端面20第一传导模块002221基座211沟槽002322超导管221金属管0。

13、024222超导液体223毛细组织0025224金属网23第一鳍片0026231穿孔24第一风扇002730第二传导模块31水冷座002832水冷排321第二鳍片说明书CN102128517ACN102128523A3/4页60029322铜管33连接管0030331出水管332入水管003134水泵35第二风扇具体实施方式0032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0033请参图1至图3,分别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立体示意图及组合剖视示意图;本发明的冷热交换装置1包含热电致冷芯片THERMOELECTRICC。

14、OOLINGCHIP10、第一传导模块20及第二传导模块30。0034该热电致冷芯片以下简称致冷芯片10由热电转换材料所构成,在提供电流运转后,其一个端面的温度会升高形成热端面11,另一端面温度则会降低而形成冷端面12,当提供给致冷芯片10的电流方向相反时,会使热量传递的方向变成反向,也就是说,原本的该热端面11会变成冷端面,而原本的冷端面12则变成热端面。0035该第一传导模块20包含基座21、两个或两个以上超导管22、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鳍片23及第一风扇24,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21由导热性佳的材质构成,其贴接在该热端面11上,该基座21的底面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沟槽211,该沟槽211中嵌。

15、设有该超导管22,这些超导管22的一端固定在该基座21中,其另一端则穿设在这些第一鳍片23中,在每一个第一鳍片23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穿孔231,将这些第一鳍片23串设套接在这些超导管22上,以增加这些超导管22与这些第一鳍片23的接触面积,加快两者间的传导速度,此外,这些第一鳍片23的侧端上装设有该第一风扇24,借由该第一风扇24可将这些第一鳍片23的热量吹送出去致热。0036该第二传导模块30包含水冷座31、水冷排32、连接管33、水泵34及第二风扇35,该水冷座31贴接在该致冷芯片10的冷端面12上,该水冷排3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鳍片321及弯折穿设在这些第二鳍片321中的铜管322所。

16、组成,该水冷排32组设配置在该水冷座31的侧边,该水冷排32与该水冷座31借由该连接管33的串接而相连通,该连接管33中装填有冷却液体图中未示出,该冷却液体可作为热传导介质而在该水冷座31及该水冷排32之间流动,该水泵34用以加压该冷却液体,使该冷却液体可快速且连续地在该连接管33中流动,该水泵34装设在该连接管33上并与该水冷座31、该水冷排32相连通,再者,该连接管33可分为出水管331及入水管332,较佳地,该水泵34装设在该出水管331上,装设在该入水管332上也无不可,此外,在该水冷排32的第二鳍片321侧端上可装设有该第二风扇35,借由该第二风扇35可将这些第二鳍片321的冷风吹送。

17、出去致冷。0037请继续参照图4,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超导管的剖视示意图;该超导管22为金属管221,其材质可由铜或铝构成,该超导管22的内部具有超导液体222,该超导液体222为氢氧化钠、铬酸钾、乙醇及水等物质的混合物,该超导液体222在吸热汽化后会充满在该金属管221内,借由分子间的相互推挤移动而将热能自热端传递至冷端,且因各混合物的凝结温度的不同,该超导液体222不需回流而以分子碰撞的方式作单向能量传递,再者,该超导管22的内部还可设置毛细结构223,该毛细结构223可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由铜或铝所构成或由金属粉末与金属网224烧结而成,该金属网224设置在该金属粉末的内侧,说明书CN1。

18、02128517ACN102128523A4/4页7借由该毛细结构223的设置,可增加该超导管22的热导效率。0038请参看图5,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应用实施例示意图;上述冷热交换装置1可应用在冷暖机、冰淇淋机等器具上,本应用实施例将其用于冷藏室2内,设置时,将该第一传导模块20放置在该冷藏室2的外部作为散热之用,该第二传导模块30的第二风扇35装设在该冷藏室2的内部,持续地将该第二传导模块30产生的致冷效果吹送到该冷藏室2的内部,可使该冷藏室2的内部达到所要求的冷度;本应用实施例中,该冷热交换装置1包含一组第一传导模块20及一组第二传导模块30,实际实施时,可依使用需求而串连两组或两组以上。

19、第一传导模块20及两组或两组以上第二传导模块30,以达到更佳的致冷或致热效果。0039请参看图6,为本发明冷热交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冷热交换装置1中,其提供给致冷芯片10极性相反方向的电压和电流,该致冷芯片10具有冷端面11及热端面12,该冷端面11贴接在该基座21上,该热端面12则贴接在该水冷座31上,据此,该第一传导模块20的第一风扇24即可吹送出冷风致冷,另一方面,该第二传导模块30的第二风扇35即可吹送出热风致热。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其它运用本发明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发明的专利范围。说明书CN102128517ACN102128523A1/6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28517ACN102128523A2/6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28517ACN102128523A3/6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28517ACN102128523A4/6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128517ACN102128523A5/6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2128517ACN102128523A6/6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12851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