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19471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3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61517.4

申请日:

2015.11.30

公开号:

CN105311916A

公开日:

2016.0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50/00申请日:20151130|||公开

IPC分类号:

B01D50/00

主分类号:

B01D50/00

申请人:

胡国海

发明人:

胡国海

地址:

315300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东方明珠6号楼70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及设于第一集尘室内部的第一过滤器,第一进风通道连通进风口和第一集尘室,还包括设于第一过滤器后侧的第二集尘室及设于第二集尘室内部的第二过滤器、连通第一过滤器和第二集尘室的第二进风通道,第二过滤器与出风口连通;第二过滤器安装在第二集尘室内靠近第一过滤器的端面。该过滤装置能够进行两级过滤,可以进一步提高尘屑的清除效率,提高气流的干净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除尘效率,并且能够延长动力部件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除尘设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11)
及设于第一集尘室(11)内部的第一过滤器(12),所述第一进风通道
连通所述进风口和第一集尘室(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
一过滤器(12)后侧的第二集尘室(21)及设于第二集尘室(21)内
部的第二过滤器(22)、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12)和所述第二集尘室
(21)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器(22)与出风口连通;所述
第二过滤器(22)安装在所述第二集尘室(21)内靠近所述第一过滤
器(12)的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
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中至少一者为螺旋进风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
器(12)的底部由第一螺旋板(13)环绕第一筒体(14)形成螺旋进
风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器(22)的底部由第二螺旋板(23)环绕第二
筒体(24)形成螺旋进风通道;所述第一筒体(14)和所述第二筒体
(24)的端部相抵靠,两个所述螺旋进风通道的旋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
(14)和所述第二筒体(24)之间的端面设有挡板,两个筒体的侧面
设有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所述第一隔板(31)和所述第
二隔板(3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板(13)和所述第二螺旋
板(23);
所述第一隔板(31)、所述第二隔板(32)、所述第一螺旋板(13)、
所述第二螺旋板(23),四者在两个筒体周部形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
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集尘室(11),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过滤
器(12)和所述第二集尘室(21),第三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22)
和所述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
板(13)和所述第二螺旋板(23)的起始端相连,所述第一隔板(31)
的一端与所述起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板(13)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31)、所述第一筒体(14)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一
螺旋板(13)的前侧面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位于所述第一隔板(31)和所述第二隔板(32)之间的所述第一
筒体(14)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口(15);所述第一隔板(31)、所述第
二隔板(32)、所述第二筒体(24)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螺旋板(23)
的前侧面形成所述第二空间;
位于所述第二隔板(32)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筒体(24)的侧面
设有第二开口(25);所述第二隔板(32)、所述第一螺旋板(13)的
后侧面和所述第二螺旋板(23)的后侧面形成所述第三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
(25)所在的所述第二筒体(24)的侧面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一
开口(15)所在的所述第一筒体(14)的侧面的圆心角。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过滤器(12)为圆孔状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22)为圆孔
状过滤器或长条状过滤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
器(12)和所述第二过滤器(22)位于同一个圆柱形壳体(4)内,所
述圆柱形壳体(4)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集尘室(11)和所述第二集
尘室(2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
所述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壳体(4)的侧面。
10.一种除尘设备,包括动力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
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所述动力部件位于出风口内,气
流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过滤器后流向所述动力部件。

说明书

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此外,本
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
的过滤装置应运而生,吸尘器一般利用电动机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
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

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过滤装置工作时尘屑的运动方向。

从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的过滤装置中,
动力电机与过滤器11连通,将集尘室12中的空气抽出,在集尘室12
中形成负压,使空气和尘屑在动力电机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吸尘管13
和风道,进入集尘室12,绕过滤器11旋转并按螺旋的趋势逐渐在集
尘室12内汇聚,达到吸尘的目的。

但是,随着尘屑的增多,收集到集尘室12里的尘屑容易受动力
电机的影响,产生向过滤器11移动的趋势,使尘屑粘附在过滤器11
上,阻塞过滤器11的滤网。这样不仅会增加动力电机的电耗,增大除
尘设备的噪音,降低除尘效率;而且会影响过滤器11的使用寿命,增
加过滤器11的维护频次,并增加清洁成本。

请参考图2,图2为另一种典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实线箭头所指方向为动力部件形成的动力方向,虚线箭头所指方向为
尘屑的运动方向。

图2为在图1基础上改进的一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将进入
集尘室12的风道改为螺旋风道,使尘屑进入集尘室12后,在过滤器
11的外周形成如图2所示的螺旋风,从而使尘屑尽可能远送至集尘室
12的端部,远离过滤器11,以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降低过滤装置
的噪音和电耗,降低吸尘的成本。

图2中的过滤装置在一定程度了延长了过滤器11的使用寿命,并
提高了除尘效率。但是,在一些尘屑较多的场合,图2所示的过滤装
置也很难满足吸尘要求。

因此,如何提高过滤装置的除尘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具有较高的除尘
效率和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过滤装置
的除尘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进风口、
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及设于第一集尘室内部的第一过滤器,所
述第一进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第一集尘室,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
过滤器后侧的第二集尘室及设于第二集尘室内部的第二过滤器、连通
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集尘室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器
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在所述第二集尘室内靠近所述第
一过滤器的端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中至少一者为螺
旋进风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底部由第一螺旋板环绕第一筒体形成
螺旋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底部由第二螺旋板环绕第二筒体形
成螺旋进风通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部相抵靠,两个
所述螺旋进风通道的旋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之间的端面设有挡板,两
个筒体的侧面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
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

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螺旋板、所述第二螺旋
板,四者在两个筒体周部形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连通所述进风口和
所述第一集尘室,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集尘室,
第三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所述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板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起始端相连,所述
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起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板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前侧
面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所述第一筒体的侧面
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筒体的外侧
面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前侧面形成所述第二空间;

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例的所述第二筒体的侧面设有第二开
口;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螺旋板的后侧面和所述第二螺旋板的后
侧面形成所述第三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所述第二筒体的侧面的圆心角,大
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所述第一筒体的侧面的圆心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为圆孔状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为圆
孔状过滤器或长条状过滤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同一个圆柱形壳
体内,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第一集尘室和所述第二集尘
室。

可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侧
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尘设备,包括动力部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
的过滤装置,所述动力部件位于出风口内,气流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
过滤器后流所述向动力部件。

本发明提供的过滤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
室及设于第一集尘室内部的第一过滤器,第一进风通道连通进风口和
第一集尘室,还包括设于第一过滤器后侧的第二集尘室及设于第二集
尘室内部的第二过滤器、连通第一过滤器和第二集尘室的第二进风通
道,第二过滤器与出风口连通;第二过滤器安装在第二集尘室内靠近
第一过滤器的端面。

该过滤装置工作时,气流依次经过进风口、第一进风通道、第一
集尘室、第一过滤器、第二进风通道、第二集尘室、第二过滤器、出
风口。第二集尘室位于第一过滤器的后侧,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
背靠背设置,对第二级过滤器没有空间限制,两级过滤器可以采用功
率相同或相近的过滤器,二者的结构紧凑既节省空间,又能有效的获
得两级过滤的效果,提高除尘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过滤装置具有两个过滤器,能够进行两级过
滤。在动力部件的作用下,气流首先进入第一集尘室内,在第一集尘
室内流动的过程中,甩掉颗粒较大的尘屑,然后气流进入第一过滤器;
通过第二进风通道进入第二集尘室,在第二集尘室内流动的过程中再
甩掉一部分尘屑,然后气流进入第二过滤器,经出风口流出。

该过滤装置能够进行两级过滤,可以进一步提高尘屑的清除效
率,提高气流的干净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除尘效率,并且能够延长
动力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中至少一者为螺旋进风通
道。进入两个集尘室的风道均为螺旋进风通道时,使气流分别进入两
个集尘室后,分别在两个过滤器的外周形成螺旋风,从而使尘屑尽可
能远送至集尘室的端部,远离过滤器,以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第一过滤器的底部由第一螺旋板环绕第一筒体形成螺旋
进风通道,第二过滤器的底部由第二螺旋板环绕第二筒体形成螺旋进
风通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部相抵靠,两个螺旋进风
通道的旋向相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尘设备,包括动力部件,还包括上述任一
项所述的过滤装置,动力部件位于出风口内,气流进入过滤装置的过
滤器后流向动力部件。该过滤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具有该过滤
装置的除尘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典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典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过滤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

图4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气流轨迹示意图;

图5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四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过滤器11,集尘室12,吸尘管13;

图3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第一集尘室11;第一过滤器12;第一螺旋板13;第一筒体14;
第一开口15;第二集尘室21;第二过滤器22;第二螺旋板23;第二
筒体24;第二开口25;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圆柱形壳体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具有较高的除
尘效率和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另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过滤装
置的除尘设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过滤装置一种具体实
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气流轨迹示意
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要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进风口、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11及设于第一集尘室11内部的
第一过滤器12,第一进风通道连通进风口和第一集尘室11,还包括设
于第一过滤器12后侧的第二集尘室21及设于第二集尘室21内部的第
二过滤器22、连通第一过滤器12和第二集尘室21的第二进风通道,
第二过滤器22与出风口连通;第二过滤器22安装在第二集尘室21
内靠近第一过滤器12的端面。

该过滤装置工作时,在动力部件的作用下,在第一集尘室11和第
二集尘室21内产生负压,带着尘屑的气体经进风口先进入第一集尘室
11,气体经第一过滤器12过滤后进入第二集尘室21,经第二过滤器
22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滤器22的内部,经出风口并经动力部件流出。

过滤装置工作过程中,气流依次经过进风口、第一进风通道、第
一集尘室11、第一过滤器12、第二进风通道、第二集尘室21、第二
过滤器22、出风口,具体的气流轨迹可参考附图4。

第二集尘室21位于第一过滤器12的后侧,第二过滤器22安装
在第二集尘室21内靠近第一过滤器12的端面,也就是说,在该过滤
装置中,第一过滤器12与第二过滤器22背靠背设置,具体结构请参
考附图3,此种设置方式对第二级过滤器22没有空间限制,两级过滤
器可以采用功率相同或相近的过滤器,二者背靠背安装,结构紧凑,
既节省空间,又能获得两级过滤的效果,提高除尘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过滤装置具有两个过滤器,能够进行两级过
滤,且结构紧凑。在动力部件的作用下,气流首先进入第一集尘室11
内,在第一集尘室11内流动的过程中,甩掉颗粒较大的尘屑,然后气
流进入第一过滤器12;通过第二进风通道进入第二集尘室21,在第二
集尘室21内流动的过程中再甩掉一部分尘屑,然后气流进入第二过滤
器22,经出风口流出。

该过滤装置能够进行两级过滤,可以进一步提高尘屑的清除效
率,提高气流的干净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除尘效率,并且能够延长
动力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中至少一者为螺旋进风
通道。

进入两个集尘室的风道中至少一个为螺旋进风通道,螺旋进风通
道能够使气流进入集尘室后,在过滤器的外周形成螺旋风,按照螺旋
的方式运动,从而使尘屑尽可能远送至集尘室的端部,远离过滤器,
以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同时螺旋风中的尘屑具有一定的离心力,具有远离过滤器的运动
趋势,气流流动过程中,容易将尘屑甩出,使气体和尘屑分离,将尘
屑留在集尘室内。

优选的,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二进风通道,二者均为螺旋进风通道,
能够提高各级过滤过程中的过滤效率,提高两个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第一过滤器12的底部由第一螺旋板13环绕第一筒体14
形成螺旋进风通道,第二过滤器22的底部由第二螺旋板23环绕第二
筒体24形成螺旋进风通道;第一筒体14和第二筒体24的端部相抵靠,
两个螺旋进风通道的旋向相反。

第一螺旋板13环绕第一筒体14至少为1周的90%,第二螺旋板
23环绕第二筒体24也至少为1周的90%,即可形成螺旋进风通道,
使经过的气流按照螺旋的方式流动。螺旋板环绕筒体的长度越长,形
成的螺旋风的趋势越强,但是,会使得螺旋进风通道占的体积较大。
优选的,第一螺旋板13环绕第一筒体14为1周或大于1周小于1.5
周,第二螺旋板23环绕第二筒体24为1周或大于1周小于1.5周。

第一随滤器12的底部安装在第一筒体14上,在第一筒体14的
外侧由第一螺旋板13形成第一集尘室11的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过滤
器22的底部安装在第二筒体24上,在第二筒体24的外侧由第二螺旋
板23形成第二集尘室21的第二进风通道。第一筒体14和第二筒体
24的直径可以相同,相应的两个过滤器的尺寸也可以相同。

第一筒体14和第二筒体24的端部相抵靠,两个螺旋进风通道的
旋向相反;通过第一筒体14和第二筒体24不但实现了第一过滤器12
和第二过滤器22的底部背靠背安装,并且在两个过滤器之间预留了一
定的空间,可以在此空间设置两个集尘室的进出通道,旋向相反的两
个螺旋进风通道,便于实现对此空间的划分,使整体结构紧凑,既节
省了空间,又能实现两级过滤。

请参考图5至图8,图5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
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6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二
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三视角
的示意图,图8为图3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第四视角的示
意图。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14和第二筒体24之间的端
面设有挡板,两个筒体的侧面设有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第一
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螺旋板13和第二螺旋板
23;

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一螺旋板13、第二螺旋板23,四
者在两个筒体周部形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连通进风口和第一集尘室
11,第二空间连通第一过滤器12和第二集尘室21,第三空间连通第
二过滤器22和出风口。

两个螺旋板和两个隔板,将两个筒体外部的空间划分为三个空
间,第一空间连通进风口和第一集尘室11,相当于第一进风通道,气
体位于第一隔板31的一侧时,沿着第一螺旋板13流动时能够进入第
一集尘室11,此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连通第一过滤器12和第二集
尘室21,相当于第二进风通道,气体位于第一隔板31的另一侧与第
二隔板32之间时,沿第二螺旋板23流动能够进入第二集尘室21,此
为第二空间;第三空间连通第二过滤器22和出风口,第二隔板32的
另一侧与两个螺旋板形成第三空间。

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板13和第二螺旋板23的起
始端相连,第一隔板31的一端与起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螺旋板
13连接;

第一隔板31、第一筒体14的外侧面和第一螺旋板13的前侧面形
成第一空间,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位于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之间的第一筒体14的侧面设有
第一开口15;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二筒体24的外侧面和第
二螺旋板23的前侧面形成第二空间,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

位于第二隔板32的另一侧的第二筒体24的侧面设有第二开口
25;第二隔板32、第一螺旋板13的后侧面和第二螺旋板23的后侧面
形成第三空间,具体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器12和第二过滤器22二者的底部背靠
背设置,第一螺旋板13的前侧是指在第一集尘室11内,远离第一过
滤器12底部的方向;第二螺旋板23的前侧是指在第二集尘室21内,
远离第二过滤器22底部的方向。

第一螺旋板13和第二螺旋板23旋向相反,两个螺旋板的起始端
相连,两个螺旋板从同一位置开始,分别沿着两个筒体,向两端延伸,
形成了两个集尘室的两个进风通道。

第一隔板31安装在两个螺旋板起始端的位置,如图5所示,第
一隔板31的一侧为第一螺旋板13形成的通道,即为第一空间,使进
风口位于此通道内,由于第一隔板31的阻挡,从进风口进入的气体均
沿第一螺旋板13进入第一集尘室11。

第一开口15位于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之间的第一筒体14
的侧面;气体进入第一集尘室11后,甩掉部分尘屑后,进入第一过滤
器12,然后经过第一筒体14的内部和第一开口15能够进入第二空间,
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的阻挡,气体沿第二螺
旋板23进入第二集尘室21。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隔板32的另一侧和两个螺旋板形成第
三空间,便出风口位于此空间内;在第三空间内,第二筒体24的侧面
设第二开口25,则进入第二集尘室21的气体可以经第二过滤器22、
第二筒体24的内部和第二开口25进入第三空间,然后经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的,第二开口25所在的第二筒体24的侧面的圆心角,大
于,第一开口15所在的第一筒体14的侧面的圆心角。

第二开口25所在的区域连通第二过滤器22和出风口,第一开口
15所在的区域连通第一过滤器12和第二进风通道,动力部件通过出
风口使第一集尘室11和第二集尘室21内产生负压,第二开口25所在
的区域的圆心角大,便于将第二开口25设置的大一些,动力部件工作
时,第二开口25较大,能够加快第一集尘室11和第二集尘室21产生
负压的速度。

上述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12为圆孔状过滤器,第
二过滤器22为圆孔状过滤器或长条状过滤器。

第二过滤器22可以为圆孔状过滤器,也可以为长条状过滤器,
经过第一过滤器12的过滤,尘屑中的大部分杂质已经留在第一集尘室
11,气流在第二集尘室21内运动后,进入第二过滤器22的气流中基
本不携带尘屑,圆孔状过滤器或长条状过滤器均能够满足过滤要求,
不过,长条状滤网相对于圆孔状滤网加工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适
用于更多材质,可以进一步降低过滤装置的加工难度和成本。

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器11和第二过滤器21位于
同一个圆柱形壳体4内,圆柱形壳体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集尘室11
和第二集尘室21。

第一集尘室11和第二集尘室21的横截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的,使两个集尘室的横截面相同,两个集尘室为背靠背设置,这
样两个集尘室可以共用同一个壳体,圆柱形壳体4的两端分别为两个
集尘室,可以通过一个模具加工制作圆柱形壳体4,节省成本,既便
于制造,又便于安装。

具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圆柱形壳体4的侧面。

圆柱形壳体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集尘室11和第二集尘室21,在
圆柱形壳体4内,两个过滤器的底部背对背安装,并且通过两个筒体
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便于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安装两个过滤器的两
个筒体位于圆柱形壳体4的中部,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圆柱形壳
体4的中部的侧面。

除了上述过滤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尘设备,包括动力部
件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过滤装置,所述动力部件位于出风口内,气
流进入所述过滤装置的过滤器后流向动力部件。

该过滤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也
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除尘设备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
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过滤装置、除尘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
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
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滤装置及具有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设备.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集尘室及设于第一集尘室内部的第一过滤器,第一进风通道连通进风口和第一集尘室,还包括设于第一过滤器后侧的第二集尘室及设于第二集尘室内部的第二过滤器、连通第一过滤器和第二集尘室的第二进风通道,第二过滤器与出风口连通;第二过滤器安装在第二集尘室内靠近第一过滤器的端面。该过滤装置能够进行两级过滤,可以进一步提高尘屑的清除效率,提高气流的干净程度,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