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91818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24617.0

申请日:

2011.05.13

公开号:

CN102775402A

公开日:

2012.11.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D 457/10登记生效日:201706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现代制药营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21幢220室变更后权利人: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D 457/10登记生效日:2017010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现代制药营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变更后权利人: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21幢220室|||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457/10申请日:20110513|||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57/10; C07D457/04

主分类号:

C07D457/10

申请人: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侯建; 王国平

地址:

200137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代理人:

解文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说的新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如下式(2)所示的化合物:其中,*代表不对称碳原子;R=R1CO-或R1SO2-,R1选自氢、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带C5-C10的芳基的C1-C10的烷基、C5-C10的芳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间体化合物,该新的中间体化合物很好地解决了二氢麦角酸中3个手性中心的立体构型问题,且制备方法收率高,成本低。??.................式(2)

权利要求书

1: 如下式 (2) 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 ................. 式 (2) 其中, R = R1CO- 或 R1SO2-, R1 选自氢、 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 : C1-C10 的烷基、 C2-C10 的烯基、 C2-C10 的炔基、 C3-C10 的环烷基、 带 C5-C10 的芳基的 C1-C10 的烷基、 C5-C10 的芳 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示式 (2) 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其特征在于, 显示 * 处碳原子为不 对称碳原子 ................. 式 (2)。
3: 如权利要求 2 所示式 (2) 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其特征在于, 其中两个光学异构体 的构型为 (3S, 5R, 8R, 10R)-2 和 (3R, 5S, 8S, 10S)-2, 结构如下所示 :
4: 如权利要求 1-3 所示任一式 (2) 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其特征在于 : R 为苯甲酰基 或特戊酰基。
5: 如权利要求 4 所示式 (2) 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其特征在于 : R 为苯甲酰基。
6: 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包括 : (a) 以式 (3) 化合物为原料, 经硼氢化物还原得到式 (4) 化合物 : 其中, R = R1CO- 或 R1SO2-, R1 选自氢、 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 : C1-C10 的烷基、 C2-C10 的烯基、 C2-C10 的炔基、 C3-C10 的环烷基、 带 C5-C10 的芳基的 C1-C10 的烷基、 C5-C10 的芳基 ; M1 = K, Li, Na 或 Zn ; M2 = Li, Al, Zn 或 Ce ; 2 X = Cl 或 Br ; n = 1, 2 或 3, 用或不用 M2Xn ; (b) 将式 (4) 所示化合物催化氢化得到式 (2) 所示化合物 : (c) 拆分式 (2) 化合物的消旋体, 得相应的单一异构体。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a) 所 使用的溶剂为 C1-C4 的醇类溶剂或水。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a) 所 使用的溶剂为为乙醇、 甲醇或异丙醇。
9: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a) 不 使用 M2Xn。
10: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a) 使用 M2Xn。
11: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b) 采用催化剂为钯碳或雷尼镍。
12: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b) 氢化反应所使用的溶剂为 C1-C4 的醇类溶剂。
13: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c) 拆分式 (2) 化合物的消旋体具体方法是 : 将式 (2) 化合物与手性酸在缩合剂存在下形成酯 的两个非对映体, 分离两个非对映体后, 进而分别将两个酯在碱性下水解得到相应的单一 异构体 :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两个非 对映体的分离方法为下述方式中的任一种 : (1) 经柱层析分离后, 将洗脱剂浓缩至干 ; (2) 经重结晶分离得到溶解度较小的非对映体后, 再经多次重结晶得到其中一个异构体。
15: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说的 手性酸为扁桃酸、 萘普生、 10- 樟脑磺酸或 Mosher 酸。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说的 手性酸为萘普生。
17: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说的 3 缩合剂包括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羰基二咪唑、 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 碳二亚胺。
18: 如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说的 缩合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19: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说的 碱为氢氧化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
20: 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式 (2) 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用于制备二氢麦角酸。

说明书


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氢麦角酸 (dihydrolysergic acid) 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氢麦角酸化学名为 6- 甲基麦角林 -8β- 羧酸, 化学结构式如 (1) 所示, 含3个 不对称中心, 其绝对构型为 (5R, 8R, 10R), 它是 8 个已上市双氢麦角碱的起始原料, 目前其 工业化生产仅欧洲几个国家通过发酵生产。 但目前发酵水平达 1 克 / 升, 培养周期为 11-13 天, 生产成本较高。
     ................. 式 (1)
     文献 J Org Chem, 1945, 10(1) : 76-86 报道从溴代缩醛出发, 经 7 步反应全合成消 旋二氢麦角酸。但总收率很低, 且原料不易得, 尤其是不能解决 3 个手性中心的立体构型。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新中间体化合物, 可用于合成二氢麦角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化合物作为中间体在合成二氢麦角酸中的应用。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 如下式 (2) 所示的新型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 :
     ................. 式 (2)R = R1CO- 或 R1SO2-, R1 选自氢、 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 : C1-C10 的烷基、 C2-C10 的烯基、 C2-C10 的炔基、 C3-C10 的环烷基、 带 C5-C10 的芳基的 C1-C10 的烷基、 C5-C10 的芳 基。
     上述式 (2) 化合物, 优选的 R 为苯甲酰基或特戊酰基, 最优选苯甲酰基。
     ................. 式 (2)
     上述式 (2) 化合物光学异构体, 具体的, 显示 * 处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 式 (2) 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包括 : (a) 以式 (3) 所示化合物为原料, 经硼氢化物还原得到式 (4) 所示的化合物 :
     其中,R = R1CO- 或 R1SO2-, R1 选自氢、 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 : C1-C10 的烷基、 C2-C10 的烯基、 C2-C10 的炔基、 C3-C10 的环烷基、 带 C5-C10 的芳基的 C1-C10 的烷基、 C5-C10 的芳 基;
     M1 = K, Li, Na 或 Zn ;
     M2 = Li, Al, Zn 或 Ce ;
     X = Cl 或 Br ;
     n = 1, 2 或 3, 可用或不用 M2Xn ;
     (b) 将式 (4) 所示化合物催化氢化得到式 (2) 所示化合物 :
     (c) 拆分式 (2) 化合物的消旋体, 得到相应的单一异构体。 上述的步骤 (a) 中, 所使用的溶剂只要不影响反应即可, 如 C1-C4 的醇类、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四氢呋喃、 甲苯、 苯、 乙酸乙酯、 醋酸、 水或乙二醇等中的任一种以 及其中任一组合的混合溶剂 ; 优选 C1-C4 的醇类溶剂或水, 最优选乙醇、 甲醇或异丙醇。
     上述的步骤 (b) 中, 采用催化剂为钯碳或雷尼镍。所使用的溶剂只要不影响反应 即可, 如 C1-C4 的醇类、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四氢呋喃、 甲苯、 苯、 乙酸乙酯、 醋酸、 水或乙二醇等中的任一种以及其中任一组合的混合溶剂 ; 优选 C1-C4 的醇类溶剂。
     上述的步骤 (c) 中, 拆分式 (2) 化合物消旋体的具体方法是 : 将式 (2) 化合物与手 性酸在缩合剂存在下形成酯的两个非对映体, 分离两个非对映体后, 进而分别将两个酯在 碱性下水解得到相应的单一异构体 :
     所采用的手性酸为扁桃酸、 萘普生、 10- 樟脑磺酸、 Mosher 酸等, 优选萘普生。所使 用的缩合剂包括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C)、 羰基二咪唑 (CDI)、 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 基 ) 碳二亚胺 (EDC) ; 优选 DCC。所使用的碱为氢氧化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 等。
     上述的步骤 (c) 中, 两个非对映体的分离方法可为下述方式中的任一种 :
     (1) 经柱层析分离后, 将洗脱剂浓缩至干即可 ;
     (2) 经重结晶分离得到溶解度较小的非对映体后, 再经多次重结晶得到其中一个 异构体。
     本发明还提供式 (2) 所示化合物作为中间体在合成二氢麦角酸中的应用, 具体 地:
     将羟基通过磺酰氯活化后与氰化钠反应制得式 (7) 所示化合物, 而后经水解脱除 R 保护基所得化合物 (8) 经氧化、 皂化, 制得光学活性的双氢麦角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间体化合物, 该新的中间体化合物很好地解决了二氢麦 角酸中 3 个手性中心的立体构型问题, 且制备方法收率高, 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但这些实施例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 制。
     实施例 1 : 化合物 4(R =苯甲酰基 ) 的制备
     化合物 3(R =苯甲酰基, 36g, 0.11mol) 溶于甲醇 (700ml) 中, 0℃搅拌下, 加入氯 化锌 (7.5g, 0.05mol), 搅拌 10min, 分批加入硼氢化钠 (4.2g, 0.11mol), 同温反应 20min, 减压蒸除溶剂, 剩余物中加入氯仿 (600mL),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至 pH8, 分液, 有机相经 水洗、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用乙醇 (110ml) 重结晶, 得黄色固体 (33.3g, 92% ), mp96-97℃。 1
     HNMR(DMSO-d6, 400Hz)δ : 7.42 ~ 7.55(6H, m, Ar-H), 7.25 ~ 7.27(1H, m, Ar-H), 7.06(1H, s, Ar-H), 6.30(1H, s, H-9), 4.86 ~ 4.88(1H, d, -OH), 4.25 ~ 4.28(1H, m, H-8), 4.10(1H, s, H-2), 3.67 ~ 3.69(1H, m, H-2), 3.34 ~ 3.38(1H, m, H-3), 3.20 ~ 3.22(1H, d, H-5), 2.94 ~ 3.00(1H, m, H-7), 2.73 ~ 2.77(1H, m, H-7), 2.30(1H, s, NCH3), 2.04 ~ 2.09(1H, m, H-4), 1.04 ~ 1.13(1H, m, H-4)。MS(ESI, m/z) : 369.24(M+Na)
     实施例 2 : 化合物 4(R =苯甲酰基 ) 的制备
     化合物 3(R =苯甲酰基, 66g, 0.19mol) 溶于甲醇 (700ml) 中, 0 ℃搅拌下, 加入氯 化铈 (78.6g, 0.21mol), 搅拌 10min, 分批加入硼氢化钠 (7.3g, 0.19mol), 同温反应 20min, 减压蒸除溶剂, 剩余物中加入氯仿 (1.3L),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至 pH8, 分液, 有机相经 水洗、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用乙醇 (200ml) 重结晶, 得黄色固体 (59g, 89% ), mp96-97℃。
     实施例 3 : 化合物 2(R =苯甲酰基 ) 的制备
     高压釜中加入甲醇 (800ml)、 化合物 4(40g, 0.12mol) 及 Raney-Ni(4g), 通入氢 气至压力 910kPa, 密闭 50℃搅拌至不再吸氢 ( 约 6h), 抽滤, 滤液浓缩至干, 剩余物用乙醇 (200ml) 重结晶, 得白色固体 (36.1g, 90% ), mp225-226℃。 1
     HNMR(DMSO-d6, 400Hz)δ : 7.41 ~ 7.48(5H, m, Ar-H), 7.38(1H, m, Ar-H), 7.00(1H, s, Ar-H), 6.86 ~ 6.88(1H, d, Ar-H), 4.78(1H, d, -OH), 4.06(1H, s, H-8), 3.24 ~ 3.66(2H, m, H-2), 3.21 ~ 3.24(1H, m, H-5), 2.91 ~ 2.95(1H, m, H-10), 2.49 ~ 2.56(2H, m, H-7), 2.30 ~ 2.35(1H, m, H-3), 2.20(3H, s, NCH3), 1.87 ~ 1.99(2H, m, H-9), 0.97 ~ 1.18(2H, m, H-4)。MS(ESI, m/z) : 371.28(M+Na), 349.29(M+H)。
     实施例 4 : 化合物 2(R =苯甲酰基 ) 的制备
     高压釜中加入醋酸 (100ml)、 化合物 4(20g, 0.06mol) 及 Pd/C(2g), 通入氢气至压 力 910kPa, 密闭 50℃搅拌至不再吸氢 ( 约 6h), 抽滤, 滤液浓缩至干, 剩余物用乙醇 (100ml) 重结晶, 得白色固体 (36.1g, 90% ), mp225-226℃。
     实施例 5 : 化合物 (3S, 5R, 8R, 10R)-2 的制备
     化合物 2(12g, 34.4mmol) 溶于二氯甲烷 (100ml)、 三乙胺 (12ml, 86.2mmol) 中,0℃搅拌下加入 10- 樟脑磺酸 (8.12g, 35mmol) 和 CDI(6.8g, 42mmol), 室温反应 5h, 用 10% 碳酸氢钠溶液 (200ml) 洗涤, 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用乙醇 (60ml) 重结晶, 得白色固体 (6.1g, 38% )。mp230℃。
     母液蒸干后溶于四氢呋喃 (60ml) 和水 (20ml) 中, 0 ℃搅拌下缓慢滴加氢氧化 锂 (0.75g, 17.8mmol) 溶液, 滴毕同温反应 2h, 减压蒸除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30ml×2) 提 取,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用乙醇 (10ml) 重结晶两次, 得白色固体 26 (3.0g, 95% )。mp236℃。[α]D = -65.0° (c1, DMF)。
     实施例 6 : 化合物 (3S, 5R, 8R, 10R)-2 的制备
     化合物 2(10g, 28.7mmol) 溶于二氯甲烷 (100ml)、 三乙胺 (10ml, 71.8mmol) 中, 0℃ 搅拌下加入 (S)- 萘普生 (9.9g, 43mmol) 和 DCC(8.9g, 43mmol), 室温反应 5h, 用 10%碳酸氢 钠溶液 (200ml) 洗涤, 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柱层析 (EA ∶ PE = 1 ∶ 1) 得异构体 1(6.1g, 38% )、 异构体 2(6.7g, 42% )。
     将异构体 1 溶于四氢呋喃 (60ml) 和水 (20ml) 中, 0 ℃搅拌下缓慢滴加氢氧化 钠 (0.71g, 17.8mmol) 溶液, 滴毕同温反应 2h, 减压蒸除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30ml×2) 提 取,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用乙醇 (10ml) 重结晶, 得 (3S, 5R, 8R, 26 10R)-2(3.0g, 95% )。mp236℃。[α]D = -65.4° (c1, DMF)。 实施例 7 : 化合物 (3R, 5S, 8S, 10S)-2 的制备
     将异构体 2 溶于四氢呋喃 (60ml) 和水 (20ml) 中, 0 ℃搅拌下缓慢滴加氢氧化 钠 (0.73g, 18.0mmol) 溶液, 滴毕同温反应 2h, 减压蒸除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30ml×2) 提 取,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用乙醇 (10ml) 重结晶, 得 (3R, 5S, 8S, 26 10S)-2(3.3g, 95% )。mp236℃。[α]D = 99.8° (c0.5, CHCl3)。
     实施例 8 : 化合物 6 的制备
     将实施例 5 所得化合物 (18g, 51.7mmol) 溶于吡啶 (300ml) 中, 0℃搅拌下缓慢滴 加甲磺酰氯 (11.8g, 0.10mol), 滴毕同温反应 1h, 室温 3h, 减压蒸除溶剂, 剩余物中加入二 氯甲烷 (200ml), 用 10%碳酸氢钠溶液 (200ml) 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 剂, 剩余物用乙醇 (35ml) 重结晶, 得白色固体 (18.8g, 85% ), mp198℃ (dec.)。MS(ESI, m/ z) : 427.1718(M+H)。
     实施例 9 : 化合物 7 的制备
     化合物 6(4.7g, 11mmol)、 氰化钠 (0.65g, 13.2mmol)、 乙醇 (20ml) 的混合物于 70℃ 搅拌 5h, 减压蒸除溶剂, 剩余物依次用水 (20ml)、 硫酸亚铁溶液 (20ml)、 水 (20ml×2) 洗涤, 25 得黄色固体 (3.9g, 定量 ), mp204-205℃。[α]D = -84 ~ -88° (c0.5, 氯仿 )。 1
     HNMR(CDCl3, 400Hz)δ : 7.41 ~ 7.58(6H, m, Ar-H), 7.06(1H, s, Ar-H), 6.86 ~ 6.88(1H, d, Ar-H), 4.34(1H, s, H-2), 3.63 ~ 3.69(1H, m, H-2), 3.32 ~ 3.41(1H, m, H-3), 3.24 ~ 3.28(1H, m, H-10), 2.96 ~ 3.04(1H, m, H-5), 2.82 ~ 2.85(1H, d, H-8), 2.63 ~ 2.68(1H, m, H-7), 2.45 ~ 2.56(1H, m, H-7), 2.40(3H, s, NCH3), 2.34(1H, s, H-9), 2.20 ~ 2.26(1H, m, H-9), 1.61 ~ 1.71(1H, m, H-4), 1.34 ~ 1.43(1H, m, H-4)。
     MS(ESI, m/z) : 396.1514(M+K), 357.1952(M+H)。
     实施例 10 : 化合物 8 的制备
     化合物 7(10g, 28mmol)、 甲醇 (100ml) 和浓盐酸 (100ml) 的混合物于 60℃搅拌 4h,
     减压蒸除大多数溶剂, 0℃下用 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 pH8, 乙酸乙酯 (50ml×3) 提取, 无 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滤液蒸除溶剂, 剩余物中加入石油醚 (20ml), 搅拌后过滤, 得黄色固体 25 (6.2g, 78% ), mp138℃。[α]D = 42.8° (c0.5, 甲醇 )。 1
     HNMR(CDCl3, 400Hz)δ : 6.47 ~ 6.49(1H, d, Ar-H), 6.62 ~ 6.64(1H, d, Ar-H), 6.97 ~ 7.0(1H, t, Ar-H), 3.70(3H, s, OCH3), 3.62 ~ 3.65(1H, t, H-2), 3.20 ~ 3.25(1H, m, H-7), 3.11 ~ 3.18(1H, m, H-2), 3.11 ~ 3.24(1H, m, H-10), 2.83 ~ 2.90(1H, m, H-3), 2.73 ~ 2.77(1H, m, H-4), 2.63 ~ 2.69(1H, t, H-8), 2.46 ~ 2.49(1H, m, H-9), 2.41(3H, s, NCH3), 2.35 ~ 2.38(1H, m, H-7), 2.10 ~ 2.15(1H, m, H-5), 1.45 ~ 1.54(1H, q, H-4), 1.34 ~ 1.43(1H, q, H-9)。
     MS(ESI, m/z) : 287.1800(M+1)。
     实施例 11 : 双氢麦角酸甲酯 (9) 的制备
     化 合 物 8(5g, 17.5mmol) 溶 于 乙 酸 乙 酯 (100ml) 中, 加 入 活 性 二 氧 化 锰 (10g, 115mmol), 回流反应 1h, 过滤, 滤液减压蒸除溶剂至干, 得棕色固体 9(5g, 定量 ), 直接投入 下一步反应。
     实施例 12 : 双氢麦角酸 (1) 的制备
     上步产物 9 双氢麦角酸甲酯 (5g, 17.5mmol) 溶于四氢呋喃 (20ml) 中, 0 ℃搅拌 下, 滴加氢氧化锂 (1.4g, 35mmol) 的水溶液 (10ml), 滴毕 60 ℃反应 2h, 减压蒸除溶剂, 用 10 %盐酸调至 pH6.5 ~ 7.0, 得固体 (1.9g, 42 %, 以化合物 8 计 ), mp > 290 ℃。[α]D25 = -118° (c0.2, 吡啶 )。 1
     HNMR(DMSO-d6, 400Hz)δ : 10.57(1H, s, NH), 7.12 ~ 7.14(1H, d, Ar-H), 7.0(1H, t, Ar-H), 6.97(1H, s, H-2), 6.78 ~ 6.79(1H, d, Ar-H), 3.29 ~ 3.33(1H, dd, H-4), 3.13 ~ 3.16(1H, m, H-7), 2.80 ~ 2.84(1H, m, H-10), 2.76(1H, m, H-9), 2.73(1H, t, H-8), 2.55 ~ 2.57(1H, m, H-4), 2.40(3H, s, H-6), 2.22 ~ 2.28(1H, m, H-7), 2.10 ~ 2.13(1H, m, H-5), 1.34 ~ 1.40(1H, q, H-9)。 MS(ESI, m/z) : 271.1564(M+1), 293.1236(M+Na), 309.0978(M+K)。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10

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75402A43申请公布日20121114CN102775402ACN102775402A21申请号201110124617022申请日20110513C07D457/10200601C07D457/0420060171申请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00137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72发明人侯建王国平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42代理人解文霞54发明名称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说的新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如下式2所示的化合物其中,代表不对称碳原子;RR。

2、1CO或R1SO2,R1选自氢、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带C5C10的芳基的C1C10的烷基、C5C10的芳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间体化合物,该新的中间体化合物很好地解决了二氢麦角酸中3个手性中心的立体构型问题,且制备方法收率高,成本低。式2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6页1/3页21如下式2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式2其中,RR1CO或R1SO2,R1选自氢、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

3、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带C5C10的芳基的C1C10的烷基、C5C10的芳基。2如权利要求1所示式2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其特征在于,显示处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式2。3如权利要求2所示式2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光学异构体的构型为3S,5R,8R,10R2和3R,5S,8S,10S2,结构如下所示4如权利要求13所示任一式2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其特征在于R为苯甲酰基或特戊酰基。5如权利要求4所示式2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其特征在于R为苯甲酰基。6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A以式3化合物为原料,经硼氢化物还原得到式4化合物其中,RR1CO或R1SO2,R。

4、1选自氢、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带C5C10的芳基的C1C10的烷基、C5C10的芳基;M1K,LI,NA或ZN;M2LI,AL,ZN或CE;权利要求书CN102775402A2/3页3XCL或BR;N1,2或3,用或不用M2XN;B将式4所示化合物催化氢化得到式2所示化合物C拆分式2化合物的消旋体,得相应的单一异构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使用的溶剂为C1C4的醇类溶剂或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使用的溶剂为为乙醇、甲。

5、醇或异丙醇。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不使用M2XN。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使用M2XN。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采用催化剂为钯碳或雷尼镍。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氢化反应所使用的溶剂为C1C4的醇类溶剂。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拆分式2化合物的消旋体具体方法是将式2化合物与手性酸在缩合剂存在下形成酯的两个非对映体,分离两个非对映体后,进而分别将两个酯在碱性下水解得到相。

6、应的单一异构体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非对映体的分离方法为下述方式中的任一种1经柱层析分离后,将洗脱剂浓缩至干;2经重结晶分离得到溶解度较小的非对映体后,再经多次重结晶得到其中一个异构体。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手性酸为扁桃酸、萘普生、10樟脑磺酸或MOSHER酸。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手性酸为萘普生。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权利要求书CN102775402A3/3页4缩合剂包括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羰基二咪。

7、唑、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缩合剂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20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式2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用于制备二氢麦角酸。权利要求书CN102775402A1/6页5一种制备二氢麦角酸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二氢麦角酸DIHYDROLYSERGICACID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二氢麦角酸化学名为6甲基麦角林8羧酸,化学结构式如1所示,含3个不对称中心,其绝对构型。

8、为5R,8R,10R,它是8个已上市双氢麦角碱的起始原料,目前其工业化生产仅欧洲几个国家通过发酵生产。但目前发酵水平达1克/升,培养周期为1113天,生产成本较高。0003式10004文献JORGCHEM,1945,1017686报道从溴代缩醛出发,经7步反应全合成消旋二氢麦角酸。但总收率很低,且原料不易得,尤其是不能解决3个手性中心的立体构型。0005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新中间体化合物,可用于合成二氢麦角酸。000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0008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化合物作为中间体在合成二氢麦角酸中的应用。0009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

9、技术方案如下0010如下式2所示的新型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说明书CN102775402A2/6页60011式20012RR1CO或R1SO2,R1选自氢、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带C5C10的芳基的C1C10的烷基、C5C10的芳基。0013上述式2化合物,优选的R为苯甲酰基或特戊酰基,最优选苯甲酰基。0014式20015上述式2化合物光学异构体,具体的,显示处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0016式2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异构体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0017A以式3所示化合物为原料,经硼氢化物还原得到式4所示的化合物001800。

10、19其中,0020RR1CO或R1SO2,R1选自氢、未被取代的或被取代的下述基团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带C5C10的芳基的C1C10的烷基、C5C10的芳基;0021M1K,LI,NA或ZN;0022M2LI,AL,ZN或CE;0023XCL或BR;0024N1,2或3,可用或不用M2XN;0025B将式4所示化合物催化氢化得到式2所示化合物00260027C拆分式2化合物的消旋体,得到相应的单一异构体。0028上述的步骤A中,所使用的溶剂只要不影响反应即可,如C1C4的醇类、二氯甲说明书CN102775402A3/6页7烷、三氯甲烷、四氯。

11、化碳、四氢呋喃、甲苯、苯、乙酸乙酯、醋酸、水或乙二醇等中的任一种以及其中任一组合的混合溶剂;优选C1C4的醇类溶剂或水,最优选乙醇、甲醇或异丙醇。0029上述的步骤B中,采用催化剂为钯碳或雷尼镍。所使用的溶剂只要不影响反应即可,如C1C4的醇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氢呋喃、甲苯、苯、乙酸乙酯、醋酸、水或乙二醇等中的任一种以及其中任一组合的混合溶剂;优选C1C4的醇类溶剂。0030上述的步骤C中,拆分式2化合物消旋体的具体方法是将式2化合物与手性酸在缩合剂存在下形成酯的两个非对映体,分离两个非对映体后,进而分别将两个酯在碱性下水解得到相应的单一异构体00310032所采用的手性酸为扁。

12、桃酸、萘普生、10樟脑磺酸、MOSHER酸等,优选萘普生。所使用的缩合剂包括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羰基二咪唑CDI、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优选DCC。所使用的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等。0033上述的步骤C中,两个非对映体的分离方法可为下述方式中的任一种00341经柱层析分离后,将洗脱剂浓缩至干即可;00352经重结晶分离得到溶解度较小的非对映体后,再经多次重结晶得到其中一个异构体。0036本发明还提供式2所示化合物作为中间体在合成二氢麦角酸中的应用,具体地0037将羟基通过磺酰氯活化后与氰化钠反应制得式7所示化合物,而后经水解脱除R保护基所得化合物8经氧化。

13、、皂化,制得光学活性的双氢麦角酸。0038说明书CN102775402A4/6页800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004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中间体化合物,该新的中间体化合物很好地解决了二氢麦角酸中3个手性中心的立体构型问题,且制备方法收率高,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004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0042实施例1化合物4R苯甲酰基的制备0043化合物3R苯甲酰基,36G,011MOL溶于甲醇700ML中,0搅拌下,加入氯化锌75G,005MOL,搅拌10MIN,分批加入硼氢化钠42G,011MOL,同温反应20MIN,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中加入氯仿60。

14、0ML,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至PH8,分液,有机相经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醇110ML重结晶,得黄色固体333G,92,MP9697。00441HNMRDMSOD6,400HZ7427556H,M,ARH,7257271H,M,ARH,7061H,S,ARH,6301H,S,H9,4864881H,D,OH,4254281H,M,H8,4101H,S,H2,3673691H,M,H2,3343381H,M,H3,3203221H,D,H5,2943001H,M,H7,2732771H,M,H7,2301H,S,NCH3,2042091H,M,H4,1041131H。

15、,M,H4。MSESI,M/Z36924MNA0045实施例2化合物4R苯甲酰基的制备0046化合物3R苯甲酰基,66G,019MOL溶于甲醇700ML中,0搅拌下,加入氯化铈786G,021MOL,搅拌10MIN,分批加入硼氢化钠73G,019MOL,同温反应20MIN,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中加入氯仿13L,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至PH8,分液,有机相经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醇200ML重结晶,得黄色固体59G,89,MP9697。0047实施例3化合物2R苯甲酰基的制备0048高压釜中加入甲醇800ML、化合物440G,012MOL及RANEYNI4G,通入氢气。

16、至压力910KPA,密闭50搅拌至不再吸氢约6H,抽滤,滤液浓缩至干,剩余物用乙醇200ML重结晶,得白色固体361G,90,MP225226。00491HNMRDMSOD6,400HZ7417485H,M,ARH,7381H,M,ARH,7001H,S,ARH,6866881H,D,ARH,4781H,D,OH,4061H,S,H8,3243662H,M,H2,3213241H,M,H5,2912951H,M,H10,2492562H,M,H7,2302351H,M,H3,2203H,S,NCH3,1871992H,M,H9,0971182H,M,H4。MSESI,M/Z37128MNA,3。

17、4929MH。0050实施例4化合物2R苯甲酰基的制备0051高压釜中加入醋酸100ML、化合物420G,006MOL及PD/C2G,通入氢气至压力910KPA,密闭50搅拌至不再吸氢约6H,抽滤,滤液浓缩至干,剩余物用乙醇100ML重结晶,得白色固体361G,90,MP225226。0052实施例5化合物3S,5R,8R,10R2的制备0053化合物212G,344MMOL溶于二氯甲烷100ML、三乙胺12ML,862MMOL中,说明书CN102775402A5/6页90搅拌下加入10樟脑磺酸812G,35MMOL和CDI68G,42MMOL,室温反应5H,用10碳酸氢钠溶液200ML洗涤,。

18、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醇60ML重结晶,得白色固体61G,38。MP230。0054母液蒸干后溶于四氢呋喃60ML和水20ML中,0搅拌下缓慢滴加氢氧化锂075G,178MMOL溶液,滴毕同温反应2H,减压蒸除四氢呋喃,乙酸乙酯30ML2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醇10ML重结晶两次,得白色固体30G,95。MP236。D26650C1,DMF。0055实施例6化合物3S,5R,8R,10R2的制备0056化合物210G,287MMOL溶于二氯甲烷100ML、三乙胺10ML,718MMOL中,0搅拌下加入S萘普生99G,43MMOL和DC。

19、C89G,43MMOL,室温反应5H,用10碳酸氢钠溶液200ML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柱层析EAPE11得异构体161G,38、异构体267G,42。0057将异构体1溶于四氢呋喃60ML和水20ML中,0搅拌下缓慢滴加氢氧化钠071G,178MMOL溶液,滴毕同温反应2H,减压蒸除四氢呋喃,乙酸乙酯30ML2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醇10ML重结晶,得3S,5R,8R,10R230G,95。MP236。D26654C1,DMF。0058实施例7化合物3R,5S,8S,10S2的制备0059将异构体2溶于四氢呋喃60ML和水20ML。

20、中,0搅拌下缓慢滴加氢氧化钠073G,180MMOL溶液,滴毕同温反应2H,减压蒸除四氢呋喃,乙酸乙酯30ML2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醇10ML重结晶,得3R,5S,8S,10S233G,95。MP236。D26998C05,CHCL3。0060实施例8化合物6的制备0061将实施例5所得化合物18G,517MMOL溶于吡啶300ML中,0搅拌下缓慢滴加甲磺酰氯118G,010MOL,滴毕同温反应1H,室温3H,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200ML,用10碳酸氢钠溶液20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用乙醇35ML重结晶,得白色固体。

21、188G,85,MP198DEC。MSESI,M/Z4271718MH。0062实施例9化合物7的制备0063化合物647G,11MMOL、氰化钠065G,132MMOL、乙醇20ML的混合物于70搅拌5H,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依次用水20ML、硫酸亚铁溶液20ML、水20ML2洗涤,得黄色固体39G,定量,MP204205。D258488C05,氯仿。00641HNMRCDCL3,400HZ7417586H,M,ARH,7061H,S,ARH,6866881H,D,ARH,4341H,S,H2,3633691H,M,H2,3323411H,M,H3,3243281H,M,H10,296304。

22、1H,M,H5,2822851H,D,H8,2632681H,M,H7,2452561H,M,H7,2403H,S,NCH3,2341H,S,H9,2202261H,M,H9,1611711H,M,H4,1341431H,M,H4。0065MSESI,M/Z3961514MK,3571952MH。0066实施例10化合物8的制备0067化合物710G,28MMOL、甲醇100ML和浓盐酸100ML的混合物于60搅拌4H,说明书CN102775402A6/6页10减压蒸除大多数溶剂,0下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乙酸乙酯50ML3提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蒸除溶剂,剩余物中加入石油醚2。

23、0ML,搅拌后过滤,得黄色固体62G,78,MP138。D25428C05,甲醇。00681HNMRCDCL3,400HZ6476491H,D,ARH,6626641H,D,ARH,697701H,T,ARH,3703H,S,OCH3,3623651H,T,H2,3203251H,M,H7,3113181H,M,H2,3113241H,M,H10,2832901H,M,H3,2732771H,M,H4,2632691H,T,H8,2462491H,M,H9,2413H,S,NCH3,2352381H,M,H7,2102151H,M,H5,1451541H,Q,H4,1341431H,Q,H9。。

24、0069MSESI,M/Z2871800M1。0070实施例11双氢麦角酸甲酯9的制备0071化合物85G,175MMOL溶于乙酸乙酯100ML中,加入活性二氧化锰10G,115MMOL,回流反应1H,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至干,得棕色固体95G,定量,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0072实施例12双氢麦角酸1的制备0073上步产物9双氢麦角酸甲酯5G,175MMOL溶于四氢呋喃20ML中,0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锂14G,35MMOL的水溶液10ML,滴毕60反应2H,减压蒸除溶剂,用10盐酸调至PH6570,得固体19G,42,以化合物8计,MP290。D25118C02,吡啶。00741HNMRDM。

25、SOD6,400HZ10571H,S,NH,7127141H,D,ARH,701H,T,ARH,6971H,S,H2,6786791H,D,ARH,3293331H,DD,H4,3133161H,M,H7,2802841H,M,H10,2761H,M,H9,2731H,T,H8,2552571H,M,H4,2403H,S,H6,2222281H,M,H7,2102131H,M,H5,1341401H,Q,H9。MSESI,M/Z2711564M1,2931236MNA,3090978MK。007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说明书CN102775402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