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配容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0308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9CN101970308ACN101970308A21申请号200980108616822申请日20090129200802125120080131JP200901499120090127JPB65D77/20200601B65D77/30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铃木一男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代理人臧建明54发明名称分配容器57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通过极其简单操作而易于启封,且可容易开盖而无需担心内含物飞溅的分配容器。由筒状且具有不易挤压变形的非可挠性上部。
2、构成部10、及从上部构成部下边缘起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且具有易于挤压变形的可挠性下部构成部50而构成容器体A,在容器体内垂直设置着可转动地连结于上部构成部、且具备刀具30的挤压板20。而且,构成为通过从外部对挤压板进行挤压,来使刀具30转动从而切断盖板B。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910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5149520090129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096484JA20090806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7页CN101970308A1/1页21一种分配。
3、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体A,由筒状且不易挤压变形的非可挠性上部构成部10、以及从上部构成部10下边缘起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且易挤压变形的可挠性下部构成部50构成;挤压板20,其上端部在容器体A内可转动地连结在上部构成部10,且向下方垂直设置;刀具30,从挤压板20起突出设置;及盖板B,周边部紧固在容器体A上表面,使容器体A上端开口封闭;通过从下部构成部50外侧对挤压板20进行挤压,而使刀具30向盖板B侧转动,从而使盖板B断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由与挤压板20对向的位置处的上部构成部10下端,在容器体A内垂直设置扣板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将。
4、一对挤压板20设置在对向位置处,并且将刀具30设置在各挤压板20上的各自至少一个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挤压板20是由一第一挤压板20A、及与第一挤压板20A对向的另一第二挤压板20B构成,且刀具30是由从第一挤压板20A的上部中央起朝向中心而延伸设置的第一刀具30A、从第二挤压板20B的上部两侧起分别向第一刀具30A两侧延伸设置的第二刀具30B及第三刀具30C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刀具30是由从挤压板20的上部起向中央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板部31、及以正交状态向支撑板部31的前端延伸设置的刀片部32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
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刀具30的刀片部32的前端部形成为近似锥状的隆起部33。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挤压板20呈现为向中心侧突出弯曲的圆弧板状。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分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利用合成树脂,将上部构成部10、挤压板20、刀具30一体形成为第一构件A1,并将有底筒状且合成树脂制的第二构件A2的上边缘紧固在上部构成部10外周而成一体化,从而形成容器体A。权利要求书CN101970308A1/6页3分配容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容器PORTIONCONTAINER。背景技术0002已知的分配容器通。
6、常包括容器体,从底壁周边部起竖立设置周壁,并从周壁的上边缘起朝向外侧延伸设置凸缘FLANGE;及盖体,粘接在凸缘上表面且可剥离周边部,封闭容器体上端开口。0003上述分配容器是揭开盖体,使用内含物,但为了易于揭开盖体而尝尽办法,例如构成为使凸缘部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使突出部分的盖体与凸缘处于非粘接状态,并以非粘接部分揭开盖体。或者构成为使凸缘部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形成横切突出部分的中央部的线状断裂部,并将断裂部外侧的盖体与突出部分牢固地粘接,启封时切开断裂部,利用断裂部外侧的切断片及盖板的粘接部分来揭开盖体。0004但是无论何种情况,揭开盖体时均会产生因其力道导致内含物飞溅的不妥状况,故仍有改。
7、良的空间。考虑到这样的方面,而提出了一种启封时不会使内含物飞溅的分配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5所述分配容器是用于利用容器部与盖部来密封内含物,且容器部在杯体CUP部的上边缘具备凸缘部,在杯体部的外侧表面或凸缘部的下表面,设有能铅垂向下进行加载的构造物,而且盖部可剥离地粘接在凸缘部。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48556号公报0007所述专利文献1的分配容器是利用指甲等钩住作为能够铅垂向下加载的构造物的突起或槽,而在剥离盖部时防止收纳液飞溅,所以是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优异容器,但用指甲钩住小突起或槽的动作较为麻烦,指尖不便的人有可能无法顺利地进行操作。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是鉴。
8、于所述问题研究而成,其提出一种可通过极其简单的操作而易于启封,且可易于开盖而无需担心内含物飞溅的分配容器。0009第一装置的构成如下所示。即,构成为包括容器体,由筒状且不易挤压变形的非可挠性上部构成部、以及从上部构成部下边缘起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有底筒状且易挤压变形的可挠性下部构成部构成;挤压板,在容器体内其上端部可转动地连结在上部构成部,且向下方垂直设置;刀具,从挤压板起突出设置;及盖板,周边部紧固在容器体上表面,使容器体上端开口封闭;通过从下部构成部外侧对挤压板进行挤压,而使刀具向盖板侧转动,从而使盖板断裂。0010第二装置的构成如下所示。即,在所述第一装置中,由与挤压板对向的位置处的上部构成。
9、部下端,在容器体内垂直设置扣板。0011第三装置的构成如下所示。即,在所述第一装置中,将一对挤压板设置在对向位置处,并且将刀具设置在各挤压板上的各自至少一个部位。说明书CN101970308A2/6页40012第四装置的构成如下所示。即,在所述第三装置中,挤压板是由一第一挤压板、及与第一挤压板对向的另一第二挤压板构成,且刀具是由从第一挤压板的上部中央起朝向中心延伸设置的第一刀具、从第二挤压板的上部两侧起分别向第一刀具两侧延伸设置的第二刀具及第三刀具构成。0013第五装置的构成如下。即,在所述第一装置至第四装置中的任一装置中,刀具是由从挤压板的上部起向中央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板部、及以正交状态向支。
10、撑板部的前端延伸设置的刀片部构成。0014第六装置的构成如下所示。即,在所述第一装置至第五装置中的任一装置中,设置在所述刀具的刀片部的前端部形成为近似锥状的隆起部。0015第七装置的构成如下所示。即,在所述第一装置至第六装置中的任一装置中,挤压板呈现为向中心侧突出弯曲的圆弧板状。0016第八装置的构成如下所示。即,在所述第一装置至第七装置中的任一装置中,利用合成树脂,将上部构成部、挤压板、刀具一体形成为第一构件,并将有底筒状且合成树脂制的第二构件的上边缘紧固在上部构成部外周使其一体化,从而形成容器体。0017发明的效果0018本发明的分配容器可发挥如下特有效果例如通过以倒置状态夹持容器体进行挤。
11、压这一简单操作便可启封,且可转移收纳物而不会产生收纳物飞溅之类的不妥状态。0019此外,由与挤压板对向的位置处的上部构成部下端,在容器体内垂直设置扣板时,更易于挤压板进行挤压。0020将一对挤压板设置在对向位置处,并且将刀具设置在各挤压板上的各自至少一个部位时,可以进一步增大盖板的切断范围,因此内含物转移可短时间且更简单的完成。0021挤压板是由一第一挤压板、及与第一挤压板对向的另一第二挤压板构成,且刀具是由从第一挤压板的上部中央起朝向中心延伸设置的第一刀具、从第二挤压板的上部两侧起分别向第一刀具两侧延伸设置的第二刀具及第三刀具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易于进行内含物的转移,且能够使面积相对较小。
12、的分配容器的盖板有效断裂。0022刀具是由从挤压板的上部起向中央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板部、及以正交状态向支撑板部的前端延伸设置的刀片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由支撑板部大范围地切开刀片部最初切断的盖板,从而可以切断二维方向上较宽的盖板。0023设置在所述刀具的刀片部的前端部形成为近似锥状的隆起部时,具有极易于利用前端部分尖锐的形状来切断盖板B的优点。0024挤压板呈现向中心侧突出弯曲的圆弧板状时,也具有进行挤压的手指易于进行合理挤压,而且,与转动的挤压板对应的手指可易于进行动作的优点。0025利用合成树脂,将上部构成部、挤压板、刀具一体形成为第一构件,并将有底筒状且合成树脂制的第二构件的上。
13、边缘紧固在上部构成部外周而成一体化,从而形成容器体,这种情况下具有可简化制造、降低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0026图1是本发明实例1的分配容器的纵截面图。0027图2是实例1中的盖板安装前的分配容器的俯视图。说明书CN101970308A3/6页50028图3是实例1的分配容器的局部切口侧视图。0029图4是实例1的分配容器的使用说明的说明图。0030图5是本发明实例2的分配容器的纵截面图。0031图6是实例2中的盖板安装前的分配容器的俯视图。0032图7是实例2的分配容器的使用说明的说明图。0033图8是本发明实例3的分配容器的纵截面图。0034图9是实例3中的盖板安装前的分配容器的俯视图。00。
14、35图10是实例3的分配容器的使用说明的说明图。0036图11是表示实例3的刀片部前端的放大俯视图。0037图12是表示实例3的刀片部前端的放大侧视图。0038图13是表示实例3的刀片部前端的放大前视图。0039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例4的刀片部前端的放大俯视图。0040图15是表示实例4的刀片部前端的放大侧视图。0041图16是表示实例4的刀片部前端的放大前视图。0042图17是本发明实例5中的盖板安装前的分配容器的俯视图。0043符号的说明0044A容器体A1第一构件0045A2第二构件B盖板00461分配容器2底壁00473周壁4凸缘004810上部构成部20挤压板004920A第一挤压板。
15、20B第二挤压板005021铰链21A第一铰链005121B第二铰链30刀具005230A第一刀具30B第二刀具005330C第三刀具31支撑板部005431A第一支撑板部31B第二支撑板部005531C第三支撑板部32刀片部005632A第一刀片部32B第二刀片部005732C第三刀片部33隆起部005833A顶点位于中央的隆起部40扣板005941连结板50下部构成部006033B顶点向第一支撑板部的外侧偏心的隆起部具体实施方式0061以下,参照图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例形态。0062图1至图4表示本发明的分配容器1的一例,分配容器1包括容器体A、及盖板B。容器体A呈现从底壁2周边起竖立设有周。
16、壁3的上端开口的有底筒状,且从周壁3上边缘起向外侧延伸设置着凸缘4。说明书CN101970308A4/6页60063在图示示例中,容器体A是由第一构件A1、及第二构件A2构成。0064第一构件A1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具有不易挤压变形的非可挠性,包括构成容器体A的上部即周壁3的上部及凸缘4的筒状上部构成部10、挤压板20、刀具30、及扣板40。0065第二构件A2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具有可挤压变形的可挠性,且呈现有底筒状,将上端部紧固在上部构成部10外周,并从上部构成部10下端起向下方延伸设置有底筒状的下部构成部50,从而形成由上部构成部10及下部构成部50构成的容器体A。0066挤压板20形成为以上边。
17、缘可转动地连结在上部构成部10的部分下边缘且在容器体A内向下方垂直设置的带状,向中央侧突出弯曲的圆弧板状。挤压板20的上端、及上部构成部10的下边缘通过可弯曲的板状铰链HINGE21而连结为一体,并且如果挤压板20向内侧受到挤压,那么,铰链21会部分弯曲,挤压板20将以此为中心向盖板B侧转动。0067刀具30是因挤压板20转动而转动以使盖板B断裂,且从挤压板20起向内侧突出设置并形成为一体。延伸设置上表面从挤压板20的内表面上部中央起向突出方向倾斜上升的支撑板部31,并在支撑板部31的前端,以正交状态延伸设置板状刀片部32。支撑板部31是以略大于容器体A的半径的突出宽度而延伸设置。0068扣板。
18、40是将上端一体连结在从挤压板20的对向位置处的上部构成部10下边缘向内侧突出设置的连结板41的前端,而垂直设置在容器体A内,且形成为向内侧突出弯曲的圆弧板状。0069盖板B是将周边部紧固在容器体A上表面而封闭容器体A上端开口,且由合成树脂薄膜FILM或薄片SHEET、或者合成树脂层压薄膜或薄片、或者合成树脂与金属的层压薄膜或薄片等构成。将盖板B紧固在容器体A上时,可以采用熔接、粘接等适当的紧固方法。0070对使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分配容器的情况加以说明。从图1的状态开始,例如在分配容器1倒置的状态下用两手指抓住分配容器1,从两侧挤压下部构成部50后,其中一个手指卡住扣板40,并用另一个手指转动。
19、挤压板20,如图4所示使刀具30转动,利用刀片部32切断盖板B,从而可排出内含物。0071图5至图7是表示其他示例,即,表示包括一对挤压板20、及多个刀具30的示例。0072第一构件A1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具有不易挤压变形的非可挠性,且包括上部构成部10,构成容器体A的上部即周壁3的上部及凸缘4;第一挤压板20A,具备第一刀具30A;及第二挤压板20B,具备第二刀具30B及第三刀具30C。0073此外,第二构件A2与图1示例相同,由合成树脂形成且具有可挤压变形的可挠性,且呈现有底筒状,上端部紧固在上部构成部10外周,并从上部构成部10下端起向下方延伸设置有底筒状的下部构成部50,从而形成包括上部构。
20、成部10及下部构成部50的容器体A。0074第一挤压板20A形成为以上边缘连结在上部构成部10的一部分下边缘且向容器体A内下方垂直设置的带状,向容器的中心侧突出弯曲的圆弧板状。第一挤压板20A的上端、及上部构成部10的下边缘通过可弯曲的第一铰链21A而连结为一体,如果向内侧挤压第一挤压板20A,那么,第一铰链21A会部分弯曲,第一挤压板20A将以此为中心而向上方转动。0075第一刀具30A是因第一挤压板20A转动而转动以使盖板B断裂,且从第一挤压板20A起向内侧突出设置并形成为一体。延伸设置着上表面从第一挤压板20A的内表面上部说明书CN101970308A5/6页7中央起向容器的中心方向倾斜。
21、上升的第一支撑板部31A,并在第一支撑板部31A的前端,以正交状态延伸设置板状的第一刀片部32A。第一支撑板部31A是以略大于容器体A的半径的突出宽度而延伸设置着。0076第二挤压板20B形成为以上边缘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一挤压板20A的对向位置处的上部构成部10的下边缘的一部分上且向容器体A内下方垂直设置的带状,朝向容器的中心侧突出弯曲的圆弧板状。第二挤压板20B的上端、及上部构成部10的下边缘是通过可弯曲的第二铰链21B而连结为一体,并且如果向内侧挤压第二挤压板20B,那么第二铰链21B会部分弯曲,第二挤压板20B将以此为中心向盖板B侧转动。此外,由于第二挤压板20B具备第二刀具30B及第三刀。
22、具30C此两个刀具30,因此构成为宽于第一挤压板20A。0077第二刀具30B及第三刀具30C是因第二挤压板20B转动而转动以使盖板B断裂,且从第二挤压板20B起向内侧突出设置并形成为一体。延伸设置着上表面从第二挤压板20B的内表面上部两侧起分别向内侧倾斜上升的第二支撑板部31B及第三支撑板部31C,并在各第二支撑板部31B及第三支撑板部31C的前端,分别以正交状态延伸设置板状的第二刀片部32B及第三刀片部32C。第二支撑板部31B及第三支撑板部31C也以略大于容器体A的半径的突出宽度而延伸设置着。0078对使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分配容器的情况加以说明。从图5的状态开始,例如在分配容器1倒置的状。
23、态下用两手指抓住分配容器1,从两侧挤压下部构成部50后,其中一个手指转动第一挤压板20A,并且用另一手指转动第二挤压板20B,如图7所示使第一刀具30A、第二刀具30B、及第三刀具30C分别转动,从而可利用第一刀片部32A、第二刀片部32B及第三刀片部32C切断盖板B,将内含物排出。0079图8至图13进一步表示其他示例,在图5的示例中,表示刀片部32的前端部形成为近似锥状的隆起部33的示例。此处所谓近似锥状是指普通锥状,当然也包括普通锥状的顶点向侧方移动的形态。0080这种第一刀片部32A的隆起部33为四边锥状且为顶点位于中央的隆起部33A,而且,第二刀片部32B及第三刀片部32C的隆起部3。
24、3为四边锥状且顶点和第一支撑板部31A相比分别向外侧偏心的隆起部33B。图11至图13中以放大图来显示第二刀片部32B的隆起部33B。其他构成与图5的示例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这种情况下,还具有可使第二刀具30B及第三刀具30C的切断区域进一步加大的优点。0081此外,本例表示了具备尖锐前端的隆起部33的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同图14至图16放大图示第二刀片部32B的隆起部33B而可知前端也可以形成为极小的半球状。所述示例当然也可以采用顶点位于中央的隆起部33A。这种情况下,具有即便切断后手指等误接触隆起部33也能够可靠防止受伤的优点。另外,表示了四边锥状的示例,当然也可以是圆锥。
25、状或其他多边锥状,还可以是其他椭圆形锥状。进而,也可以构成为所有刀具中隆起部33的顶点均位于中央,还可以偏心构成。而且,当然也包括了在图1示例中采用所述构成。0082图17进一步表示其他示例,在图8至图13的示例中,表示了各第一至第三刀具30A30C的各第一至第三刀片部32A32C从支撑板部31的前端起保持不变地向同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示例。而且,这种情况下则形成为所有的第一至第三刀片部32A32C的顶点都位于中央的隆起部33A。其他构成与图8的示例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0083此外,在所述示例中,说明了容器体A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但容器体A也可以说明书CN101970308A6/6页8由铝等金属薄膜、薄片等形成。说明书CN101970308A1/7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70308A2/7页10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70308A3/7页11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70308A4/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70308A5/7页13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1970308A6/7页14图10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1970308A7/7页15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