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用切断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携带用切断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携带用切断机,如专利文献1、2所示,形成了如下结构:使锯齿的下方部分从放置于被切断件上的底板的下表面露出,以可转动地设置于切断机主体侧的下防护罩覆盖露出的锯齿外周。
专利文献1:日本JP-A-2002-079416
专利文献2:日本JP-A-2000-052301
在上述携带用切断机中,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被减速之后传递给旋转自如地固定锯齿的末端轴。锯齿中的处于末端轴下方的部分在切断时从放置于被切断件上的底板的下表面露出。以露出的锯齿将被切断件切断。
底板固定于锯齿的末端轴(旋转轴)的下方。随着底板的下表面靠近末端轴,从底板下表面突出的锯齿突出量变大,所以切深也变大。
在上述专利文献1、2所示的携带用切断机中,锯齿的末端轴设置于切断机主体的齿轮箱及与其侧部连续设置的圆筒形的轴箱的内部。而且,轴箱还件作为下防护罩的旋转轴,下防护罩的轴筒(轴孔)旋转自如地与轴箱的外周嵌合。
在上述结构中,配置于最下部的零件是齿轮箱、轴箱及下防护罩的下表面。其中,齿轮箱与轴箱的下表面可以齐平地嵌合。
但是,由于下防护罩的轴筒旋转自如地与轴箱的外周嵌合,所以在结构上必需使下防护罩的轴筒的下表面比轴箱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且,近年来,基于主体轻量化的需要,下防护罩大多由合成树脂构成。在由合成树脂构成下防护罩的情况下,当使下防护罩中心的轴孔与轴箱可旋转地嵌合时,若轴孔为简单的圆孔,则旋转时无法稳定稳定支撑,因而下防护罩容易左右振摆,存在碰撞到锯齿上而使锯齿损坏或变形的危险。因此,在下防护罩的中心,使轴筒从轴孔的周缘部突出,并使轴筒与轴箱嵌合,由此可以使下防护罩稳定地旋转。
但是,为了使下防护罩的旋转稳定,要求轴筒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因此,必须确保轴筒的壁厚在一定值以上。相反,若加厚轴筒壁,则该厚度部分向轴箱的下方突出。由于必须防止轴筒从底板的下表面露出,所以若增大轴筒的壁厚时,则必须相对于轴筒降低底板的位置。若底板的位置降低,则虽然可以通过增大轴筒的壁厚而进行稳定的旋转,但是切深变小。
如上所述,若加厚下防护罩的轴筒壁厚,则无法增大切深。若减薄轴筒壁厚,则虽然可以增大切深,但是无法确保下防护罩的刚性。由于下防护罩是切断机的用于确保安全的零件,不能降低安全方面的品质,因而与切深相比,应优先确保刚性。因此,与现有情况相比,无法进一步增大切深。
同样,若减小固定锯齿的末端轴的轴径并减小轴箱的内径,则可以减小保持轴的轴承的外径,并减小下防护罩的轴筒的内外径,所以可以充分地确保轴筒的壁厚。但是,若减小末端轴的轴径,则有损末端轴和轴承的强度,因而不能作为可行的解决对策。因此,也无法减小轴箱的内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携带切断机,其可以将下防护罩轴筒的壁厚确保在能够稳定旋转的程度,同时可以通过增大切深而提高切断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携带用切断机,其具备:切断机主体(3)、可转动地支撑于上述切断机主体(3)上的底板(6)、能够以第1轴心(O1)为中心转动地支撑于上述切断机主体(3)上的锯齿(1)以及能够以第2轴心(O2)为中心转动地支撑于上述切断机主体(3)上的下防护罩(25)。上述第1轴心(O1)位于上述底板(6)的一侧。上述锯齿(1)的一部分通过在上述底板(6)上贯穿形成的开口部(24),并在上述底板(6)的另一侧露出。在上述另一侧露出的锯齿(1)的上述一部分由上述下防护罩(25)覆盖。上述第1轴心(O1)与上述第2轴心(O2)平行。上述第1轴心(O1)比上述第2轴心(O2)靠近上述底板(6)一侧。
另外,上述携带用切断机,可以还具备固定于上述切断机主体(3)上的轴箱(16)。上述锯齿(1)的旋转轴(9)可以由嵌合于上述轴箱(16)的内侧的轴承(20)支承。上述下防护罩(25)的筒轴(28)可以嵌合于上述轴箱(16)的外周。
而且,上述轴箱(16)可以是由金属制成的,上述下防护罩(25)可以是由合成树脂或轻金属制成的。
根据上述结构,作为下防护罩的轴心(第2轴心)的轴箱的外径中心设置于比作为锯齿旋转轴的轴心(第1轴心)的轴箱的内径中心向上方偏移地位置上。因此,与第1轴心和第2轴心相一致时相比,轴箱下部的壁厚变薄。若下部的壁厚变薄,则轴箱下表面的位置相应地变高。若轴箱下表面的位置变高,则即使不相应地减薄下防护罩轴筒的壁厚,也可以提高轴筒的下部位置。因此,底板的位置也可以相应地提高。若底板的位置变高,则锯齿的从底板下表面突出的突出量也变大,所以可以增大切深,从而可以提高切断能力。
此外,当轴箱由金属制成时,即使减薄轴箱下部的壁厚,由于上部却加厚,因而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整体强度。而且,由于下防护罩由合成树脂制成,所以虽然轴筒的厚度变薄时强度降低,但是无损轴筒的厚度,因而可以确保充分地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涉及的携带用切断机的侧面图。
图2是沿图1的X-X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轴箱的立体图。
图5(a)是轴箱的侧面图,图5(b)是沿图5(a)的Y-Y线的剖面图。
图6是采用现有结构的轴箱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A表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携带用切断机。在切断机主体3上左右并排设置锯齿1(圆盘锯)和驱动该锯齿1的电动马达2。在切断机主体3的上部,与锯齿1的切断方向平行地、即沿着前后方向配置操作用手柄4。在上述操作用手柄4的后端4a的下部装拆自如地设置用于驱动马达的电池组件5。
固定于中间轴8的一端的第1减速齿轮10与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7啮合。固定于中间轴8的另一端的第2减速齿轮11与固定于末端轴9上的第3减速齿轮12啮合。在末端轴9上固定锯齿1。由此,当电动马达2旋转时,其旋转力经由第1、第2、第3减速齿轮10、11、12传递至末端轴9,锯齿1旋转。
另外,上述中间轴8、第2减速齿轮11及第3减速齿轮12收纳配置于切断机主体3的金属制齿轮箱14中。而且,如图3所示,在齿轮箱14的右侧部形成开口部15,在开口部15上连续地设置金属制的轴箱16。即,轴箱16固定于切断机主体3上。在轴箱16的内部收纳末端轴9,末端轴9的左端部由设在齿轮箱14上的滚针轴承18支承,末端轴9的右部由嵌合于轴箱16的内侧的轴承(轴承部)20支承。末端轴9的右端部向轴箱16的右方突出,在轴端上固定锯齿1。
另外,如图3至图5(b)所示,虽然轴箱16的主体部16a形成筒状,但是在其外方突出形成有固定用凸缘部17,凸缘部17螺纹固定于齿轮箱14的开口部15的外周。筒状主体部16a的齿轮箱一侧的端部30a的外径形成得与齿轮箱14的开口部15的内径大致相同。而且,筒状主体部16a的内周面上形成环状加强筋31,轴承20以与环状加强筋31抵接的状态嵌合于筒状主体部16a内。此外,在筒状主体部16a的另一端部30b的外周形成有安装挡圈用的卡止槽32。
电动马达2内装于马达外壳21中。锯齿1的大致半周部分由用于确保安全的锯罩22(参见图2)覆盖。在电动马达2的输出轴7上还安装了用于冷却电动马达的风扇15。
底板6是设在切断机主体3的下部的金属制板状部件,在其一部分贯穿形成有开口部24,锯齿1的一部分向开口部24的下方露出。露出的锯齿1的一部分被后述的下防护罩25覆盖。
操作用手柄4配置于切断机主体3的上部,其前部连续地设置于切断机主体3的前部的略微靠近马达外壳21的一侧,其后部弯曲,弯曲端部连续设置于切断机主体3的后面。在手柄4的后端4a的下部与底板6之间形成电池组件5的安装部,电池组件5可以通过公知的机构从安装部的后方插入安装,并在解除锁定后拔出而拆下。
底板6的前端部由设在切断机主体3的前部的转动轴27(参见图1)转动自如地支撑于切断机主体3上。由于通过使底板6以该转动轴27为中心转动而改变锯齿1的从底板6的下表面露出的突出量,所以通过调整该突出量可以调整被切断件的切深。切深调整机构采用公知机构即可。
如上所述从底板6的下表面露出的锯齿1的外周由转动自如地设置于切断机主体3一侧的下防护罩25覆盖。下防护罩25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也可以是由轻金属制成的),如图3所示,从剖面呈U字形且形成圆弧状的防护部25a的基部沿着径向伸出臂25b,在与圆弧中心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构成旋转中心的轴筒28。轴筒28形成可以确保充分刚性的厚度。下防护罩25的轴筒25可旋转地与轴箱16的外周嵌合,其一端与轴箱16的凸缘部17卡合,另一端由卡止于轴箱的卡止槽32中的挡圈33(参照图3)保持而防松。因此,下防护罩25以上述轴筒28为中心转动,防护部25a在锯齿1的外周上移动。
当由上述结构的切断机将木材等被切断件切断时,首先,在由切深调整机构根据被切断件的厚度调整锯齿1的突出量后,将底板6放置于被切断件的端部上而启动马达2。当马达2旋转时,其旋转力如图2所示经由第1、第2、第3减速齿轮10、11、12传递至末端轴9,锯齿1旋转,将被切断件切断。
锯齿1的上部被锯罩22覆盖,并且锯齿1的下部被下防护罩25覆盖,所以在通常状态下,可以确保安全,并且可以保护锯齿1的外周上的齿免受外部的冲击。在将被切断件切断时,若将底板6放置于被切断件的端部上而由锯齿1将被切断件切断,则被切断件的端部碰触到下防护罩25,将下防护罩25向后方推出。因此,随着切断的进行,下防护罩25围绕轴筒25的中心从后方向上方转动,最终退避至底板的上方,因而不会妨碍切断作业。这样,切断作业结束。
如图3、图5(a)及图5(b)所示,伴随着马达2的旋转的锯齿1的旋转轴(末端轴9)的中心为轴箱16的内部的轴承20的中心,而且也是轴箱16的内径的中心。另一方面,随着切断的进行而转动的下防护罩25的旋转轴的中心是轴筒28的中心,而且也是轴箱16的外径的中心。即,轴箱16的内径的中心是锯齿的旋转轴心(旋转轴9的轴心)O1(第1轴心O1)。而且,轴箱16的外径的中心是下防护罩25的轴筒28的轴心O2(作为下防护罩的旋转轴心的第2轴心O2)。
上述两个轴心O1、O2并没有设定在同一轴上。作为下防护罩25的轴心的轴箱16的外径中心O2设置在比作为上述末端轴9的轴心的轴箱16的内径中心O1向上方偏移的位置上。即,上述第1轴心O1与上述第2轴心O2平行,而且,上述第1轴心O1比上述第2轴心O2靠近上述底板6一侧。
即,由于使下防护罩25的轴心O2比末端轴9的轴心O1向上方偏移,所以如图5(b)所示,与以往相比可以减薄轴箱16的轴筒支架部的下部33a的壁厚。若轴箱16的下部的壁厚变薄,则轴箱16的外侧下表面的位置相应地变高。若轴箱16的下表面的位置变高,则即使不相应地减薄下防护罩25的轴筒28的壁厚,轴筒28的下部的部位也会变高。因此,也可以相应地提高底板6的位置。若底板6的位置变高,则锯齿1的从底板6的下表面突出的突出量也变大,因而可以增大切深。
对上述结构与图6所示的现有结构进行比较,在图6的结构中,如前所述,末端轴9与轴筒28的中心与轴箱16的轴心′相同,而且,为了确保强度,无法减薄轴箱16′及轴筒28的壁厚。因此,轴筒28的下部必须与轴箱16′的下表面相同或向其下方突出,相应地必须使底板6的位置也降低H的量。但是,根据图3所示的结构,可以提高轴筒28的位置,所以也可以提高底板6的位置。
另外,虽然轴箱16的下部的壁厚变薄,但是轴箱16本身是金属,上部33b的壁厚却加厚,因而可以获得充分的整体强度。
因此,根据上述携带切断机,可以在确保充分强度的同时,无损下防护罩25的轴筒28的壁厚,并且可以增大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