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907951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6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6999.9

申请日:

1997.06.17

公开号:

CN1202485A

公开日:

1998.12.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10.3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09/58

主分类号:

C07D209/58

申请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发明人:

宋湛谦; 周永红; 王延

地址:

210042江苏省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东南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睿;张素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通式为下述(Ⅲ)的(内)N-烷基酰亚胺(Ⅲ)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R为C3-C12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C6-C12烷基,特别优选为-CH2CH(C2H5)C4H9,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结构式为(Ⅴ)的酰亚胺化合物和相当于结构式为(Ⅴ)的化合物用量1—100%(摩尔)的相转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式为下述(III)的(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中,R为C 3 -C 12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C 6 -C 12 烷基,特别优选为 -CH 2 CH(C 2 H 5 )C 4 H 9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结构式为(V) 的酰亚胺化合物和相当于结构式为(V)的化合物用量1-100%(摩尔) 的相转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固体碱-有机溶剂混合物或碱性水溶液- 有机溶剂混合物,使反应在无机固体碱-有机液相或无机液相-有机液相条件下 进行,搅拌,加热至40-150℃,滴加RX的有机溶液,其中R为C 4 -C 12 直 链或支链烷基,X为氯或溴,反应2-4小时,除去催化剂并蒸去溶剂,得产 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为C 6 -C 12 直链或支链烷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叶,所述R为-CH 2 CH(C 2 H 5 )C 4 H 9 。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季铵盐或季磷 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转移催剂为四丁基溴化铵。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为茂金属。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为二茂铁。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体碱为碱金属碳酸盐和碱金 属氢氧化物的混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体碱为K 2 CO 3 和KOH或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碱性水溶剂为30-50%NaOH 或KOH水溶液。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卤代烷烃或芳烃。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卤代烷烃为二氯甲烷三氯甲 烷,所述芳烃为苯、甲苯或二甲苯。

说明书


(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作为杀虫增效剂的(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通式为(I)的N-烷基酰亚胺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合物。例如,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其作为杀虫剂的组分之一,起杀虫增效剂的作用:例如日本专利JP105602将N-(2-乙基〕己基-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用作拟除虫菊酯的增效剂。日本专利JP13141(1966)披露了通式为(I)的N-烷基酰亚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结构式为(II)的酐化合物与2-乙基己胺反应而制得N-烷基酰亚胺:

    通式为(I)的N-烷基酰亚胺具有两种立体结构,即(内)(endo)N-烷基酰亚胺和外(exo)N-烷基酰亚胺,分别如下式(III)和(IV)所示:

    本发明的申请人发现,作为农药增效剂,(内)N-烷基酰亚胺(III)的增效作用优于具有其他的立体结构的N-烷基酰亚胺。但是由于(内)N-烷基酰亚胺(III)的位阻较大,采用现有技术方法,不能以理想的收率得到(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

    例如,日本专利JP2235865(1990)报道了与(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的结构类似的酰亚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将相应的原料与二卤代烃在相转移催化剂及碱存在下,于两相体系中反应,但该文献中未标明酰亚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本发明地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收率高的制备(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通式为下述(III)的(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R为C3-C12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C6-C12烷基,特别优选为-CH2CH(C2H5)C4H9,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结构为(V)的酰亚胺化合物

    和相当于结构式为(V)的化合物用量的1-100%(摩尔)的相转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金属有机化合物,混合均匀后,加入固体碱-有机溶剂混合物或碱性水溶液-有机溶剂混合物,使反应在无机固体相-有机液相或无机液相-有机液相条件下进行,搅拌,加热至40-150℃,滴加RX的有机溶液,其中,R为C3-C12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C6-C12烷基,特别优选为-CH2CH(C2H5)C4H9,X为卤素,优选为溴或氯,反应2-4小时,除去催化剂并蒸去溶剂,得产物。

    按照本发明方法,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是季铵盐,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苄基氯化铵或四丁基溴化铵,季磷盐,如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所述的助催化剂是茂金属,如二茂铁、二茂锡;所述的固体碱为碱金属碳酸盐和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混合物,如K2CO3和KOH,或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所述的碱性水溶液为30-50%KOH或NaOH水溶液;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低级性非质子溶剂,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苯、甲苯或二甲苯,反应温度为40-150℃。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固体碱-有机溶剂混合物或碱性水溶液-有机溶剂混合物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与所述的1-溴-2-乙基己烷有机溶液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是相同的。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高收率合成作为杀虫增效剂的(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内)N-(2-乙基)己基-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R=-CH2CH(C2H5)C4H9)的制备

    将0.7g(内)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和0.23gKOH、0.5g K2CO3、0.20g四丁基溴化铵、0.15g二茂铁、10ml苯混合。搅拌加热至80℃,滴加入10ml含0.68g1-溴-2-乙基己烷的苯溶液,反应3小时。过滤,用2N HCl洗涤滤液除去催化剂,再蒸馏除去溶剂得0.83g标题化合物,为淡黄色液体。

    收率:80.2%

    沸点:190-193 5℃/0.5mmHg

    N20d1.4962

    Rf0.408(己烷∶丙酮=9∶1)

    光谱分析数据:

    IR(Vmax,cm-1):2910(s)2840(m)

    1765(s)1395(s)1180(s)700(s)

    MS(m/z,相对丰度):346(0.4)345(1.1)

    234(6.7)211(16.0)135(基峰,100.0)93(2.6)

    1H NMR(H,PPM):5.79-6.01(2H,q,5,6-CH),3.22、3.30(2H,d,R-H),2.47-2.96(2H,q2,3-CH),2.60(1H,m,10-CH),1.48(3H,s,9-CH3),1.52(1H,s,R-H),1.32-1.41(4H,m,7,8-CH2),1.28(8H,m,R-H),0.93-1.41(6H,2d,11,12-CH3)

    实施例2(内)N-(2-乙基)己基-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R=-CH2CH(C2H5)C4H9)的制备

    将0.70g(内)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0.20g四丁基溴化铵、0.15g二茂铁、10ml 50%NaOH溶液和10ml苯混合。搅拌加热至80℃,滴加10ml含有0.68g1-溴-2-乙基乙烷的苯溶液,反应3小时。用2N HCl洗涤除去催化剂,再蒸馏除去溶剂得0.8g标题化合物,为淡黄色液体。收率为77.3%。其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数据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内)N-环己基-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R=-(CH2)6)的制备

    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只是用0.42g的氯代环己烷代替实施例1中的1-溴-2-乙基己烷,得到0.85g标题化合物,为白色固体。

    收率:89.8%

    熔点:82.5-84℃

    Rf0.614(石油醚∶乙酸乙酯=5∶1)

    光谱分析数据:

    IR(Vmax,cm-1):2940(s),2850(m),1760(s),1695(s),1390(m),1370(s),1190(s),720(m),700(s)

    MS(m/z,相对丰度):316(0.6),315(1.3),234(4.8),181(14.8),135(基峰,100.0),119(11.0),93(13.2)

    1H NMR(H,PPM):5.80-6.02(2H,q),4.09-4.40(2H,m),2.41-2.90(2H,q),2.60(1H,m),1.47(3H,s),1.32-1.39(4H,m,7,8-CH2),1.24(10H,s),0.93-1.13(6H,2d)

    实施例4(内)N-十二烷基-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R=-(CH2)11CH3)的制备

    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只是用0.88g的1-溴十二烷代替实施例1中的1-溴-2-乙基己烷,得到0.92g标题化合物,为淡黄色液体。

    收率:76.5%

    沸点:198-200℃/0.5mmHg

    N20d1.4967

    Rf0.720(石油醚∶乙酸乙酯=5∶1)

    光谱分析数据:

    IR(Vmax,cm-1)  2910(s),2840(m),1760(s),1695(s),1395(s),1365(m).1170(m),720(m),700(m)

    MS(m/z,相对丰度):402(0.5),401(1.8),267(7.4),135(基峰,100.0),119(9.3),110(3.12),93(6.9)

    1H NMR(H,PPM):5.79-6.01(2H,q),3.28-3.43(2H,t),2.46-2.95(2H,q),2.61(1H,m),1.48(3H,s),1.31-1.41(4H,m,7,8-CH2),1.25(10H,s),0.94-1.14(4H,2d)

    实施例5(内)N-正辛基-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R=-(CH2)7CH3)的制备

    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只是用0.68g的1-溴辛烷代替实施例1中的1-溴-2-乙基己烷,得到0.88g标题化合物,为淡黄色液体。

    收率:85.0%

    沸点:180-182℃/0.5mmHg

    N20d1.4975

    Rf0.420(己烷∶丙酮=9∶1)

    光谱分析数据:

    IR(Vmax,cm-1):2910(s),2840(m),1765(s),1695(s),1395(s),1365(m),1170(m),720(m),700(s)

    MS(m/z,相对丰度):346(0.7).345(1.0),211(8.9),136(35.2),135(基峰,100.0),119(8.3),110(2.9),107(2.7),105(2.6),93(6.4),91(3.3)

    1H NMR(H,PPM):5.79-6.01(2H,q),3.28-3.43(2H,t),2.46-2.95(2H,q),2.60(1H,m),1.48(3H,s),1.31-1.41(4H,m,7,8-CH2),1.25(12H,s),0.94-1.14(6H,2d)

    实施例6(内)N-异丙基-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甲酰亚胺(R=-CH(CH3)2)的制备

    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只是用0.43g的溴代异丙烷代替实施例1中的1-溴-2-乙基己烷,得到0.76g标题化合物,为白色固体。

    收率:92.1%

    熔点:85-86℃

    Rf0.599(石油醚∶乙酸乙酯=5∶1)

    光谱分析数据:

    IR(Vmax,cm-1):2950(s),2870(m),1755(m),1695(m),1465(s),1365(s),1230(s),700(s)

    MS(m/z,相对丰度):276(0.2),275(0.7),149(15.5),141(0.2),136(33.0),135(基峰,100.0),124(1.3),119(11.4),93(12.2),91(6.2)

    1H NMR(H,PPM):5.77-6.00(2H,q),3.66-4.01(1H,m),2.40-2.89(2H,q),2.60(1H,m),1.47(3H,s),1.32-1.39(4H,m,7,8-CH2),0.93-1.13(12H,2d)

    比较例1-5

    按照JP13141(1966)所披露的方法,将0.70g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羧酸酐分别和2-乙基己胺、环己胺、十二烷基胺、正辛胺、异丙胺反应,分别制备N-(2-乙基)己基酰亚胺、N-环己基酰亚胺、N-十二烷基酰亚胺、N-正辛基酰亚胺和N-异丙基酰亚胺。收率结果比较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JP13141        本发明方法N-(2-乙基)己基酰亚胺          0.80g           0.83gN-环己基酰亚胺                0.80g           0.85gN-十二烷基酰亚胺              0.83g           0.92gN-正辛基酰亚胺                0.84g           0.88gN-异丙基酰亚胺                0.77g           0.76g

    比较例6助催化剂的作用

    重复实施例1、2的方法,只是不加0.15g助催化剂二茂铁,比较产物收率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按实施例1的方法    按实施例2的方法    加二茂铁    0.83g     0.80g    不加二茂铁    0.72g     0.66g

    实验例(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的杀虫增效效果与(外)N-烷基酰亚胺(IV)化合物的杀虫增效效果以及混合的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杀虫增效效果的比较

    分别将(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外)N-烷基酰亚胺(IV)化合物以及混合的N-烷基酰亚胺化合物与杀虫剂氯菊酯混合,通过药膜法试验,比较(内)N-烷基酰亚胺(III)化合物、(外)N-烷基酰亚胺(IV)化合物以及混合的N-烷基酰亚胺化合物对杀虫剂氯菊酯杀灭美洲大蠊的增效效果。杀虫剂与增效剂       剂量        KT50     KT95     24小

                                                  时死亡率

                    (mg/m2)     (分       (分       (%)       

                                  钟)       钟)氯菊酯                54          6.0       11.3     95.0氯菊酯+III(内)        54+162      3.4       7.9      100.0氯菊酯+IV(外)x        54+162      4.9       9.5      98.0氯菊酯+III(内)+IV(外) 54+81+81    3.8       8.6      100.0

    *IV(外)的制备:按J.Org.Chem.,Vol.53,No.25,1988,pp 5812-5815制备(外)1-异丙基-4-甲基二环[2,2,2]-5-辛烯-2,3-二羧酸酐,然后按照JP13141(1966)所公开的方法制备IV(外)。

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N-烷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通式为下述()的(内)N烷基酰亚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R为C3C12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为C6C12烷基,特别优选为CH2CH(C2H5)C4H9,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结构式为()的酰亚胺化合物和相当于结构式为()的化合物用量1100%(摩尔)的相转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混合,加入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