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个从前面可装料的洗涤滚筒的滚筒式洗衣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从前面可装料的洗涤滚筒的滚筒式洗衣机,所述洗衣滚筒的外壳被打孔、并且被一个容器包围,在该容器内部洗衣滚筒至少近似水平悬浮地支承在它的后壁上,并且具有一个用于将滚筒内的洗涤物甩干的工作区段。
在EP 0 810 319 B1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洗衣机。这种洗衣要的悬浮地支承的洗涤滚筒具有一个带有均匀分布的灌注孔的滚筒外壳,所述灌注孔在甩干时将从洗涤物中排出来的水排到浸滤容器中。相应于这种已公开的洗衣机,灌注孔均匀地分布在滚筒外壳上已是众所周知,其中,DE 1 259 283 B1,DE 1 460 812 A1和DE 1 460 840 A1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这些文献还指出了用于可从前面送料的洗涤滚筒的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材料。
这种所谓的前端装料洗衣机通常在摆式支承着的浸滤容器和固定地壳体开孔之间有一个作为不透水连接的橡皮密封圈。在此由DE 3738 399 A1所提到的那个就是这样一种橡皮密封圈的实例,这种橡皮密封圈在其最深部分也具有向浸滤容器排水的排水孔,这样在橡皮密封圈折叠处不存在残留水。这些残留水主要在甩干时起干扰作用,即引起摆动悬挂的浸滤容器装置作很强的摆动运动,并且同时橡皮密封圈倾向于强烈的颤振运动。然后从密封圈中出来的残留水被高速甩动,并且又重新回到刚被甩干的洗涤物中。这种过程破坏了甩干机的结果。
这个时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曾相信采用这种措施可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虽然在密封圈中有了排水孔,但这种重复浸湿效应却仍然存在。那么那些将洗涤物重新浸湿的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本发明的任务是在本文开头所描述的洗衣机中采用措施,该措施即使不能完全排除也可以减少这种重复浸湿效应,并且通过该措施对于同样的甩干过程可以得到更好的可重复的残余湿度值。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是如此完成的,即为此采取预防措施,使在甩干时从所述容器经过滚筒的空腔返回到容器基本上不能有空气流动。
曾经发现,在甩干过程中主要是滚筒外壳后部的灌注孔没有充分地被洗涤物盖住,以致于也不能盖住那里的灌注孔。通过具有至少接近水平的滚筒轴线的前端装料洗衣机中的一端轴支承以及与此相连的在前部区域的旋转的洗涤滚筒的比较大的偏转,使得这种效应变得有利。这样,在滚筒外壳内侧设置的洗涤环(Waeschering)加强地沿轴向方向向前移动。
因此,通过在滚筒后部区域增加的外露的灌注孔特别是在甩干转速高于1400Upm时在洗涤滚筒上形成了一股气流,因为这时该滚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径向鼓风机转子起作用。也就是滚筒通过中心装料孔抽吸空气,并且通过外露的灌注孔将此空气压入到滚筒和浸滤容器之间的中间空间中,该空气从此处通过在浸滤容器前开口和滚筒的送料开口之间的窄小缝隙到达密封圈上的中心开口。很可能这种效应甚至得到从密封圈的最深处被附加地通过密封圈中的排出孔吸出的气流所带出的水的支持。这种在这些行程中由气流带出来的水通过送料开口重新被引入到洗涤物上。
即使在密封圈的下部区域没有残留水的情况下也存在这种效应,因为重新浸湿洗涤物的水来自浸滤容器,并且是从那里由气流带出来的。
现在,通过本发明可以防止上述缺点。即一方面可以得到比没有本发明措施少的残留水份值,另一方面,在可比的甩干过程中这个数值是可重复的。假若在甩干时密封圈发生强烈颤振运动,水滴虽然还可能向上喷溅,但由于缺乏几乎避免的气流,水滴不再进入滚筒内腔,因此,也不用担心出现重新浸湿效应。
在根据本发明的预防措施的改进方案中,在从容器经过滚筒的内腔又回到容器的可能的气流行程中设置一个流阻装置。这个流阻装置就会阻止上述气流的形成,或者至少减少到如此程度:残余气流不再具有足够的用于从浸滤容器携带甩出的水的能量。
这样一个流阻装置的可能方案的是一种障碍物,它设置在滚筒的送料开口和容器的前面开口之间的环形缝隙中。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改进方案是,在和滚筒后壁相连的一个环区段上的滚筒外壳具有一个比靠近送料孔设置的环区段上至少要小的特定的打孔表面分量。
曾经观察到,洗涤物在甩干区段的开始部位主要处在滚筒外壳的洗涤滚筒的前部部位上,而靠近后壁的环区段却空着。但是在后部的区段中同样有灌注孔,该灌注孔没有被洗涤物盖住,然后在高速甩干时通过送料孔所抽吸的空气通过这些空着的灌注孔被压入到被包围的浸滤容器中,并且已经出现环流。假若相反地在这个环区段中没有灌注孔,或灌注孔较小,或者只有少数几个灌注孔,那么对于这个可能的气流来说这个流阻装置太大、并且根本不出现主要的气流。
本发明的这一方案之所以特别有利,是因为通过减小滚筒外壳后部区域中的孔面积使洗涤滚筒获得更高的机械刚性。此外,这种措施当然地避免了为提高流阻而采用的附加的装置。
对于环区段定尺寸证明是特别有利的,其中所述环区段的宽度大约为滚筒外壳的整个表面打孔部分的宽度的十分之一。其中,假若在这个环区段中的特定的全部打孔面积大约为洗涤滚筒的前部区域中的打孔面积的50%就完全足够了。
有些洗涤滚筒也在其后壁上打孔,为的是确保和洗涤物高强度地交换洗涤液。在使用本发明和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在这样一种类型的洗衣机中滚筒的后壁具有一个环盘区段,此环盘区段与滚筒外壳相邻,并且具有一个比设置在送料开口对面的环盘区段要小的特定打孔表面分量。
另外有利的是,后壁的环盘区段的面积至少接近地相当于送料开口的面积。也就是说,打孔的后壁的这一部分具有和同轴的送料开口相同的压力状况。
可以通过下述措施实现减小特定打孔表面分量,也就是在圆周线上的整个表面打孔部分之外设置的第一孔列中分别省略第六孔(每列总共30个孔)。然后在每个其它已除去的孔列中可以省略另一个孔或者交替地省略一个或者两个孔,或者渐进地从6,7,8,9或者10个孔中间隔地(分别按照每列孔的总量的可分性)省略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孔等。
下面借助于在附图中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附图示出:
图1 一个洗涤滚筒的透视图,为清楚地看到滚筒的内腔,其前面底部被拿掉。
图2 在靠近滚筒后壁的环形区域内的具有减小特定孔表面分量形状的滚筒外壳的展开部分图。
图3 根据图2的在滚筒外壳的环形区域内灌注孔的一个三角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4 根据图2的展开图,其特定孔表面分量比图2的要小。
图5 根据图4的在滚筒外壳的环形区域内灌注孔的一个三角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6 根据图2的展开图,其特定孔表面分量比图4的要小。
图7 根据图6的在滚筒外壳的环形区域内灌注孔的一个三角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8 根据图2的展开图,其特定孔表面分量比图6的要小。
图9 根据图8的在滚筒外壳的环形区域内灌注孔的一个三角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1中的洗涤滚筒1围绕一个在此水平设置的轴线2可旋转地支承,并且由一个滚筒外壳3、一个后壁4和一个未示出的前面底部组成。为了更好地看到滚筒的内腔,所述前面底部被拿掉。
外壳3和后壁4设置有任意形状的灌注孔5和6,这些灌注孔在洗涤阶段用于不间断地交换洗涤液。孤形虚线表示打孔表面沿有关方向膨胀。在甩干区段时,通过滚筒外壳3的灌注孔5把在冲洗过程后在洗涤物中还存在的冲洗液的大部分从滚筒外壳甩掉。为稳定起见,后壁4以已知的方式设置一个星形的压花7。
在图1中已经看到,在与滚筒1的后壁相连并且通过两条边界线8和9表示的环区段10上,特定的孔表面分量与其余的打孔表面相比大大地减小了。以类似的方式滚筒后壁4的与滚筒外壳3相邻的环盘区段11中的特定孔表面分量与后壁4的其余的打孔表面相比也减小了。仅与对置的送料开口的面积大约相当的后壁4的环盘区段的表面-除了为加强的压花以外-整个表面被打孔。
图2至9表示环区段10的不同的孔式样,所述环区段具有不同大小的特定的孔表面分量。整个表面被打孔的区段12通过孔的边缘列13和14而确定边界。在这些边缘列之间当然以与在上边缘列13处相同的方式设置了孔列,直到最低的贯通的孔列14。
这样,在图2和图3的环区段10中的孔表面分量减小到区段12中的孔表面分量的50%。这是如此达到的,即沿外壳线使打孔的和不打孔表面的同样大小的三角区域交替出现。若在甩干区段时在环区段10上没有洗涤物,虽然如此,流阻装置还是通过减小的打孔表面分量至少阻止上述封闭的流动的出现。
在根据图2中的框图的放大视图(图3)中有20个孔位置,其中,10个孔位置被用灰色表示的灌注孔15占用。未被占用的孔位置用白色小圈16表示。相应地得出50%的打孔表面分量。
假若按照图4到9设计环区段10,则可达到低于50%的打孔表面分量。
在图4和5中在一个三角区域中的20个可能的位置中仅有9个位置被孔15占用。这样,相对于整个表面的孔分配可得到仅为45%的孔表面分量。所述流阻相应地就更高。
在图6和7的实施例中打孔表面分量仅为40%,因为在一个三角区域内域20个孔位置中仅8个孔位置被孔15占用。
在图8和9的实施例中,在20个孔位置中甚至只有7个被用灰色表示的孔15占用,这样可计算出35%的孔表面分量。
使用在环区段10中的三角区域的相应的变型方案也可以得到其它的或者较大或者较小的孔表面分量,这样,人们可以非常准确地用孔表面分量的其它数值调节出各种不同的流阻。
代替通过减小每单位面积中孔的数量来减小孔表面分量、或者对其进行补充的是,在后部区域中的灌注孔直径也可以比肯定被洗涤物盖住的前部区域中的灌注孔直径小。按照这种方式同样会增大流阻。
在本发明的构思内,也可能是从前到后连续地或者不连续地减小特定的孔表面分量,并且对所希望的效果有帮助,其中只是不十分严格地规定环区段的界线。
最后,环区段甚至可以完全不设孔,这样,流阻趋向无穷大。
根据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一个洗涤滚筒1的后壁4的环盘区段11的流阻也是可以调节的,只要后壁有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