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 本发明涉及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特别是涉及用简单的结构进行发光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
在前端一侧有将球状颗粒构件包在内部空腔内的球体部分,用手握住与该球体部分连结的把手部分进行摇动而发出颗粒状构件之间的接触声和摩擦声的响葫芦,作为乐器的一种被广泛地用于卡拉OK等场所。
如上所述,现有的响葫芦是一种能发出被包在球体部分的内部空腔内的球状颗粒构件之间的接触声和摩擦声的简单的结构,所以虽然在听觉方面有渲染力,但在视觉方面的渲染力弱。因此,多半使用在响葫芦的表面上涂以彩色、画上图案的响葫芦,但例如在暗的环境中使用时,只有听觉方面的渲染力,而在视觉方面地效果几乎没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突出了视觉作用效果的结构简单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采用具有如下特征的结构。
(1)一种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它由被包在内部的颗粒等粒状构件对本体内表面碰撞、上述粒状构件之间的接触和摩擦而产生听觉效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响葫芦本体内配置发光元件及电池,同时备有通过在上述响葫芦本体内部振动,使导电性连接关系通、断,从而控制上述发光元件的点亮熄灭的开关装置。
(2)一种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它由被包在内部的颗粒等粒状构件之间的接触和摩擦而产生听觉效果,在上述响葫芦本体内配置发光元件及电池,同时配置导线构件、以及沿长度方向包围在上述导线构件的周围、可沿径向移动的周围导电构件,通过上述响葫芦的振动,使上述周围导电构件沿径向移动,使得与上述导线构件的导电性连接关系通、断,而使上述发光元件点亮熄灭。
(3)一种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它有正面的透明部分、球体部分、把持部分、以及手柄端部,在设置在上述透明部分内部的基板上设有多个发光元件,同时在本体的轴线方向中心部分设有导线构件、以及沿长度方向包围在上述导线构件的周围、可沿径向移动的周围导电构件,
伴随上述响葫芦的振动,使上述周围导电构件沿径向移动,使得与上述导线构件的导电性连接关系通、断,而使上述发光元件点亮熄灭。
(4)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涂上了规定色彩的反射膜的(2)或(3)所述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
(5)在上述透明部分涂上了规定色彩的(2)或(3)所述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
(6)上述导线构件是钢琴丝,上述周围导电构件是螺旋弹簧的(2)、(3)、(4)或(5)所述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
图1是本发明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的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电池、钢琴丝及螺旋弹簧之间的导电性连接关系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钢琴丝和螺旋弹簧之间的导电性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响葫芦的正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的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参照图1,响葫芦本体1由正面的透镜部11、球体部12、把持部13和手柄端部14构成,手柄端部14和把持部13通过螺纹部141拧紧固定。电池50被收容在把持部13内的电池收容部51中。利用O形环26维持手柄端部14和把持部13之间的密封性。
在外壳本体1的前端一侧的球体部12内形成位于透镜部11一侧的第一隔壁21、第二隔壁22、以及第三隔壁23,在第一隔壁21和第二隔壁22之间的中心部分形成作为导线构件的钢琴丝3、以及包围在其周围且容易沿径向移动的圆筒状的螺旋弹簧4。钢琴丝3的两端部分固定在第一隔壁21和第二隔壁22各自竖立的第一绝缘支撑部24和第二绝缘支撑部25的中央部分。另外,螺旋弹簧4的两端部分固定在该第一绝缘支撑部24和第二绝缘支撑部25的外周部分上。
在第一隔壁21的前面部分设置的基板31的规定位置且沿圆周方向安装着给定数N(例如6个)的例如LED等发光元件301、302、…30N,各发光元件并联连接在电池50上。为此,将通过电池端子连接件52连接着电池50的端子的导线71连接在各发光元件301、302、…30N的一端子上,构成基板31上的布线。这些发光元件301、302、…30N的一端连接在螺旋弹簧4上。另外,连接在被收容于电池收容部51中的电池的+端子上的导线72从第三隔壁23引出后连接在钢琴丝3上。发光元件301、302、…30N的另一端子连接在钢琴丝3上。
图2是表示电池50、发光元件301、302、…30N、钢琴丝3及螺旋弹簧4的导电性连接关系的等效电路图。
在基板31的表面上形成产生视觉色彩用的规定色彩(例如银色)的膜或反射膜。另外,透镜部11被涂以规定的色彩(例如红色),在其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更具有视觉效果。
在球状部12的内部、且在第一隔壁21和第二隔壁22之间装有呈小粒径颗粒构件的颗粒,握住响葫芦本体1的把持部13进行摇动,会发生碰撞声和摩擦声。
那么,如果握住图1所示的响葫芦本体1的把持部13进行摇动,则螺旋弹簧4就会沿径向振动、移动,使与钢琴丝3接触的动作断续地反复进行。特别是螺旋弹簧4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移动大,两者的接触容易,发光元件301、302、…30N的点亮熄灭的视觉效果增大。这一关系示于图3(A)、(B)。响葫芦在不振动的状态下,如图3(A)所示,螺旋弹簧4和钢琴丝3彼此相距一定的距离,两者不接触,所以发光元件301、302、…30N不亮。可是,如果握住把持部13进行摇动,如图3(B)所示,两者特别是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容易接触,由于反复进行接触及隔离,所以发光元件301、302、…30N便反复点亮熄灭。
图4是图1所示的响葫芦的正视图,6个发光元件301、302、…306沿圆周方向配置。
上述的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将发光元件及电池设置在响葫芦本体内,在该响葫芦本体内部设有通过振动其导电性的连接关系进行通、断的开关装置,利用该开关装置来控制发光元件的点亮熄灭,开关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参照上述附图说明的。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有发光功能的响葫芦,能获得下述的显著效果。即,由于将发光元件及电池设置在响葫芦内部,且设有通过振动其导电性的连接关系进行通、断的开关装置,例如设置钢琴丝这样的导体丝和包围在它周围的螺旋弹簧,通过响葫芦的振动,使螺旋弹簧沿径向移动,使两者的导电性的连接关系通、断,所以不仅有现有的那种内部的颗粒等粒状构件之间的接触和摩擦引起的听觉效果,而且借助于导体丝和包围在它周围的螺旋弹簧之间的通、断,使发光元件点亮熄灭,能增大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