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pdf

上传人:没水****6 文档编号:8897061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91691.6

申请日:

20151117

公开号:

CN105330632B

公开日:

201712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D307/88

主分类号:

C07D307/88

申请人:

浙江工业大学

发明人:

童胜强,鲁梦霞,颜继忠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六区潮王路18号

优先权:

CN201510791691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美娟;王晓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将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0.5~2充分混合后静置、分液,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称取川芎挥发油,用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溶剂消耗少,高效快捷,目的性强,分离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0.5~2充分混合后静置、分液,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称取川芎挥发油,用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2mol/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1mol/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逆流色谱的柱温为15℃~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以下操作:将0.05~0.2mol/L的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0.5~2充分混合后静置、分液,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多层线圈分离柱,设定高速逆流色谱仪,柱温15℃~30℃,在500~1000r/min转速下,以0.5~5ml/min的流速注入流动相,以波长200~300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流出时,称取川芎挥发油,用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按以下操作:将0.05~0.1mol/L的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1充分混合后静置、分液,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多层线圈分离柱,设定高速逆流色谱仪,柱温20℃,在800~1000r/min转速下,以2ml/min的流速注入流动相,以波长210~280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流出时,称取川芎挥发油,用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从富含洋川芎内酯A的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洋川芎内酯A是存在于川芎挥发油中的一种苯酞类物质,具有抗脑缺血并减轻脑缺血损伤,以及抗惊厥等作用。洋川芎内酯A,英文名senkyunolide A,分子式C12H16O2,分子量192.25,分子结构如下:

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妇科疾病等。目前,洋川芎内酯A的提取主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分离。一般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得到目标物洋川芎内酯A耗时长,溶剂消耗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快速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环糊精与洋川芎内酯A的包结作用,快速的将洋川芎内酯A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出来,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快捷高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0.5~2充分混合后静置、分液,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称取川芎挥发油,用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所述的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2mol/L,优选0.05~0.1mol/L。

所述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0.5~2,优选1:1。

所述的高速逆流色谱的柱温为15℃~30℃,优选20℃。

所述方法优选按以下操作:将0.05~0.2mol/L的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0.5~2充分混合后静置、分液,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多层线圈分离柱,设定高速逆流色谱仪,柱温15℃~30℃(优选20℃),在500~1000r/min转速(优选800r/min转速)下,以0.5~5ml/min(优选2ml/min)的流速注入流动相,以波长200-300nm(优选210~280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流出时,称取川芎挥发油,用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更进一步,所述方法更优选按以下操作:将0.05~0.1mol/L的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1充分混合后静置、分液,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多层线圈分离柱,设定高速逆流色谱仪,柱温20℃,在800~1000r/min转速下,以2ml/min的流速注入流动相,以波长210~280nm(优选254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流出时,称取川芎挥发油,用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一般将100-1000mg的川芎挥发油用10~20mL的体积比1:1的上相和下相混合溶剂溶解,然后进样。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的优势在于:本发明操作简便,高效快捷,溶剂消耗少;甲基-β-环糊精对洋川芎内酯A具有专属包结作用,目的性强,分离效果优秀。

(四)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图。

图2实施例2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图。

图3实施例3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图。

图4实施例1制备的洋川芎内酯A的GC-MS的液相图谱。

图5实施例1制备的洋川芎内酯A的GC-MS的质谱图。

图1~图3中,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采用的高速逆流色谱型号为:HSCCC-TBE 200V

实施例1:

配制0.1mol/L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1在分液漏斗中混合,充分振荡,静止,临用前分层,下相选为固定相,上相选为流动相;柱温设定为20℃,先用恒流泵将溶剂体系的下相打入HSCCC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直至注满整个管子,然后开启HSCCC,转速为803.6prm,同时将流动相以2.0ml/min流速从柱的首端泵入HSCCC分离柱;等到柱尾端流出流动相时,表明HSCCC中两相已达到平衡,通过六通阀将样品注入HSCCC(522mg川芎挥发油样品溶解于18ml等体积混合的上下相溶剂中);以波长254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出液,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见图1,图1中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自动收集洗脱液,将2号峰的洗脱液的溶剂挥干,得洋川芎内酯A 37mg。所得洋川芎内酯A产品的GC-MS图见图4和图5,图4为液相色谱图,图5为质谱图。

实施例2:

配制0.1mol/L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1在分液漏斗中混合,充分振荡,静止,临用前分层,下相选为固定相,上相选为流动相;柱温设定为20℃,先用恒流泵将溶剂体系的下相打入HSCCC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直至注满整个管子,然后开启HSCCC,转速为800.6prm,同时将流动相以2.0ml/min流速从柱的首端泵入HSCCC分离柱;等到柱尾端流出流动相时,表明HSCCC中两相已达到平衡,通过六通阀将样品注入HSCCC(232mg川芎挥发油样品溶解于18ml等体积混合的上下相溶剂中);以波长254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出液,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见图2,图2中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自动收集洗脱液,将2号峰的洗脱液的溶剂挥干,得洋川芎内酯A晶体17mg。

实施例3:

配制0.05mol/L甲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1在分液漏斗中混合,充分振荡,静止,临用前分层,下相选为固定相,上相选为流动相;柱温设定为20℃,先用恒流泵将溶剂体系的下相打入HSCCC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直至注满整个管子,然后开启HSCCC,转速为800.6prm,同时将流动相以2.0ml/min流速从柱的首端泵入HSCCC分离柱;等到柱尾端流出流动相时,表明HSCCC中两相已达到平衡,通过六通阀将样品注入HSCCC(230mg川芎挥发油样品溶解于18ml等体积混合的上下相溶剂中);以波长254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出液,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见图3,图3中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自动收集洗脱液,将对应峰的洗脱液的溶剂挥干,得洋川芎内酯A 12mg。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791691.6 (22)申请日 2015.11.17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3306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2.17 (73)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六 区潮王路18号 (72)发明人 童胜强鲁梦霞颜继忠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1 代理人 黄美娟王晓普 (51)Int.Cl. C07D 307/88(2006.01) (56)对比文件 C。

2、N 103896892 A,2014.07.02,权利要求1. CN 104003963 A,2014.08.27,权利要求1. CN 104447648 A,2015.03.25,权利要求1. 刘雯 等.应用高速逆流一次性分离川芎中 的蛇床内酯A和Z-蒿本内酯. 中成药 .2010,第 32卷(第5期),764767. Chao Han 等.Enantioseparation of aromatic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The application of a dinuclear Cu2()- cyclodextrin complex as a chiral 。

3、selector in 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compared with native - cyclodextri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4,第2015卷82-91. Genlin Sun 等.Separation of phenylsuccinic acid enantiomers using biphasic chiral recognition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J. Sep. Sci. .2014,第37卷1736。

4、1741. 审查员 张书恩 (54)发明名称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 川芎内酯A的方法: 将甲基-环糊精水溶液与 正己烷按体积比1: 0.52充分混合后静置、 分 液, 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 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 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 称取川芎挥发油, 用 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 高速逆流 色谱分离, 紫外检测器检测,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 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 将含有洋川芎内酯 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 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本 发明方法操作简便, 溶剂消耗少, 高效快捷, 目的 性强, 分离效果好。。

5、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5330632 B 2017.12.05 CN 105330632 B 1.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将甲基- -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0.52充分混合后静置、 分液, 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 下 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 称取川芎挥发油, 用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 相溶解后进样,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紫外检测器检测,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 应流出液, 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 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6、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的浓度为0.05 0.2mol/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的体积比 为1: 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的浓度为0.05 0.1mol/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速逆流色谱的柱温为15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以下操作: 将0.050.2mol/L的甲 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0.52充分混合后静置、 分液, 分别得到上相和下 相, 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 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

7、逆流色谱仪的多 层线圈分离柱, 设定高速逆流色谱仪, 柱温1530, 在5001000r/min转速下, 以0.5 5ml/min的流速注入流动相, 以波长200300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 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 流出时, 称取川芎挥发油, 用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 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 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 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方法按以下操作: 将0.050.1mol/L的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1充分混合后静置、 分液, 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 下相 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固定。

8、相,上相为流动相; 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多层线圈 分离柱, 设定高速逆流色谱仪, 柱温20, 在8001000r/min转速下, 以2ml/min的流速注入 流动相, 以波长210280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 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流出时, 称取川芎挥 发油, 用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 液, 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 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330632 B 2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 涉及一种从富含洋川芎内酯。

9、A的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 川芎内酯A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0002 洋川芎内酯A是存在于川芎挥发油中的一种苯酞类物质, 具有抗脑缺血并减轻脑 缺血损伤, 以及抗惊厥等作用。 洋川芎内酯A, 英文名senkyunolide A, 分子式C12H16O2, 分子 量192.25, 分子结构如下: 0003 0004 川芎具有活血祛瘀、 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的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 病、 妇科疾病等。 目前, 洋川芎内酯A的提取主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分离。 一般的逆流 色谱分离方法, 得到目标物洋川芎内酯A耗时长, 溶剂消耗大。 (三)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

10、是提供一种快速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 本发明 利用环糊精与洋川芎内酯A的包结作用, 快速的将洋川芎内酯A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出来, 具有更强的目的性, 快捷高效。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洋川芎内酯A的方法, 所述方法为: 将甲基- -环糊精水 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0.52充分混合后静置、 分液, 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 下相作为高 速逆流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 称取川芎挥发油, 用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 进样,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紫外检测器检测,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 液, 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 。

11、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0008 所述的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2mol/L, 优选0.050.1mol/L。 0009 所述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 0.52, 优选1: 1。 0010 所述的高速逆流色谱的柱温为1530, 优选20。 0011 所述方法优选按以下操作: 将0.050.2mol/L的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 按体积比1: 0.52充分混合后静置、 分液, 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 下相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 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 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多层线圈分离柱, 设定高速逆流 色谱仪, 柱温1530(优选20), 在50。

12、01000r/min转速(优选800r/min转速)下, 以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5330632 B 3 0.55ml/min(优选2ml/min)的流速注入流动相, 以波长200-300nm(优选210280nm)的紫 外检测器检测, 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流出时, 称取川芎挥发油, 用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 相溶解后进样,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液, 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 液浓缩干燥, 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0012 更进一步, 所述方法更优选按以下操作: 将0.050.1mol/L的甲基- -环糊精水溶 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1充分混合后静置、 分液。

13、, 分别得到上相和下相, 下相作为高速逆流 色谱的固定相,上相为流动相; 先将固定相充满高速逆流色谱仪的多层线圈分离柱, 设定高 速逆流色谱仪, 柱温20, 在8001000r/min转速下, 以2ml/min的流速注入流动相, 以波长 210280nm(优选254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 当柱尾端明显有流动相流出时, 称取川芎挥发 油, 用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后进样,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的峰形收集对应流出 液, 将含有洋川芎内酯A的流出液浓缩干燥, 制得洋川芎内酯A纯品。 0013 一般将100-1000mg的川芎挥发油用1020mL的体积比1: 1的上相和下相混合溶剂 溶解, 。

14、然后进样。 0014 与现有技术比较, 本发明具有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操作简便, 高效快捷, 溶剂消耗 少; 甲基- -环糊精对洋川芎内酯A具有专属包结作用, 目的性强, 分离效果优秀。 (四)附图说明 0015 图1实施例1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图。 0016 图2实施例2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图。 0017 图3实施例3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图。 0018 图4实施例1制备的洋川芎内酯A的GC-MS的液相图谱。 0019 图5实施例1制备的洋川芎内酯A的GC-MS的质谱图。 0020 图1图3中, 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

15、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 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 采用的高速逆流色谱型号为: HSCCC-TBE 200V 0022 实施例1: 0023 配制0.1mol/L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1在分液漏斗中混合, 充 分振荡, 静止, 临用前分层, 下相选为固定相,上相选为流动相; 柱温设定为20, 先用恒流 泵将溶剂体系的下相打入HSCCC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 直至注满整个管子, 然后开启HSCCC, 转速为803.6prm, 同时将流动相以2.0ml/min流速从柱的首端泵入HSCCC分离柱; 等到柱尾 端流出流动相时, 表明HSCCC中两相已达。

16、到平衡, 通过六通阀将样品注入HSCCC(522mg川芎 挥发油样品溶解于18ml等体积混合的上下相溶剂中); 以波长254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出 液,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 见图1, 图1中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 自动收集洗脱液, 将2号 峰的洗脱液的溶剂挥干, 得洋川芎内酯A 37mg。 所得洋川芎内酯A产品的GC-MS图见图4和图 5, 图4为液相色谱图, 图5为质谱图。 0024 实施例2: 0025 配制0.1mol/L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1在分液漏斗中混合, 充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5330632 B 4 分振荡, 静止, 临用前分层, 。

17、下相选为固定相,上相选为流动相; 柱温设定为20, 先用恒流 泵将溶剂体系的下相打入HSCCC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 直至注满整个管子, 然后开启HSCCC, 转速为800.6prm, 同时将流动相以2.0ml/min流速从柱的首端泵入HSCCC分离柱; 等到柱尾 端流出流动相时, 表明HSCCC中两相已达到平衡, 通过六通阀将样品注入HSCCC(232mg川芎 挥发油样品溶解于18ml等体积混合的上下相溶剂中); 以波长254nm的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出 液,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 见图2, 图2中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 自动收集洗脱液, 将2号 峰的洗脱液的溶剂挥干, 得洋川芎内酯A晶体17。

18、mg。 0026 实施例3: 0027 配制0.05mol/L甲基- -环糊精水溶液与正己烷按体积比1: 1在分液漏斗中混合, 充分振荡, 静止, 临用前分层, 下相选为固定相,上相选为流动相; 柱温设定为20, 先用恒 流泵将溶剂体系的下相打入HSCCC的聚四氟乙烯螺旋管, 直至注满整个管子, 然后开启 HSCCC, 转速为800.6prm, 同时将流动相以2.0ml/min流速从柱的首端泵入HSCCC分离柱; 等 到柱尾端流出流动相时, 表明HSCCC中两相已达到平衡, 通过六通阀将样品注入HSCCC (230mg川芎挥发油样品溶解于18ml等体积混合的上下相溶剂中); 以波长254nm的紫外检测 器检测流出液, 根据紫外检测器光谱图, 见图3, 图3中2号峰代表洋川芎内酯A, 自动收集洗 脱液, 将对应峰的洗脱液的溶剂挥干, 得洋川芎内酯A 12mg。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5330632 B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105330632 B 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105330632 B 7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105330632 B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