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015333A43申请公布日20130403CN103015333ACN103015333A21申请号201210532740022申请日20121212E01F5/00200601E21D9/0020060171申请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00070上海市闸北区会文路2号申请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72发明人钱寅星韩文忠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代理人徐小蓉54发明名称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基建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涵节的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2、引导结构为一四面体结构,且构成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四个面板分为两组,即上、下面板为一组面板,两侧面板为另一组面板,其中至少一组中的两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每组面板的二导向板铰接方向相同,并可构成同步铰接转向。本发明的优点是加大承载面积,减少栽头等情况;起到前导作用,早发现工程前端的问题,并设计双向调节系统,进行位置调整;有效缩短工期,增加顶进施工的效率和精确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固定连接于涵节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为一四面体结构,且构。
3、成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四个面板分为两组,即上、下面板为一组面板,两侧面板为另一组面板,其中至少一组中的两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每组面板的二导向板铰接方向相同,并可构成同步铰接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两组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两组面板上的导向板的铰接方向相异,即一组构成水平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另一组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与所述左、右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之间形成错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节和。
4、引导结构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完成涵节与引导结构的连接。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中引导结构的涵节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引导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涵节一端,并将所述引导结构作为所述涵节的前端朝顶进方向进行顶进;(B)进行边挖边顶的分段施工;(C)当一段顶进施工完成后,测量所述涵节于涵洞中的当前位置,根据当前位置与既定位置的偏差值旋转所述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之后继续顶进使得所述涵节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当前位置至既定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
5、述上、下面板上的导向板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左、右面板上的导向板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左、右面板上的导向板以及上、下面板上的导向板分别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同时调整其。
6、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权利要求书CN103015333A1/3页3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基建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及利用该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背景技术0002涵节顶进工程适用于不进行明挖地段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比如下穿铁路的立交涵洞,下穿公路的涵洞,这类工程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0003由于在顶进涵节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偏移和偏位,往往因涵节过于沉重,难以纠正,隶属于工程施工中的难题,特别在斜交顶进、软基顶进的时候,往往出现各种重大难以处理的偏位。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
7、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该顶进涵节具有一引导结构,使得涵节整体于顶进时可随着该引导结构的角度变化进行位置的调整,使得涵节的顶进施工顺利进行,避免偏移和偏位现象的发生。0005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涵节顶进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固定连接于涵节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为一四面体结构,且构成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四个面板分为两组,即上、下面板为一组面板,两侧面板为另一组面板,其中至少一组中的两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每组面板的二导向板铰接方向相同,并可构成同步铰接转向。0006所述四面体结构的引导结构的两组面板上分别铰接有导向板,且两组面板上的导向板。
8、的铰接方向相异,即一组构成水平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另一组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同步铰接转向。0007所述上、下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与所述左、右面板与导向板的铰接位置之间形成错位。0008所述涵节和引导结构上分别设有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完成涵节与引导结构的连接。000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中引导结构的顶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将引导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涵节一端,并将所述引导结构作为所述涵节的前端朝顶进方向进行顶进;(B)进行边挖边顶的分段施工;(C)当一段顶进施工完成后,测量所述涵节于涵洞中的当前位置,根据当前位置与既定位置的偏差值旋转所述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之后继续顶。
9、进使得所述涵节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当前位置至既定位置。说明书CN103015333A2/3页40010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上、下面板上的导向板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0011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左、右面板上的导向板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调整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0012所述步骤C中引导结构上导向板的角度旋转指的是使所述左、右面板上的导向板以及上、下面板上的导向板分别同向旋转相同角度,使。
10、得所述涵身在下一段顶进过程中随着所述引导结构的运动而同时调整其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位置。0013本发明的优点是加大承载面积,减少栽头等情况;起到前导作用,早发现工程前端的问题,并设计双向调节系统,进行位置调整;有效缩短工期,增加顶进施工的效率和精确性。附图说明0014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10分别为涵节1、引导结构2、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连接件7、上部覆盖土体8、下部土体9、连接孔10。。
11、0016实施例如图13所示,图中箭头所示为涵节1以及引导结构2的顶进方向。顶进涵节1上设置有侧壁及底板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装置,即连接孔10,连接孔10连接连接件7的一端,连接件7的另一端固定在引导结构2上,使得涵节1能随着引导结构2进行同向运动,涵节1和前导机构2底面相平,都处于下部土体9之上。0017引导结构2的前端分别设置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每个导向板都与该引导结构2的主体部分铰接,使每个导向板都能绕其铰接点旋转。其中额外需要阐明的是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处于同一平面,且分别可绕其各自铰接点水平向旋转,且互不干涉;同理,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分别可绕其各自铰接点竖。
12、直向旋转,且互不干涉。0018上部覆盖土体8和下部土体9分别位于涵节1的上下两面。0019本实施例于涵节1前端增设引导结构2的目的在于(1)通过引导结构2,使涵节的整体重量被均匀分布到了顶进涵节1与引导结构2之上,减少了单位压强,使得涵节不易栽头。0020(2)通过于引导结构2上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使得通过调整上述导向板,能够使得涵节1随着引导结构2的前进方向顶进,即调整涵节1的位置。说明书CN103015333A3/3页50021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采用边挖边顶的分段施工方法进行顶进涵节施工,第一段挖掘完毕后,顶进涵节1,顶进完成之后于当前位置进行测量(上述测量指。
13、的是因为涵节1对比涵洞的相对位置有一既定位置,即参数要求,所以对涵节1相较涵洞的当前位置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计算其偏差值,并且将该偏差值转换为导向板的旋转角度,使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上导向板5、下导向板6中的一个或几个的组合分别完成预定的角度旋转之后,继续对涵节1进行顶进,使得涵节1随着导向板旋转后的引导结构2进行同向顶推,从而修正涵节1的位置,避免其偏移和偏位。此外当涵节1只发生水平偏移时,只调整左导向板3、右导向板4,使其两者同向旋转,如涵节1位置偏右,则将左导向板3和右导向板4同时向左旋转一定角度以修正涵节1的位置;同理,当涵节1发生栽头或者偏位等误差时,都可通过相应地调节导向板。
14、来修正。0022在顶进涵节1与引导结构2的连接处,顶进涵节1和引导结构2的外侧宽度一致能使其载荷均匀,以利于顶进施工。0023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连接件7、连接孔10,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了解到,只需保证通过这两者相连接的涵节1与引导结构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向性、承载能力等相关技术参数即可,并不由两者本身的结构本身所能决定。说明书CN103015333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015333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015333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01533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