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8888007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0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12928.3

申请日:

20180614

公开号:

CN108912061A

公开日:

20181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D239/74,A61P29/00

主分类号:

C07D239/74,A61P29/00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明人:

王志斌,王志翊,陈婵,吴东方,周乐斌,张建色,梅劲,许文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东方南路38号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

优先权:

CN201810612928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至臻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彭晓玲;张宝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式(7)所示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的反应路线如下: 其中,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X为卤素;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上式(1)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上式(3)化合物;S2:在有机溶剂中,于钯催化剂、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上式(3)化合物和上式(4)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所述合成方法以简单易得的原料为反应物,经过三步反应而得到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下式(7)所示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的路线如下:其中,R-R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C烷基、卤代C-C烷基、C-C烷氧基或卤代C-C烷氧基,X为卤素;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上式(1)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上式(3)化合物;S2:在有机溶剂中,于钯催化剂、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上式(3)化合物和上式(4)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S3:上式(5)和上式(6)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于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dba))、配体和碱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上式(7)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式(1)化合物与所述式(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钯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乙酰丙酮钯(Pd(acac))、氯化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dba))或三氟乙酸钯(Pd(TFA))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乙酸钯(Pd(OAc))。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L1-L6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酸性添加剂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乙酸、三氟乙酸、苯甲酸、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或樟脑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樟脑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乙醇、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环己烷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甲苯、二氯甲烷或环己烷,最优选为甲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配体为2-二环己基膦-2’,4’6’-三异丙基联苯(X-phos)。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碱为叔丁醇钠。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式(5)化合物与所述式(6)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8-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稠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含氮杂环化合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独特性质,从而在医药、农药、有机发光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作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一种,喹唑啉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中,并通常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例如除草、杀菌、杀虫、抗病毒、杀虫、抗病毒、抗炎、抗高血压、抗痉挛、抗肿瘤、抗疟疾和抗结核,此外还可应用到有机发光技术领域,从而在医药、农业、冶金等都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了该类衍生物在治疗领域中的多种特定靶点应用,对于多种疾病致病因子具有优异的抑制作用。例如现有技术中已发现2-三氯甲基-4-芳硫基喹唑啉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疟疾活性(见Bioorg.Med.Chem.Lett.,21,p 6003-6006,2011年),而有些4-杂芳硫基喹唑啉衍生物对某些癌细胞具有抗增殖活性(见Bioorg.Med.Chem.Lett.,17,p 2193-2196,2007年),某些喹唑啉类化合物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酪氨酸激酶(EGFR-TK)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抗癌。更有多种喹唑啉化合物作为药物已经上市销售,例如降血压药哌唑嗪、利尿药甲酸喹唑酮、抗肠癌药雷替曲塞、抗疟疾药常山碱、抗癌药物吉非替尼、杀菌药物丙氧喹啉等。

正是由于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治疗作用,其相应化合物的合成和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的寻求与研究业已成为有机化学合成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

例如,2-芳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金属参与的催化成环反应,主要是采用过渡金属钯、铜等作为催化剂,使有机胺与相应的芳醛或者酰胺化合物环合而成。第二类则是使用强氧化剂如DDQ、MnO2、NaClO等去氧化成环。

又如:

CN103242299A公开了如下新型喹唑啉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中的用途:

上述两个化合物分别是由2-(4-溴苯)-4-苯基喹唑啉通过Ullman反应与咔唑和二苯胺反应而得到。

Rupam Sarma等人(“Microwave-promoted efficient synthesisi of dihydroquinazolines”,Green Chemistry,2011,13,718-722)报道了在微波辅助下,邻氨基芳酮、醛和尿素一起反应,从而得到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2010年,Fu等人以乌尔曼偶联反应模型,使用更经济的酰胺为反应底物合成了2-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Dan Zhao等人(“Potassium iodide-catalyzed three-component synthesis of 2-arylauinazolines via amination of benzylic of C-H bonds of methylarenes”,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2015,357,339-344)中公开了一种由邻氨基芳醛制备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CN102321075B公开了由式(II)化合物与式(III)反应,然后再与咪唑在固体碳酸钾催化下反应而制备如下通式(I)喹唑啉衍生物的方法:

CN103113311A公开了2-芳基喹唑啉或2-杂芳基喹唑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首先使芳基醛或杂芳基醛与邻氨基苯甲酰胺反应,得到2-芳基喹唑啉酮或2-杂芳基喹唑啉酮,然后经过还原得到2-芳基喹唑啉或2-杂芳基喹唑啉,其反应式如下:

Wu Zhang等人(“Synthesis of quinazolines via CuO nanoparticles 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aromatic alcohols and amidines”,Organic&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4,12,5752-5756)报道了氧化铜催化的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Wang等人使用I2/TBHP作为氧化体系,以2-氨基二苯甲酮和苄胺为原料而合成了二取代喹唑啉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新型的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但为了得到更多的喹唑啉化合物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研究,仍仍存在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必要,这也是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寻求新型的具有药物活性的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下式(7)所示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合成方法的路线如下:

其中,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X为卤素;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上式(1)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上式(3)化合物;

S2:在有机溶剂中,于钯催化剂、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上式(3)化合物和上式(4)化合物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

S3:上式(5)和上式(6)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于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配体和碱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得到上式(7)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卤素为卤族元素,例如可为F、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C1-C6烷基与氧原子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卤代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卤素与上述含义的C1-C6烷基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卤代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卤素与上述含义额C1-C6烷氧基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其中,所述式(7)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因具有喹唑啉环以及活性基团氨基,从而如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可以后续合成更多的喹唑啉类化合物,在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以及经过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和中间体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炎症抑制效果,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

下面,对各个步骤中的各个技术特征进行详细的进一步描述,具体如下。

[步骤S1]

在步骤S1中,所述式(1)化合物与所述式(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1.5,例如可为1:0.5、1:1或1:1.5。

在步骤S1中,反应温度为70-90℃,例如可为70℃、80℃或90℃。

在步骤S1中,反应时间为8-16小时,例如可为8小时、10小时、12小时、14小时或16小时。

在步骤S1中,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静置直至沉淀完全,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全,从而得到上式(3)化合物。

其中,所加入的去离子水的量,可进行合适的选择和确定,例如只要能够使得沉淀物完全沉淀出来即可,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后能够显而易见确定的,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步骤S2]

在步骤S2中,所述钯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乙酰丙酮钯(Pd(acac)2)、氯化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或三氟乙酸钯(Pd(TFA)2)中的任意一种,最优选为乙酸钯(Pd(OAc)2)。

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L1-L6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在步骤S2中,所述酸性添加剂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乙酸、三氟乙酸、苯甲酸、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或樟脑磺酸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樟脑磺酸,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在步骤S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乙醇、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环己烷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优选为甲苯、二氯甲烷或环己烷,最优选为甲苯。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式(4)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2.5,例如可为1:1.5、1:2或1:2.5。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钯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2-0.1,例如可为1:0.02、1:0.04、1:0.06、1:0.08或1:0.1。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05-0.15,例如可为1:0.05、1:0.1或1:0.15。

在步骤S2中,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酸性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8-12,例如可为1:8、1:10或1:12。

在步骤S2中,反应温度为70-90℃,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70℃、80℃或90℃。

在步骤S2中,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通过液相色谱或TLC检测原料的残留量多少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例如可为16-28小时,非限定性地例如为16小时、20小时、24小时或28小时。

在步骤S2中,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可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上式(5)化合物。

其中,在所述硅胶快速柱色谱提纯过程中,可通过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终点。

[步骤S3]

在步骤S3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步骤S3中,所述配体为2-二环己基膦-2’,4’6’-三异丙基联苯(X-phos)。

在步骤S3中,所述碱为叔丁醇钠。

在步骤S3中,所述式(5)化合物与所述式(6)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8-1.2,例如可为1:0.8、1:1或1:1.2。

在步骤S3中,所述式(5)化合物与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的摩尔比为1:0.03-0.07,例如可为1:0.03、1:0.05或1:1.0.07。

在步骤S3中,所述式(5)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1-0.3,例如可为1:0.1、1:0.2或1:0.3。

在步骤S3中,所述式(5)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5-2.5,例如可为1:1.5、1:2或1:2.5。

在步骤S3中,反应温度为70-90℃,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70℃、80℃或90℃。

在步骤S3中,反应时间为20-28小时,例如可为20小时、22小时、24小时、26小时或28小时。

在步骤S3中,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具体如下: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适量水稀释,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上式(7)化合物。

其中,在所述硅胶快速柱色谱提纯过程中,可通过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终点。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式(7)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其具有喹唑啉环以及活性基团氨基等,可以后续合成更多的喹唑啉类化合物,而且该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具有明显的炎症抑制效果,从而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反应路线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mol上式(1)化合物和50mmol上式(2)化合物,在70℃下反应16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静置直至沉淀完全,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全,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2.8%。

1H NMR(500MHz,DMSO-d6)δ8.46(s,1H),8.24(d,J=8Hz,1H),8.12(d,J=7.5Hz,1H),7.93-7.98(m,2H),7.86(d,J=8Hz,1H),

7.75-7.82(m,2H),7.66(t,J=7.5Hz,1H)。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150mmol上式(4)化合物、10mmol乙酸钯、5mmol有机配体L1和12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将其命名为K1,产率为89.5%。

熔点:147-148℃。

1H NMR(500MHz,DMSO-d6)δ8.56(d,J=8.5Hz,1H),8.11(d,J=8.5Hz,1H),8.02(d,J=8.5Hz,1H),7.97(t,J=7.5Hz,1H),7.84-7.86(m,2H),7.61-7.65(m,4H),7.49(s,2H),7.20(t,J=8.5Hz,1H),6.87(d,J=8.5Hz,1H),6.64(t,J=7.5Hz,1H)。

S3: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5)化合物、80mmol上式(6)化合物、7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10mmol 2-二环己基膦-2’,4’6’-三异丙基联苯(X-phos)和250mmol叔丁醇钠,在70℃下搅拌反应2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适量水稀释,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7)化合物,将其命名为K2,产率为98.6%。

熔点:196-197℃。

1H NMR(500MHz,CDCl3)δ11.73(s,1H),8.83(d,J=8Hz,1H),8.14(d,J=8Hz,2H),7.89-7.92(m,3H),7.62(s,3H),7.56(t,J=7.5Hz,1H),7.51(d,J=8Hz,1H),7.33(s,5H),7.02(s,1H),6.95(t,J=7.5Hz,1H)。

实施例2

反应路线同实施例1。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mol上式(1)化合物和150mmol上式(2)化合物,在90℃下反应8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静置直至沉淀完全,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全,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产率为92.4%。

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1的式(3)化合物。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3)化合物、250mmol所述式(4)化合物、2mmol乙酸钯、15mmol有机配体L1和8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6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5)化合物,产率为88.9%。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2的式(5)化合物。

S3: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5)化合物、120mmol所述式(6)化合物、3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30mmol 2-二环己基膦-2’,4’6’-三异丙基联苯(X-phos)和150mmol叔丁醇钠,在90℃下搅拌反应20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适量水稀释,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7)化合物,产率为98.3%。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3的式(7)化合物。

实施例3

反应路线同实施例1。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1)化合物和100mmol所述式(2)化合物,在80℃下反应1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去离子水,静置直至沉淀完全,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全,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所述式(3)化合物,产率为92.3%。

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1的式(3)化合物。

S2:室温下,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3)化合物、200mmol所述式(4)化合物、6mmol乙酸钯、10mmol有机配体L1和10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然后搅拌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5)化合物,产率为89.4%。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2的式(5)化合物。

S3: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5)化合物、100mmol所述式(6)化合物、5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20mmol 2-二环己基膦-2’,4’6’-三异丙基联苯(X-phos)和200mmol叔丁醇钠,在80℃下搅拌反应24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适量水稀释,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馏,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7)化合物,产率为98.7%。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3的式(7)化合物。

下面对步骤S2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考察,从而对最优选条件进行了创造性选择,具体如下。

步骤S2中技术特征的考察

催化剂的考察

对比例S201-S203: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乙酰丙酮钯(Pd(acac)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01-S203。

对比例S204-S206: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氯化钯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04-S206。

对比例S207-S209: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07-S209。

对比例S210-S212: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三氟乙酸钯(Pd(TFA)2)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10-S212。

结果见下表1(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1

其中,各个对比例与产物产率具有相应的对应关系,例如就对比例S201-S203而言,S201的产物产率为52.4%、S202的产物产率为52.9%和S203的产物产率为52.3%,其余以及下面表格中的如此表述也均有类似的对应关系,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由此可见,对于步骤S2中的催化剂而言,稍微的改变都可导致效果上的显著改变,例如当为三氟乙酸钯时,虽然与乙酸钯高度类似,但其产率仍有显著降低。这证明催化剂在种类上的选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效果上的非显而易见性。

有机配体的考察

除分别将有机配体L1替换为下表2中的其它有机配体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所使用的有机配体、实施例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2(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2

由此可见,对于有机配体而言,最优选L1,而其它有机配体均在效果上有显著的降低;还可以看出,即便是使用非常类似的L2-L3,其效果也有显著的降低,而L5甚至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有机配体的选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酸性添加剂的考察

对比例S219-S221: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乙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19-S221。

对比例S222-S224: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乙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22-S224。

对比例S225-S227: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苯甲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25-S227。

对比例S228-S230: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甲烷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28-S230。

对比例S231-S233: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甲烷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31-S233。

对比例S234-S236: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樟脑磺酸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顺次得到对比例S234-S236。

结果见下表3(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3

NR表示未检测到产物。

由此可见,对于步骤S2中的酸性添加剂而言,稍微的改变都可导致效果上的显著改变,例如当为苯甲酸时,虽然与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高度类似,但仍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酸性添加剂在种类上的选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效果上的非显而易见性。

有机溶剂的考察

除分别将有机溶剂甲苯替换为下表4中的其它有机溶剂外,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实施例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4(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表4

由此可见,对于有机溶剂而言,最优选甲苯,而其它有机溶剂均在效果上有显著的降低,甚至无法得到产物,这证明有机溶剂的选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药物活性测试

实验过程如下:

1、配置肉汤,具体为将蛋白胨0.5g、NaCl 0.25g、可溶性淀粉3g和牛肉膏0.15g用灭菌水定容至50ml;

2、将所得肉汤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得到过滤肉汤;

3、向体重18-22g的ICR雄鼠(购自于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鼠腹腔注射5ml肉汤,72h后将ICR雄鼠处死,分离得到原代巨噬细胞;

4、将分离的原代细胞离心重悬后接种到六孔板中(每孔5×105个细胞),然后每孔中加入2ml 1640完全培养基(Gibco),将细胞培养在体积浓度为5%CO2、37℃的细胞培养箱中;

5、待细胞贴壁后4-6小时,更换新鲜的1640培养基;

6、细胞贴壁24小时后,再次更换新鲜的1640培养基,每孔加入本发明化合物使其浓度为10nM,随后再加入脂多糖LPS(购自Sigma-Aldrich)使其浓度为0.5mg/ml,继续培养24小时;

7、收集细胞培养基,按照购自eBioscience Inc的小鼠IL-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的使用说明操作,测量培养基中的IL-6水平,并通过测定总蛋白浓度归一化,结果以对LPS的百分比表示(即纵坐标为%)。

结果见附图1,从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K2以及中间体化合物K1均对于IL-6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K2的抑制效果要进一步优于K1,从而具有更优异的抗炎活性,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所述合成方法以简单易得的原料为反应物,经过三步反应而得到该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12928.3 (22)申请日 2018.06.14 (71)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东方南 路38号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 申请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 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72)发明人 王志斌王志翊陈婵吴东方 周乐斌张建色梅劲许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至臻永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568 代理人 彭晓玲张宝香 (51)Int.Cl. C07D 239/74(2006。

2、.01) A61P 2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式(7)所示喹唑啉类炎症 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合成方法的反应路 线如下: 其中, 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H、 卤素、 C1-C6烷基、 卤代 C1-C6烷基、 C1-C6烷氧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X为 卤素;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上式(1) 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 经后处理, 得到上式(3)化合物; S2: 在有机溶剂 中, 于钯催化剂、 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 上式(3)化合物和上式(4)化合物进。

3、行反应, 反应 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 所述 合成方法以简单易得的原料为反应物, 经过三步 反应而得到该化合物,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 究价值。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页 CN 108912061 A 2018.11.30 CN 108912061 A 1.一种下式(7)所示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合成方法的路线如下: 其中, 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H、 卤素、 C1-C6烷基、 卤代C1-C6烷基、 C1-C6烷氧基或卤代C1-C6 烷氧基, X为卤素;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上式(1)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进行反应, 反应。

4、结束后经后处理, 得到上式(3)化 合物; S2: 在有机溶剂中, 于钯催化剂、 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 上式(3)化合物和上式 (4)化合物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 S3: 上式(5)和上式(6)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 于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 配 体和碱存在下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 得到上式(7)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中, 所述式(1)化合物与所述式 (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 所述钯催化剂为。

5、乙酸钯 (Pd(OAc)2)、 乙酰丙酮钯(Pd(acac)2)、 氯化钯、 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或三氟 乙酸钯(Pd(TFA)2)中的任意一种, 最优选为乙酸钯(Pd(OAc)2)。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8912061 A 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 所述有机配体为 下式L1-L6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 所述酸性添加剂 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乙酸、 三氟乙酸、 苯甲酸、 甲烷磺酸、 三氟甲烷磺酸或樟脑磺酸中。

6、的 任意一种, 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樟脑磺酸, 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 所述有机溶剂为 四氢呋喃(THF)、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二甲基亚砜(DMSO)、 乙醇、 1,4-二氧六环、 二氯甲 烷、 环己烷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为甲苯、 二氯甲烷或环己烷, 最优选为甲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3中, 所述有机溶剂为 甲苯。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3中, 所述配体为2-二 环己基膦-2 ,4 6 -三异丙基。

7、联苯(X-phos)。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3中, 所述碱为叔丁醇 钠。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3中, 所述式(5)化合 物与所述式(6)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8-1.2。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8912061 A 3 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氮稠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 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含氮杂环化合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独特性质, 从而在医药、 农药、。

8、 有机 发光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前景。 0003 作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一种, 喹唑啉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中, 并通 常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例如除草、 杀菌、 杀虫、 抗病毒、 杀虫、 抗病毒、 抗炎、 抗高血压、 抗痉 挛、 抗肿瘤、 抗疟疾和抗结核, 此外还可应用到有机发光技术领域, 从而在医药、 农业、 冶金 等都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0004 迄今为止, 科学家已发现了该类衍生物在治疗领域中的多种特定靶点应用, 对于 多种疾病致病因子具有优异的抑制作用。 例如现有技术中已发现2-三氯甲基-4-芳硫基喹 唑啉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疟疾活性(见Bioorg.M。

9、ed.Chem.Lett., 21, p 6003-6006, 2011 年 ) , 而 有 些 4 - 杂 芳 硫 基 喹 唑 啉 衍 生 物 对 某 些 癌 细 胞 具 有 抗 增 殖 活 性 ( 见 Bioorg.Med.Chem.Lett., 17, p 2193-2196, 2007年), 某些喹唑啉类化合物对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EGFR)和酪氨酸激酶(EGFR-TK)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用于抗癌。 更有多种喹唑啉化 合物作为药物已经上市销售, 例如降血压药哌唑嗪、 利尿药甲酸喹唑酮、 抗肠癌药雷替曲 塞、 抗疟疾药常山碱、 抗癌药物吉非替尼、 杀菌药物丙氧喹啉等。 0005 正。

10、是由于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治疗作用, 其相应化合物的合 成和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的寻求与研究业已成为有机化学合成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 0006 例如, 2-芳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可分为两类: 第 一类是金属参与的催化成环反应, 主要是采用过渡金属钯、 铜等作为催化剂, 使有机胺与相 应的芳醛或者酰胺化合物环合而成。 第二类则是使用强氧化剂如DDQ、 MnO2、 NaClO等去氧化 成环。 0007 又如: 0008 CN103242299A公开了如下新型喹唑啉衍生物、 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中的 用途: 0009 0010 上述两个化合物分别是由。

11、2-(4-溴苯)-4-苯基喹唑啉通过Ullman反应与咔唑和二 苯胺反应而得到。 0011 Rupam Sarma等人( “Microwave-promoted efficient synthesisi of 说明书 1/12 页 4 CN 108912061 A 4 dihydroquinazolines” , Green Chemistry,2011,13,718-722)报道了在微波辅助下, 邻氨 基芳酮、 醛和尿素一起反应, 从而得到喹唑啉化合物的方法, 其反应式如下: 0012 0013 2010年, Fu等人以乌尔曼偶联反应模型, 使用更经济的酰胺为反应底物合成了2- 取代喹唑啉化。

12、合物, 反应式如下: 0014 0015 Dan Zhao等人( “Potassium iodide-catalyzed three-component synthesis of 2-arylauinazolines via amination of benzylic of C-H bonds of methylarenes” , 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2015,357,339-344)中公开了一种由邻氨基芳醛制备喹 唑啉化合物的方法, 其反应式如下: 0016 0017 CN102321075B公开了由式(II)化合物与式(III)反应, 然后再与咪唑在固。

13、体碳酸 钾催化下反应而制备如下通式(I)喹唑啉衍生物的方法: 0018 0019 CN103113311A公开了2-芳基喹唑啉或2-杂芳基喹唑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所述方 法首先使芳基醛或杂芳基醛与邻氨基苯甲酰胺反应, 得到2-芳基喹唑啉酮或2-杂芳基喹唑 啉酮, 然后经过还原得到2-芳基喹唑啉或2-杂芳基喹唑啉, 其反应式如下: 0020 0021 Wu Zhang等人( “Synthesis of quinazolines via CuO nanoparticles 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aromatic alcohols and 。

14、amidines” , Organic&Biomolecular Chemistry,2014,12,5752-5756)报道了氧化铜催化的喹唑啉化合 物的合成方法, 其反应式如下: 说明书 2/12 页 5 CN 108912061 A 5 0022 0023 Wang等人使用I2/TBHP作为氧化体系, 以2-氨基二苯甲酮和苄胺为原料而合成了 二取代喹唑啉化合物, 其反应式如下: 0024 0025 如上所述,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新型的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但为了得 到更多的喹唑啉化合物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研究, 仍仍存在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必要, 这也是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15、和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0026 为了寻求新型的具有药物活性的喹唑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人对此进行 了深入研究, 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 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7 具体而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一种下式(7)所示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 合物的合成方法: 0028 0029 所述合成方法的路线如下: 说明书 3/12 页 6 CN 108912061 A 6 0030 0031 其中, R1-R3各自独立地选自H、 卤素、 C1-C6烷基、 卤代C1-C6烷基、 C1-C6烷氧基或卤代 C1-C6烷氧基, X为卤素; 0032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 S1: 上。

16、式(1)化合物和上式(2)化合物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 得到上式 (3)化合物; 0034 S2: 在有机溶剂中, 于钯催化剂、 有机配体和酸性添加剂作用下, 上式(3)化合物和 上式(4)化合物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而得到所述式(5)化合物; 0035 S3: 上式(5)和上式(6)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 于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 (dba)3)、 配体和碱存在下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 得到上式(7)化合物。 0036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 所述卤素为卤族元素, 例如可为F、 Cl、 Br或I。 0037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 所述C1-C6烷基。

17、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 或支链烷基, 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 乙基、 正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仲丁基、 异丁基、 叔 丁基、 正戊基、 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0038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 所述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C1-C6 烷基与氧原子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0039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 所述卤代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卤素 与上述含义的C1-C6烷基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004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 所述卤代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具有上述含义的卤 素与上述含义额C1-C6烷氧基相连后得到的基团。 0041 其中, 所述。

18、式(7)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 因具有喹唑啉环 以及活性基团氨基, 从而如上述 “背景技术” 中所述, 可以后续合成更多的喹唑啉类化合物, 在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 以及经过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 该 化合物和中间体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炎症抑制效果, 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 潜力。 0042 下面, 对各个步骤中的各个技术特征进行详细的进一步描述, 具体如下。 0043 步骤S1 说明书 4/12 页 7 CN 108912061 A 7 0044 在步骤S1中, 所述式(1)化合物与所述式(2)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5-1.5, 例如可 为。

19、1:0.5、 1:1或1:1.5。 0045 在步骤S1中, 反应温度为70-90, 例如可为70、 80或90。 0046 在步骤S1中, 反应时间为8-16小时, 例如可为8小时、 10小时、 12小时、 14小时或16 小时。 0047 在步骤S1中, 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具体如下: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混合物自然 冷却至室温, 加入适量去离子水, 静置直至沉淀完全, 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 全, 从而得到上式(3)化合物。 0048 其中, 所加入的去离子水的量, 可进行合适的选择和确定, 例如只要能够使得沉淀 物完全沉淀出来即可, 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后能够显而易。

20、见确定的, 并不需 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0049 步骤S2 0050 在步骤S2中, 所述钯催化剂为乙酸钯(Pd(OAc)2)、 乙酰丙酮钯(Pd(acac)2)、 氯化 钯、 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或三氟乙酸钯(Pd(TFA)2)中的任意一种, 最优选为 乙酸钯(Pd(OAc)2)。 0051 在步骤S2中, 所述有机配体为下式L1-L6中的任意一种, 0052 0053 所述有机配体最优选为L1。 0054 在步骤S2中, 所述酸性添加剂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乙酸、 三氟乙酸、 苯甲酸、 甲 烷磺酸、 三氟甲烷磺酸或樟脑磺酸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或。

21、樟脑磺酸, 最优选为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0055 在步骤S2中, 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THF)、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二甲基亚 砜(DMSO)、 乙醇、 1,4-二氧六环、 二氯甲烷、 环己烷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为甲苯、 二氯 甲烷或环己烷, 最优选为甲苯。 0056 其中, 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 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 在此不再进行详 细描述。 0057 在步骤S2中, 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式(4)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5-2.5, 例如可 为1:1.5、 1:2或1:2。

22、.5。 0058 在步骤S2中, 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钯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2-0.1, 例如可为 1:0.02、 1:0.04、 1:0.06、 1:0.08或1:0.1。 0059 在步骤S2中, 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1:0.05-0.15, 例如可 为1:0.05、 1:0.1或1:0.15。 0060 在步骤S2中, 所述式(3)化合物与所述酸性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8-12, 例如可为1: 8、 1:10或1:12。 0061 在步骤S2中, 反应温度为70-90, 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70、 80或90。 说明书 5/12 页 8 CN 10891206。

23、1 A 8 0062 在步骤S2中, 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 例如可通过液相色谱或TLC检测原料的残 留量多少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 例如可为16-28小时, 非限定性地例如为16小时、 20小时、 24小时或28小时。 0063 在步骤S2中, 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可具体如下: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体系自然 冷却至室温, 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 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 合并有机相, 用无水 Na2SO4干燥, 减压蒸馏, 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 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 从而得到上式(5)化合物。 0064 其。

24、中, 在所述硅胶快速柱色谱提纯过程中, 可通过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 终点。 0065 步骤S3 0066 在步骤S3中, 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 0067 其中, 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 例如其用量大小以方便反应进行和后处理即可, 在此不再进行详 细描述。 0068 在步骤S3中, 所述配体为2-二环己基膦-2 ,4 6 -三异丙基联苯(X-phos)。 0069 在步骤S3中, 所述碱为叔丁醇钠。 0070 在步骤S3中, 所述式(5)化合物与所述式(6)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8-1.2, 例如可 为1:0.8、 。

25、1:1或1:1.2。 0071 在步骤S3中, 所述式(5)化合物与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的摩尔比为 1:0.03-0.07, 例如可为1:0.03、 1:0.05或1:1.0.07。 0072 在步骤S3中, 所述式(5)化合物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0.1-0.3, 例如可为1:0.1、 1: 0.2或1:0.3。 0073 在步骤S3中, 所述式(5)化合物与碱的摩尔比为1:1.5-2.5, 例如可为1:1.5、 1:2或 1:2.5。 0074 在步骤S3中, 反应温度为70-90, 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70、 80或90。 0075 在步骤S3中, 反应时间为20-2。

26、8小时, 例如可为20小时、 22小时、 24小时、 26小时或 28小时。 0076 在步骤S3中, 反应结束后的所述后处理具体如下: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混合物用适 量水稀释, 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 合并有机相, 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 减压蒸 馏, 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 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 从而得到上式(7)化合物。 0077 其中, 在所述硅胶快速柱色谱提纯过程中, 可通过TLC跟踪监控而确定合适的洗脱 终点。 0078 如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式(7)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

27、物及其合成方法, 所述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 其具有喹唑啉环以及活性基团氨基 等, 可以后续合成更多的喹唑啉类化合物, 而且该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具有明显的炎症抑制 效果, 从而多个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 6/12 页 9 CN 108912061 A 9 0079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 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 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 更非将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0080 实施例1 0081 反应路线为: 0082 0083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

28、4 S1: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mol上式(1)化合物和50mmol上式(2)化合物, 在70下 反应16小时; 0085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加入适量去离子水, 静置直至沉淀完 全, 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全, 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 产率为 92.8。 0086 1H NMR(500MHz,DMSO-d6) 8.46(s,1H),8.24(d,J8Hz,1H),8.12(d,J7.5Hz, 1H),7.93-7.98(m,2H),7.86(d,J8Hz,1H), 0087 7.75-7.82(m,2H),7.66(t,J7.5Hz,1H)。

29、。 0088 S2: 室温下, 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上式(3)化合物、 150mmol上式(4) 化合物、 10mmol乙酸钯、 5mmol有机配体L1和12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然后搅拌升温 至7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28小时; 0089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 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 再加入乙酸 乙酯萃取三次, 合并有机相, 用无水Na2SO4干燥, 减压蒸馏, 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 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 洗脱剂, 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5)化合物, 将其命名为K1。

30、, 产率为89.5。 0090 熔点: 147-148。 0091 1H NMR(500MHz,DMSO-d6) 8.56(d,J8.5Hz,1H),8.11(d,J8.5Hz,1H),8.02(d, J8.5Hz,1H),7.97(t,J7.5Hz,1H),7.84-7.86(m,2H),7.61-7.65(m,4H),7.49(s,2H), 7.20(t,J8.5Hz,1H),6.87(d,J8.5Hz,1H),6.64(t,J7.5Hz,1H)。 0092 S3: 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 加入100mmol上式(5)化合物、 80mmol上 说明书 7/12 页 10 CN 。

31、108912061 A 10 式(6)化合物、 7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 10mmol 2-二环己基膦-2 ,4 6 - 三异丙基联苯(X-phos)和250mmol叔丁醇钠, 在70下搅拌反应28小时; 0093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混合物用适量水稀释, 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 合并有机 相, 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 减压蒸馏, 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 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 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上式(7)化合物, 将其命名为K2, 产率为98.6。 0094 熔。

32、点: 196-197。 0095 1H NMR(500MHz,CDCl3) 11.73(s,1H),8.83(d,J8Hz,1H),8.14(d,J8Hz,2H), 7.89-7.92(m,3H),7.62(s,3H),7.56(t,J7.5Hz,1H),7.51(d,J8Hz,1H),7.33(s,5H), 7.02(s,1H),6.95(t,J7.5Hz,1H)。 0096 实施例2 0097 反应路线同实施例1。 0098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99 S1: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mol上式(1)化合物和150mmol上式(2)化合物, 在90 下反应8小时; 0100 反应结束后,。

33、 将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加入适量去离子水, 静置直至沉淀完 全, 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全, 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上式(3)化合物, 产率为 92.4。 0101 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1的式(3)化合物。 0102 S2: 室温下, 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3)化合物、 250mmol所述 式(4)化合物、 2mmol乙酸钯、 15mmol有机配体L1和8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然后搅拌 升温至9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16小时; 0103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 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 再加入乙酸 乙酯萃取三次, 合并。

34、有机相, 用无水Na2SO4干燥, 减压蒸馏, 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 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 洗脱剂, 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5)化合物, 产率为88.9。 0104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2的式(5)化合物。 0105 S3: 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 加入100mmol所述式(5)化合物、 120mmol所述式(6)化合物、 3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 30mmol 2-二环己基 膦-2 ,4 6 -三异丙基联苯(X-phos)和150mmol叔丁醇钠, 在90下。

35、搅拌反应20小时; 0106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混合物用适量水稀释, 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 合并有机 相, 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 减压蒸馏, 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 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 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7)化合物, 产率为98.3。 0107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3的式(7)化合物。 0108 实施例3 0109 反应路线同实施例1。 0110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11 S1: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1)化合物和100mmol所述式(2)化合。

36、物, 在 说明书 8/12 页 11 CN 108912061 A 11 80下反应12小时; 0112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加入适量去离子水, 静置直至沉淀完 全, 滤出沉淀物并用红外灯充分干燥完全, 从而得到为白色固体的所述式(3)化合物, 产率 为92.3。 0113 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1的式(3)化合物。 0114 S2: 室温下, 向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加入100mmol所述式(3)化合物、 200mmol所述 式(4)化合物、 6mmol乙酸钯、 10mmol有机配体L1和1000mmol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 然后搅拌 升温至8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反应。

37、22小时; 0115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体系自然冷却至室温, 用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洗涤, 再加入乙酸 乙酯萃取三次, 合并有机相, 用无水Na2SO4干燥, 减压蒸馏, 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 体积比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 洗脱剂, 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5)化合物, 产率为89.4。 0116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2的式(5)化合物。 0117 S3: 向反应容器中的适量有机溶剂甲苯中, 加入100mmol所述式(5)化合物、 100mmol所述式(6)化合物、 5m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

38、)3)、 20mmol 2-二环己基 膦-2 ,4 6 -三异丙基联苯(X-phos)和200mmol叔丁醇钠, 在80下搅拌反应24小时; 0118 反应结束后, 将反应混合物用适量水稀释, 并用足量乙酸乙酯萃取两次, 合并有机 相, 用水洗涤并用无水Na2SO4干燥, 减压蒸馏, 将所得残留物通过硅胶快速柱色谱(以体积比 16:1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 收集洗脱液并蒸发除去洗脱剂, 从而得到为黄色固体的所述式(7)化合物, 产率为98.7。 0119 熔点与核磁表征数据同实施例1步骤S3的式(7)化合物。 0120 下面对步骤S2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考察, 从而对。

39、最优选条件进行了创造性选 择, 具体如下。 0121 步骤S2中技术特征的考察 0122 催化剂的考察 0123 对比例S201-S203: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乙酰丙酮钯(Pd (acac)2)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01-S203。 0124 对比例S204-S206: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氯化钯外, 其它操作 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04-S206。 0125 对比例S207-S209: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三(二亚苄基丙酮) 二钯(Pd2(dba)3)。

40、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07- S209。 0126 对比例S210-S212: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催化剂乙酸钯替换为三氟乙酸钯(Pd (TFA)2)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10-S212。 0127 结果见下表1(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0128 表1 说明书 9/12 页 12 CN 108912061 A 12 0129 0130 其中, 各个对比例与产物产率具有相应的对应关系, 例如就对比例S201-S203而 言, S201的产物产率为52.4、 S202的产物。

41、产率为52.9和S203的产物产率为52.3, 其余 以及下面表格中的如此表述也均有类似的对应关系,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31 由此可见, 对于步骤S2中的催化剂而言, 稍微的改变都可导致效果上的显著改变, 例如当为三氟乙酸钯时, 虽然与乙酸钯高度类似, 但其产率仍有显著降低。 这证明催化剂在 种类上的选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效果上的非显而易见性。 0132 有机配体的考察 0133 除分别将有机配体L1替换为下表2中的其它有机配体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 复实施了实施例1-3, 所使用的有机配体、 实施例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2(其中产物产 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0。

42、134 表2 0135 0136 由此可见, 对于有机配体而言, 最优选L1, 而其它有机配体均在效果上有显著的降 低; 还可以看出, 即便是使用非常类似的L2-L3, 其效果也有显著的降低, 而L5甚至无法得到 产物, 这证明有机配体的选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0137 酸性添加剂的考察 0138 对比例S219-S221: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乙酸外, 其它 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19-S221。 0139 对比例S222-S224: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乙酸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

43、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22-S224。 0140 对比例S225-S227: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苯甲酸外, 其 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25-S227。 0141 对比例S228-S230: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甲烷磺酸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28-S230。 说明书 10/12 页 13 CN 108912061 A 13 0142 对比例S231-S233: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三氟甲烷磺 酸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

44、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31-S233。 0143 对比例S234-S236: 除分别将步骤S2中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替换为樟脑磺酸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顺次得到对比例S234-S236。 0144 结果见下表3(其中产物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0145 表3 0146 0147 NR表示未检测到产物。 0148 由此可见, 对于步骤S2中的酸性添加剂而言, 稍微的改变都可导致效果上的显著 改变, 例如当为苯甲酸时, 虽然与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高度类似, 但仍无法得到产物。 这证 明酸性添加剂在种类上的选择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效果上。

45、的非显而易见性。 0149 有机溶剂的考察 0150 除分别将有机溶剂甲苯替换为下表4中的其它有机溶剂外, 其它操作均不变, 从而 重复实施了实施例1-3, 所使用的有机溶剂、 实施例对应关系和产物产率见下表4(其中产物 产率是指步骤S2中化合物(5)的产率)。 0151 表4 0152 0153 由此可见, 对于有机溶剂而言, 最优选甲苯, 而其它有机溶剂均在效果上有显著的 降低, 甚至无法得到产物, 这证明有机溶剂的选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0154 药物活性测试 0155 实验过程如下: 说明书 11/12 页 14 CN 108912061 A 14 0156 1、 配置肉汤, 具体为将。

46、蛋白胨0.5g、 NaCl 0.25g、 可溶性淀粉3g和牛肉膏0.15g用 灭菌水定容至50ml; 0157 2、 将所得肉汤用0.22 m的滤膜过滤, 得到过滤肉汤; 0158 3、 向体重18-22g的ICR雄鼠(购自于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鼠腹腔注射 5ml肉汤, 72h后将ICR雄鼠处死, 分离得到原代巨噬细胞; 0159 4、 将分离的原代细胞离心重悬后接种到六孔板中(每孔5105个细胞), 然后每孔 中加入2ml 1640完全培养基(Gibco), 将细胞培养在体积浓度为5CO2、 37的细胞培养箱 中; 0160 5、 待细胞贴壁后4-6小时, 更换新鲜的1640培养基;。

47、 0161 6、 细胞贴壁24小时后, 再次更换新鲜的1640培养基, 每孔加入本发明化合物使其 浓度为10nM, 随后再加入脂多糖LPS(购自Sigma-Aldrich)使其浓度为0.5mg/ml, 继续培养 24小时; 0162 7、 收集细胞培养基, 按照购自eBioscience Inc的小鼠IL-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试剂盒的使用说明操作, 测量培养基中的IL-6水平, 并通过测定总蛋白浓度归一 化, 结果以对LPS的百分比表示(即纵坐标为)。 0163 结果见附图1, 从中可以看出, 本发明的化合物K2以及中间体化合物K1均对于IL-6 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其中K2的。

48、抑制效果要进一步优于K1, 从而具有更优异的抗炎活性, 在 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 0164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所述化合物 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在药物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 所述合成方法以简单 易得的原料为反应物, 经过三步反应而得到该喹唑啉类炎症抑制化合物, 具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和研究价值。 0165 应当理解, 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此外, 也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 种改动、 修改和/或变型, 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12/12 页 15 CN 108912061 A 1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16 CN 108912061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