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623975.4 (22)申请日 2015.09.2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2382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1.13 (73)专利权人 安徽大松树脂有限公司 地址 246501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工业园 区祥和路20号 (72)发明人 朱立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4119 代理人 程笃庆黄乐瑜 (51)Int.Cl. C09J 111/00(2006.01) C09J 11。
2、/04(2006.01) C09J 11/06(2006.01) C09J 11/08(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3265895 A,2013.08.28,权利要求1- 3. 凌辉等.烷基苯酸树脂在氯丁型胶粘剂中的 应用. 粘接 .2015, (第6期),第70-72页. 审查员 杨芳 (54)发明名称 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 黏剂, 其原料包括: 氯丁橡胶、 天然橡胶、 烷基苯 酸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萜烯树脂、 反式-1, 4-聚异戊二烯橡胶、 活性氧化镁、 纳米二氧化硅、 亚乙基硫脲、 氧化锌、 乙酸。
3、乙酯、 环己烷、 丙酮、 丙 二醇、 甲基环戊烷、 碳酸二甲酯、 防老剂、 氧化铈、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KH-560、 增 塑剂。 本发明提出的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 剂, 其粘结强度高, 耐低温性和耐候性好,且储存 稳定性优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238299 B 2018.07.06 CN 105238299 B 1.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 橡胶30-70份、 天然橡胶3-9.5份、 烷基苯酸树脂5-15份、 酚醛树脂2-8份、 环氧树脂2-8份、 萜 烯树脂5-9.7份、 反式-1,4-聚异。
4、戊二烯橡胶2-8份、 活性氧化镁3-10份、 纳米二氧化硅2-10 份、 亚乙基硫脲1-5份、 氧化锌2-8份、 乙酸乙酯30-50份、 环己烷5-15份、 丙酮10-15份、 丙二 醇5-15份、 甲基环戊烷10-50份、 碳酸二甲酯50-70份、 防老剂1-5份、 氧化铈2-8份、 3-氨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1-3.5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0.5-2份、 增塑剂2-5份;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辛酯、 癸二酸二辛酯、 油酸丁酯、 磷酸三辛酯、 环氧硬脂酸丁酯、 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氧化铈为改性氧化铈; 所述改性氧化铈所使用的改性剂为硬脂酸、 月桂。
5、酸、 丙烯 酸、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六甲基二硅氮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其原料中, 亚乙基硫 脲、 氧化锌的重量比为3-5: 4-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其原料中, 乙酸乙 酯、 环己烷、 丙酮、 丙二醇、 甲基环戊烷、 碳酸二甲酯的重量比为35-39: 8-13: 12-15: 8-13: 34-39: 65-6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其原料按重量份 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50-55份、 天然橡胶。
6、7-9份、 烷基苯酸树脂9-13份、 酚醛树脂6-8份、 环氧树脂6-7份、 萜烯树脂6-8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4-6份、 活性氧化镁5-8份、 纳米 二氧化硅6-7份、 亚乙基硫脲3-3.5份、 氧化锌4-6份、 乙酸乙酯36-38份、 环己烷9-13份、 丙酮 12-14份、 丙二醇9-13份、 甲基环戊烷35-37份、 碳酸二甲酯65-67份、 防老剂2-3.5份、 氧化铈 4-6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8-2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1.2-1.6份、 增塑剂3-3.6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其原料按重量份 包。
7、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53份、 天然橡胶8份、 烷基苯酸树脂10份、 酚醛树脂7份、 环氧树脂 6.6份、 萜烯树脂7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5份、 活性氧化镁6份、 纳米二氧化硅6.2份、 亚乙基硫脲3.2份、 氧化锌5份、 乙酸乙酯37份、 环己烷10份、 丙酮13份、 丙二醇9份、 甲基环戊 烷36份、 碳酸二甲酯66份、 防老剂2.6份、 氧化铈5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9份、 硅烷偶 联剂KH-560 1.4份、 增塑剂3.3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老剂为防 老剂RD、 防老剂MB、 防老剂H、 防老剂4010。
8、NA、 防老剂246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为己 二酸二辛酯、 环氧硬脂酸丁酯按重量比为1-5:2-6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铈为改 性氧化铈; 所述改性氧化铈所使用的改性剂为硬脂酸、 月桂酸按重量比为3-6:1-3的混合 物。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238299 B 2 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氯丁橡胶胶黏剂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 剂。 背景技术 0002 氯丁橡胶是氯丁。
9、橡胶胶黏剂的主体原料, 其分子结构规整, 分子链上又有极性大 的氯原子, 这使氯丁橡胶在室温下也具有较高的内聚强度和耐燃性且耐老化性能较好, 用 其所配制成的胶黏剂可以在室温下冷固化、 初粘力很大、 强度建立迅速、 粘接强度较高, 可 以用于粘接橡胶、 皮革、 织物、 人造革、 塑料、 木材、 纸品、 玻璃、 陶瓷等。 但是, 氯丁橡胶胶黏 剂同时存在储存稳定性差, 耐低温性和耐候性不理想的缺陷, 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并且影响 了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粘结强度高, 耐低温性和耐候性好,且储存稳定性。
10、优异。 000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30-70份、 天然橡胶3-10份、 烷基苯酸树脂5-15份、 酚醛树脂2-8份、 环氧树脂2-8 份、 萜烯树脂5-10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2-8份、 活性氧化镁3-10份、 纳米二氧化硅 2-10份、 亚乙基硫脲1-5份、 氧化锌2-8份、 乙酸乙酯30-50份、 环己烷5-15份、 丙酮10-15份、 丙二醇5-15份、 甲基环戊烷10-50份、 碳酸二甲酯50-70份、 防老剂1-5份、 氧化铈2-8份、 3-氨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3.5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0.。
11、5-2份、 增塑剂2-5份。 0005 在具体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原料中, 氯丁 橡胶的重量份可以为30、 31、 33.2、 34、 35.6、 37、 38.1、 42、 43、 44.2、 46、 47、 49.7、 50.8、 51、 52.4、 54.4、 56、 55、 58.9、 63、 65.1、 67、 70份; 天然橡胶的重量份可以为3、 3.6、 4.1、 6、 7.3、 8、 8.7、 9、 9.5、 10份; 烷基苯酸树脂的重量份可以为5、 6.3、 7、 7.8、 8、 8.4、 9、 9.7、 10、 11.8、 13、 14。
12、.6、 15份; 酚醛树脂的重量份可以为2、 2.4、 3.1、 3.8、 4、 4.4、 5.8、 6、 6.7、 7、 7.6、 7.8、 8份; 环氧树脂的重量份可以为2、 2.2、 2.9、 3.7、 4、 5.8、 6.2、 7、 7.4、 7.7、 8份; 萜烯树脂的重量份 可以为5、 5.3、 5.7、 6.3、 7、 7.4、 8、 9.4、 9.7、 10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的重量份可以 为2、 2.6、 3、 4.3、 5、 5.6、 6、 6.3、 7.1、 7.6、 8份; 活性氧化镁的重量份可以为3、 3.5、 4、 4.7、 5.5、 6、 7、 7.。
13、4、 8、 8.3、 8.8、 9.2、 10份; 纳米二氧化硅的重量份可以为2、 2.5、 3、 3.4、 4、 4.7、 5、 6、 6.8、 7.3、 8、 8.2、 8.8、 9、 9.4、 10份; 亚乙基硫脲的重量份可以为1、 1.4、 2、 2.6、 3.4、 4、 4.3、 5份; 氧化锌的重量份可以为2、 3、 3.4、 4、 4.4、 5、 5.6、 6.2、 7、 7.3、 7.6、 8份; 乙酸乙酯的重量 份可以为33、 34、 35、 36、 37、 38、 38.4、 39、 40、 43、 46、 48、 50份; 环己烷的重量份可以为5、 6、 7、 8、 8.。
14、7、 9.6、 11、 12、 12.6、 13、 13.7、 14、 14.4、 15份; 丙酮的重量份可以为10、 10.3、 11、 11.8、 12.2、 13、 13.7、 14、 14.3、 14.7、 15份; 丙二醇的重量份可以为5、 6、 7、 8、 8.3、 9、 10、 10.6、 11、 12、 12.3、 12.8、 13、 14、 15份; 甲基环戊烷的重量份可以为11、 11.4、 12、 13、 13.4、 14、 15、 16、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5238299 B 3 17、 18、 18.2、 19、 20、 24、 27、 29、 32、。
15、 34.6、 36、 37、 38.6、 43、 45、 47、 48.6、 50份; 碳酸二甲酯的 重量份可以为50、 54、 56、 58、 63、 67、 68.7、 70份; 防老剂的重量份可以为1、 1.8、 2、 3、 3.3、 3.8、 4、 4.5、 5份; 氧化铈的重量份可以为2、 2.6、 3、 4、 5、 5.4、 6、 6.1、 6.7、 7、 7.7、 8份; 3-氨丙 基三甲氧基硅烷的重量份可以为1、 1.2、 1.8、 2、 2.1、 2.5、 2.7、 3、 3.1、 3.3、 3.5份; 硅烷偶联 剂KH-560的重量份可以为0.5、 0.7、 0.8、 1、。
16、 1.1、 1.2、 1.4、 1.5、 1.6、 1.8、 2份; 增塑剂的重量 份可以为2、 2.3、 3、 3.1、 3.4、 3.7、 4、 4.2、 4.6、 4.8、 5份。 0006 优选地, 其原料中, 亚乙基硫脲、 氧化锌的重量比为3-5: 4-7。 0007 优选地, 其原料中, 乙酸乙酯、 环己烷、 丙酮、 丙二醇、 甲基环戊烷、 碳酸二甲酯的重 量比为35-39: 8-13: 12-15: 8-13: 34-39: 65-68。 0008 优选地,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50-55份、 天然橡胶7-9份、 烷基 苯酸树脂9-13份、 酚醛树脂6-8份、 。
17、环氧树脂6-7份、 萜烯树脂6-8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 橡胶4-6份、 活性氧化镁5-8份、 纳米二氧化硅6-7份、 亚乙基硫脲3-3.5份、 氧化锌4-6份、 乙 酸乙酯36-38份、 环己烷9-13份、 丙酮12-14份、 丙二醇9-13份、 甲基环戊烷35-37份、 碳酸二 甲酯65-67份、 防老剂2-3.5份、 氧化铈4-6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8-2份、 硅烷偶联剂 KH-560 1.2-1.6份、 增塑剂3-3.6份。 0009 优选地,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53份、 天然橡胶8份、 烷基苯酸树 脂10份、 酚醛树脂7份、 环氧树脂6.6份、。
18、 萜烯树脂7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5份、 活性 氧化镁6份、 纳米二氧化硅6.2份、 亚乙基硫脲3.2份、 氧化锌5份、 乙酸乙酯37份、 环己烷10 份、 丙酮13份、 丙二醇9份、 甲基环戊烷36份、 碳酸二甲酯66份、 防老剂2.6份、 氧化铈5份、 3-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9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1.4份、 增塑剂3.3份。 0010 优选地, 所述防老剂为防老剂RD、 防老剂MB、 防老剂H、 防老剂4010NA、 防老剂246中 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0011 优选地,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辛酯、 癸二酸二辛酯、 油酸丁酯、 磷酸三辛酯、 环氧 硬脂酸丁。
19、酯、 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0012 优选地,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辛酯、 环氧硬脂酸丁酯按重量比为1-5:2-6的混合 物。 0013 优选地, 所述氧化铈为改性氧化铈; 所述改性氧化铈所使用的改性剂为硬脂酸、 月 桂酸、 丙烯酸、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六甲基二硅氮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多 种的混合物。 0014 优选地, 所述氧化铈为改性氧化铈; 所述改性氧化铈所使用的改性剂为硬脂酸、 月 桂酸按重量比为3-6:1-3的混合物。 0015 本发明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可以按照常规的氯丁橡胶胶黏剂制备工 艺制备而成。 0016 本发明中,。
20、 选择了天然橡胶、 烷基苯酸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萜烯树脂、 反式- 1,4-聚异戊二烯橡胶对氯丁橡胶进行改性, 通过调节各原料的比例, 并加入了3-氨丙基三 甲氧基硅烷和硅烷偶联剂KH-560, 使各原料相容性好, 提高了氯丁橡胶胶黏剂的耐候性、 耐 热性、 耐低温性、 耐老化性、 粘结性能和加工性能; 亚乙基硫脲与氧化锌具有协同作用, 提高 了胶黏剂的交联程度, 与活性氧化镁、 纳米二氧化硅配合进一步提高了胶黏剂的强度、 耐热 性和粘结性能; 选择了乙酸乙酯、 环己烷、 丙酮、 丙二醇、 甲基环戊烷、 碳酸二甲酯配合作为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5238299 B 4 。
21、溶剂, 通过调节其含量, 使其在不降低胶黏剂性能的同时提高了胶黏剂的储存稳定性、 低温 抗冻性且降低了胶黏剂的毒性。 0017 对本发明所述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进行性能检测, 其不挥发物含量为22- 24, 黏度为2700-2900mPas, 初粘剪切强度为1.6-1.87MPa, 经-20存放25d后无明显的 凝胶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 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9 实施例1 0020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70份、 天然橡胶3份、 烷基苯酸树脂5份、 酚醛树脂8份、 环氧树脂8份、 。
22、萜烯树脂10 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2份、 活性氧化镁10份、 纳米二氧化硅2份、 亚乙基硫脲1份、 氧 化锌8份、 乙酸乙酯50份、 环己烷15份、 丙酮15份、 丙二醇15份、 甲基环戊烷10份、 碳酸二甲酯 70份、 防老剂RD 1份、 氧化铈2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2份、 己二 酸二辛酯2份。 0021 实施例2 002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30份、 天然橡胶10份、 烷基苯酸树脂15份、 酚醛树脂2份、 环氧树脂2份、 萜烯树脂5 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8份、。
23、 活性氧化镁3份、 纳米二氧化硅10份、 亚乙基硫脲5份、 氧 化锌2份、 乙酸乙酯30份、 环己烷5份、 丙酮10份、 丙二醇5份、 甲基环戊烷50份、 碳酸二甲酯70 份、 防老剂MB 1份、 防老剂H 2份、 防老剂4010NA 2份、 氧化铈8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3.5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0.5份、 油酸丁酯1份、 磷酸三辛酯3份、 环氧硬脂酸丁酯1份。 0023 实施例3 002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50份、 天然橡胶9份、 烷基苯酸树脂9份、 酚醛树脂6份、 环氧树脂6份、 萜烯树脂6份、 反式-1。
24、,4-聚异戊二烯橡胶6份、 活性氧化镁8份、 纳米二氧化硅7份、 亚乙基硫脲3份、 氧化锌 4份、 乙酸乙酯38份、 环己烷9份、 丙酮14份、 丙二醇9份、 甲基环戊烷35份、 碳酸二甲酯65份、 防老剂246 3.5份、 氧化铈6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1.6份、 增塑 剂3.6份; 0025 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辛酯、 环氧硬脂酸丁酯按重量比为1:6的混合物; 所 述氧化铈为改性氧化铈; 所述改性氧化铈所使用的改性剂为硬脂酸、 月桂酸按重量比为3:3 的混合物。 0026 实施例4 0027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原料按。
25、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55份、 天然橡胶7份、 烷基苯酸树脂13份、 酚醛树脂8份、 环氧树脂7份、 萜烯树脂8 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4份、 活性氧化镁5份、 纳米二氧化硅6份、 亚乙基硫脲3.5份、 氧化锌6份、 乙酸乙酯36份、 环己烷13份、 丙酮12份、 丙二醇13份、 甲基环戊烷37份、 碳酸二甲 酯67份、 防老剂RD 0.3份、 防老剂MB 0.4份、 防老剂H 0.3份、 防老剂4010NA 1份、 氧化铈4 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8份、 硅烷偶联剂KH-560 1.2份、 增塑剂3份;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5238299 B 5 。
26、0028 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辛酯、 环氧硬脂酸丁酯按重量比为3:4的混合物; 所 述氧化铈为改性氧化铈; 所述改性氧化铈所使用的改性剂为硬脂酸、 月桂酸按重量比为6:3 的混合物。 0029 实施例5 0030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候耐低温氯丁橡胶胶黏剂, 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氯丁橡胶53份、 天然橡胶8份、 烷基苯酸树脂10份、 酚醛树脂7份、 环氧树脂6.6份、 萜烯树脂7 份、 反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5份、 活性氧化镁6份、 纳米二氧化硅6.2份、 亚乙基硫脲3.2 份、 氧化锌5份、 乙酸乙酯37份、 环己烷10份、 丙酮13份、 丙二醇9份、 甲基环戊烷36份、 碳酸二 甲酯66份、 防老剂H 2.6份、 丙烯酸改性氧化铈5份、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9份、 硅烷偶联 剂KH-560 1.4份、 增塑剂3.3份; 0031 其中, 所述增塑剂为己二酸二辛酯、 环氧硬脂酸丁酯按重量比为5:2的混合物。 003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5238299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