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87581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4568.7

申请日:

2000.03.23

公开号:

CN1299818A

公开日:

2001.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D311/28; A61K31/35; A23L1/27; A23L1/03; A23F3/30

主分类号:

C07D311/28; A61K31/35; A23L1/27; A23L1/03; A23F3/30

申请人:

汪健;

发明人:

汪健

地址:

333200江西省婺源县科委科技情报站

优先权:

1999.07.23 CN 99110586.9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从绿茶或乌龙茶中提取化合物“茶类黄酮”的工艺及产品,其方法主要为“浸泡—回收溶剂—提茶多酚—催化反应—萃取”等工艺,本发明所获得的产品以酯型儿茶素(EGCG、ECG)为主成分,含量可高达90%以上(去咖啡因)。与现有的茶多酚相比具有抗氧化更强、稳定性更好、产品纯度高,易溶于水、酒精、甲醇、乙醚等溶剂,其水溶液呈黄-橙黄色等特点。本发明提取的茶类黄酮因其特有的稳定性,在饮料、医药、保健品、食品、日用化工及防辐射用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茶叶开发领域中的一颗新星。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由酯型儿茶素为主成分组成的茶类黄酮化合物(简称茶 黄酮),其生产工艺特征是:以绿茶或乌龙茶为原料(可以是 茶末,茶碎片等低档茶),用70%-90%酒精浸泡
2: 5-3个 小时后,滤去茶渣,滤液真空浓缩回收酒精。所得浸膏冲入 未饱和的食盐水溶液,滤去沉渣,所得滤液调PH值为酸性1 -6.5,在35-75℃下进行催化反应1.5-
3: 5小时。反应后 的溶液用1∶1的乙酸乙脂萃取三次后去咖啡因。真空干燥萃 取液得产品“茶黄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类黄酮化合物,其中两种主要成份 分别是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其化学式分别为 C 22 H 18 O 11 、C 22 H 18 O 10 ,分子量分别为458和442。其酯型儿茶 素在整个茶黄酮产品所占比例为EGCG为40-68%,ECG为 14-24%。咖啡因含量0.5-26%,即:“EGCG+ECG+Cafeine” 的含量和大于85%,其余几个小组分含量在0.1-4.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类黄酮化合物,其用途可作食品添 加剂、功能性纯茶饮料原料、制药原料、保健品、化妆品、护 齿用品添加剂及防辐射用品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酮生产工艺,其浸泡茶叶用的酒 精浓度为75-85%,酒精用量为茶的2-8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酮生产工艺,其所用未饱和食盐 水的浓度为1-30%,添加量为浸膏的0.5-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酮生产工艺,其所述催化反应溶 液酸值控制在PH值在2~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类黄酮生产工艺,其催化反应温度 为4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酮生产工艺,产品物理性质为: 固体呈浅黄色粉末,水溶液呈稳定、明亮的黄-橙黄色。

说明书


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

    本发明属于一种提取植物有效活性成分的生物化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茶叶的研究已经从早先对茶叶品质的要求,即色、香、味、形发展到了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对茶叶的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开发出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能的一系列产品,如茶多糖、茶多酚、儿茶素(如EGCG、EGC、ECG、EC)等。一九六零年,英国生物化学家从红茶中发现了抗氧化功能更强的儿茶素的双聚物—茶黄素,但由于茶黄素在红茶中的含量很低(0.5-1.8%),提取成本太高,而且茶黄素本身不稳定,因此,除了有茶黄素的标准品出售外,但一直没有以产品的形式问世。已形成产业化的茶多酚是儿茶素类及其它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儿茶素组成复杂,酯型儿茶素相对含量低,不到40%,因此,茶多酚的医药保健功效不理想。同时,因茶多酚的苦涩味(即收敛性)太强和很容易产生褐变,在饮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只作为抗氧化剂在油脂食品中使用。儿茶素的单体物质,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儿茶素(C)等,由于其单体在茶多酚中的含量不高和化学性质不稳定,因而分离纯化成本很高,其产品一直没有大规模产业化。总之,国内外茶叶生化领域的产业化开发一直停留在茶多酚阶段,因此,寻求低成本提取高含量的稳定儿茶素生产工艺和产品已成为茶叶生化研究努力地方向。

    经过初步检索表明,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通过酸化反应从绿茶或乌龙茶中提取高含量的、化学性质稳定的茶类黄酮物质-酯型儿茶素的生产工艺及产品出现。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以绿茶或乌龙茶为原料,在茶多酚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茶多酚进行催化反应,从而生产出一种新组分的化合物—茶类黄酮(简称茶黄酮)。

    本发明采用的生产工艺,以低档绿茶或乌龙茶为原料,用酒精浸泡两个小时左右,蒸馏回收酒精得浸膏,再用未饱和的食盐水冲泡浸膏,滤去沉渣得滤液,再将滤液调为酸性溶液,并进行催化反应2个小时左右,然后用乙酸乙脂萃取三次,去咖啡因,最后将萃取液真空干燥,即得产品。

    本发明所采用这项技术所获得的产品是以酯型儿茶素为主要成分的茶类黄酮,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可达到90%以上(去咖啡因),其医药保健功效主要以下几个方面:抗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菌抗病毒、防辐射等。本工艺提取的茶类黄酮的稳定性、抗氧化性及酯型儿茶素含量大大高于茶多酚。该技术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产品具有纯度高、易溶于水、酒精、甲醇、乙醚等溶剂,水溶液显稳定的黄-橙黄色等特点。本工艺提取的茶类黄酮因其特有的稳定性,在饮料、医药、保健品、食品、日用化工、防辐射用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可作为功能性纯茶饮料的原料、可制成医药保健品胶囊、酯型儿茶素的纯品可作为一类药或二类药,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牙膏的护齿添加剂及防辐射用品等。成为茶叶生化开发领域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实施例:称取200g的绿茶末,用80%的酒精1000ml浸泡2个小时,过滤除茶渣得滤液800ml,浓缩回收酒精得浸膏100ml。在浸膏中加10%的Nacl溶液150ml,除去沉渣得滤液200ml。调滤液的PH值为4,并在温度60摄氏度下催化反应2小时。反应液用1∶1的乙酸乙脂萃取三次,得萃取液500ml并去咖啡因。最后将所得的萃取液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得产品—茶类黄酮。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本工艺提取的茶黄酮产品的组成是EGCG含量为40-68%、ECG含量为14-24%(视去除咖啡因的程度),咖啡因含量为0.5-26%,即:“EGCG+ECG+Cafeine”的含量和大于85%,其他组分为:EGC含量为0.5-3.5%、茶黄素含量为0.5-1.0%等等。

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叶类黄酮化合物-茶黄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从绿茶或乌龙茶中提取化合物“茶类黄酮”的工艺及产品,其方法主要为“浸泡回收溶剂提茶多酚催化反应萃取”等工艺,本发明所获得的产品以酯型儿茶素(EGCG、ECG)为主成分,含量可高达90%以上(去咖啡因)。与现有的茶多酚相比具有抗氧化更强、稳定性更好、产品纯度高,易溶于水、酒精、甲醇、乙醚等溶剂,其水溶液呈黄橙黄色等特点。本发明提取的茶类黄酮因其特有的稳定性,在饮料、医药、保健品、食品、日用化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