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pdf

上传人:凯文 文档编号:8869237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58950.7

申请日:

20160928

公开号:

CN106479275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101/28,C09D133/26,C09D5/24,C09D7/12

主分类号:

C09D101/28,C09D133/26,C09D5/24,C09D7/12

申请人:

苏州吉谷新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戚裕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渭中路81号

优先权:

CN201610858950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黄冠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抗静电涂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15‑2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8‑15份、淀粉10‑18份、聚丙烯酰胺15‑25份、海藻酸钠10‑20份、膨润土粉末4‑10份、硅藻土粉末5‑10份、酚醛树脂4‑8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得涂层具有优越的抗静电能力,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氧化性、耐水性和附着能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抗静电涂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15-2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8-15份、淀粉10-18份、聚丙烯酰胺15-25份、海藻酸钠10-20份、膨润土粉末4-10份、硅藻土粉末5-10份、酚醛树脂4-8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成分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2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7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12份、淀粉14份、聚丙烯酰胺20份、海藻酸钠15份、膨润土粉末7份、硅藻土粉末8份、酚醛树脂6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6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5份。 3.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超细氧化锡锑粉末、淀粉、膨润土粉末、硅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物A;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混合物B;C、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烘箱温度为40℃,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涂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

背景技术

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等。静电防护技术,如电子工业、石油工业、兵器工业、纺织工业、橡胶工业以及兴航与军事领域的静电危害,寻求减少静电造成的损失。现有的热升华相纸中,抗静电是十分重要的指标,要求涂层具有较低和稳定的表面电阻,才能有效的消除静电,而现有的热升华相纸上的涂层抗静电性能均较差,影响转印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抗静电涂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15-2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8-15份、淀粉10-18份、聚丙烯酰胺15-25份、海藻酸钠10-20份、膨润土粉末4-10份、硅藻土粉末5-10份、酚醛树脂4-8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份。

优选的,优选的成分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2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7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12份、淀粉14份、聚丙烯酰胺20份、海藻酸钠15份、膨润土粉末7份、硅藻土粉末8份、酚醛树脂6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6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5份。

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超细氧化锡锑粉末、淀粉、膨润土粉末、硅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物A;

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混合物B;

C、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烘箱温度为40℃,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得涂层具有优越的抗静电能力,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氧化性、耐水性和附着能力。

(2)本发明中添加有一定比例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超细氧化锡锑粉末,能够使涂层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抗静电能力,提高了转印质量。

(3)本发明添加的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能够调节涂层的PH,同时还能够防止打印过程中,涂层阻塞喷嘴,影响转印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抗静电涂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15-2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8-15份、淀粉10-18份、聚丙烯酰胺15-25份、海藻酸钠10-20份、膨润土粉末4-10份、硅藻土粉末5-10份、酚醛树脂4-8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份。

实施例一: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1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8份、淀粉10份、聚丙烯酰胺15份、海藻酸钠10份、膨润土粉末4份、硅藻土粉末5份、酚醛树脂4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超细氧化锡锑粉末、淀粉、膨润土粉末、硅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物A;

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混合物B;

C、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烘箱温度为40℃,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实施例二: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2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10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15份、淀粉18份、聚丙烯酰胺25份、海藻酸钠20份、膨润土粉末10份、硅藻土粉末10份、酚醛树脂8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2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超细氧化锡锑粉末、淀粉、膨润土粉末、硅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物A;

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混合物B;

C、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烘箱温度为40℃,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实施例三: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17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5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9份、淀粉11份、聚丙烯酰胺16份、海藻酸钠12份、膨润土粉末5份、硅藻土粉末6份、酚醛树脂5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5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2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超细氧化锡锑粉末、淀粉、膨润土粉末、硅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物A;

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混合物B;

C、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烘箱温度为40℃,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实施例四: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23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9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14份、淀粉17份、聚丙烯酰胺23份、海藻酸钠18份、膨润土粉末9份、硅藻土粉末9份、酚醛树脂7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7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8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超细氧化锡锑粉末、淀粉、膨润土粉末、硅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物A;

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混合物B;

C、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烘箱温度为40℃,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实施例五: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2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7份、超细氧化锡锑粉末12份、淀粉14份、聚丙烯酰胺20份、海藻酸钠15份、膨润土粉末7份、硅藻土粉末8份、酚醛树脂6份、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6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5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超细氧化锡锑粉末、淀粉、膨润土粉末、硅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得到混合物A;

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酚醛树脂、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得到混合物B;

C、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烘箱温度为40℃,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实验例:

将普通的涂层与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得涂层进行附着力和表面电阻试验,得到数据如下表:

附着力(N/mm2) 表面电阻(Ω/m2) 普通涂层 0.8 1×107 实施例一 5.4 2.3×108 实施例二 5.3 2.1×108 实施例三 5.5 2.1×108 实施例四 5.2 2.2×108 实施例五 6.1 2.6×109

由以上表格数据可知,实施例五制得涂层具有最佳效果。

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得涂层具有优越的抗静电能力,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氧化性、耐水性和附着能力;本发明中添加有一定比例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超细氧化锡锑粉末,能够使涂层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抗静电能力,提高了转印质量;本发明添加的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能够调节涂层的PH,同时还能够防止打印过程中,涂层阻塞喷嘴,影响转印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58950.7 (22)申请日 2016.09.28 (71)申请人 苏州吉谷新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 渭中路81号 (72)发明人 戚裕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黄冠华 (51)Int.Cl. C09D 101/28(2006.01) C09D 133/26(2006.01) C09D 5/24(2006.01) C09D 7/12(2006.01) (54)发明名。

2、称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 层, 抗静电涂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 素15-25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 超细氧化 锡锑粉末8-15份、 淀粉10-18份、 聚丙烯酰胺15- 25份、 海藻酸钠10-20份、 膨润土粉末4-10份、 硅 藻土粉末5-10份、 酚醛树脂4-8份、 双咪唑啉季铵 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份, 本发 明制备工艺简单, 制得涂层具有优越的抗静电能 力,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抗氧化性、 耐水性 和附着能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6479275 A 2017.。

3、03.08 CN 106479275 A 1.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 抗静电涂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羧甲 基纤维素15-25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8-15份、 淀粉10-18份、 聚 丙烯酰胺15-25份、 海藻酸钠10-20份、 膨润土粉末4-10份、 硅藻土粉末5-10份、 酚醛树脂4-8 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 优选的成分配比 为: 羧甲基纤维素20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7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12份、 淀粉14份、 聚丙烯 酰胺20份。

4、、 海藻酸钠15份、 膨润土粉末7份、 硅藻土粉末8份、 酚醛树脂6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 缓蚀剂6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5份。 3.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将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淀粉、 膨润土粉末、 硅藻土 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得到混合物A; B、 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酚醛树脂、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 吩水分散液, 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 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 搅拌时间为 15min, 得到混合物B; C、 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

5、中恒温10min, 烘箱温度为40, 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涂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479275 A 2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涂层制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 背景技术 0002 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 产生的方式多种, 如接触、 摩擦等。 静电防护技术, 如 电子工业、 石油工业、 兵器工业、 纺织工业、 橡胶工业以及兴航与军事领域的静电危害, 寻求 减少静电造成的损失。 现有的热升华相纸中, 抗静电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要求涂层具有较低 和稳定的表面电阻, 才能有效的消除静电, 而现有的热升华相纸上。

6、的涂层抗静电性能均较 差, 影响转印质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抗静 电涂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15-25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 超细氧化锡 锑粉末8-15份、 淀粉10-18份、 聚丙烯酰胺15-25份、 海藻酸钠10-20份、 膨润土粉末4-10份、 硅藻土粉末5-10份、 酚醛树脂4-8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 份。 0005 优选的, 优选的成分配比为: 羧甲基纤。

7、维素20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7份、 超细氧化 锡锑粉末12份、 淀粉14份、 聚丙烯酰胺20份、 海藻酸钠15份、 膨润土粉末7份、 硅藻土粉末8 份、 酚醛树脂6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6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5份。 0006 优选的,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A、 将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淀粉、 膨润土粉末、 硅 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得到混合物A; 0008 B、 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酚醛树脂、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 及噻吩水分散液, 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 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 搅拌时间。

8、 为15min, 得到混合物B; 0009 C、 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 烘箱温度为40, 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 涂层。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 制得涂层具有优越的抗静电能力,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 磨性、 抗氧化性、 耐水性和附着能力。 0012 (2)本发明中添加有一定比例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能够使 涂层更加均匀, 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抗静电能力, 提高了转印质量。 0013 (3)本发明添加的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 能够调节涂层的PH, 同时还能够防止打印过程中, 涂层阻塞喷嘴。

9、, 影响转印效果。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6479275 A 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 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5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热升华转印用抗静电涂层,抗静电涂层组份按重 量份数包括羧甲基纤维素15-25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10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8-15份、 淀粉10-18份、 聚丙烯酰胺15-25份、 海藻酸钠10-20份。

10、、 膨润土粉末4-10份、 硅藻土粉末5-10 份、 酚醛树脂4-8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8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20份。 0016 实施例一: 0017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 羧甲基纤维素15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4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 末8份、 淀粉10份、 聚丙烯酰胺15份、 海藻酸钠10份、 膨润土粉末4份、 硅藻土粉末5份、 酚醛树 脂4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4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0份。 0018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 A、 将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淀粉、 膨润土粉末、 硅 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得到混合物。

11、A; 0020 B、 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酚醛树脂、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 及噻吩水分散液, 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 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 搅拌时间 为15min, 得到混合物B; 0021 C、 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 烘箱温度为40, 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 涂层。 0022 实施例二: 0023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 羧甲基纤维素25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10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 末15份、 淀粉18份、 聚丙烯酰胺25份、 海藻酸钠20份、 膨润土粉末10份、 硅藻土粉末10份、 酚 醛树脂8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8份以及噻吩水。

12、分散液20份。 0024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A、 将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淀粉、 膨润土粉末、 硅 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得到混合物A; 0026 B、 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酚醛树脂、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 及噻吩水分散液, 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 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 搅拌时间 为15min, 得到混合物B; 0027 C、 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 烘箱温度为40, 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 涂层。 0028 实施例三: 0029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 羧甲基纤维素17份。

13、、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5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 末9份、 淀粉11份、 聚丙烯酰胺16份、 海藻酸钠12份、 膨润土粉末5份、 硅藻土粉末6份、 酚醛树 脂5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5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2份。 0030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 A、 将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淀粉、 膨润土粉末、 硅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6479275 A 4 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得到混合物A; 0032 B、 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酚醛树脂、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 及噻吩水分散液, 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

14、 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 搅拌时间 为15min, 得到混合物B; 0033 C、 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 烘箱温度为40, 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 涂层。 0034 实施例四: 0035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 羧甲基纤维素23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9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 末14份、 淀粉17份、 聚丙烯酰胺23份、 海藻酸钠18份、 膨润土粉末9份、 硅藻土粉末9份、 酚醛 树脂7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7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8份。 0036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A、 将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淀粉、 膨润土粉末。

15、、 硅 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得到混合物A; 0038 B、 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酚醛树脂、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 及噻吩水分散液, 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 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 搅拌时间 为15min, 得到混合物B; 0039 C、 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 烘箱温度为40, 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 涂层。 0040 实施例五: 0041 采用的成分配比为: 羧甲基纤维素20份、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7份、 超细氧化锡锑粉 末12份、 淀粉14份、 聚丙烯酰胺20份、 海藻酸钠15份、 膨润土粉末7份、 硅藻土粉末8份、 酚醛 树。

16、脂6份、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6份以及噻吩水分散液15份。 004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3 A、 将羧甲基纤维素、 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超细氧化锡锑粉末、 淀粉、 膨润土粉末、 硅 藻土粉末加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 得到混合物A; 0044 B、 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酰胺、 海藻酸钠、 酚醛树脂、 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 及噻吩水分散液, 混合后加入机械搅拌釜中搅拌, 机械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 搅拌时间 为15min, 得到混合物B; 0045 C、 将混合物B放入烘箱中恒温10min, 烘箱温度为40, 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抗静电 涂层。 0046 实验例: 004。

17、7 将普通的涂层与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得涂层进行附着力和表面电阻试验, 得到数据 如下表: 0048 附着力(N/mm2)表面电阻(/m2) 普通涂层0.81107 实施例一5.42.3108 实施例二5.32.1108 实施例三5.52.1108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6479275 A 5 实施例四5.22.2108 实施例五6.12.6109 0049 由以上表格数据可知, 实施例五制得涂层具有最佳效果。 0050 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 制得涂层具有优越的抗静电能力,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 性、 抗氧化性、 耐水性和附着能力; 本发明中添加有一定比例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和超细氧 化锡锑粉末, 能够使涂层更加均匀, 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抗静电能力, 提高了转印质量; 本 发明添加的双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以及噻吩水分散液, 能够调节涂层的PH, 同时还能够防 止打印过程中, 涂层阻塞喷嘴, 影响转印效果。 005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改、 替换 和变型,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6479275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