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钢丝 本发明涉及一种锯齿钢丝,其用于制造用于加工纺织纤维的全钢锯齿结构,特别是用于制造用于梳理机中剥离装置的全钢锯齿结构,其具有多个沿钢丝纵向连续设置的齿,其中,每一个齿均具有一个起始于齿底、沿朝齿顶方向延伸的齿胸,及一个沿连续设置的齿底方向从齿顶延伸的齿背。
为了排列并清洁纺织纤维以便形成纱线,在纱线的制造中使用了梳理机。因此,通过一供给罗拉,一所谓纱架来供给纺织纤维。纱架是这样一个罗拉形元件,在其表面设有一种钩结构或全钢结构且绕罗拉轴线转动。纱架结构与绕纱架罩表面分布的梳面机盖板杆一起作用,以实现被供给纺织纤维的排列和清洁。在该工序后,随后通过所谓剥离装置罗拉由纱架供给由此获得的纤维粗梳回丝并将其输送至其它的处理站。习惯上,剥离装置罗拉与一全钢锯齿结构一起被设置在它们的罩表面区。所述全钢锯齿结构在剥离装置转动期间,咬入由纱架输送的纤维粗梳回丝并使其从纱架上除去。
特别是在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的特定纤细度纤维的加工中,已发现纤维粗梳回丝从纱架至剥离装置罗拉的输送存在问题。其会导致还未除去的纤维材料填塞纱架结构从而导致纱架造成被供给纺织纤维不满意的排列和清洁。
另外,已经发现,通过剥离装置,特别是在较高生产量的情况下携带的纤维粗梳回丝会从剥离装置罗拉上被过早除去,且其在纤维材料的进一步加工期间会产生这一问题。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已建议提供具有侧向滚槽结构的剥离装置地全钢结构的锯齿。这-锯齿例如在钢丝制造期间,可通过冷加工工艺被实现,其中由已设有滚槽结构的钢丝的叶片部压制出锯齿。通过这些滚槽结构,在齿根上会实现天然和合成聚合物中特定纤细度纤维的更强附着。因此,在输送更快且避免纱架结构其它可能的填充的意义上考虑,可积极影响纤维粗梳回丝从纱架至剥离装置罗拉的输送。另外,已发现,由于纤维在齿根上产生增大附着的结果,因此,这些侧向滚槽结构会防止纤维粗梳回丝从剥离装置罗拉上过早脱离。
但是,已证实尽管由于齿根中滚槽结构的结果而增大了附着力,但特别是对于具有80公斤或更大产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剥离装置高圆周速度的高产量梳理机,也会出现纤维粗梳回丝从剥离装置的过早的脱离。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锯齿钢丝,其能够制造用于梳理机中剥离装置的全钢结构,并能够易于防止纤维粗梳回丝的过早脱离。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已知锯齿钢丝的进一步改进能够实现这一目的,实质上其特征在于:锯齿钢丝的至少一个齿的齿背具有至少一个凸形部分,该凸形部分沿朝齿底的方向过渡进入一个凸形部分。
在本文中,术语“凹形部分”是指齿背的一部分,齿背中连续设置的点仅通过位于锯齿外部的直线彼此相连,而术语“凸形部分”是这样的边缘轨迹,其上连续设置的点仅通过在齿根内延伸的直线彼此相连,通过本发明的锯齿钢丝,通过在齿背区凸形部分过渡进入凹形部分能够提供用于由剥离装置咬合纤维的对接,通过所述对接能够容易地防止纤维的过早脱离,以便即使对于较高的生产速度也能使梳理机的无干扰操作成为可能。
尽管也可以想到,通过沿齿背的轨迹形成的凹陷能够提供这一对接,其中在齿背的两个凸形部分之间设有一凹形部分,但是已经发现当由在齿背区中的凸起或凸圆提供该对接时,其中凸起或凸圆的顶部被设置在两个凹入部分之间是特别有益的。
当至少一个齿的齿背设有多个凸起部分,每一凸起部分均具有进入凹入部分的过渡,以便在齿背的整个延伸部分获得多个连续设置的凹入部分和/或凸起或凸圆时,能够获得特别高的夹持力。
根据剥离装置的全钢锯齿结构通常在各个齿顶区咬合纱架携带的纤维粗梳回丝这一事实,已发现在至少一个凸起部分被设置在邻近齿顶的齿背的上半部,特别是被设置在齿背上部的三分之一处,特别理想的是齿背上部的四分之一处时,特别适用于获得足够的夹持力。
即使能够以直线延伸边缘部分的凸起形式设置凹入部分以及凸起部分,但却发现当凹入部和/或凸起部具有曲线延伸部分,其曲率半径的范围为0.05-0.4nm,优选为0.1-0.3mm,最好为大约0.2mm时,获得满意的夹持力同时确保纤维粗梳回丝的平稳结合是特别有益的。
在本发明中,还已认识到根据本发明,可仅提供具有一个齿背的各体锯齿,例如仅每两个,三个或任意选择的锯齿。但是,已发现当锯齿钢丝中每个齿均至少具有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朝齿底的方向过渡进入凹入部时,是特别有益的。
在本发明的锯齿钢丝中,当在至少一个齿中,齿胸具有一形成进入齿顶的过渡的凹入部分而齿背具有一邻近齿顶的凸起部分时,能够确保形成各个锯齿中特别强调的齿顶,通过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锯齿,能特别可靠地从纱架上除去纤维粗梳回丝。
即使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进行高输出量梳理的情况下,本发明的齿形状已经能提供特别高的夹持力,但是仍需要提高这一夹持力。在这些情况下,本发明锯齿的实施例能够与齿根区中的滚槽结构的已知结构相结合,以便至少一个齿中以大致平行于钢丝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齿根具有至少一个仿形部分。该仿形部分可以是至少一个沿钢丝纵向延伸的仿形槽和/或至少一个沿所述钢丝纵向延伸的仿形支承。
如开始所描述的那样,在将原始材料加工成具有叶片部分的钢丝并随后在叶片部分中压制出锯齿中,能够制造出用于加工纺织纤维的锯齿。为了制造本发明的锯齿钢丝,通过冲压工艺能够在至少一个锯齿上制造一个齿背,以便具有至少一个凸形部分,该凸形部分沿朝齿底的方向过渡进入一凹形区。另外,在例如通过冷加工成形原始材料时,叶片部分的至少一个侧面可设有一个仿形部分,如至少一个平行于钢丝纵向延伸的槽和/或至少一个平行于钢丝纵向延伸的支承。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对本发明很重要但未在说明书中详细描述的所有细节能够清楚地进行说明。所述附图所示为: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锯齿钢丝的侧视图,
图1b为图1a中锯齿钢丝的一个齿的详细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锯齿钢丝的侧视图,
图2b为图2a中锯齿钢丝的一个齿的详细视图。
图1a中所述的锯齿钢丝10包括一基部12和一具有最小宽度14的叶片部分14。锯齿钢丝的总高度为4mm。在叶片部分14中压制出多个沿钢丝纵向连续设置的齿。每个齿20均包括一从齿底部21延伸至一齿顶部26的齿胸22及一从齿顶部26向下延伸至下一个齿底部21的齿背24。连续设置的齿之间的距离d为1.96mm。齿切深度h为2.2mm。以上表示的齿底是指连续设置的齿20之间最深处的齿切,
在附图中所示的锯齿钢丝10中,胸部角度α为30°而背部角度β为48 °。从图1a中可以看到,锯齿钢丝10中每一齿20的齿背24均具有两个凸起或凸圆40和42,它们设置在邻接齿顶26的齿背24的上半部。在图1b中详细描述了这些凸起40和42的形状。
因此,邻近齿顶26的凸起40由一凹面区28,一凸面区30及另一凹面区32限定,其中凹面区28具有沿朝齿底21的方向进入凸面区30的过渡,而凸面区30本身具有沿朝齿底方向、进入凹面区33的过渡,以便使凸面区30设置在凹面区28和32之间。在凸面区30和凹面区32之间的过渡区,凸起40为通过由一对应的锯齿钢丝形成的全钢结构携带的纺织纤维提供了接头。
第二凸起或凸圆42由一凹面区32,另一凸面区34及另一凹面区36限定,其中凹面区32具有沿朝齿底21方向进入凸面区34的过渡,而凸面区34本身具有沿朝齿底方向、进入另一个凹面区36的过渡。此处,凸面区34及凹面区36之间的过渡也为一对应成形的全钢结构携带的纤维提供了接头。
凸面区30和34的曲率半径与凹面区28,32和36的曲率半径一样,大约为0.2mm。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40的顶部与齿顶26之间的距离为0.7mm,同时凸起40和42顶部之间的间距a1为0.53mm。已发现,通过这些尺寸能提供特别大的夹持力,同时能确保纤维粗梳回丝中平稳的咬合。
图2所示的锯齿钢丝基本上对应于图1所说明的锯齿钢丝。因此,为了识别这一锯齿钢丝的各个部分,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图1中锯齿钢丝的各个部分。应强调的是,其差异仅在于这一锯齿钢丝中各锯齿20的齿顶区域。在这一方面,图2中所示的锯齿钢丝的齿顶126被进一步定义为齿胸22具有一作为进入齿顶126的过渡的凹形部分124,同时齿背具有一邻近齿顶的凸形部分128。在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齿胸22的凹面区124的曲率半径为1mm,而齿背中凸面区128的曲率半径R3为0.5mm。
在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锯齿钢丝的每个齿在齿背区均设有两个凸起或凸圆。但是,此外,也可采用这样一个实施例,即每两个,三个或任意的齿具有对应的凸圆。另外,各个齿的齿根也可设置仿形部分,例如仿形槽或或仿形支承,以便提高纤维夹持力。同样,本发明不应局限于结合附图所解释的钢丝的准确尺寸。取而代之,可确定至少一个齿在其齿背区具有至少一个凸形表面区域,该区域具有进入一凹形表面区域的过渡且形成由齿携带的纤维的对接。这一对接不仅可以形成为一个凸起或同圆,如在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所形成的那样,而且形式还可采用在齿背区域中的一个凹入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