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离合器的磁轭.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84752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9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32134.5

申请日:

2002.09.03

公开号:

CN1403724A

公开日:

2003.03.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16D 27/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三电有限公司变更后:三电控股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群马县变更后:日本群马县|||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D27/14

主分类号:

F16D27/14

申请人:

三电有限公司;

发明人:

藤生英明

地址:

日本群马县

优先权:

2001.09.03 JP 266010/200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温大鹏;郑建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本发明电磁离合器磁轭的连接器中,通过将触头元件推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从而在一个过程中来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部分、二极管引线和线圈的接线端部分。触头元件具有三对切缝,在将触头元件压入到壳体中时,外部导线的接线端部分、二极管引线和线圈的接线端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插入到各切缝中,从而形成电连接。与外部导线接触的切缝包括宽的部分和窄的部分。在将触头元件推入到壳体中时,窄的部分的侧边切入到外部导线绝缘皮的两个侧部,从而在触头元件和外部导线之间形成可靠的电连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磁离合器磁轭(7),其包括: 带有圆形槽的环形壳体(4), 安装在所述环形壳体(4)的所述圆形槽中的线圈组件(3), 连接器(5),其安装并固定在所述环形壳体(4)的通孔(4a) 中,所述线圈组件(3)的接线端部分(2a、2b)、二极管(12)的引 线(12a、12b)和外部导线(6a、6b)的接线端部分相互电连接在连 接器(5)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一对触头元件(11)推入到所述连接器(5)的壳体(5a) 中,并分别将所述线圈组件(3)的所述接线端部分(2a、2b)、所述 二极管(12)的所述引线(12a、12b)和外部导线(6a、6b)的所述 接线端部分插入到设置在所述触头元件(11)的两对侧板(11c、11f) 上的三对切缝(11g、11d、11e)中,就可在一个过程中对所述线圈组 件(3)的所述接线端部分(2a、2b)、所述二极管(12)的所述引线 (12a、12b)和外部导线(6a、6b)的所述接线端部分进行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组件(3)的所述接线端部分(2a、2b)和所述二极管(12) 的所述引线(12a、12b)在所述连接器(5)上的设置方向垂直于外部 导线(6a、6b)的所述接线端部分在所述连接器(5)上的设置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触头元件(11)为平行六面体形,其包括一个上板(11a)、 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一切缝(11g)的第一板(11f、11f) 和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二切缝(11d)和所述第三切缝 (11e)的第二板(11c、11c)。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触头元件(11)为平行六面体形,其包括一个上板(11a)、 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一切缝(11g)的第一板(11f、11f) 和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二切缝(11d)和所述第三切缝 (11e)的第二板(11c、11c),其中,通过使所述线圈组件(3)的 所述接线端部分(2a、2b)与所述第二切缝(11d)相接合,从而使所 述线圈组件(3)的每个所述接线端部分(2a、2b)与所述触头元件(11) 电连接,通过使所述二极管(12)的所述引线(12a、12b)与所述第 三切缝(11e)相接触,从而使所述二极管(12)的每个所述引线(12a、 12b)与所述触头元件(11)电连接,通过使外部导线(6a、6b)的所 述接线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切缝(11g)相接合,从而使所述外部导线的 每个所述接线端部分(6a、6b)与所述触头元件(11)电连接,在外 部导线的所述接线端部分(6a、6b)压入到所述第一切缝(11g)中之 后,外部导线的所述接线端部分(6a、6b)与所述触头元件(11)接 合,且其绝缘皮(6a’)被切开,从而使芯部导线(6a”)与所述触 头元件(11)之间形成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元件(11)为平行六面体形,其包括一个上板(11a)、 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一切缝(11g)的第一板(11f、11f) 和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二切缝(11d)和所述第三切缝 (11e)的第二板(11c、11c),其中,在第一侧板(11f、11f)的两 个侧面上都设有凸起(11j)。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元件(11)为平行六面体形,其包括一个上板(11a)、 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一切缝(11g)的第一板(11f、11f) 和一对相互面对且每个都具有所述第二切缝(11d)和所述第三切缝 (11e)的第二板(11c、11c),其中,所述第一切缝(11g)包括宽 的部分(11h)、窄的部分(11i)和连接上述宽的部分和窄的部分的 倾斜部分(11h’)。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上述宽的部分(11h)的宽度(W)和深度(L1)和所述窄的部分 (11i)的深度(L2)大于所述外部导线(6a、6b)的直径(D),所 述窄的部分(11i)的宽度(w)小于所述外部导线(6a、6b)的芯部 导线(6a”)的直径(d)。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的部分(11h)包括多个倾斜部分(11h’)和多个竖直部 分(11h”)。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窄的部分(11i)的端部边缘(11i”)区域设有圆形延伸 的空间(11k)。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窄的部分(11i)的两个侧边(11i’、11i’)上都设有锯 齿(11m)。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部边缘(11i”)设有向所述切缝(11g)的入口伸出的 齿(11n)。
12: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轭(7),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窄的部分(11i)的入口处设有一对相向伸出的凸起(11p)。

说明书


电磁离合器的磁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电磁离合器磁轭中的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装有电磁离合器9的汽车空调压缩机8。电磁离合器9控制驱动源和压缩机8的驱动轴之间的连接/脱开。

    磁轭7是电磁离合器9的一个重要部件。磁轭7包括环形壳体4和线圈组件3。线圈组件3安装在环形壳体4的圆槽中。环形壳体4的底部通过板10固定在压缩机8的本体上。

    图2是磁轭7的分解透视图。线圈组件3包括线圈管芯1和缠绕在线圈管芯1上的线圈2。线圈2具有接线端部分2a、2b。在环形壳体4的一部分底部上设有矩形通孔4a。线圈组件3插入到环形壳体4地圆形槽中,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穿过通孔4a,并与连接器5相通。在连接器5中,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分别与外部导线6a、6b电连接。连接器5固定在环形壳体4上,连接器5的一部分安装在通孔4a中。

    如图3所示,连接器5包括壳体5a和盖5b。通过将板10的卡钉部分10a嵌入到壳体5a的卡钉接受部分5c中,就可将壳体5a固定到环形壳体4的底部。盖5b具有未示出的钩,壳体5a具有未示出的钩接受部分。通过使盖5b的钩与壳体5a的钩接受部分相接合,就可将盖5b固定到壳体5a上。在本发明中,连接器5包含在磁轭7的范围内。

    图4示出了外部导线6a、6b与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之间的一种已知的电连接结构。如图所示,外部导线6a通过一种压接触头20与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电连接。另一个外部导线6b也通过同样类型的一种压接触头20与线圈2的另一个接线端部分2b电连接。安装时,必须将外部导线6a端部去掉一定的长度的绝缘皮,以便于露出芯部导线6d。芯部导线6d穿过压接触头20的嵌入部分20a之后,嵌紧该嵌入部分20a。由此而使外部导线6a与压接触头20形成电连接。压接触头20具有切缝20b,垂直于外部导线6a布置的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被压入到该切缝中。由此而使压接触头20与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形成电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外部导线6a、6b通过压接触头20与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形成电连接。

    如上所述,在此连接结构中,需要三次过程才能将外部导线6a、6b和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连接在一起。也就是,(a)将外部导线6a端部上的绝缘皮去掉一定的长度并露出芯部导线6d,(b)将露出的芯部导线6d插入到嵌入部分20a中并嵌紧该嵌入部分20a,(c)将压接触头20压入到壳体5a中,从而将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插入到压接触头20的切缝20b中。因此,这种普通的连接外部导线和线圈的接线端部分的方法需要多个步骤来进行安装,缺点是安装成本较高。

    因此,尚有对磁轭7的连接器5中的外部导线6a、6b与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的电连接结构进行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位于磁轭连接器中的外部导线与线圈接线端部分的电连接结构,通过几个步骤就可简单方便地制造出该电连接结构。本发明的触头元件具有三对切缝,三条导线可同时压入到这三对切缝中。通过将线圈接线端部分、二极管引线和外部导线的接线端部分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中,然后将触头元件压在其上,就可在一个过程中实现所有三个元件的电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外部导线和线圈接线端部分保持可靠电连接的电连接结构。为此目的,在本发明的触头元件上设置这样的一种结构,当外部导线的芯部导线压向切缝内部时,使切缝的入口宽度变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地将外部导线插入到切缝中的电连接结构。为此,所设计的切缝形状可方便地将外部导线的绝缘皮切开。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大外部导线的芯部导线与触头元件之间的电接触面积从而形成并保持一个良好的电连接状态的电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芯部导线压入到切缝中后可防止其从切缝内脱出的电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可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中得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装有电磁离合器的压缩机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2是电磁离合器磁轭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磁轭的局部底部视图。

    图4是图3沿IV-IV的横截面图,并示出了一个传统的结构。

    图5(a)是组装之前本发明实施例的外部导线、触头元件、二极管和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5(b)是组装之后外部导线、触头元件、二极管和壳体的透视图。

    图6是图5(b)沿VI-VI的横截面图。

    图7(a)是插入之前触头元件的平面图和外部导线的横截面图。

    图7(b)是插入之后触头元件的平面图和外部导线的横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外部导线的切缝的透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于外部导线的切缝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用于外部导线的切缝的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外部导线的切缝的透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外部导线的切缝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5(a)是本发明的外部导线6a、6b与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图中未示出)的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本发明的主要元件是一对触头元件11。触头元件11为矩形平行六面体形,其包括上板11a、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一侧板11f、11f和一对彼此相对的第二侧板11c、11c。触头元件11的内部是空的,并没有与上板11a相对的底板。

    在这对第一侧板11f、11f的每一个侧板上设有从触头元件11的底部侧切出的切缝11g。在这对第二侧板11c、11c的每一个侧板上设有从触头元件11的底部侧切出的切缝11d、11e。

    二极管12具有引线12a和12b。

    在壳体5a上设有两个用于容纳外部导线6a、6b的圆形凹槽5g、5g。在壳体5a上设有沿垂直于外部导线6a的方向延伸的用于容纳二极管12的引线12a的槽5d。并在壳体5a上设有平行于槽5d的用于容纳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的槽5c。另外,在壳体5a上还设有一对用于容纳第一侧板11f、11f的第一槽5f、5f和一对用于容纳第二侧板11c、11c的第二槽5e、5e。

    在组装时,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2b被放置在槽5c中,引线12a、12b被放置在壳体5a的槽5d中。拉伸外部导线6a、6b的接线端部分直到其端部碰到壳体5a的壁5h,并使外部导线6a、6b的接线端部分沿垂直于引线12a、12b的方向布置,且将其设置在凹槽5g、5g中。然后,使触头元件11定位,并使外部导线6a的接线端部分、二极管12的引线12a和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可分别被压入到切缝11g、11e和11d中。在触头元件11定位之后,将触头元件11的上板11a向下推入到壳体5a中。并可采用同样的过程来实现另一个外部导线6b的接线端部分、二极管12的另一个引线12b和线圈2的另一个接线端部分2b之间的连接。

    图5(b)示出了完成这些过程之后的状态。

    如图6所示,线圈2的接线端部分2a与切缝11d相接合,从而使其与触头元件11形成电连接。二极管12的引线12a与切缝11e相接合,从而使其与触头元件11形成电连接。

    另外,外部导线6a的接线端部分通过使芯部导线6a”与切缝11g相接触而与触头元件11形成电连接,因为,在将触头元件11压入到壳体5a中时,切缝11g的边缘就会切入到外部导线6a的绝缘皮内。通过这种方式,就可在外部导线6a和触头元件11之间形成电连接。

    图7(a)示出了触头元件11的侧板11f上的切缝11g的具体形状。切缝11g包括宽的部分11h、与宽的部分11h相连的窄的部分11i和连接上述宽的部分11h和窄的部分11i的倾斜部分11h’。最好,宽的部分11h的深度L1和宽度W大于外部导线6a的直径D。通过这种尺寸选择,在将触头元件11压入到壳体5a中之前,上述宽的部分11h可方便和牢固地保持住外部导线6a。

    窄的部分11i包括两个侧边11i’、11i’和端部边11i”。最好,两个侧边11i’和11i’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窄的部分11i的宽度w小于外部导线6a的芯部导线6a”的直径d。通过这种尺寸关系,在外部导线6a的芯部导线6a”处于图7(b)所示的状态时,其可牢固地与侧边11i’和11i’保持电连接。如图7(a)所示,最好,窄的部分11i的深度L2大于外部导线6a的直径D。通过这种尺寸关系,可将外部导线6a推入到切缝11g中足够的长度,直到使芯部导线6a”和侧边11i’、11i’形成可靠的电连接。当触头元件11的第一侧板11f被推入到壳体5a的槽5f中时,倾斜部分11h’逐渐地切入到外部导线6a的绝缘皮6a’的虚线所表示的区域6a’1、6a’2中。从而就可用较小的力将触头元件11推入到壳体5a中。

    另外,在第一侧板11f的两个外侧设有倾斜凸起11j。如图7(b)所示,当触头元件11的第一侧板11f的端部11f’1和11f’2到达壳体5a的槽5f的底部表面5f’时,由于侧壁5f”和倾斜凸起11j之间相互接触,从而触头元件11产生变形,并使端部11f’1和端部11f’2之间的距离Z变小。因此,窄的部分11i的入口宽度与其原始尺寸相比变窄了,从而可避免芯部导线6a”从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内脱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使外部导线6a的芯部导线6a”与触头元件11的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的侧边11i’、11i’保持可靠的接合。

    图8示出了切缝11g的宽的部分11h的另一种形状。宽的部分11h包括多个倾斜部分11h’和多个竖直的部分11h”。从切缝11g的入口到其内部,切缝的宽度逐渐并逐级地减小。通过这种形状,多个倾斜部分11h’逐渐和逐级地切入到外部导线6a的绝缘皮6a’中。从而多个倾斜部分11h’可较为容易地切入到外部导线6a的绝缘皮6a’中。

    图9示出了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的形状的另一个实施例。窄的部分11i的端部边缘11i”处设有一个圆形延伸的空间11k。当芯部导线6a”进入该空间11k时,芯部导线6a”分布到该空间中,从而使芯部导线6a”很难从其中脱出。通过这种形状,可减小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的深度L2。

    图10示出了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的又一种形状。在两个侧边11i’、11i’上设有锯齿11m。由于芯部导线6a”与锯齿11m的多个齿尖相接触,因此,与先前相比,两者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可提高芯部导线6a”与触头元件11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图11示出了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的另外一种形状。在窄的部分11i的端部边缘11i”设有指向切缝11g入口的齿11n。由于齿11n刺入到芯部导线6a”中,因此,与先前相比,可在芯部导线6a”和触头元件11之间获得更大的接触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可提高芯部导线6a”与触头元件11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图12示出了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的另一种形状。在窄的部分11i的入口部分处设有一对相向伸出的凸起11p、11p。在芯部导线6a”进入窄的部分11i之后,通过凸起11p的作用可防止芯部导线6a”从其中脱出。通过这种形状,可使芯部导线6a”牢牢地保持在切缝11g的窄的部分11i内。

    总之,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如下。通过本发明,可省去从外部导线的接线端部分上揭去绝缘皮的过程。通过本发明,还可省去嵌入传统压接触头的过程。且通过本发明,在一个过程中就可将外部导线、二极管引线以及线圈接线端部分三者都进行连接。

    尽管上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做出多种变型和改进。

电磁离合器的磁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磁离合器的磁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磁离合器的磁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磁离合器的磁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离合器的磁轭.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本发明电磁离合器磁轭的连接器中,通过将触头元件推入到连接器的壳体中,从而在一个过程中来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部分、二极管引线和线圈的接线端部分。触头元件具有三对切缝,在将触头元件压入到壳体中时,外部导线的接线端部分、二极管引线和线圈的接线端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插入到各切缝中,从而形成电连接。与外部导线接触的切缝包括宽的部分和窄的部分。在将触头元件推入到壳体中时,窄的部分的侧边切入到外部导线绝缘皮的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