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8496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05473.8

申请日:

2002.04.05

公开号:

CN1379135A

公开日:

2002.11.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3D 47/40申请日:20020405授权公告日:20050921|||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3D 47/40申请日:20020405授权公告日:2005092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D03D47/40; D03D51/02

主分类号:

D03D47/40; D03D51/02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发明人:

杉山浩正; 岩野义美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1.04.05 JP 107130/0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天安;郑建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不需添加油从而不必担心会使经纱上有油附着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为此,于侧架(11)的上端安装支承台(13),而在支承台(13)上可回转地支承驱动轴(14)。于突出到织机外方的驱动轴(14)的端部上安装从动同步皮带轮(48)。在皮带轮(48)上卷绕有同步皮带(49)。驱动轴(14)通过橡胶制的联轴节(42)连接到加捻装置主体(22)之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应用恒星齿轮与行星齿轮组 成的行星齿轮机构使一对导纱器公转,从各导纱器引出布边纱而形成 纱罗布边,其中具有:对构成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一对行星齿轮作能 自转支承的回转支承体;用于使上述回转支承体回转且与其连接的驱 动轴,以及为使上述驱动轴回转而卷绕于其上的驱动皮带,上述驱动 轴从织机的侧架竖立位置朝织机内突出,在与上述侧架竖立位置相比 而在织机外侧、或在上述侧架竖立位置内设置上述驱动皮带。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驱动 轴可回转地支承于上述侧架的上端之上,而所述驱动皮带在上述侧架 竖立位置外侧卷绕于前述驱动轴之上。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驱动 轴由空心状的第一轴和能滑动地嵌入该第一轴的第二轴组成,可伸缩 地调整该驱动轴的总长。
4: 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其中将上述第 二轴与加捻装置的主体结合,同时将上述第一轴配置成不朝织物宽度 方向移动。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其中在上述回 转支承体与上述驱动皮带之间的所述驱动轴上设置了缓冲用的联轴 节。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驱动 轴的周围以能伸缩的防尘罩覆盖。
7: 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其中应用上述 行星齿轮机构,使一对线轴架在公转的同时自转,从各线轴架所支承 的线轴上经由一对导纱器引出布边纱而形成纱罗布边。

说明书


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恒星齿轮与行星齿轮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使一对导纱器公转,从各导纱器引出布边纱而形成纱罗布边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特开昭48-11468号公报中所示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中,于卷绕布边纱的一对线轴上进行行星运动。对从此两线轴上引出的布边纱加捻,与此加捻操作相配合,织入纬纱而形成纱罗布边。在这种纱罗布边形成设置中。支承行星齿轮与线轴架的承载板是与恒星齿轮在同一轴上回转。用于使承载板回转而与之连接的心轴通过多个齿轮啮合的齿轮机构从驱动源获得驱动力。

    【发明内容】

    在上述齿轮机构中,为了防止齿轮的磨损,需对齿轮机构给油。但是供给齿轮机构的油会随着齿轮回转而飞散,所飞散的油有时会附着到经纱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它不需添加油而不必担心油附着在经纱上。

    为此,本发明以采用恒星齿轮与行星齿轮组成的行星齿轮机构使一对导纱器公转,从各导纱器引出布边纱而形成纱罗布边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为对象,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纱罗布边形成装置具有:对构成上述行星齿轮机构的一对行星齿轮作能回转支承的回转支承体;用于使上述回转支承体回转且与其连接的驱动轴,以及为使上述驱动轴回转而卷绕于其上的驱动皮带,所述驱动轴从织机的侧架竖立位置朝织机内侧突出,在与该侧架竖立位置相比而在织机外侧、或前述侧架竖立位置内设置上述驱动皮带。

    驱动轴与驱动皮带之间不必给油。这种在动力传达部位不需给油的结构特别适合于避免使油附着到经纱之上。

    技术方案2地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之中。上述驱动轴可回转地支承于前述侧架的上端上,而上述驱动皮带在较前述侧架竖立位置更向外方处卷绕到上述驱动轴上。

    较侧架竖立位置更向外处特别适合用作驱动皮带的装配地点。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之中,上述驱动轴由空心的第一轴和能滑动嵌入该第一轴内的第二轴组成,使此驱动轴的总长能伸缩调节。

    具有上述能伸缩调整其总长的驱动轴的结构特别适合于用作可根据织物宽度的变动来变更织物宽度方向中一对导纱器的布设位置。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之中,将缓冲用的联轴节设置于前述回转支承体与驱动皮带之间的所述驱动轴之上。

    纱罗布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源是织机的驱动马达时,因筘移动等造成的织机回转变动会影响到行星齿轮机构。这种回转变动的影响有可能使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磨损。上述缓冲用的联轴节则可抑制回转变动对行星齿轮机构的影响。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由于使驱动轴从织机的侧架竖立位置突向织机内侧,在与此侧架竖立位置相比而在织机的外侧,或该侧架的竖立位置之内设置上述驱动皮带,故能获得不需给油而不必担心的经纱上有油附着的优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明第一实施形式的局部略去的正视图。

    图2是沿图1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加捻装置立体从一侧的放大前视剖面图。

    图4中(a)为主要部分的放大前视剖面图,(b)为(a)的沿B-B线的剖面图。

    图5为沿图1中C-C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6为沿图1中D-D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的意义如下:

    10~11,侧架;14、53,驱动轴;17,第一轴;18,第二轴;22,加捻装置立体;28,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恒星齿轮;29,回转支承体;32、33,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341、351,导纱器;361、371,布边纱;42,联轴节;49,构成驱动皮带的同步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6说明使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实施形式。

    如图1所示,在织机左侧的侧架10与右侧的侧架11之间架设着加强杆12与支承杆19。支承杆19与侧架10与11之间中央附近通过托架20支承加强杆12。

    如图6所示,在侧架10一侧的支承杆19之上安装着纱罗布边成形装置立体21,而如图5所示,侧架11一侧的支承杆19之上则安装着加捻装置立体22。加捻装置立体21、22的安装托架23、24沿支承杆19的长向(即织幅方向)嵌合成安装配位置可以变更。如图1所示,安装托架23、24用螺钉25、26连接而固定于支承杆19之上。

    如图3所示,构成加捻装置立体22的盖27内的恒星齿轮28嵌合固定到安装托架24之上。恒星齿轮28的空心轴部281之上通过轴承39、40可回转地支承有回转支承体29的轴部291。

    如图5所示,回转支承体29的背面上可回转地支承着一对按180°角度差设置于回转对称位置上的中继齿轮30、31,同时可回转地支承着一对按180°角度差设置于回转对称位置上的行星齿轮32、33。各中继齿轮30、31与恒星齿轮28以及行星齿轮32、33两方啮合。回转支承体29的前面装配一对线轴架34、35。线轴架34与行星齿轮32成整体可自转地同行星齿轮32结合,线轴架35与行星齿轮32成整体地可自转地同行星齿轮33结合。

    如图6所示,加捻装置立体21的结构与加捻装置立体22相同。但是,纬纱进入始端侧的加捻装置立体21线轴架34、35公转角度的位置比纬纱进入末端侧的加捻装置立体22中线轴架34、35的公转角度位置超前。

    如图4(a)所示,支承台13固定安装于侧架11的上端之上,支承台13之上通过一对轴承15、16可回转地支承着驱动轴14。驱动轴14由管状的第一轴17和可滑动地嵌入第一轴17的管内的第二轴18组成。第一轴17通过轴承15、16可回转地支承于支承台13之上。

    如图4(b)所示,在相对于第二轴18的第一轴17的连接端部上对峙地形成有一对紧固凸缘172、173,而在这对紧固凸缘172、173之间则形成有缝隙171。紧固凸缘173由通过紧固凸缘172的螺钉41旋合。上紧螺钉41则使第一轴17的连接端部一侧的直径缩小,使第二轴18固定到第一轴17的连接端部上。松动螺钉41的紧固程度,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便可相互滑动而能变动驱动轴14的总长。

    如图3所示,第二轴18通过橡胶制的联轴节42与金属制的互补联轴节43连接到回转支承体29的轴部291之上。互补的联轴节43通过隔件44嵌合到轴部291之上。隔件44通过旋合到轴部291的端面上的螺钉45的紧固而压入到恒星齿轮28一侧。将隔件44压向恒星齿轮28的作用给互补联轴节43产生了楔紧作用,互补联轴节43即借此楔紧作用固定于轴部291之上。环形的联轴节42在通过螺钉46结合到隔件44上的同时,由螺钉47结合到第二轴18之上。

    从侧架11的竖立位置(图1中以H1示明的侧架11宽度的区域)突出到织机内侧的驱动轴14也从侧架11的竖立位置H1突出到织机的外方。突出到织机外方的驱动轴14的端部上安装着从动的同步皮带轮48。如图2所示,在一个从动的同步皮带轮48上卷绕着同步皮带49。驱动皮带的同步皮带49则卷绕于安装在支承轴50上的同步皮带轮51之上。在同步皮带49上压附着压力辊38。支承轴50上安装着齿轮52。

    图中未示明的织机驱动马达其回转驱动力通过图中未示明的齿轮组传递给齿轮52。传递给齿轮52的回转驱动力通过同步皮带49传递给驱动轴14。织机动一圈,则驱动轴14和与之相连的回转支承体29便转动1/2圈。回转支承体29转动1/2圈后,行星齿轮23、33则公转1/2圈,同时相对于恒星齿轮28朝与回转支承体29的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1/2圈。这样,安装在线轴架34、35上的线轴36、37的布边纱361、371便经由导纱器341、351引出,同时加捻。

    织机驱动马达的回转驱动力也能传递给侧架10一侧的加捻装置立体21。到纱罗布边加捻装置立体21的动力传递机构与相异于能伸缩的驱动轴14的不伸缩的驱动轴53相关的纱罗布边加捻装置立体22一侧的动力传递机构不同。驱动轴53支承在位于侧架10上端的支承台13上。从侧架10的竖立位置(图1中以H2示明的侧架10宽度区域)突出到织机内侧的驱动轴53还从侧架10的竖立位置H2突出到织机外部。突出到织机外方的驱动轴53的端部上通过同步皮带轮48卷绕有同步皮带49。

    如图1所示,从动同步皮带轮48与第一轴17为防尘罩54覆盖。防尘罩54如图4所示由螺钉55固定到支承台13上。防尘罩56由第一罩57和能滑动嵌入第一罩57内的第二罩58组成。如图4所示,第一罩57相对于防尘罩54由螺钉59固定成可自由装卸的形式。第二罩58如图3所示由螺钉60固定到安装在托架24上。如图4(b)所示,用于结合第一轴17和第二轴18的螺钉41为第一罩57的一个端部覆盖。卸下螺钉59后,可将第一罩57朝织物宽度方向脱离开防尘罩54。

    当变更织物宽度时,结合织物宽度的变更而变更纬纱进入终端处加捻装置立体22的配置位置时,需要变更织物宽度方向一对导纱器341、351的配置位置。在织物宽度方向中变更加捻装置立体22的配置位置时,必须变更驱动轴14的全长。驱动轴14的长度变更按以下方式进行。将固定加捻装置立体22的安装托架24到支承杆19上的螺钉2 6拧松,卸下螺钉59,使第一罩57沿织物宽度方向脱离开防尘罩54。在此状态下,能从正上方看清螺钉41而得以进行螺钉41的拧松作业。当螺钉41松动后,可将第二轴18与加捻装置立体22整体地沿织物宽度方向移动。图1中加捻装置立体22的实线位置为对应于织物最小宽度的位置,而加捻装置立体22的虚线位置则是对应于织物最大宽度的位置。

    侧架10一方的从动同步皮带轮48与驱动轴53为防尘罩61覆盖。

    此第一实施形式可获得下述效果。

    (1-1)用于使回转支承体29回转的驱动轴14通过驱动皮带、即同步皮带49获得驱动力。在驱动轴14与同步皮带49之间不需给油。在从驱动源、即织机驱动马达至驱动轴14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驱动轴14和同步皮带49之间,作为从驱动力传递部件到另一驱动力传递部件的驱动力传递地点,是最接近加捻装置立体22的地点。在这样的驱动力传递点不需给油的结构,特别适用于可避免使油附着到经纱上。

    (1-2)驱动轴14、53可回转地支承于侧架11、10的上端,而同步皮带49则是于比侧架11、10的竖立位置H1、H2更向外的位置卷绕到驱动轴14、53之上。在需要更换同步皮带49时,从侧架11、10的外方能够容易地进行皮带的更换。因此,侧架11、10的竖立位置H1、H2的外方特别适合用作装附同步皮带49的地点。

    (1-3)纱罗布边形成装置的驱动源是织织驱动马达的本实施形式的情形,起因于以织机驱动马达为驱动源的筘移动导致的织机回转变动会影响到行星齿轮机构。这种回转变动的影响合成为行星齿轮机构齿轮磨损的原因。与驱动力传递用的齿轮机构相比具有优异缓冲作用的同步皮带49能抑制此种回转变动对行星齿轮机构的影响。这就是说,采用同步皮带49有助于抑制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磨损。

    (1-4)驱动轴14是由空心状的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作可滑动的组合而能伸缩。若使驱动轴14的长度作伸缩变更,则能在织物宽度方向中变更加捻装置立体22的布置位置。这种使驱动轴14的全长能作伸缩调整的结构,最适用作根据织物宽度的变更来变更织物宽度方向中一对导纱器341、351的配置位置的装置。

    (1-5)可以在能变更驱动轴14的长度的状态下拧松螺钉41。螺钉41的拧紧与拧松作业可以在螺钉41的正上方进行。这就是说,在容易确定进行拧紧与拧松作业的位置处,易于变更织物宽度。这种方便容易的性质可以使螺合螺钉41的第一轴47装配成不会朝织物宽度方向移动。

    (1-6)橡胶制的联轴节42抑制了因筘移动引起的织机回转变动而影响到行星齿轮机构。

    本发明还可以有下述实施方式。

    (1)在侧架11、10的设置位置H1、H2之内使同步皮带49卷绕于驱动轴14、53之上。

    (2)将缓冲部件设在第一轴17与第二轴18的结合处。

    (3)取代可伸缩的驱动轴14,可准备长度不同的多根驱动轴,选用具有与织物宽度相对应的长度的驱动轴。

    (4)取代能伸缩的防尘罩56而采用波纹结构的防尘罩。

    (5)将本发明应用于从与织机驱动马达独立的专用马达获得驱动力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能掌握的在权利要求书以外的发明说明于下。

    [1]将第二轴结合到加捻装置立体上面使第一轴配置成不会朝织物宽度方向移动的,权利要求3所述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

    [2]将可伸缩的防尘罩覆盖到上述驱动轴周围的,权利要求3所述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

    [3]纱罗布边形成装置为,应用前述行星齿轮机构在使一对线轴架公转的同时目转,从各线轴架上支承的线轴上经前述一对导纱器引出布边纱而形成纱罗布边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

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机中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不需添加油从而不必担心会使经纱上有油附着的纱罗布边形成装置。为此,于侧架(11)的上端安装支承台(13),而在支承台(13)上可回转地支承驱动轴(14)。于突出到织机外方的驱动轴(14)的端部上安装从动同步皮带轮(48)。在皮带轮(48)上卷绕有同步皮带(49)。驱动轴(14)通过橡胶制的联轴节(42)连接到加捻装置主体(22)之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