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883961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9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21910.3

申请日:

2000.07.14

公开号:

CN1281137A

公开日:

2001.01.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5D11/02; F25D17/06

主分类号:

F25D11/02; F25D17/06

申请人:

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村良三; 山本宏治; 冈部健一; 佐藤勇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1999.07.16 JP 203093/1999; 1999.07.16 JP 203092/1999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宏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冰箱,其具有从上至下的冷藏室、蔬菜室和冷冻室,在蔬菜室的后方相隔绝热壁设有冷却器,冷藏室的后方相隔绝热壁设有风机,减小冷藏室和蔬菜室的送风阻力,冷却器对蔬菜室进行适当间接冷却可提高冷却能力及食品保存性能,实现节能低噪。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冰箱,从上至下具有冷藏室、蔬菜室和冷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 冰箱具有设置在所述蔬菜室后方的冷却器;设置在所述冷藏室后方的风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在所述冷藏室内的 下方的低温室。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配置在所述冷藏室 背面的冷气送风通道;控制所述冷藏室、所述蔬菜室、所述低温室冷气供应 量的风门装置;与所述风门装置形成一体的风量控制板,所述风机出来的冷 气通过所述风门装置被送往所述冷气送风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低温室内后方上部形 成凹部,以嵌插、固定所述风量控制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装置具有温度调节 部,所述风量控制板的上部从所述凹部突出,在所述突出部分安装所述温度 调节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装置还具有开关部, 所述冰箱内的下部设置所述开闭部,所述冰箱内的上方设置所述温度调节部。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送风通道从背面至 顶部呈L字状,所述冷气送风通道中,在所述冷藏室的背面及顶部前方的位 置设有冷气排出口。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设置在所述冷气送风通 道的弯曲部附近的照明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隔离所述冷藏室和所 述蔬菜室的隔离壁;在所述隔离壁的后端上下方向设有跨越所述冷藏室和所 述蔬菜室的绝热壁。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壁相对所述冷却 器和所述风机留有一定的空间而配置,所述空间是通向所述冷冻室的冷气送 风通道。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壁上,一体设 有从所述蔬菜室吸入冷气的冷气吸入口及向所述低温室排出冷气的冷气排出 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冷藏 室背面的冷气送风通道;控制所述冷藏室和所述蔬菜室冷气供应量的风门装 置;与所述风门装置形成一体的风量控制板,来自所述风机的冷气通过所述 风门装置被送往所述冷气送风通道。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送风通道从背面 至顶部呈L字状,所述冷气送风通道中,在所述冷藏室的背面及顶部前方的 位置设有冷气排出口。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冷气送 风通道的弯曲部附近的照明装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隔离所述冷藏室和 所述蔬菜室的隔离壁;在所述隔离壁的后端上下方向设有跨越所述冷藏室和 所述蔬菜室的绝热壁。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壁相对所述冷却 器和所述风机留有一定的空间而配置,所述空间是通向所述冷冻室的冷气送 风通道。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壁上,设有从 所述蔬菜室吸入冷气的冷气吸入口及向所述低温室排出冷气的冷气排出口。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压缩机、冷凝器, 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冷冻室后方空间内的上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上述空 间内的下部。

说明书


冰箱

    本发明是有关冰箱冷却功能构件的排列结构。

    近年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对储藏室布置加以研究设计而成的使用方便的冰箱受到人们的关注。冷藏室安放在上方,在眼睛的高度可以看清其内部的冰箱成为主流。其中,尤其是考虑到健康,将容纳蔬菜的空间布置在最易使用的冰箱内中央处的冰箱获得好评。即该冰箱从上到下按冷藏室、蔬菜室、冷冻室的顺序排列。这种冰箱在特开平8-338681号公报中公开过。

    另外,冰箱大容量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住宅方面的原因,使冰箱的安放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实现冰箱的大容量化,需要重对冰箱内的无用空间及实用性低的空间进行分析,将这些空间减小从而提高容积效率,在不增加安放空间的前提下增加有效内部容积。

    提高容积效率有各种方法。第1种方法是加强冰箱本体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从而直接加大冰箱内部容积。第2种方法是减小不可缺少的冷却冰箱内部的制冷系统、风机、风门装置、冷却风道等冷却功能构件及电子控制板等地占有容积,这些容积构成为相对于冰箱内储藏空间的无用容积。

    第1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绝热材料的技术开发。因而对冰箱主要采用第2种方法即提高冷却功能及控制构件的安装效率。传统的这种冰箱在特开平9-13108号公报中公开过。

    随着冰箱的大型化,要求室内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均匀的照明,以往也有改善室内照度分布的研究方案。传统的这种冰箱在特开平3-122479号公报中公开过。

    以下参照附图对上述传统的各冰箱进行说明。

    图9是第1种传统冰箱的主视图。图10是该冰箱的纵向剖视图。在图9、图10中,冰箱1的内部,绝热壁2将冰箱1的内部分成上下二个区域,而后面设有站立绝热壁2A。冷藏室3和设置在其下方的蔬菜室4都在绝热壁2的上方。上冷冻室5和下冷冻室6都在绝热壁2的下方。另外,低温室7设置在冷藏室3内的下方,其温度控制比冷藏室3低。

    冰箱1中,冷藏室3的前面开口部设有旋转式门8。抽屉式门9、10、11分别装在蔬菜室4、上冷冻室5和下冷冻室6的前面开口部。储存容器12、13和14分别与门9、10和11连成一体而可抽出。储存容器15设置在低温室7内。搁板16将冷藏室3内分隔成多个储存区域。

    冰箱本体1的底部及底部后面组成的机械室17中设有下冷冻室6后面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18和下冷冻室6下面的冷凝器19。用于除霜水蒸发的蒸发盘20设置在冷凝器19附近的空间内。制冷系统的冷却器21设置在上冷冻室5的冰箱内侧后方,且纵向布置在压缩机18的上方。为了强制通风,风机22设置在冷却器21的上方、在蔬菜室4的后面相对站立绝热壁2A而配置。风道控制盘23设在蔬菜室4和低温室7的后面。其内部设有调节冷藏室3和蔬菜室4冷气供应量的风门装置24、调节低温室7的冷气供应量的风门装置25、压缩机18、风机22及控制风门装置24、25等电气部件工作用的电子控制板26。

    第1冷气排出风道27设在冷藏室3中央部的上下方向,冷气从风机22通过风门装置24吹向冷藏室3。冷气排出风道27中,相对多个搁板16间形成的储存区域而设有多个冷气排出口28。第2冷气排出风道29通过风门装置24将冷气送往低温室7,低温室7的后面有冷气排出口30。冷气吸入风道31将冷气从蔬菜室4引回到冷却器21,在蔬菜室4的后面有冷气吸入口32。排向冷藏室3和低温室7的冷气,从设在低温室7后下方的连通口3通过蔬菜室的储存容器12的外周环循到冷气吸入口32。冷气排出口34通过风机22向上冷冻室5及下冷冻室6排出冷气。在其前面相对设置站立绝热壁2A,将冷气引向下方。冷气吸入口35使冷气返回到冷却器21的下方。

    温度检测器36设在上冷冻室5的里边,用于检测冷冻室内温度。温度检测器37设在冷藏室3的里边,用于检测冷藏室内温度。温度检测器38设在低温室17的里边,用于检测低温室内温度。

    除霜加热器39设在接近冷却器21的下方。排水管41连接除霜水承接盘40和蒸发盘20。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冰箱的工作原理。

    当温度检测器36测得的温度比设定值高时,压缩机18启动,经冷却器21冷却的冷气由风机22进行强制通风。冷气从冷气排出口34排向上冷却室5和下冷冻室6后,通过冷气吸入口35回到冷却器21。当温度检测器36测得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压缩机18停止。此后重复上述过程,冷冻室被冷却到冷冻温度(比如-18℃)。

    当温度检测器36或37测得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风门装置24打开,经冷却器21冷却的冷气由风机22强制通风。冷气流经第1冷气排出风道27,通过冷气排出口28排向冷藏室3内。对冷藏室3内进行冷却后的冷气通过连通口33流入蔬菜室4的上面,通过储存容器12的外周对蔬菜室内进行间接冷却。然后冷气从冷气吸入口32流经冷气吸入风道31回到冷却器21。当温度检测器37测得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风门装置24关闭。此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冷藏室3冷却到冷藏温度(比如4℃),蔬菜室4内冷却到蔬菜冷藏温度(比如6℃)。

    当温度检测器36或38测得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风门装置25打开,经冷却器21冷却的冷气由风机22强制通风。冷气流经第2冷气排出风道29从冷气排出口30排向低温室7内。对低温室7内进行冷却后的冷气通过连通口33进入蔬菜室4的上面,通过储存容器12的外周对蔬菜室内进行间接冷却。该冷气从冷气吸入口32流经冷气吸入风道31回到冷却器21。当温度检测器38测得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风门装置25关闭。此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低温室冷却到激冷温度(比如0℃)或不完全冰冻温度(比如-3℃)。

    图11是第2种传统冰箱的剖视图。框体201中,其上方是冷藏室202,冷藏室202的最下方是激冷室202,再下方设有具有冷气通风道并且不带绝热材料的隔离壁203和蔬菜室204。蔬菜室204下方设有内部温度显著不同的冷冻室205,带有绝热材料的隔离壁206置于蔬菜室204与冷冻室205之间。蔬菜室204的后下方设有风扇电机207,蔬菜室204的储存箱208和激冷室202的后方设有冷气分配器209。

    该布置结构中,冷却源即热交换器210不是在内部温度高的蔬菜室204的后方,而是在内部温度最低的冷冻室205的后方。因此不会使蔬菜室204过冷,而冷冻室205则可高效冷却。由于热交换器210、其上方的风扇电机207。冷气分配器209都设置在冰箱下方,故使冰箱重心下移,冰箱安放稳定。

    图12是第3种传统冰箱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该冰箱分主冷藏室301、其上方的冷冻室、下方的酒类室和蔬菜室。低温室302将食品保存在+1~-3℃的低温下。来自冷冻室背后的冷却器室的冷气,其一部分被引向低温室302,其余通过冷气供给通道被引向主冷藏室301。温度检测器303测试主冷藏室301内的温度。热控风门流量调节器304收到温度检测器303发出的控制信号后调节主冷藏室301的冷气供应量。冷气排出口305、306设在流量调节器304下游的冷气供给通道上,通过流量调节器304的冷气排向主冷藏室301内。管道307形成冷气分配通道。

    两个冷气分配通道308、309的上端通过流量调节器304下游的冷气排出口305、306与冷气供给通道相连。冷气分配通道308的下端开口设在酒类室内,冷气分配通道309的下端开口设在蔬菜室内从而分配冷气。冰箱内灯310设在冷气分配通道308、309之间的纵向空间内。箱内灯310在打开主冷藏室门时点亮,在周围环境黑暗的情况下取出食品极为方便。覆盖冰箱内灯310的灯罩311可方便地在设在通道盖312中央的纵向开口部上装上取下。

    冰箱内搁板313、314、315最好用透明塑料制造,使冰箱内灯310的光线照到每个角落。冷气排出口316、317、318分别设在通道盖312的规定位置。为使箱内搁板冷却到规定温度(比如3-5℃),这些冷气排出口将来自流量调节器304的冷气经冷气分配通道308、309引向主冷藏室301内。该结构使冷藏室内得到均匀冷却且各个角落都能得到照明。

    但是,上述第1种传统冰箱的冷却器21被设在上冷冻室5的后方,风机22在蔬菜室4的后方接近冷却器21的上方。因此经冷却器21冷却的冷气通过风机22和风门装置24送往冷藏室3和蔬菜室4,这样,冷却器21、风机22到冷藏室3和蔬菜室4的通风线路较长。

    因而一般来说容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冷藏室3和蔬菜室4特别在气温高的季节和气温高的地区使用时,或储存大量食品时、或储存品放入取出频率高时,风机22不容易输送充足的冷气量,冷藏室3和蔬菜室4无法维持合适的温度。并且供给蔬菜室4的冷气是冷却过冷藏室3后的温度升高的冷气,故冷却能力更差。

    要充分冷却大容量、送风阻力大的冷藏室3和蔬菜室4,需要大型风机22,必然导致消费电力和噪声的增大。

    而第2种传统冰箱,其风扇电机208在蔬菜室204的后方,故经热交换器210冷却的冷气与将蔬菜室204后方的热交换器室隔开的绝热壁直接接触。因而蔬菜室204过分冷却。为此需要厚的绝热壁,从而使蔬菜室204的深度变小。另外将冷气引向冷藏室202的线路变长、风道阻力增大,冷却效率不佳。

    另外,冷气分配器209用螺钉等安装在冷却器室的上方,故至少需要上下2处以上进行固定。由此增加组装工序和零部件个数,使冰箱成本增加。

    而冰箱内搁板313、314、315上塞满食品或内侧放上东西会遮挡冰箱内灯310的光线而使主冷藏室301内变暗。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从上到下具有冷藏室、蔬菜室、冷冻室的冰箱,提供可提高冷藏室和蔬菜室在使用中的食品保存性能,实现节能和低噪的冰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可高效安装冷却功能构件的冰箱。

    另一目的是提供有效布置冷气风道,以较少的能量高效地冷却储存品的冰箱。

    另一目的是提供与食品在冰箱内的位置无关,冰箱内都能得到均匀照明的冰箱。

    对于上方是冷藏室,下方是冷冻室,冷藏室与冷冻室之间是蔬菜室的冰箱,冷却器设置在蔬菜室的后方,风机设置在冷藏室的后方,且各自用绝热壁隔开。这样,提高了冷藏室和蔬菜室的冷却能力而使风机变小,可实现节能低噪冰箱。

    风机安放在冷藏室内下方的低温室后下方。冷藏室背后设有冷气送风通道、控制冷藏室和低温室冷气供应量的风门装置、与风门装置形成一体的风量控制板。来自风机的冷气通过风门装置被送往冷气送风通道。由于蔬菜室的后方无风机和风量控制板,故蔬菜室的后面可向后方移动,并使壁厚比原来薄,从而增加了蔬菜室的有效内部容积。

    另外,照明装置设在呈L字状的冷气送风通道的弯曲处附近,故不管食品放在什么位置都能使冰箱内得到均等的照明。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冰箱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C-C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D-D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冰箱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传统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冰箱的剖视图。

    图11是其它传统冰箱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冰箱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冰箱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冰箱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分隔壁43将冰箱42内部分成上下二个区域。冰箱42内部上方有冷藏室44和其下的蔬菜室45,下方有冷冻室46。在冷藏室44内以合适的间隔设置多个搁板47,搁板47之间相互形成多个储存区域48。低温室49位于冷藏室44内的下方,具有储存容器50。低温室49主要将肉、鱼、贝类等生食品在冷藏室44温度以下(比如约为0℃的激冷和约-3℃的不完全冰冻等)储存。

    旋转式门51安装在冷藏室44的开口,可自由开和关。抽屉式门52安装在蔬菜室45的开口,可自由打开和关闭,并和储存容器53成为一体,可一起抽出。抽屉式门54安装在所述冷冻室46的开口,可自由开和关,并和储存容器55成为一体可一起抽出。

    机械室56位于冷冻室46的后方,安放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57。隔离壁58将冷藏室44和蔬菜室45隔开。绝热壁59在冷藏室44的下方即低温室49的背面和蔬菜室45的背面上下设置。冷却器60用绝热壁59隔开地设在蔬菜室45的后方。风机61用绝热壁59隔开地设在蔬菜室45的后方。绝热材料62安放在冷却器60的前面。绝热壁59与绝热材料62之间以规定的距离配置将冷气引向冷冻室46的冷气送风通道63。

    风门装置64设置在风机61的上方、冷藏室44的下后方。风门装置64的下方是开口部65、上方是温度调节部66。开口部位于低温室49的后方,而温度调节部66设置成在低温室49的后上方的冷藏室内露出。冷气送风通道67连接风门装置64和冷藏室44。

    连通口68位于隔离壁58的前面,连接冷藏室44和蔬菜室45。冷气吸入口69位于蔬菜室45的后方,冷气排出口70位于低温室49的后方,这些口都与绝热壁59形成一体。

    现说明上述结构的冰箱的工作原理。

    经冷却器60冷却的冷气由风机61送往冷气送风通道63,引入到下方的冷冻室46将其冷却到所需的温度。而来自风机61的冷气被送往风门装置64。根据使用者用温度调节部66任意设定的冷却强度,通过开闭控制开闭部65,而使冷却所需的冷气通过冷气送风通道67引入冷藏室44内并将其冷却到所需温度。另外,通过风门装置64的冷气中的一部分通过冷气排出口70而引入低温室49内,将其维持在所需的低温区域。

    冷却过冷藏室44内和低温室49内的冷气通过连通口68引入蔬菜室45内,将其冷却到所需温度。而冷却过蔬菜室45内的冷气通过室内后方的冷气吸入口69回到冷却器60。

    这样,风机61安放在大容量、使用频率高的冷藏室后下方,对冷藏室44可进行近距离送风冷却。因而送风阻力减小,冷却能力提高。另外对蔬菜室45的送风阻力也减小,冷却能力同样得到提高。

    蔬菜室45的后方设有冷却器60,只要将绝热壁59的壁厚设计合理,冷却器60可作为适合的间接冷却源对冷却器60作用,从而补充蔬菜室的冷却能力。这样储存在冷藏室44和蔬菜室45内的食品的保存性得到提高。

    冷却能力得到提高的这部分可减小风机61。因而风机61的消费电力下降,可获得节能降噪的效果。

    低温室49主要储存生鲜食品等小的食品,无需很长的深度,故在低温室49的后方产生多余空间。在该多余空间内安装风机61,可高效安装冷却机器,节省设置空间。

    风门装置64与传统的冰箱相比上下反向安装,开口部65在下方,温度调节部66在低温室49的后上方露出。与开口部65设置在上方的冰箱相比,在上下方向不花费无用的空间,也不影响使用者调节的方便。

    本实施例中,风门装置64除冷藏室44和蔬菜室45外,还控制低温室49的冷气量。对于无低温室49的冰箱,风门装置仅控制冷藏室44和蔬菜室45的冷却,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将冷却器60、风机61与蔬菜室45、低温室49的后方绝热隔开的绝热壁59越过隔离壁58,跨越两室形成一体。因而不需复杂的接合和密封,冰箱的组装变得简单。同时,由于与蔬菜室的冷气吸入口69和低温室的冷气排出口70也形成一体,故可使风通道结构简化。

    冷气送风通道利用了绝热壁59和冷却器60、风机61之间的空间,故不需另外设置管道,构成合理的通向冷冻室46的冷气送风通道。通往冷冻室46的路径中无风门装置,通气阻力小,故冷冻室46可获得充足的冷却能力。

    实施例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冰箱剖视图。冷凝器71安装在机械室56内压缩机57的上方空间。

    冷却器61安放在蔬菜室45的后方,故压缩机57的上方产生空间。利用该空间安放冷凝器71,使原来安放冷凝器的空间变为冰箱内的有效容积,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实施例3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冰箱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C-C位置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D-D位置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部分剖视图。

    冷藏室73位于冰箱72的上方。低温室74位于冷藏室73内的下方。蔬菜室75位于冷藏室73的下方。冷冻室76设置在冰箱72内的下方。低温室74的储存容器77主要将肉、鱼、贝类等生鲜食品储存在冷藏室以下的温度(比如0℃的激冷或约为-3℃的不完全冷冻等)。

    旋转式门78安装在所述冷藏室73的开口面上,可自由开和关。抽屉式门79安装在蔬菜室75的开口面上,可自由开和关,并与蔬菜储存容器80形成一体可一起抽出。抽屉式门81安装在冷冻室76的开口面上,可自由开和关,并与冷冻室储存容器82形成一体可一起抽出。树脂材料的隔离板83将冷藏室73和蔬菜室75分成上下两个区间。本实施例中,隔离板83用透明聚苯乙烯(GPポリスチレン)树脂制成。

    打开冷藏室门78时可透过隔离板83看到蔬菜室75内,使用者可确认储存品的新鲜程度。绝热壁84将蔬菜室75和冷冻室76分成上下二个区域。绝热壁85位于蔬菜室75的后方,按冰箱72的上下方向设置。冷却器86位于蔬菜室75的后方。冷却器盖87覆盖冷却器86。由绝热壁85与冷却器盖87形成将冷气通往冷冻室76的冷气排出风道88。用于强制通风的风机89位于冷却器86的上方、低温室74的后方。冷气送风通道91位于冷藏室73的后方中央并沿冰箱72的高度方向形成。

    风量控制板90将控制冷藏室73和低温室74的冷气供应量的风门装置94、风门装置94的进口风道92和出口风道93连为一体。风量控制板90设置在冷藏室73内低温室74的后上方。风量控制板90用进口风道92和出口风道93将风机89和冷气送风通道91之间相连。风门装置94的机械部95安装在风门96上方的风量控制板90上。机械部95位于绝热壁85的上方。凹部98由覆盖风机89的绝热壁97、冰箱侧壁和背壁形成。机械部95设置在凹部98上方的突出部99上。

    温度调节部100调节冷藏室73和低温室74的温度,控制风门装置94的开关动作。由于机械部95设置在低温室74的上方突出部99上,温度调节部100也同样设在突出部99上,故操作方便。由于上述风门装置94的布置,使风量控制板90没有必要在冰箱72的高度方向大面积设置并固定,故可增大冷藏室内的有效内容积。

    由于风量控制板90的下部插入凹部98,故不需用螺钉等固定控制板90。为使冷气不泄漏,将风量控制板90与从凹部98突出的突出部99及冰箱本体72的背壁固定即可。此时风量控制板90的上端部用螺钉固定2处(图中未表示)。

    冷气排出口101设在冷藏室73背面的冷气送风通道91中,其开口对应于冷藏室73内按合适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搁板102。冷气送风通道103与冷气送风通道91相连,并位于其上方。冷气送风通道103的形状,从冷藏室73内的背面至顶部呈L字状。冷气排出口104的开口位于冷气送风通道103的顶部前方,向冷藏室73内排出冷气。

    照明装置105设在冷气送风通道103的弯曲部106附近。

    连通口107在隔离板83的前方沿冰箱72的左右宽度方向开口,将通过冷藏室73的空气引向蔬菜室75。冷气吸入口108位于蔬菜室75的后下方,使冷气返回到冷却器86。冷气吸入口109使循环冷冻室76后的冷气返回到冷却器86的下方。

    以下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冰箱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压缩机110启动,经冷却器86冷却的冷气的一部分由风机89进行强制通风。冷气流经冷气排出风道88排向冷冻室76后,从冷气吸入口109回到冷却器86。

    冷却器86冷却的其余冷气由风机89强制通风,进入风量控制板90的进口风道92。风门装置94打开时,冷气通过出口风道93进入冷气送风通道91,从冷气排出口101排向各搁板102。

    通过冷气排出口101的冷气经流L字状的冷气送风通道103内的照明装置105,从设于顶部前方的冷气排出口104排向冷藏室73。从上面和背面排出的冷气将冷藏室73内均匀冷却。

    照明装置105设置在大致L字状的冷气送风通道103的弯曲部106附近。因而在冰箱门78打开时,照明装置105可以从顶部和背部将光照射到冷藏室73内,即使里边盛放食品也不会遮挡光线。

    照明装置105在风道内直接和冷气接触。因此可以防止照明装置105发出的热使冷藏室内温度上升以及热使周围的树脂材料发生劣化。

    引入低温室74的冷气经低温室74后方的冷气吸入口(图中未表示)回到冷却器86。循环冷藏室73后的冷气和排向低温室74的部分冷气,通过连通口107引向蔬菜室75,对蔬菜储存容器80进行间接冷却,然后冷气被引向冷气吸入口108而返回到冷却器86。

    重复上述冷气循环,当冷藏室73内的温度检测器(图中未表示)测得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风门装置94关闭。这样冷气无法排向冷藏室73,使冷藏室温度维持在规定的值。冷冻室76内的温度检测器(图中未表示)测得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压缩机110停止,冷冻室76的温度维持规定值。以后重复上述过程。

    如上所述,由于风机89位于低温室74的后方,故蔬菜室75内不会通过绝热壁85进行间接冷却。因而绝热壁85的壁厚可做得更薄,使蔬菜储存容器80朝深度方向扩展,增加有效内部容积。

    另外,风机89位于低温室74的后方,故风机89离冷藏室73近。因而风机89容易向冷气送风通道91输送冷气,可高效地循环冷藏室73的冷气。

冰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冰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冰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箱.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冰箱,其具有从上至下的冷藏室、蔬菜室和冷冻室,在蔬菜室的后方相隔绝热壁设有冷却器,冷藏室的后方相隔绝热壁设有风机,减小冷藏室和蔬菜室的送风阻力,冷却器对蔬菜室进行适当间接冷却可提高冷却能力及食品保存性能,实现节能低噪。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