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1311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58610.2

申请日:

20170519

公开号:

CN106929367A

公开日:

201707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G3/04

主分类号:

C12G3/04

申请人:

钟远新

发明人:

李勇,钟远新,林建

地址:

646200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七丁村十五社39号

优先权:

CN20171035861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其特点是,将新鲜采集的淡竹叶茎、叶及根部清洗沥干后制备淡竹叶浓缩汁液,再与纯粮(高粱或大米或玉米或麦子或糯米等)酿制的固态发酵原浆白酒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淡竹叶酒。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止痛、生津、通便、醒酒、防癌、治癌、抗衰老以及活化人体细胞等功能,对气管炎、高血压治疗有辅助疗效。使用该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口感柔和、绵甜、纯净,饮用后不上脑,不口干,药用、养生等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新鲜淡竹叶(含茎、叶、根)清洗干净并沥干备用,尤其是保留根部呈籽状须根;2)取清洗沥干后的淡竹叶植株与常温纯净水比例为1:3(单位:Kg/L)放入锅炉内;3)大火直至煮沸,保持沸腾浓缩15到25分钟;4)将沸腾的淡竹叶浓溶液取出置于容器中冷却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冷却至常温的淡竹叶浓缩液和经过固态发酵得到的纯粮(高粱、大米、玉米、麦子、糯米等)原浆白酒通过不同比例配制成18°至57°淡竹叶酒产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淡竹叶酒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在中医药材中,淡竹叶是一种常用的药材。其茎、叶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赛醇 和无羁萜;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叶和茎含芦竹素、白茅素、蒲公英甾醇、无羁萜、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根茎含芦竹素及白茅素;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如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特种氨基酸和活性肤、锰、锌、硒等微量元素。竹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主要是黄酮糖苷和香豆素类内酯。其有效成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均与银杏叶具有可比性。竹叶提取物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药用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之效。由于其生长环境要求较低,因此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易于采集。目前现有技术多是将淡竹叶采集炮制成药材。但在实际生产以及使用中,其利用率和自身价值均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众多酒品类中也不见一种淡竹叶饮品酒。因此,本发明利用淡竹叶自身化学成分结合简单独特的工艺,制备一种独特口味的淡竹叶饮品酒。由于工艺过程简单,成本较低,而效果显著,所以在医药和保健养生方面,淡竹叶酒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其特点是,将新鲜采集的淡竹叶茎、叶及根部清洗沥干后制备淡竹叶浓缩汁液,再与纯粮(高粱、大米、玉米、麦子、糯米等)酿制的固态发酵原浆白酒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淡竹叶酒。

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具有清热、止咳、化痰、止痛、生津、通便、醒酒、防癌、治癌、抗衰老以及活化人体细胞等功能,对气管炎、高血压治疗有辅助疗效。

使用该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口感柔和、绵甜、纯净,饮用后不上脑,不口干,药用、养生等效果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新鲜淡竹叶(含茎、叶、根)清洗干净并沥干备用,尤其是保留根部呈籽状须根;

2)取清洗沥干后的淡竹叶植株与常温纯净水比例为 1:3 (单位:Kg/L)放入锅炉内;

3)大火直至煮沸;

4)保持沸腾浓缩15到25分钟;

5)取冷却至常温的淡竹叶浓缩液和经过固态发酵得到的纯粮(高粱、大米、玉米、麦子、糯米等)原浆白酒通过不同比例配制成18°至57°淡竹叶酒产品。

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58610.2 (22)申请日 2017.05.19 (71)申请人 钟远新 地址 646200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 七丁村十五社39号 (72)发明人 李勇钟远新林建 (51)Int.Cl. C12G 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 方法。 其特点是, 将新鲜采集的淡竹叶茎、 叶及根 部清洗沥干后制备淡竹叶浓缩汁液, 再与纯粮 (高粱或大米或玉米或麦子或糯米等)酿。

2、制的固 态发酵原浆白酒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淡竹叶酒。 使 用本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具有清热、 止咳、 化痰、 止痛、 生津、 通便、 醒酒、 防癌、 治癌、 抗衰老以及 活化人体细胞等功能, 对气管炎、 高血压治疗有 辅助疗效。 使用该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口感柔 和、 绵甜、 纯净, 饮用后不上脑, 不口干, 药用、 养 生等效果良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929367 A 2017.07.07 CN 106929367 A 1.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将新鲜淡竹叶 (含茎、 叶、 根) 清洗干净并沥干备用, 尤其是保留根部呈籽状须根; 2。

3、) 取清洗沥干后的淡竹 叶植株与常温纯净水比例为 1:3 (单位: Kg/L)放入锅炉内; 3) 大火直至煮沸, 保持沸腾浓 缩15到25分钟; 4) 将沸腾的淡竹叶浓溶液取出置于容器中冷却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 其特征在于取冷却至常温的淡竹叶浓缩液和经过固态发 酵得到的纯粮(高粱、 大米、 玉米、 麦子、 糯米等)原浆白酒通过不同比例配制成18 至57 淡 竹叶酒产品。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929367 A 2 一种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淡竹叶酒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3 在中医药材中。

4、, 淡竹叶是一种常用的药材。 其茎、 叶含三萜化合物: 芦竹素、 印白茅 素、 蒲公英赛醇 和无羁萜; 另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 氨基酸、 有机酸、 糖类。 叶和茎含芦竹 素、 白茅素、 蒲公英甾醇、 无羁萜、 豆甾醇、 -谷甾醇、 菜油甾醇; 根茎含芦竹素及白茅素; 另 谓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 氨基酸、 有机酸、 糖类; 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 性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 如酚酸类化合物、 蒽醌类化合物、 萜类内酯、 特种氨基酸和活性肤、 锰、 锌、 硒等微量元素。 竹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主要是黄酮糖苷和香豆素类内酯。 其有效成 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均与银杏叶具有可比性。 竹叶提取物具有。

5、优良的抗自由基、 抗氧化、 抗衰 老、 降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 药用有清凉, 解热、 利尿及催产之效。 由于其生长环境要求较 低, 因此分布范围极为广泛, 易于采集。 目前现有技术多是将淡竹叶采集炮制成药材。 但在 实际生产以及使用中, 其利用率和自身价值均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众多酒品类中也不 见一种淡竹叶饮品酒。 因此, 本发明利用淡竹叶自身化学成分结合简单独特的工艺, 制备一 种独特口味的淡竹叶饮品酒。 由于工艺过程简单, 成本较低, 而效果显著, 所以在医药和保 健养生方面, 淡竹叶酒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淡竹叶酒及其制备工艺方法。 其特点是。

6、, 将新鲜采集的淡竹叶 茎、 叶及根部清洗沥干后制备淡竹叶浓缩汁液, 再与纯粮(高粱、 大米、 玉米、 麦子、 糯米等) 酿制的固态发酵原浆白酒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淡竹叶酒。 0005 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具有清热、 止咳、 化痰、 止痛、 生津、 通便、 醒酒、 防癌、 治癌、 抗衰老以及活化人体细胞等功能, 对气管炎、 高血压治疗有辅助疗效。 0006 使用该发明制备的淡竹叶酒口感柔和、 绵甜、 纯净, 饮用后不上脑, 不口干, 药用、 养生等效果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实施例1: 1)将新鲜淡竹叶 (含茎、 叶、 根) 清洗干净并沥干备用, 尤其是保留根部呈籽状须根; 2)取清洗沥干后的淡竹叶植株与常温纯净水比例为 1:3 (单位: Kg/L)放入锅炉内; 3)大火直至煮沸; 4)保持沸腾浓缩15到25分钟; 5)取冷却至常温的淡竹叶浓缩液和经过固态发酵得到的纯粮(高粱、 大米、 玉米、 麦子、 说明书 1/2 页 3 CN 106929367 A 3 糯米等)原浆白酒通过不同比例配制成18 至57 淡竹叶酒产品。 说明书 2/2 页 4 CN 106929367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