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电致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发光 材料等有用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近年来作为高性能平面彩色显示器用显 示装置备受注目,发光材料主要使用利用从发光分子的激发单 重态发光的荧光材料,为了达到更高效率,而利用从激发三重 态发光的磷光发光材料的开发正在盛行。然而,本发明的取代 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则完全尚未为人所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非离子性化合物,该非离子性 化合物具有实现全彩显示器不可或缺的460nm以下的蓝色区域 的发光,且可耐受施加电压时产生的焦耳热,具有200℃以上的 高熔点,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发光材料等是有用的。
解决课题的手段
这样的本发明的课题,可由通式(1)或(2)表示的取代苯基乙 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解决。
式中,L表示含氮杂环卡宾配体,X表示烷基、环烷基、芳 基、芳烷基、杂环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巯基、芳基巯基 或取代氨基;此外,X的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任选独 立地被卤素原子、烷基、环烷基、链烯基、芳基、芳烷基、烷 氧基、芳氧基、烷基巯基、芳基巯基或取代氨基所取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 络合物,其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发光材料等是有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以上述 通式(1)或(2)表示。在该通式(1)或(2)中,L表示含氮杂环卡宾配 体。X表示烷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杂环基、烷氧基、 芳氧基、烷基巯基、芳基巯基或取代氨基。
上述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列举例如甲基、 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等。 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环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3~12的环烷基,可列举例如环 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 环癸基、环十一碳基、环十二碳基等。
上述芳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18的芳基,可列举例如苯基、 甲苯基、二甲苯基、联苯基、茚基、萘基、二甲基萘基、蒽基、 菲基、芴基、芘基、基(chrysenyl)、并四苯基(naphthacenyl) 等。优选碳子数6~14的芳基。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 构体。
上述芳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可列举例如苯 甲基、苯乙基、萘甲基、茚基甲基、联苯基甲基等。
上述杂环基优选为由含有选自N、O或S的至少1个杂原子 的3~10元环组成的饱和或不饱和环式基,可列举例如吡咯基、 呋喃基、噻吩基、吲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吡啶基、 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唑啉基、喹 喔啉基等。
上述烷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可列举例如甲 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 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等。特别优选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 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芳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14的芳氧基,可列举例如苯 氧基、甲苯氧基、二甲苯氧基、萘氧基等。另外,这些取代基 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烷基巯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巯基,可列举例 如甲基巯基、乙基巯基、丙基巯基、丁基巯基、戊基巯基、己 基巯基等。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芳基巯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14的芳基巯基,可列举例 如苯基巯基、甲苯基巯基、二甲苯基巯基、萘基巯基等。另外, 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取代氨基优选为被选自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 数6~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1或2个基团取代的 氨基。可列举例如甲氨基、乙氨基、丙氨基、丁氨基等碳原子 数1~6的烷氨基,二甲胺基、甲基乙氨基、二乙氨基、二丙胺 基等被相同或不同的2个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二烷氨基, 苯氨基、甲苯氨基、二甲苯氨基、萘氨基等碳原子数6~14的芳 氨基,二苯氨基、二(甲苯)氨基、二(二甲苯)胺基等被相同或 不同的2个碳原子数6~14的芳基取代的二芳氨基,苯甲氨基、 苯乙氨基等碳原子数7~20的芳烷氨基或二苯甲氨基等被相同 或不同的2个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取代的二芳烷基胺基。另 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另外,X的碳原子上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任选独立地被卤素 原子、烷基、环烷基、链烯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 基、烷基巯基、芳基巯基或取代氨基所取代。
上述卤素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上述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特别优选为1~12的烷基, 可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 基、壬基、癸基、十一碳基、十二碳基等。特别优选碳原子数1~ 6的烷基。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环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3~7的环烷基,可列举例如环 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等。
上述链烯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特别优选为2~12的链 烯基,可列举例如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 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一碳烯基、十二碳烯基 等。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芳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20、特别优选为6~16的芳基, 可列举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二甲基萘基、蒽 基、菲基、芴基、芘基等。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芳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可列举例如 苄基、苯乙基、萘甲基、茚基甲基、联苯基甲基等。
上述烷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可列举例如甲 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 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等。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 体。
上述芳氧基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6~14的芳氧基,可列举例 如苯氧基、甲苯氧基、二甲苯氧基、萘氧基等。另外,这些取 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烷基巯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巯基,可列举例 如甲基巯基、乙基巯基、丙基巯基、丁基巯基、戊基巯基、己 基巯基。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芳基巯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14的芳基巯基,可列举例 如苯基巯基、甲苯基巯基、二甲苯基巯基、萘基巯基等。另外, 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上述取代氨基优选为被选自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 数6~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的1或2个基团取代的 氨基。可列举例如甲氨基、乙氨基、丙氨基、丁氨基等碳原子 数1~6的烷基氨基,二甲氨基、甲基乙基氨基、二乙氨基、二 丙氨基等被相同或不同的2个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二烷 氨基,苯氨基、甲苯基氨基、二甲苯基氨基、萘氨基等碳原子 数6~14的芳氨基,二苯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二甲苯基) 氨基等相同或不同的2个碳原子数6~14的芳基取代的二芳氨 基,苯甲氨基、苯乙氨基等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胺基或二苯 甲氨基等相同或不同的2个碳原子数7~20的芳烷基取代的二芳 烷基氨基。另外,这些取代基还包含其异构体。
X的碳原子上的多个氢原子被烷基、链烯基、芳基、芳烷 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取代氨基取代时,邻接的基团之间可结 合且形成环。
上述邻接的基团之间结合且形成环时的环可列举例如环戊 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苯环、萘环、四氢呋喃环、苯并 吡喃环、N-甲基吡咯烷环、N-甲基哌啶环等。
这些中,X为选自碳数1~6的烷基、碳数6~14的芳基、碳 原子数1~6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14的芳氧基、碳原子数1~6 的烷基巯基、碳原子数6~14的芳基巯基、被相同或不同的2个 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二烷氨基、或者被相同或不同的2 个碳原子数6~14的芳基取代的二芳氨基,X的碳原子上一个或 多个氢原子优选任选独立地被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 子取代。此外,特别优选X为甲基、苯基、氟苯基、甲氧基、 苯氧基、甲基巯基、苯基巯基、二乙氨基或二苯氨基。
含氮杂环卡宾配体以通式(3)或(4)表示。
式中,R1及R2,各自任选相同或不同,表示烷基、环烷基、 多环烷基或芳基,R3、R4、R5及R6各自任选相同或不同,表示 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链烯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 芳氧基、硝基、氰基或二烷氨基或R3、R4、R5及R6邻接的基团 之间任选与这些结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环;此外,R1~R6表示 含有碳原子的基团时,该碳原子上的1个或多个氢原子任选以卤 素原子、烷基、环烷基、链烯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或芳 氧基取代。
在通式(3)或(4)中,R1及R2表示烷基、环烷基、多环烷基或 芳基,但烷基、环烷基、芳基与定义为可在上述X的碳原子上 取代的意义相同。
上述多环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10的多环烷基,可列举例 如双环-[2.1.1]-己基、双环-[2.2.1]-庚基、双环-[2.2.2]-辛基、双 环-[3.3.0]-辛基、双环-[4.3.0]-壬基、双环-[4.4.0]-癸基、金刚烷 基等。
R3、R4、R5及R6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烷基、链烯基、 芳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硝基、氰基或二烷氨基,但 烷基、链烯基、芳基、芳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二烷氨基, 与定义为可在上述X的碳原子上取代的意义相同。
此外,R3、R4、R5及R6邻接的基团之间,任选与这些结合 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环。在通式(3)中,作为R3及R4为与这些结合 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环时的环,可列举例如环戊烷环、环己烷环、 环庚烷环、苯环、萘环等碳原子数5~10的碳环。此外,在通式 (4)中,R3(或R4)及R5(或R6)与这些结合的碳原子一同形成环时 的环可列举例如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苯环、萘环 等碳原子数5~10的碳环。
此外,R1~R6表示含碳原子的基团时,该碳原子上的1个或 多个氢原子任选以卤素原子、烷基、环烷基、链烯基、芳基、 芳烷基、烷氧基或芳氧基取代,这些也与定义为可在上述X的 碳原子上取代的意义相同。这些中,R1及R2为选自碳原子数1~ 6的烷基、碳原子数6~14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10的多环烷基的 基团,上述芳基的碳原子上的1个或多个氢原子优选为任选独立 地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特别优选以叔丁基、2,6-二异丙 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或金刚烷基取代,R3、R4、R5及R6优选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特别优选为氢原子或氯原子。
本发明的含氮杂环卡宾配体(L)的具体例可列举例如式 (5)~(14)表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通式(1)或(2)表示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 宾络合物,通过例如反应工序式(1)表示的那样将通式(Ia)或(Ib) 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膦络合物与含氮杂环卡宾配体(L)进行反 应获得。
[反应工序式(1)]
式中,X及L与上述意义相同,P表示单齿膦配体。
上述单齿膦配体(P)可列举例如双(五氟苯基)苯基膦、(4-溴 苯基)二苯基膦、二烯丙基苯基膦、二环己基苯基膦、二乙基苯 基膦、4-(二甲氨基)苯基二苯基膦、二甲基苯基膦、二苯基(2- 甲氧基苯基)膦、二苯基(五氟苯基)膦、二苯基丙基膦、二苯基 -2-吡啶基膦、二苯基(对-甲苯基)膦、二苯基乙烯基膦、乙基二 苯基膦、异丙基二苯基膦、甲基二苯基膦、三苯甲基膦、三丁 基膦、三-叔丁基膦、三环己基膦、三环戊基膦、三乙基膦、三 -2-呋喃基膦、三异丁基膦、三异丙基膦、三丙基膦、三甲基膦、 三辛基膦、三苯基膦、三(4-氯苯基)膦、三(3-氯苯基)膦、三(2,6- 二甲氧基苯基)膦、三(4-氟苯基)膦、三(3-氟苯基)膦、三(4-甲 氧基苯基)膦、三(3-甲氧基苯基)膦、三(2-甲氧基苯基)膦、三(4- 三氟甲基苯基)膦、三(五氟苯基)膦、三(2,4,6-三甲氧基苯基)膦、 三(2,4,6-三甲基苯基)膦、三-间-甲苯基膦、三-邻-甲苯基膦、 三-对-甲苯基膦、苄基二苯基膦、双(2-甲氧基苯基)苯基膦、二 苯基环己基膦、2-(二-叔丁基膦基)联苯、2-(二环己基膦基)联苯、 新薄荷基(neomenthyl)二苯基膦、对-甲苯基二苯基膦、三烯丙 基膦、三(2,4,4-三甲基戊基)膦、三(1-萘基)膦、三(羟基甲基) 膦、三(羟基丙基)膦等。这些也可直接使用市售品。
上述取代苯基乙炔基金膦络合物通过例如反应工序式(2) 表示,将金卤素膦络合物与取代的苯基乙炔进行反应获得(参照 例如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Dalton Trans.,1986,411)。
[反应工序式(2)]
式中,X及P与上述意义相同,Y表示卤素原子。
此外,上述金卤素膦络合物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合成(参照 例如实验化学讲座,第4版,丸善株式会社,455页,18卷(1991 年))。
上述含氮杂环卡宾配体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也可使用例如 通过公知的方法合成者(参照例如J.Am.Chem.S oc., 114,5530(1992)及国际公开第98/27064号公报)。
通式(15)或(16):
式中,X与上述意义相同,
表示的上述取代苯基乙炔化合物任选以由例如反应工序式 (3)所示,由对应的取代苯基溴化物根据公知的方法(例如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85,50卷,1763)合成。
[反应工序式(3)]
式中,X与上述意义相同。
此外,也可以将乙炔基取代芳族羧酸衍生后(日本特开平 3-227954号公报),将羧基衍生为各种羧酸衍生物而合成(实验 化学讲座第4版22卷有机合成IV丸善株式会社)。
在本发明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的合成 中,含氮杂环卡宾配体的使用量相对于取代苯基乙炔基金膦络 合物1摩尔,优选为1~3摩尔,更优选为1~1.5摩尔。
在本发明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的合成 中使用的溶剂,只要不阻碍反应则并无特别限制,使用例如四 氢呋喃、呋喃、二噁烷、四氢吡喃、乙醚、二异丙基醚、二丁 基醚等醚类;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等脂肪族烃类;苯、甲 苯、二甲苯等芳族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丙烷等卤 化脂肪族烃类;氯苯等卤化芳族烃类。此外,这些溶剂可单独 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二种以上。
上述溶剂的使用量根据反应液的均一性或搅拌性适当调 节,相对于取代苯基乙炔基金膦络合物1摩尔优选为1~30L,更 优选为5~20L。
本发明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的合成 根据例如将取代乙炔基金膦络合物、含氮杂环卡宾配体(通过含 氮杂环卤化氢与碱进行反应生成)及溶剂混合,边搅拌边进行反 应等方法进行。此时的反应温度优选为0~120℃,更优选为20~ 100℃,反应压力并无特别限制。
本发明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在反应 完成后通过中和、萃取、过滤、浓缩、蒸馏、再结晶、升华、 层析法等公知的方法分离·生成。
本发明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可列举 例如以下式(17)~(26)表示的化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根 据实施例记载的物性值,适合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使用。
实施例
接着,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 只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3-苯甲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 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Bz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Schlenk tube)中加入氯化 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85mg,0.67mmol)、 叔丁醇钾(85质量%物、114mg,0.86mmol)、四氢呋喃(10ml), 于室温搅拌15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10ml), 于70℃搅拌5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苯甲酰 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340mg,0.51mmol)、甲苯10ml的另 一支30ml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 pH为7。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 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3/1)提纯,获 得的固体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29g白色固体(收率72 %)。
1H-NMR(300MHz,CDCl3)δ:7.74-7.12(m,17H),2.64-2.55 (sept,4H),1.37(d,12H),1.21(d,12H)
EI-MS(M/Z):790(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46(max)
热分析:熔点:224℃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3.74,H:5.58,N:3.68
理论值C:63.79,H:5.74,N:3.54
实施例2(3-(4’-氟苯甲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 基苯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4’FBz)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59mg,0.61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104mg,0.79mmol)、四氢呋喃(10ml),于室温搅拌 15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10ml),于70℃搅 拌5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4’-氟苯甲酰基) 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320mg,0.47mmol)、甲苯10ml的另 一支30ml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 pH为7。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 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的 固体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32g白色固体(收率84%)。
1H-NMR(300MHz,CDCl3)δ:7.76-7.07(m,16H), 2.62-2.56(sept,4H),1.37(d,12H),1.21(d,12H)
EI-MS(M/Z):808(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42(max)
热分析:熔点:224℃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2.35,H:5.44,N:3.44
理论值C:62.37,H:5.48,N:3.46
实施例3(3-乙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基苯基) 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A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72mg,0.64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111mg,0.84mmol)、四氢呋喃(10ml),于室温搅拌 15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10ml),于70℃搅 拌5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乙酰基苯基乙炔 基(三苯基膦)金(298mg,0.49mmol)、甲苯10ml的另一支30ml 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 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pH为7。 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通过 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3/1)提纯,获得的固体 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34g白色固体(收率95%)。
1H-NMR(300MHz,CDCl3)δ:7.88-7.13(m,12H), 2.65-2.49(sept,4H),2.49(s,3H),1.44(d,12H),1.21(d,12H)
EI-MS(M/Z):728(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40(max)
热分析:熔点:224℃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0.73,H:5.95,N:3.97
理论值C:60.98,H:5.95,N:3.84
实施例4(3-(二乙氨基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 基苯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DEA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98mg,0.70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120mg,0.91mmol)、四氢呋喃(11ml),于室温搅拌 15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11ml),于70℃搅 拌5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二乙氨基羰基) 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356mg,O.54mmol)、甲苯11ml的另一 支30ml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 pH为7。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 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1/1)提纯,获 得的固体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38g白色固体(收率91 %)。
1H-NMR(300MHz,CDCl3)δ:7.52-7.03(m,12H),3.31(m, 4H),2.65-2.54(sept,4H),1.44(d,12H),1.21(d,12H),1.09(m, 6H)
EI-MS(M/Z):785(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21(max)
热分析:熔点:218℃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1.02,H:6.30,N:5.32
理论值C:61.14,H:6.41,N:5.35
实施例5(3-(二苯氨基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 基苯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DPA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319mg,0.75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129mg,0.98mmol)、四氢呋喃(12ml),于室温搅拌 15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12ml),于70℃搅 拌5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二苯氨基羰基) 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356mg,0.54mmol)、甲苯12ml的另一 支30ml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 pH为7。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 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的 固体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48g白色固体(收率95%)。
1H-NMR(300MHz,CDCl3)δ:7.54-6.83(m,22H), 2.62-2.55(sept,4H),1.37(d,12H),1.21(d,12H)
EI-MS(M/Z):881(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27(max)
热分析:熔点:260℃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5.23,H:5.62,N:4.87
理论值C:65.37,H:5.71,N:4.76
实施例6(3-(甲氧基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基 苯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M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82mg,0.66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114mg,0.86mmol)、四氢呋喃(10ml),于室温搅拌 15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10ml),于70℃搅 拌5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甲氧基羰基)苯 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315mg,0.51mmol)、甲苯10ml的另一支 30ml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将 反应混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pH 为7。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 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的固体 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31g白色固体(收率80%)。
1H-NMR(300MHz,CDCl3)δ:7.98-7.12(m,12H),3.83 (s,3H),2.67-2.54(sept,4H),1.38(d,12H),1.23(d,12H)
EI-MS(M/Z):744(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26(max)
热分析:熔点:205℃
元素分析 观测值C:59.75,H:5.69,N:3.77
理论值C:59.67,H:5.82,N:3.76
实施例7(3-(苯氧基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基 苯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P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12mg,0.50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86mg,0.65mmol)、四氢呋喃(8ml),于室温搅拌15 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8ml),于70℃搅拌5 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苯氧基羰基)苯基 乙炔基(三苯基膦)金(260mg,0.38mmol)、甲苯8ml的另一支30ml 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 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pH为7。 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通过 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的固体用己 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22g白色固体(收率70%)。
1H-NMR(300MHz,CDCl3)δ:8.16-7.13(m,17H), 2.63-2.56(sept,4H),1.38(d,12H),1.22(d,12H)
EI-MS(M/Z):806(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27(max)
热分析:熔点:224℃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2.17,H:5.52,N:3.48
理论值C:62.53,H:5.62,N:3.47
实施例8(3-(甲基巯基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 基苯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MM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异 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21mg,0.52mmol)、叔丁醇钾(85质 量%物、90mg,0.68mmol)、四氢呋喃(8ml),于室温搅拌15分 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8ml),于70℃搅拌5分 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甲基巯基羰基)苯基 乙炔基(三苯基膦)金(256mg,0.4mmol)、甲苯8ml的另一支30ml 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 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pH为7。 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通过 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的固体用己 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22g白色固体(收率73%)。
1H-NMR(300MHz,CDCl3)δ:7.91-7.13(m,12H), 2.67-2.54(sept,4H),2.40(s,3H),1.38(d,12H),1.22(d, 12H)
EI-MS(M/Z):760(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34(max)
热分析:熔点:212℃
元素分析 观测值C:58.15,H:5.70,N:3.80
理论值C:58.41,H:5.70,N:3.68
实施例9(3-(苯基巯基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 基苯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3PM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12mg,0.50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206mg,0.49mmol)、四氢呋喃(8ml),于室温搅拌15 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8ml),于70℃搅拌5 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3-(苯基巯基羰基)苯 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260mg,0.37mmol)、甲苯8ml的另一支 30ml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将 反应混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pH 为7。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 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的固体 用己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0.17g白色固体(收率56%)。
1H-NMR(300MHz,CDCl3)δ:7.99-7.13(m,17H), 2.63-2.56(sept,4H),1.39(d,12H),1.22(d,12H)
EI-MS(M/Z):822(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35(max)
热分析:熔点:223℃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0.94,H:5.49,N:3.50
理论值C:61.30,H:5.51,N:3.40
实施例10(2-苯甲酰基苯基乙炔基[1,3-双(2,6-二异丙基苯 基)咪唑-2-甲叉基]金[Au(IPr)(2Bz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20ml反应茄瓶中加入氯化1,3-双(2,6-二 异丙基苯基)咪唑(IPrH+Cl-:278mg,0.66mmol)、叔丁醇钾(85 质量%物、112mg,0.85mmol)、四氢呋喃(10ml),于室温搅拌 15分钟后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加入甲苯(10ml),于70℃搅 拌5分钟后过滤反应混合物,将滤液滴入加有2-苯甲酰基苯基乙 炔基(三苯基膦)金(335mg,0.50mmol)、甲苯10ml的另一支30ml 反应茄瓶中。滴加后将反应混合物于70℃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 合物冷却~室温后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水洗使pH为7。 用硫酸钠干燥后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通过 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的固体用己 烷洗涤过滤,获得目标物白色固体0.37g(收率93%)。
1H-NMR(300MHz,CDCl3)δ:7.67-7.06(m,17H), 2.53-2.44(sept,4H),1.23(d,12H),1.18(d,12H)
EI-MS(M/Z):790(M)+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57(max)
热分析:熔点:242℃
元素分析 观测值C:63.77,H:5.51,N:3.54
理论值C:63.79,H:5.74,N:3.54
实施例1~10合成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 物通过磷光荧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光谱(在氯仿中,温度77K(开 (KelVin))、紫外线照射下),显示发光最大波长421nm~457nm、 CIE色度坐标(0.149,0.085)至(0.153,0.208)的蓝色的磷光发光。
此外,热分析的结果,本发明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 环卡宾络合物的熔点都在200℃以上,表明可适于作为有机电致 发光元件使用。
参考例1(3-乙炔基二苯甲酮的合成)
(第1工序)
将15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3-溴二苯甲酮 1.57mg(6mmol)、四(三苯基膦)钯70mg(0.06mmol)、哌啶6ml、 2-甲基-3-丁炔-2-醇640μL(6.6mmol),于100℃搅拌1.25小时。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后用乙醚萃取,用 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 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目标物 3-(3-羟基-3-甲基-1-丁炔基)二苯甲酮黄色液体1.46g(收率92 %)。
1H-NMR(300MHz,CDCl3)δ:7.83-7.40(m,9H),2.09(s, 1H),1.6(s,6H)
EI-MS(M/Z):264(M)+
(第2工序)
在备有回流管的100m12口烧瓶中加入3-(3-羟基-3-甲基-1- 丁炔基)二苯甲酮1.45g(5.5mmol)、NaOH(Kishida化学公司, 0.7mm粒状,98%)230mg(5.8mmol),将内部进行Ar取代。加入 甲苯30ml,于120℃回流0.5小时。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用 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 去溶剂。反应粗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 =30/1)提纯,获得3-乙炔基二苯甲酮橘色固体0.9g(收率80%)。
1H-NMR(300MHz,CDCl3)δ:7.91-7.26(m,9H),3.12(s, 1H)
EI-MS(M/Z):206(M)+
参考例2(3-乙炔基-4’-氟二苯甲酮的合成)
(第1工序)
将15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3-溴-4’-氟二苯甲酮 1.4g(5mmol)、四(三苯基膦)钯58mg(0.05mmol)、1-甲基哌啶5ml、 2-甲基-3-丁炔-2-醇533μL(5.5mmol),于100℃搅拌4.5小时。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后用乙醚萃取,用 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 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橘色结 晶的目标物4-氟-3’-(3-羟基-3-甲基-1-丁炔基)二苯甲酮1.11g。 收量(收率79%)。
1H-NMR(300MHz,CDCl3)δ:7.83-7.15(m,8H),2.15(s, 1H),1.62(s,6H)
EI-MS(M/Z):282(M)+
(第2工序)
在备有回流管的100m12口烧瓶中加入4-氟-3-(3-羟基-3’-甲 基-1-丁炔基)二苯甲酮1.11mg(3.9mmol)、NaOH(Kishida化学公 司,0.7mm粒状,98%)165mg(4.1mmol),将内部进行Ar取代。 加入甲苯20ml,于120℃回流0.5小时。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 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 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 =10/1)提纯,获得3-乙炔基-4’-氟二苯甲酮黄色固体0.5g(收率53 %)。
1H-NMR(300MHz,CDCl3)δ:7.87-7.14(m,8H),3.13(s, 1H)
EI-MS(M/Z):224(M)+
参考例3(3-乙炔基苯乙酮的合成)
(第1工序)
将30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3-溴苯乙酮 1.99ml(15mmol)、四(三苯基膦)钯173mg(0.15mmol)、哌啶15ml、 2-甲基-3-丁炔-2-醇1.6ml(16.5mmol),于100℃搅拌1.25小时。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后用乙醚萃取,用 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 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橘色液 体的目标物3-(3-羟基-3-甲基-1-丁炔基)苯乙酮2.98g(收率98 %)。
1H-NMR(300MHz,CDCl3)δ:8.00-7.38(m,4H),2.59(s, 3H),2.13(s,1H),1.63(s,6H)
EI-MS(M/Z):202(M)+
(第2工序)
在备有回流管的200m12口烧瓶中加入3-(3-羟基-3-甲基-1- 丁炔基)苯乙酮2.98g(14.7mmol)、氢氧化钠(Kishida化学公司, 0.7mm粒状,98%)0.62g(15.4mmol),将内部进行Ar取代。加入 甲苯75ml,于120℃回流0.5小时。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用 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 去溶剂。将反应粗产物于70℃溶解于己烷40ml,过滤不溶物后 将滤液冷却,获得目标物3-乙炔基苯乙酮白色固体1.43g,(收率 67%)。
1H-NMR(300MHz,CDCl3)δ:8.07-7.39(m,4H),3.14(s, 1H),2.61(s,3H)
EI-MS(M/Z):144(M)+
参考例4(3-乙炔基-N,N-二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将20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间乙炔基苯甲酸 1.02g(7mmol)、亚硫酰氯(thionylChloride)5g(42mmol),于50℃ 搅拌2小时后减压蒸馏除去过剩的亚硫酰氯,获得间乙炔基苯甲 酰氯(benzoylChloride)。在获得的间乙炔基苯甲酰氯中,于冰冷 下加入将二乙胺1.49ml(14.4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7ml形成的 溶液后,将温度设定为室温,搅拌1小时。搅拌完成后减压蒸馏 除去二氯甲烷,残渣中加入水35ml,用乙醚35ml萃取,用硫酸 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通过 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3/1)提纯,获得目标物 3-乙炔基-N,N-二乙基苯甲酰胺淡黄色液体1.3g(收率92%)。
1H-NMR(300MHz,CDCl3)δ:7.76-7.22(m,4H),3.54(m, 2H),3.25(m,2H),3.11(s,1H),1.26(m,3H)1.11(m, 3H)
EI-MS(M/Z):201(M)+
参考例5(3-乙炔基-N,N-二苯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将20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间乙炔基苯甲酸 1.02g(7mmol)、亚硫酰氯5g(42mmol),于50℃搅拌2小时后减压 蒸馏除去过剩的亚硫酰氯,获得间乙炔基苯甲酰氯。在获得的 间乙炔基苯甲酰氯中,于冰冷下加入将二苯胺2.44g(14.4mmol) 溶解于二氯甲烷7ml形成的溶液后将温度设定为室温,搅拌1小 时。搅拌完成后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残渣中加入水35ml, 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 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 酯=10/1)提纯,获得目标物3-乙炔基-N,N-二苯基苯甲酰胺淡黄 色液体0.7g(收率35%)。
1H-NMR(300MHz,CDCl3)δ:7.63-6.91(m,14H),3.03(s, 1H)
EI-MS(M/Z):297(M)+
参考例6(3-乙炔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
将20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间乙炔基苯甲酸 1.02g(7mmol)、亚硫酰氯5g(42mmol),于50℃搅拌2小时后减压 蒸馏除去过剩的亚硫酰氯,获得间乙炔基苯甲酰氯。在获得的 间乙炔基苯甲酰氯中,于冰冷下加入将甲醇298μl(7.35mmol)、 吡啶3.4ml(42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7ml形成的溶液后将温度设 定为室温,搅拌1小时。搅拌完成后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残 渣中加入水35ml,用乙醚35ml萃取,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 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于70℃溶解于己烷 15ml,过滤不溶物后将滤液冷却,获得目标物3-乙炔基苯甲酸 乙酯黄色固体0.74g(收率66%)。
1H-NMR(300MHz,CDCl3)δ:8.17-7.38(m,4H),3.95(s, 3H),3.11(s,1H)
EI-MS(M/Z):160(M)+
参考例7(3-乙炔基苯甲酸苯酯的合成)
将20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间乙炔基苯甲酸 1.02g(7mmol)、亚硫酰氯5g(42mmol),于50℃搅拌2小时后减压 蒸馏除去过剩的亚硫酰氯,获得间乙炔基苯甲酰氯。在获得的 间乙炔基苯甲酰氯中,于冰冷下加入将苯酚692mg(7.35mmol)、 吡啶3.4ml(42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7ml形成的溶液后将温度设 定为室温,搅拌1小时。搅拌完成后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残 渣中加入水35ml,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用硫酸镁干燥,用蒸 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 色谱(己烷/乙酸乙酯=10/1)提纯,获得目标物3-乙炔基苯甲酸苯 酯黄色固体0.55g(收率35%)。
1H-NMR(300MHz,CDCl3)δ:8.34-6.69(m,9H),3.15(s, 1H)
EI-MS(M/Z):222(M)+
参考例8(3-乙炔基-硫代苯甲酸-S-甲酯的合成)
将20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间乙炔基苯甲酸 1.02g(7mmol)、亚硫酰氯5g(42mmol),于50℃搅拌2小时后减压 蒸馏除去过剩的亚硫酰氯,获得间乙炔基苯甲酰氯。在获得的 间乙炔基苯甲酰氯中加入二氯甲烷7ml,冰冷后加入甲硫醇钠 515mg(7.35mmol),将温度设定为室温,搅拌3小时。搅拌完成 后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残渣中加入水35ml,用乙酸乙酯 35ml萃取,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 的反应粗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10/1)提 纯,获得目标物3-乙炔基-硫代苯甲酸-S-甲酯黄色固体0.49g(收 率40%)。
1H-NMR(300MHz,CDCl3)δ:8.09-7.39(m,4H),3.14(s, 1H),2.48(s,3H)
EI-MS(M/Z):176(M)+
参考例9(3-乙炔基-硫代苯甲酸-S-苯酯的合成)
将20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间乙炔基苯甲酸 1.02g(7mmol)、亚硫酰氯5g(42mmol),于50℃搅拌2小时后减压 蒸馏除去过剩的亚硫酰氯,获得间乙炔基苯甲酰氯。在获得的 间乙炔基苯甲酰氯中加入THF7ml,冰冷后加入苯硫醇钠 971mg(7.35mmol)后将温度设定为室温,搅拌2小时。搅拌完成 后减压蒸馏除去THF,残渣中加入水35ml,用乙酸乙酯35ml萃 取,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 粗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20/1)提纯,获得 目标物3-乙炔基-硫代苯甲酸-S-苯酯黄色固体0.51g(收率31%)。
1H-NMR(300MHz,CDCl3)δ:8.15-7.39(m,9H),3.16(s, 3H)
EI-MS(M/Z):238(M)+
参考例10(3-苯甲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Bz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加入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二苯甲酮(186mg,0.9mmol)、乙醇(12ml) 后,滴加乙醇钠(247μL,0.63mmol:浓度2.55mol/L(升)的乙醇 溶液),于室温搅拌17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用乙 醇(12ml×3次)、水(12ml×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涤,通 过真空干燥获得目标化合物0.38g白色粉末(收率96%)。
1H-NMR(300MHz,CDCl3)δ:7.88-7.26(m,24H)
FAB-MS(M/Z):665(M+H)+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41(max)
元素分析 观测值C:59.57,H:3.57
理论值C:59.65,H:3.64
参考例11(3-(4’-氟苯甲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4’FBz)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加入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4’-氟二苯甲酮(202mg,0.9mmol)、乙醇 (12ml)后,滴加乙醇钠(247μl,0.63mmol:浓度2.55mol/L(升) 的乙醇溶液),于室温搅拌17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 用乙醇(12ml×3次)、水(12ml×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 涤,通过真空干燥获得目标化合物0.36g白色粉末(收率89%)。
1H-NMR(300MHz,CDCl3)δ:7.86-7.11(m,23H)
FAB-MS(M/Z):683(M+H)+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24(max)
元素分析 观测值C:58.26,H:3.32
理论值C:58.08,H:3.40
参考例12(3-乙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A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加入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苯乙酮(130mg,0.9mmol)、乙醇(12ml)后 滴加乙醇钠(247μL,0.63mmol:浓度2.55mol/L(升)的乙醇溶液), 于室温搅拌17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用乙醇(12ml ×3次)、水(12ml×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涤,通过真空 干燥获得目标化合物0.34g白色粉末(收率94%)。
1H-NMR(300MHz,CDCl3)δ:8.09-7.26(m,19H),2.57(s, 3H)
FAB-MS(M/Z):603(M+H)+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34(max)
元素分析 观测值C:55.74,H:3.73
理论值C:55.83,H:3.68
参考例13(3-(二乙氨基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DEA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加入 Au(PPh3)Cl(297mg,0.60mmol)、3-乙炔基-N,N-二乙基苯甲酰 胺(181mg,0.9mmol)、乙醇(12ml)后滴加乙醇钠(247μL, 0.63mmol:浓度2.55mol/L(升)的乙醇溶液),于室温搅拌17小时。 减压蒸馏除去乙醇,残渣中加入二氯甲烷,水洗后用硫酸钠干 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目标化合物0.36g油状物 (收率90%)。
1H-NMR(300MHz,CDCl3)δ:7.59-7.20(m,19H),3.40(d, 4H),1.15(d,6H)
FAB-MS(M/Z):660(M+H)+
参考例14(3-(二苯氨基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DPA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加入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N,N-二苯基苯甲酰胺(268mg,0.9mmol)、 乙醇(12ml)后滴加乙醇钠(247μl,0.63mmol:浓度2.55mol/L(升) 的乙醇溶液),于室温搅拌17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 用乙醇(12ml×3次)、水(12ml×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 涤,通过真空干燥获得目标化合物0.41g白色粉末(收率91%)。
1H-NMR(300MHz,CDCl3)δ:7.67-7.06(m,29H)
FAB-MS(M/Z):756(M+H)+
参考例15(3-甲氧基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M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加入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苯甲酸乙酯(181mg,0.9mmol)、乙醇(12ml) 后滴加甲醇钠(91μl,0.63mmol:浓度6.95mol/L(升)的甲醇溶液), 于室温搅拌17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用甲醇(12ml ×3次)、水(12ml×3次)及甲醇(6ml×3次)依序洗涤,通过真空 干燥获得目标化合物0.33g白色粉末(收率88%)。
1H-NMR(300MHz,CDCl3)δ:8.20-7.26(m,19H),3.89 (s,3H)
FAB-MS(M/Z):619(M+H)+
参考例16(3-(苯氧基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P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将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苯甲酸苯酯(200mg,0.9mmol)、叔丁醇钠 (61mg,0.63mmol)混合,加入戊醇(12ml)后于室温搅拌17小时。 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用叔丁醇(12ml×3次)、温水(12ml ×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涤,通过真空干燥获得目标化合 物0.27g白色粉末(收率67%)。
1H-NMR(300MHz,CDCl3)δ:8.38-7.19(m,24H)
FAB-MS(M/Z):679(M+H)+
参考例17(3-(甲基巯基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MM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将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硫代苯甲酸-S-甲酯(159mg,0.9mmol)、 叔丁醇钠(61mg,0.63mmol)混合,加入戊醇(12ml)后于室温搅拌 17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用叔丁醇(12ml×3次)、 温水(12ml×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涤,通过真空干燥获 得目标化合物0.27g白色粉末(收率70%)。
1H-NMR(300MHz,CDCl3)δ:8.14-7.31(m,19H),2.46(s, 3H)
FAB-MS(M/Z):635(M+H)+
参考例18(3-(苯基巯基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3PMC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将Au(PPh3)Cl(297mg, 0.60mmol)、3-乙炔基-硫代苯甲酸-S-苯酯(215mg,0.9mmol)、叔 丁醇钠(61mg,0.63mmol)混合,加入戊醇(12ml)后于室温搅拌17 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用叔丁醇(12ml×3次)、温 水(12ml×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涤,通过真空干燥获得 目标化合物0.27g白色粉末(收率65%)。
1H-NMR(300MHz,CDCl3)δ:8.21-6.99(m,24H)
FAB-MS(M/Z):697(M+H)+
参考例19(2-乙炔基二苯甲酮的合成)
(第1工序)
将15ml反应茄瓶进行Ar取代,加入2-溴二苯甲酮 2.61g(10mmol)、四(三苯基膦)钯231mg(0.2mmol)、哌啶10ml、 2-甲基-3-丁炔-2-醇1.9ml(20mmol),于100℃搅拌1小时。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后用乙醚萃取,用 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除去溶剂。获得的反应粗产物 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5/1)提纯,获得目标物 2-(3-羟基-3-甲基-1-丁炔基)二苯甲酮2.6g黄色液体(收率99%)。
1H-NMR(300MHz,CDCl3)δ:7.84-7.40(m,9H),1.67(s, 1H),1.21(s,6H)
EL-MS(M/Z):264(M)+
(第2工序)
在备有回流管的100ml2口烧瓶中加入二甲基羟基甲基-2- 苯甲酰基苯基乙炔2.6g(9.9mmol)、氢氧化钠(Kishida化学公司, 0.7mm粒状,98%)416mg(10.4mmol),将内部进行Ar取代。加 入甲苯50ml,于120℃回流0.25小时。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甲苯, 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洗涤,用硫酸镁干燥,用蒸发仪减压蒸馏 除去溶剂。反应粗产物通过装有硅胶的柱色谱(己烷/乙酸乙酯 =20/1)提纯,获得2-乙炔基二苯甲酮1.7g橘色固体(收率82%)。
1H-NMR(300MHz,CDCl3)δ:7.84-7.42(m,9H),3.04(s, 1H)
EL-MS(M/Z):206(M)+
参考例20(2-苯甲酰基苯基乙炔基(三苯基膦)金 [Au(PPh3)(2BzPE)]的合成)
在氩气气氛下,在30ml反应茄瓶中加入Au(PPh3)Cl(297mg, 0.60mmol)、2-乙炔基二苯甲酮(186mg,0.9mmol)、乙醇(12ml) 后滴加乙醇钠(247μL,0.63mmol:浓度2.55mol/L(升)的乙醇溶 液),于室温搅拌17小时。过滤反应后获得的白色沉淀,用乙醇 (12ml×3次)、水(12ml×3次)及乙醇(6ml×3次)依序洗涤,通过 真空干燥获得目标化合物0.39g白色粉末(收率97%)。
1H-NMR(300MHz,CDCl3)δ:7.88-7.25(m,24H)
FAB-MS(M/Z):665(M+H)+
发光分析(CHCl3,77K,Ex240nm)λ(nm):459(max)
元素分析 观测值C:59.24,H:3.62
理论值C:59.65,H:3.64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取代苯基乙炔基金-含氮杂环卡宾络合物可作为 电场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发光材料等使用。即,可 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发光材料等使用,其具有实现全彩显 示器不可或缺的460nm以下蓝色区域的发光、具有可耐受施加 电压时产生的焦耳热200℃以上的高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