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6689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1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2775.4

申请日:

2009.11.09

公开号:

CN101698939A

公开日:

2010.04.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23C 28/00公开日:201004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3C 28/00申请日:20091109|||公开

IPC分类号:

C23C28/00; C23C8/42; C23C14/24; C23C14/06

主分类号:

C23C28/00

申请人:

东南大学

发明人:

余新泉; 张友法; 陈锋; 李康宁; 周荃卉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黄雪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用微米级砂丸对铜表面喷砂处理构筑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砂丸目数36-150目,气流压力0.2-0.8MPa,喷射时间1-5min;清洗并干燥后的喷砂铜表面浸入50-90℃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清水冲洗,再在150-200℃恒温烘箱中干燥0.5-2h,在铜表面获得微/纳复合结构;所述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0.04-0.3mol/L,氢氧化钾摩尔浓度1-4mol/L;具有微/纳结构铜片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蒸镀修饰氟硅烷,蒸镀温度200-350℃,时间1-2h,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用微米级的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在铜表面构筑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砂丸目数为36-150目,气流压力为0.2-0.8MPa,喷射时间为1-5min; (2)超声波清洗喷砂处理后的铜表面并干燥,然后采用表面氧化法在铜表面获得微/纳复合结构;所述表面氧化法是:将喷砂处理后的铜浸入经水浴加热至50-90℃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并清水冲洗,再在150-200℃恒温烘箱中干燥0.5-2h;所述的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04-0.3mol/L,氢氧化钾摩尔浓度为1-4mol/L; (3)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对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铜片表面蒸镀修饰氟硅烷,控制蒸镀温度200-350℃,时间1-2h,所述氟硅烷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

说明书


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及其合金是人类应用最早和最广的一种有色金属,导电和导热性好,产量仅次于钢和铝而位居第三,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但铜的表面能较高,水分子易吸附聚集,从而也极易结冰。结冰现象广泛存在于制冷、低温运行和户外使用的铜制零部件中,如在冷凝器、冷却器、热交换器、户外电工铜等产品上的结冰现象,严重影响了铜产品的导热和导电性能,给产品和设备的稳定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荷叶、水稻、蝴蝶等具有超疏水性的生物体表面具有特殊的围观结构,仿照这种微观结构,可在固体表面获得超疏水性。这种固体表面具有自清洁、减阻、耐蚀、抗结冰等特性。基于此,一些疏水性防结冰涂料和镀膜技术相继被开发。但现有的涂装技术不易对形状复杂的设备和零件进行涂覆,使得防护不均匀,且涂料中的有机溶剂易挥发,使用寿命较低,结霜层也需在机械振动下去除。采用镀膜的方法虽可克服这一缺点,但由于需要一定的真空条件下进行,所以不易进行大规模生产。

    因此,铜表面超疏水性的构建成为一个关键,目前,铜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主要有湿化学刻蚀法、氧化法、电沉积法和浸泡法等方法。如用盐酸刻蚀并氟化后,铜表面得到了超疏水性[B.Qian,Z.Shen.Langmuir,2005,21(20):9007];在铜表面氧化得到Cu(OH)2纳米管后氟化,得到了超疏水表面[X.Chen,L.Kong,D.Dong,et al.Appl.Surf.Sci.,2009,255:4015];在玻璃表面铟-氧化锡涂层上,通过两步电沉积制备的铜纳米粒子构成的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在正辛酸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2h后呈现出超疏水性[S.Wang,L.Feng,H.Liu,et al.ChemPhysChem 2005,6:1475];铜片表面浸泡在脂肪酸乙醇溶液中一段时间形成金属脂肪酸盐微簇,具有超疏水性[S.Wang,L.Feng,L.Jiang.Adv.Mater.,2006,18:767]。

    上述方法虽然都在铜表面制备得到了超疏水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纯的刻蚀法或氧化法虽然在铜表面构筑了一定的粗糙度,但由于表面微米级结构和纳米级结构所占比例不平衡,有的甚至没有微米或纳米结构,所以微米和纳米两种结构不能有效协同,使得铜表面只是呈现了超疏水性,但水滴在这种表面的滚动性能不佳,也即不易滚落,有一定的粘着性。基于浸泡法的超疏水铜表面的制备方法耗时长,一般均需3天左右时间,有点甚至更长。此外,一些制备方法还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如真空条件等,故成本较高,且不易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微米级的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在铜表面构筑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砂丸目数为36-150目,气流压力为0.2-0.8MPa,喷射时间为1-5min;

    (2)超声波清洗喷砂处理后的铜表面并干燥,然后采用表面氧化法在铜表面获得微/纳复合结构;所述表面氧化法是:将喷砂处理后的铜浸入经水浴加热至50-90℃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并清水冲洗,再在150-200℃恒温烘箱中干燥0.5-2h;所述的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04-0.3mol/L,氢氧化钾摩尔浓度为1-4mol/L;

    (3)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对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铜片表面蒸镀修饰氟硅烷,控制蒸镀温度200-350℃,时间1-2h,所述氟硅烷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在铜表面得到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现出优异的超疏水低粘着性,对水的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不大于2°。水滴与这种表面的接触时,超疏水性使得接触面截留了部分空气,使得固液界面的接触面积大幅减小,有效降低低温时表面与水滴间的热量交换,增大水珠凝结所需的能量,从而使得水滴难以凝结成核形成初始霜晶,并抑制在初始霜晶基础上生长的霜层的形成和生长。此外,对水滴极低的粘着力使得水滴在这种表面极易滚落,会进一步降低了表面的水滴凝结数量,同时,表面形成的晶核或霜晶由于粘着力极低而极易滑落,起到了防结冰和除冰的双重效果,与未经任何处理的铜的防覆冰性能相比,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左右。这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及所需设备十分简单,易工业化应用,且耗时少,最多只需2-5h。

    附图说明:

    图1为喷砂后铜表面微米级结构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喷砂-表面氧化-疏水化处理后铜表面微/纳结构扫描电镜图及表面水滴形态。

    图3为未经处理和制备的铜表面在结冰实验中不同时刻地结霜形态(二值化处理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用微米级的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在铜表面构筑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砂丸目数为36-150目,气流压力为0.2-0.8MPa,喷射时间为1-5min;在本实施例中,砂丸目数为36目、150目或60目,气流压力为0.2MPa、0.8MPa或0.45MPa,喷射时间为1min、5min或4min;

    (2)超声波清洗喷砂处理后的铜表面并干燥,然后采用表面氧化法在铜表面获得微/纳复合结构;所述表面氧化法是:将喷砂处理后的铜浸入经水浴加热至50-90℃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并清水冲洗,再在150-200℃恒温烘箱中干燥0.5-2h;所述的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04-0.3mol/L,氢氧化钾摩尔浓度为1-4mol/L;在本实施例中,混合水溶液的水浴加热温度为50℃、90℃或68℃,加热时间为20min、60min或47min,恒温烘箱中干燥温度为150℃、200℃或173℃,干燥时间为0.5h、2h或0.7h,混合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摩尔浓度为0.04mol/L、0.3mol/L或0.17mol/L,氢氧化钾摩尔浓度为1mol/L、4mol/L或2.3mol/L;

    (3)在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对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铜片表面蒸镀修饰氟硅烷,控制蒸镀温度200-350℃,时间1-2h,所述氟硅烷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在本实施例中,蒸镀温度为200℃、350℃或283℃,时间为1h、2h或1.7h,氟硅烷的乙醇溶液中,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4%或2.9%。

    实例1

    1.利用气动喷砂设备将80目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喷射3min,喷砂压力为0.8MPa,以在其表面构筑微米级结构(图1)。然后将喷砂后的铜片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

    2.表面氧化用水溶液中过硫酸钾的浓度为0.065mol/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2.5mol/L。将喷砂并清洗后的铜片浸入上述配制的水溶液中,以在喷砂处理构筑的微米级结构的基础上,构筑出纳米级结构。水浴控制温度为60℃,试样放置30min后取出,再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并于180℃恒温烘箱中干燥2h。

    3.疏水化处理用的氟硅烷溶液的溶剂为乙醇,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6%。在氟硅烷溶液上方悬挂试样,并一同置于密封容器中,在箱式电炉中250℃保温2h,最后取出空冷。

    试样在经过喷砂-表面氧化-疏水化处理后,表面构筑出了微/纳复合结构,如图2所示,左下角插图为纳米结构的放大形貌,右上角插图为水滴在这种样品表面的状态图。

    试样结霜实验的条件如下:环境温度5℃,冷表面温度-5℃,相对湿度77%,采用半导体制冷方式制冷,每2min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对结霜的过程进行实时采集,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从二值化图像中获取霜层高度等相关信息,并以此来衡量试样的抗结冰性能。

    水滴与表面的接触角、滚动角以及防覆冰实验10min时的霜层高度如表1所示,表1同时给出了仅喷砂和疏水化处理、仅表面氧化和疏水化处理、以及未经任何处理的铜表面的测试结果以作对比,以说明微米和纳米结构的协同作用对铜表面超疏水性、低粘着性和防覆冰性的重要性。防覆冰实验的结冰情况如图3所示,1为未经处理的铜表面在不同时刻的结冰情况,2为仅喷砂和疏水化处理的铜表面在不同时刻的结冰情况,3为仅表面氧化和疏水化处理的铜表面在不同时刻的结冰情况,4为本发明制备的铜表面在不同时刻的结冰情况。

    未经任何处理的铜片表面结霜速度较快,结霜试验进行2min时,未经任何处理的试样表面已形成霜层,且分布均匀;随着结霜试验的进行,表面上的霜层越来越厚,霜层高度不断增长,10min时霜高达到0.2405mm,显示出较差的抗结霜性能。喷砂再氟化后的样品表面的结霜速度明显降低,结霜4min时细小霜晶才开始出现,随后细小霜晶不断长大,但较稀疏,相应的霜高变化曲线显示霜层的生长速度放缓,10min时的霜高为0.0423mm。表面氧化再氟化后的样品表面在结霜试验进行2min时出现较粗大的霜晶,随后保持一定速率生长,在6min时形成霜层,8min时局部出现较大霜片,使得相应的霜高变化曲线出现一个波动,但随后又趋于平缓(图6),10min时的霜高为0.0849mm。先后经喷砂、表面氧化和氟化处理的样品表面在结霜试验的10min内,只有少量的细小霜晶出现,并未形成粗大的霜晶,平均霜高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10min时霜高只有0.007mm,显示出了优异的抗结霜性能。

    表1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滚动角以及结冰10min时的冰层高度

    实例2

    1.利用气动喷砂设备将36目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喷射5min,喷砂压力为0.6MPa,以在其表面构筑微米级结构。然后将喷砂后的铜片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

    2.表面氧化用水溶液中过硫酸钾的浓度为0.05mol/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3mol/L。将喷砂并清洗后的铜片浸入上述配制的水溶液中,以在喷砂处理构筑的微米级结构的基础上,再构筑出纳米级结构。水浴控制温度为80℃,试样放置45min后取出,再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并于200℃恒温烘箱中干燥1h。

    3.疏水化处理用的氟硅烷溶液的溶剂为乙醇,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2%。在氟硅烷溶液上方悬挂试样,并一同置于密封容器中,在箱式电炉中300℃保温1h,最后取出空冷。

    试样在经过喷砂-表面氧化-疏水化处理后,表面构筑出了微/纳复合结构,与水滴的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2°。

    实例3

    1.利用气动喷砂设备将60目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喷射3min,喷砂压力为0.8MPa,以在其表面构筑微米级结构。然后将喷砂后的铜片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

    2.表面氧化用水溶液中过硫酸钾的浓度为0.1mol/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3.5mol/L。将喷砂并清洗后的铜片浸入上述配制的水溶液中,以在喷砂处理构筑的微米级结构的基础上,再构筑出纳米级结构。水浴控制温度为70℃,试样放置30min后取出,再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并于160℃恒温烘箱中干燥2h。

    3.疏水化处理用的氟硅烷溶液的溶剂为乙醇,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6%。在氟硅烷溶液上方悬挂试样,并一同置于密封容器中,在箱式电炉中250℃保温2h,最后取出空冷。

    试样在经过喷砂-表面氧化-疏水化处理后,表面构筑出了微/纳复合结构,与水滴的接触角为157°,滚动角为1.5°。

    实例4

    1.利用气动喷砂设备将150目棕刚玉砂丸对铜表面喷射3min,喷砂压力为0.3MPa,以在其表面构筑微米级结构。然后将喷砂后的铜片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

    2.表面氧化用水溶液中过硫酸钾的浓度为0.2mol/L,氢氧化钾的浓度为1.5mol/L。将喷砂并清洗后的铜片浸入上述配制的水溶液中,以在喷砂处理构筑的微米级结构的基础上,再构筑出纳米级结构。水浴控制温度为60℃,试样放置60min后取出,再放入清水中超声波清洗3min,并于180℃恒温烘箱中干燥2h。

    3.疏水化处理用的氟硅烷溶液的溶剂为乙醇,氟硅烷的质量与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6%。在氟硅烷溶液上方悬挂试样,并一同置于密封容器中,在箱式电炉中250℃保温2h,最后取出空冷。

    试样在经过喷砂-表面氧化-疏水化处理后,表面构筑出了微/纳复合结构,与水滴的接触角为160°,滚动角为1°。

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超疏水低粘着特性的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超疏水低粘着性防覆冰铜表面的制备方法:用微米级砂丸对铜表面喷砂处理构筑出微米级粗糙结构,砂丸目数36-150目,气流压力0.2-0.8MPa,喷射时间1-5min;清洗并干燥后的喷砂铜表面浸入50-90的混合水溶液中,水浴20-60min后取出清水冲洗,再在150-200恒温烘箱中干燥0.5-2h,在铜表面获得微/纳复合结构;所述混合水溶液包括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钾,过硫酸钾摩尔浓度0.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